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叁章 第一節 從《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文殊真實名經》)談起▪P2

  ..續本文上一頁願,舍離一切諸虛妄,無盡法界實離妄,勝妙法界極無盡)。[18]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成就無分別智,法界無分別,是大圓滿法最高成就,窮盡法界。

  5、常住遍勝觀行者,定中所觀具智尊,內自證智不變動,本初最勝持叁身。(諸常見中勝禅定,誓修靜慮是智王,自解各各皆不動,最上勝者持叁身)。[19]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禅定修煉已達自然智慧即諸佛的內自證智,達叁身任運最高境界,大圓滿法最高修煉。

  6、佛陀五身性,遍主五智性,頂冠五覺性,五眼持無著。(具足正覺五身性,遍主五種智自性,首冠莊嚴五覺性,持五種眼離執著)。[20]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修行已達五身、五智、五覺、五眼,融合任運。五智五覺同義,五智是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五身是法身、報身、化身、自性身、異熟身;五眼是佛眼、法眼、慧眼、天眼、內眼(肉眼)。表示法界一切神通智慧具足,妙用無邊,是大圓滿法五身、五智最高成就,早已究竟解脫。

  7、唯一不壞金剛性,即生即作世間主,虛空中生自然生,大般若智如大火。(獨一堅固金剛性,初生已作有情主,現空性中自超出,勝智妙智如大火)。[21]

  上文已在(一)虛空自然智討論過了。

  8、遍照大光明,智光遍照耀,智炬世間燈,大威光燦爛。(以大光明遍照耀,以智慧明令顯現,是有情燈智慧炬,具大威勢顯光明)。[22]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智火光明,普照一切黑暗,明光燦爛,這是大圓滿法虹光特色。

  (七)大圓鏡智

  1、金剛生處金剛主,金剛心髓如虛空,不動一髻具傲慢,所著大象生皮衣。(金剛中生金剛主,是金剛心如虛空,不動獨發相嚴身,所著大象生皮衣)。[23]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爲金剛界秘密主,爲金剛密續的守護者,大圓滿法心髓部如虛空,具虛空空性,法性如虛空,大圓滿法向虛空學習,眼注虛空修行成就。

  2、以妙音發大響聲,叁世間中唯一音,既周遍于虛空界,較世間音爲最勝。(大柔和聲大音聲,叁世界中獨一音,遍虛空界聲哮吼,諸有聲中皆殊勝)。[24]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發出唯一殊勝的法界空性音,無色、無相,大圓滿傳承不靠語言文字,是一種密意、密音傳承。

  (八)妙觀察智

  1、叁苦諸苦皆寂息,叁盡無邊叁解脫,一切障礙悉得離,住于虛空平等性。(滅除叁種諸苦惱,滅叁毒得叁解脫,決定解脫諸障難,住于如空平等中)。[25]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由于已達虛空平等性境界,對一切障礙已無執著,解脫一切苦惱,除滅一切貪、嗔、癡。

  2、知淨不淨複知時,了知誓句具誓主,知根器且知時機,亦精通于叁解脫。(亦解善惡及時辰,遍主解記具記句,解時及解有情根,能作于叁解脫)。[26]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具極清淨的本性,知曉種種願力而且了知衆生的根器和開悟的時機,對于聲聞阿羅漢、緣覺辟支佛、菩薩如何解脫非常精通,這已經是大圓滿法的妙用無邊,任運之果。

  3、梵婆羅門知淨梵,于梵涅槃得證時,釋離度脫度脫身,解脫寂性之寂者。(梵婆羅門解淨梵,超圓寂時得淨梵,脫離纏縛解脫身,解脫圓寂是圓寂)。[27]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知道婆羅門修行極爲清淨,但有梵我執,真正解脫不生梵天,煩惱障、所知障盡皆消除,完全解脫。

  4、涅槃寂滅與寂靜,妙出離即盡邊際,淨除苦樂至究竟,離欲即爲諸蘊盡。(超越悲哀滅悲哀,微妙決定近出離,能除苦樂之邊際,離欲身中而超越)。[28]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達到最高涅槃境界,脫離一切束縛,已達無苦無樂境界,色、受、想、行、識五蘊執著皆解脫。

  5、超越心識與法性,得持色相無二智,無分別而無功用,叁世正覺作事業。(識心超越于法性,持理即是無二智,離虛妄者默然成,修于叁世正覺行)。[29]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已無自性與法性的執著,達到無分別智,無功用任運成,過去、現在、未來永遠覺悟,叁界度化衆生事業龐大。

  6、吉祥金剛寶灌頂,一切寶主自在者,一切世間自在主,一切金剛持主尊。(金剛大寶灌頂相,諸大寶性即自在,世間自在諸法性,持金剛者一切王)。[30]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是一切金剛修行的主尊,身上擁有一切開悟方法的寶貝,在世間自由自在,用寶貝方法給衆生灌頂,意即教導衆生種種方法修行。

  7、波羅蜜多盡圓滿,于一切地具莊嚴,究竟清靜法無我,正智如月心光燦。(諸到彼岸皆究竟,一切地中具莊嚴,真實清淨無我法,真實智月殊勝光)。[31]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智慧到彼岸已經完全圓滿,菩薩十地,一切地皆已莊嚴運用,已達到最究竟、清淨解脫,心光燦爛如月亮一般皎潔,已無心垢。

  (九)平等性智

  1、大愛著于諸有情,實無所著如虛空,于諸有情意中生,疾速如諸有情意。(于諸有情大分著,亦如虛空無所著,一切有情意中生,速疾猶如有情意)。[32]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大悲慈愛于衆生,但心境猶如虛空一般沒有執著,一切衆生幻化由心意、心間産生,非常快速産生猶如衆生心的變化一樣快速。

  2、無量諸佛之化相,令顯現爲億萬身,刹那現證于一切,亦知一切刹那心。(一切正覺幻化身,無邊億界令出現,彼諸剎那現了解,亦解剎那諸有義)。[33]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是一切諸佛的化身,可以顯現億億萬萬身,能在刹那間顯化一切,亦能知道一切萬物刹那心中的變化。

  3、舍離一切概念義,持于識境之寂滅,具足有情諸意境,趣入一切有情意。(一切想義皆棄舍,亦令滅除心識意,能緣一切有情心,亦解一切有情意)。[34]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已經脫離一切語言文字表象的概念,對于意識的感受已經完全消失,不受影響,具有一切衆生的心念,而且能了解一切衆生的心念。

  4、住于一切有情意,于彼心中平等住,滿足一切有情意,一切有情意具樂。(在彼一切有情心,隨順一切有情意,充滿一切有情心,令諸有情心歡喜)。[35]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能夠進入一切衆生的心念,了解一切衆生的心念,平等對待,能夠滿足一切衆生的心念,讓衆生快樂。

  5、舍離立宗之過失,一切迷亂皆消除,于叁世得無礙智,一切義利叁德性。(成就究竟無錯謬,一切謬解皆舍離,于叁義中無疑智,諸我叁種功德性)。[36]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對一切宗派已沒有執著,沒有任何情迷意亂,無礙智了知過去、現在、未來,知道一切叁德(筆者注:印度《瑜伽經》指明亮、惰性愚昧、陰暗)特性,大圓滿法妙吉祥友祖師認爲叁德是:空、無相、無願。月官祖師翻譯成:力量、塵、暗。[37]這裏,叁德是印度的數論派哲學所使用的專用名詞,一般修行人不容易理解。

  6、五蘊義于叁時中,每一刹那善觀察,刹那現證等正覺,具持一切佛自性。(五蘊義理叁時中,于諸剎那能分別,一剎那中正等覺,持于一切正覺性)。[38]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在每一個時間善于觀察五蘊的運作及習性(注:內觀),每一刹那看透五蘊的執著,獲得解脫,無上正等正覺。具有一切諸佛的特性、法性。

  (十)成所作智

  1、諸等正覺者所悟,皆爲無上佛菩提,密咒生處無文字,說爲叁部大密咒。(解了一切正覺者,正覺菩提即無上,出密咒處無文字,大密咒者是叁種)。[39]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與其它佛菩薩開悟的無上菩提智,能了解一切陀羅尼咒,無法用任何文字表達,諸佛菩薩說出身、口、意叁部大咒語,談錫永上師認爲毗盧遮那佛代表如來部爲身,不動佛代表金剛部爲意,阿彌陀佛代表蓮花部爲語。[40]

  2、生出一切真言義,皆由無字大明點,五文字者即大空,百字亦實爲空點。(諸密呪義令增長,大明點者無文字,大空即是五種字,空明點者六種字)。[41]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由沒有文字能描述的大光明明點,生出一切咒語,五字文殊咒a、ra、pa、ca、na代表大空性的意思,在《大般若波羅蜜經》中陀羅尼門有提到代表無生的意思。金剛薩埵的百字明咒也是空性明點産生。

  3、一切形相無形相,十六半半持明點,超越支分與算數,持于第四禅之頂。(種種諸空無種種,十六半半具明點,亦無支分超于數,即四靜慮之初首)。[42]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認爲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假象,由空産生的,修持中脈臍輪、心輪、喉輪、頂輪的脈瓣(叁十二瓣、十六瓣、八瓣、四瓣)産生的明點,超過估量,大圓滿法中脈驗相時,修持已超過第四禅天。

  4、知一切禅定支分,等持種姓及傳承,等持身爲最勝身,一切受用身之王。(了解一切靜慮支,明解靜慮種族性,具靜慮身身中勝,受用身者一切勝)。[43]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知道一切禅定法脈,大圓滿法傳承的種姓,最高境界禅定身,具有首楞嚴叁昧禅定境界,超越滅盡定,能享受一切禅悅。

  5、化身亦爲最勝身,受持諸化佛傳承,周遍十方而化現,隨宜世間作義利。(化身即是殊勝身,持彼化現之種性,種種化現十方中,依法利益于有情)。[44]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大圓滿法成就具有無數化身,大悲周遍應化十方,無數化佛灌頂加持金剛手菩薩,與無數化佛合一,幫助衆生。

  6、菩提薩埵大勇識,具大神足超世間,成就般若波羅蜜,能達般若如如性。(菩提勇識大勇識,大神足者超世間,達彼智慧之實性,亦獲智慧之體性)。[45]

  上文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是金剛大菩薩,勇猛具有大神變,成就最高波羅智慧,能與空性、法性合一,自如運用波羅智慧,幫助衆生。這是大圓滿法最高解脫成就,神變無方,叁身任運。

  總結:以上《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是甯瑪派極重視的一部修持大圓滿法入門的經典,具有心部、界部、口訣部所有修行特質,自古以來修行者持誦修行時就將其正行分爲:一、幻化網現證菩提;二、金剛界大壇城;叁、清淨法界智;四、大圓鏡智;五、妙觀察智;六、平等性智;七、成所作智。主要七部分加上前言、結語。筆者將其重點分析跟大圓滿法修行相關處,給大家參考。作爲文殊菩薩法門中,對大圓滿法而言最重要的首部經。其它文殊菩薩大乘經典也將在後面各節分析,顯密互證,文殊菩薩化身金剛手菩薩是大圓滿法最主要的傳承者,與金剛薩埵一起弘揚大圓滿法脈。

  

  --------------------------------------------------------------------------------

  [1] 談錫永.《大中觀論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學會,1998年.第222頁.

  [2] 月官菩薩.《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廣釋》(林崇安譯).高雄:谛聽文化,2001年.

  [3] 《佛說最勝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義叁摩地分》卷上,北宋施護譯,《大正藏》第二十冊,第809頁.

  [4] 龍欽饒降巴.《實相寶藏論詳釋》(劉立千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頁.

  [5] 龍欽饒降巴.《上師心滴如意寶》(索達吉堪布譯).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1年.第286~287頁.

  [6] 同上,第288~289頁.

  [7] 同上,第286~287頁.“初劫具喜積時殊勝童子妙光佛以比喻直指本性,當時,從無量光佛心間降下五尺高的水晶塔,以此直指本性。而後水晶塔落于叁十叁天尊勝宮巴德熱剛嘎頂層,後降落到五臺山上,其後落于金剛座,再後落于崗底斯山(岡仁波齊峰),水晶塔放射光芒普照十方從而遣除了衆生的分別念。”

  [8]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元釋智譯,《大正藏》第二十冊,第830頁中.

  [9] 同上,第826頁中.

  [10]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元釋智譯,《大正藏》第二十冊,第826頁中.

  [11] 同上,第826頁中.

  [12] 同上,第826頁中.

  [13] 同上,第827頁上.

  [14] 同上,第827頁上.

  [15] 同上,第827頁中.

  [16]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元釋智譯,《大正藏》第二十冊,第827頁中.

  [17] 同上,第827頁中.

  [18] 同上,第827頁中.

  [19] 同上,第827頁中.

  [20] 同上,第827頁中.

  [21] 同上,第827頁中.

  [22] 同上,第827頁中.

  [23] 同上,第828頁上.

  [24]《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元釋智譯,《大正藏》第二十冊,第828頁上.

  [25] 同上,第828頁中.

  [26] 同上,第828頁中.

  [27] 同上,第828頁中.

  [28] 同上,第828頁中.

  [29] 同上,第828頁中.

  [30] 同上,第828頁中.

  [31]《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元釋智譯,《大正藏》第二十冊,第828頁中.

  [32] 同上,第829頁中.

  [33] 同上,第829頁中.

  [34] 同上,第829頁中.

  [35] 同上,第829頁中.

  [36] 同上,第829頁中.

  [37] 談錫永.《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梵本校譯》.臺北:全佛文化,2008年.第322頁.

  [38]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元釋智譯,《大正藏》第二十冊,第829頁中.

  [39] 同上,第829頁下.

  [40] 談錫永.《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梵本校譯》.臺北:全佛文化,2008年.第328頁.

  [41]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元釋智譯,《大正藏》第二十冊,第829頁下.

  [42] 同上,第829頁下.

  [43] 同上,第829頁下.

  [44] 同上,第829頁下.

  [45] 同上,第829頁下.

  

《第叁章 第一節 從《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文殊真實名經》)談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