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叁節 童子瓶身、寶瓶童子身、大遷轉身、虹光化身
第叁節 童子瓶身、寶瓶童子身、大遷轉身、虹光化身
一、龍欽饒降巴尊者著作與引用的典籍對大圓滿法寶瓶童子身、童子瓶身、大遷轉身、虹光化身的見解(請參考附錄一)
(一)寶瓶童子身、童子瓶身
1. 尊者在《上師心滴如意寶》“實修要訣明燈”一文中說:“在法性滅盡相中,一切顯現增上相皆滅盡,實質身體之顯現也滅盡,能動風之分別念均滅盡無余故稱爲滅盡。法性是指殊勝光明如來藏。此時除光中顯現手指之光影外,無任何其它實質顯現。此時因獲得投生自在而成就無有生死之金剛身,若想依此身體利益衆生,則如布瑪莫劄、蓮花生大士一樣以水月般的大虹身饒益有情,以智能心觀想中陰界叁千衆生可令彼等一刹那間解脫。即觀自己手指變得越來越大從而徹見一切顯現與衆生如幻如水月,便隨機利益衆生。因獲得入境自在而令覺性專注無情法,則可使其晃動、出聲,覺性專注中陰界衆生則令彼等獲得解脫。倘若不願依以前的身體利衆,則不觀手指,于光明中不動搖安住,從而手指也融入光中。此時外現光明、內蘊光明、密覺光明叁者皆于內明本基童子瓶身刹土中解脫,從而安住于無有遷變之法身、廣大自現之報身、現基不滅之化身中,之後于身智無離無合密意中不動而住。”[1]
2.童瓶身
由全知麥彭仁波切造論,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注疏的《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竅訣寶藏庫》書中說:修持自心法性光明如來藏義故,其所得之果,亦即並非基中無有之異續之果。因自性迷爲外境,生起土石等不淨之相,大悲迷爲心,由彼上所現不合本基之分別習氣等遮障,不依對治亦皆自然淨除時,此乃究竟斷德。無勤自然而增上現見法性之如所有與現見有法之盡所有二智,現證本地內明童子瓶身之究竟果位,不需複轉輪回,獲得本來之地,既是離諸戲論之法身、具五決定之報身、隨衆示現值化身,如是叁身無別任運而成就也。[2]此外,第一世敦珠法王于《決定寳燈》一書中說:“蓋于無上瑜伽中,所證不可思議智,即是現空無分別,是唯超越不淨心。于中說爲立斷見,即抉擇本淨空分,說爲光明頓超見,即于內明童瓶身,抉擇自生佛身智,此二本亦無分別,其實亦即是雙運,本清淨與自顯現,是故其于大圓滿,與彼余續部所立,稱爲無壞智明點,明說實爲同義詞。”這裏談錫永上師譯注:甯瑪派建立“童瓶身”,當時深受一些別派學者非難。論主于此辯難,委婉解釋,說爲“點”與說爲“身”,其實相同,所以才說甯瑪派的“內光明童瓶身”,與“無壞智明點”是同義詞。——依甯瑪派教授,“童”表義爲青春,深一層則可表義爲生機;“瓶”表義爲堅固,深一層則可表義爲永恒,是故“童瓶身”即表義爲生機不斷。此則未必跟別派的無壞(智)明點完全同義。[3]
(二)大遷轉身、虹光化身
1. 大遷轉身
“若已究竟徹卻本淨之義,即大種清淨。若已究竟脫噶元成之義,即大種清淨。此二者對于清淨質礙,五大種物質雖然相似,然(筆者注:徹卻)其性則只可各別淨化無分微塵,于刹那間在本淨中獲得解脫,但(筆者注:徹卻)不能顯現光身。脫噶則可以光身成就大遷轉身。僅就這一點就顯出它們之間的差別即在有無光身之上。但依規律,重點仍在于本淨土,才能成爲解脫,然此二者則無差別。”[4]又說:““徹卻”是微塵歸于清澄,卻與“脫噶”法門有所不同,如“脫噶”是微塵淨化,還要呈現光明,並以此去自在受生、流轉,並能複起往生之身。而在“徹卻”身軀微塵清澄,自心淨化法性清澄,則入于本淨之地而得解脫,只是由于所作利生事差別而分。”[5]
2. 虹光化身
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修要訣明燈”一文中說:“在法性滅盡相中,一切顯現增上相皆滅盡,實質身體之顯現也滅盡,能動風之分別念均滅盡無余故稱爲滅盡。法性是指殊勝光明如來藏。此時除光中顯現手指之光影外,無任何其它實質顯現。此時因獲得投生自在而成就無有生死之金剛身,若想依此身體利益衆生,則如布瑪莫劄、蓮花生大士一樣以水月般的大虹身饒益有情,以智能心觀想中陰界叁千衆生可令彼等一刹那閑解脫。即觀自己手指變得越來越大從而徹見一切顯現與衆生如幻如水月,便隨機利益衆生。[6]
二、北傳佛經相關內容(請參考附錄一)
在北傳佛經大乘佛法中,寶瓶、瓶身、童子身、大遷轉身、虹光化身是重要修行解脫見地,舉例如下:
(一)寶瓶童子身、童子瓶身
1. 彼真寶者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譬如瓦瓶破而聲[斯/瓦],金剛寶瓶則不如是,夫解脫者亦無[斯/瓦]破,金剛寶瓶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是故如來身不可壞,其聲[斯/瓦]者如蜱麻子盛熱之時置之日曝出聲震爆,夫解脫者無如是事,如彼金剛真寶之瓶無[斯/瓦]破聲,假使無量百千之人悉共射之無能壞者,無[斯/瓦]破聲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7]
2. 複次修行者,于此境界熟相起起已複壞,間間有斷離相,斷離相流注極遠停住一處,如寶瓶盛水然後還開漸見寂滅,寂滅已複有諸余一切功德相生,諸入門中常雜相流出,各各出已複于一處成曼荼邏,曼荼邏上複有自相起,起已複熟,熟已不久寂滅,然後修行複加專精,更現清淨微妙禅相,現已如前次第寂滅。[8]
3. 叁界大主宰,顯示諸聖道,建廣大法幢,于彼叁界中,出現童子身。[9]
(二)大遷轉身、虹光化身
1. 複次舍利弗,阿閦佛身中自出火,還燒身已便作金色,即碎若芥子,不複還複,訖已便自然生。譬如舍利弗,有樹名坻彌羅,若發段段斷已不複見,自然生。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身破碎不複見,還自然生。
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其身骨坐處見自然,譬如有山碎破其山不複見,自然還其處。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其骨自破碎其身骨不複見。[10]
2. 阿閦如來,諸弟子皆般泥洹時地即爲大動,中有阿羅漢,身中自出火還燒身而般泥洹,中有阿羅漢般泥洹時,自以功德行如疾風中有,譬如五色雲氣于空中行便不複知處,中有弟子自以功德便沒去不複知處,般泥洹如是。中有般泥洹時,于虛空身中放水其水不墮地便滅不現,其剎如是清淨,令身滅不現而般泥洹,諸弟子般泥洹如是也。[11]
3. 或有阿羅漢將欲滅度,身中出火而自阇維,或有自然化滅無遺舍利;或有于滅度時遊行空中如五色雲,須臾消散滅無遺迹;或住虛空如降時雨至地消盡。舍利弗,此亦不動如來應正等覺,本修菩薩行時作如是願,若我得證無上菩提,諸聲聞衆以叁威儀而取滅度。[12]
叁、總結討論
(一)寶瓶童子身、童子瓶身
1.上文中龍欽饒降巴尊者在《上師心滴如意寶》中認爲,童子瓶身是:“心間覺性住于童子瓶身中,即面臂現基之相圓滿安住于耀眼光芒中,其現相經光脈顯現在金剛鏈中間。通過實修明點身相之現基的金剛鏈,覺性如量時,顯現聖聚身相,即是所謂的覺性成熟爲身。如頌雲:身相大小芝麻許,圓滿住于五光中,明空總集法身相,面臂圓滿瓶身式”[13],及“此時除光中顯現手指之光影外,無任何其它實質顯現”[14],所以童子瓶身是一種脫噶修煉明點虹光身成就,大小如手指的光影,光芒耀眼,在大圓滿法“四相”的“覺性如量”的階段出現,會經過雙眼智慧脈,四光脈顯現在金剛鏈上面,到窮盡法性時,圓滿顯現,具有童子瓶身自性刹土的功能。
所以尊者又提到“手指也融入光中。此時外現光明、內蘊光明、密覺光明叁者皆于內明本基童子瓶身刹土中解脫”[15],又說“童子瓶身刹土中自明而無分別伺察心,無有二取之意,無有習氣之身,從而無有運行之氣,因此無有分別之念”[16],童子瓶身融合外現光明、內蘊光明、密覺光明叁種光明于一身,穩固住于“無有遷變之法身、廣大自現之報身、現基不滅之化身中”[17],而且“于本來法界任運自成寶瓶童子瓶身刹土中解脫”。[18]童子瓶身是虹光化身者,四相成就者,顯現的一種成就化身,一般人看不到這種童子形狀的能量聚集體,是叁身任運的基礎,沒有實修實證不容易了解。要看到只能靠眉間輪感受。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論,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注疏的《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竅訣寶藏庫》提到:“現證本地內明童子瓶身之究竟果位,不需複轉輪回,獲得本來之地,既是離諸戲論之法身、具五決定之報身、隨衆示現值化身,如是叁身無別任運而成就也”。[19]上文代表童子瓶身可以顯化法報化叁身任運。
此外,“談錫永上師說甯瑪派的“內光明童瓶身”,與“無壞智明點”是同義詞。——依甯瑪派教授,“童”表義爲青春,深一層則可表義爲生機;“瓶”表義爲堅固,深一層則可表義爲永恒,是故“童瓶身”即表義爲生機不斷。[20]”上文代表童子瓶身由“無壞智明點”即明點修煉而成。甯瑪派童子瓶身的修煉,是虹化身光能的轉換,明點的轉換,不是一般人理智上能夠理解的,這種特殊的修煉跟四光脈一樣,在佛教甚至密法中,是極爲獨特的修行傳承,所以自古傳人稀少,因科學的發展,當代才開始應機普傳。
2. 上文北傳佛經中,在《大般涅槃經》中提到“金剛寶瓶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是故如來身不可壞”,又說“譬如瓦瓶破而聲[斯/瓦],金剛寶瓶則不如是,夫解脫者亦無[斯/瓦]破,[21]”以金剛寶瓶譬喻如來真解脫,這是寶瓶童子身這個詞的來源之一。敦珠法王于《決定寶燈》一書中提到:“光明頓超見,即于內明童瓶身,抉擇自生佛身智。[22]”童瓶身密教修持金剛化身,所以佛身——童瓶身也可以稱爲金剛童瓶身,在龍欽饒降巴尊者著作《上師心滴如意寶》中也提到“金剛瓶”的名…
《第二章 第叁節 童子瓶身、寶瓶童子身、大遷轉身、虹光化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