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二章 第四節 自然任運、自解脫、自生自明、消融

  第二章 第四節 自然任運、自解脫、自生自明、消融

  第四節 自然任運、自解脫、自生自明、消融

  一、龍欽饒降巴尊者著作與引用的典籍對大圓滿法自然任運、自解脫、自生自明、消融的見解(請參考附錄一)

  (一)自然任運

  《實相寶藏論詳釋》提到:如其所欲,此性則是無爲之法,有爲法是無常性,所以要依無修治自然放下始得成就,此乃順于叁世一切諸佛之密意。即本書前面雲:“諸佛非依修行而成就,無求自然安住任運成,無求自然住中無念住。”[1]

  (二)自解脫

  《實相寶藏論詳釋》中提到:一切法邊際皆于覺性之體中回返而解脫之,譬如太虛中雲影澄清,覺性窮盡入于空寂,窮法身界中爲廣大法性所含攝。《相狀本脫續》雲:“執著一異只爲迷

  亂心,一中解脫皆于法性界中脫,貪輪回道則爲菩提障,自然解脫智慧界中脫。[2]

  (叁)自生自明

  1. 自覺無念松散,無實飄渺,現而無念之狀中,迷相無執而住于自明之中。如是影像之光明及明點現量顯現之時亦入于無念本明之中,成爲松散,飄渺之狀。[3]

  2. 《炬光熾燃續》雲:“明點空光之炬光,爲諸法衆之信念,若人了知此性者,則可受用明點身,能獲串習所行處。是故彼之自體者,僅僅微細離戲論,遠離空邊自顯明。自性自明平等性,無別離戲成圓形。不灌自成四灌頂,紅色自明本清澄。無汙無垢本淨故,遠離纏我諸煩惱。自然自明體空淨,即此許爲彼自體。”

  《獅子妙力圓滿續》雲:“智慧性相亦如是,能生所生與自明,元始靈知和了悟,明亮照射無有邊。”[4]

  3. 本根覺性空明無生本元成者,則是母之光明,自明無生空寂自生智,則是自然智爲子光明,開發此二澄明使互相配合,在脫軀殼之當時則與之混合爲一,母(光明)已回歸本位,僅是質礙之軀殼離與未離,但覺性上非各各有異也。真智之門就是開啓覺醒清明之覺性,由它比喻作爲母子間之聯系也。[5]

  (四)消融

  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四法寶鬘》提到:“諸相生起,無論其爲外境抑內識,其爲汙染,其爲靜止,其爲認定,當令隨生隨滅,即一旦認識其實相,彼即消融。其消融也,即融入無始以來即已圓滿之法身境界。是故能不墮輪回,故亦無須更覓涅槃。

  諸相生起,均如反映勝義之鏡。諸識生起,一被認知即自行消融。此即法身遊戲,如水與波。蓋諸相諸識寶法身中之相續體耳。此即爲勝義之旨趣,即無上見,即大圓滿。

  要言之,無論作何修持,都須我執自然消融,及能清淨法身境界之妄念。能如是善巧修持,即能除道上妄心。”[6]

  二、全知麥彭仁波切造論,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注疏《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竅訣寶藏庫》對自解脫的見解

  書中談到自解脫:“一切二取之顯現,無一不爲解脫者,不執外境之現,不接分別識聚之相續,護持廣大平等性。一切自解脫故,不依其它對治本解脫故,無需重新造作,普解脫故,了知迷解無二,直解脫故,了知現解同時,如是當以無勤作無取舍而修持也。”[7]

  叁、北傳佛經相關內容(請參考附錄一)

  在北傳佛經大乘佛法中,任運、自然任運、自解脫、自生自明、消融是重要修行解脫見地,舉例如下:

  (一)自然任運

  1. 雲何菩薩于無功用智得圓滿,謂此菩薩行住去來若動若寂,任運常起無功用智,如人睡眠出息入息而無功用,應知菩薩無功用智亦複如是,于一切境智起無礙,是名菩薩于無功用智得圓滿。[8]

  2. 自然成佛道者,方便道則加心修習,發真道即是自然任運與理合也,[9]

  3. 佛子菩薩纔得不動地已亦複如是,離諸功用任運至得無功用性,遠離一切身語意,務安住異熟。[10]

  4. 惟願世尊。大慈悲力深加憐愍。與我等輩而爲開導。于佛知見定慧法門使令悟入。于無相境任運現前。爾時佛告舍利弗。我入如是智印叁摩地。非汝聲聞及諸緣覺所得智慧之所了解及能推求。唯佛與佛乃能知之。[11]

  5. 畢見文殊童子,爲現其童子身,悉了一切事斷一切苦果,于現身中超入六地,具六波羅蜜,即能悉舍一切,進修不退速入八地,任運自在分身百億,隨類教化。[12]

  (二)自解脫

  1. 如來之心如須彌,十方邪見不能動,智慧甚深無得底,猶如大海難思議,佛自解脫一切有,亦令苦縛得解脫,所得解脫實無差,隨道行時有別異。[13]

  2. 一切法性及菩提性無有差別,若自調伏令他調伏,若自解脫令他解脫,若自寂靜令他寂靜,若自涅槃令他涅槃,隨一切行實不行于一切諸行,當知即是行菩提道。[14]

  (叁)自生自明

  1. 菩薩于淨身,皆見世所有,唯獨自明了,余人所不見。叁千世界中,一切諸群萌,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如是諸色像,皆于身中現。[15]

  2. 人本處生死,流浪不自覺,精進不懈怠,漸漸應聖律,心珠素自明,不假外光明,日月有五翳,何能有所照,佛本行清淨,心慧無瑕塵,自濟複濟彼,所至無罣礙。[16]

  3. 爾時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此法雲何能證,雲何能解,佛言,善男子,出世間慧乃能證入內自明解,除蓋障菩薩言,豈非慧證即是自心內解入邪,佛言,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慧但如實能觀諸法,由身作證故,除蓋障菩薩言,若諸善男子,豈非以彼聞思修慧能證法時,便能內自得解入邪,佛言,不也善男子,非彼聞思修慧纔得聞時便能內自解入。[17]

  4. 濡首!吾今已解無上最要分衛之慧。何則然者?緣其逮致如海大定正受之處,始乃自明,爲以得無上平等正真覺道,以于生死興顯佛事,爲轉*輪以度衆生,爲濟因緣離垢根本。[18]

  5. 普賢妙行相續現前,大願深心圓滿清淨,勤求佛法悉能領受,積集善根恒無厭足,順善知識不違其教,從文殊師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勢力,已獲廣大叁昧光明,專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見諸佛,生大歡喜,智慧清淨,猶如虛空,既自明了,複爲他說。安住如來智慧光明,爾時善財童子,頂禮觀自在菩薩足。[19]

  6. 若斯智者諸菩薩,知世顛倒故見真,了達無人誰受苦,彼則當成無上覺,無意分別佛菩提,其心本來自明淨,不見生死諸滓濁,彼證真實最勝尊,一切色法諸無漏,不可分別妄與空,滅除諸欲解脫心,如是知者證叁昧。[20]

  7. 菩提勇識大勇識,大神足者超世間,達彼智慧之實性,亦獲智慧之體性,一切自明令他明,殊勝丈夫于一切,超離一切諸譬喻,能智所智殊勝主,尊者即是法施主。[21]

  8. 若說一切諸法不生而自生者,彼是我師,若說一切諸法不滅而自滅者,彼是我師,我于彼師得如是辯。[22]

  9. 如來戒德身,清淨無瑕疵,已度未度者,叁世無觀想,空識自有名,自生自然滅,此生非空識,識滅亦複然,由彼不達本,流馳求識相,假空名爲識,空識豈有異,身相猶無形,生一複一生。[23]

  10. 如來知一切衆生自在生故,一切法亦自在生,一切法因緣自生故,一切衆生亦因緣自生,此如來智。[24]

  (四)消融

  1.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由五緣故,當知名得,一者于思惟時剎那剎那,融銷一切麁重所依,二者離種種想得樂法樂,叁者解了十方無差別相無量法光,四者所作成滿相應淨分無分別相恒現在前,五者爲令法身得成滿故,攝受後後轉勝妙因。[25]

  2. 善男子,譬如金礦淘煉滓穢然後消融(銷融)成金之後價直無量,善男子。聲聞緣覺菩薩亦爾,皆得成就同一佛性。[26]

  3. 修此諸地雲何可見,謂諸菩薩于地地中修奢摩他毗缽舍那,由五種相修,何等爲五,謂集總修無相修無功用修熾盛修無喜足修,如是五修令諸菩薩成辦五果,謂念念中消融一切麁重依止,離種種想得法苑樂,能正了知周遍無量無分限相大法光明,順清淨分無所分別無相現行,爲令法身圓滿成辦,能正攝受後後勝因,釋曰,如一一地有五相修,今當顯示,修奢摩他毗缽舍那,皆由五相並得修習,諸念念中消融一切麁重依止者,謂煩惱障及所知障,無始時來熏習種子,說名麁重,此二障聚由緣總法,止觀智力念念消融,此中意取障聚破壞故名消融,或令羸損故名消融。[27]

  四、總結討論

  (一)自然任運

  1. 上文中龍欽饒降巴尊者提到:“諸佛非依修行而成就,無求自然安住任運成,無求自然住中無念住。”[28]又提到:“方便智慧究竟後,身智事業任運成。法界性智不動搖,遠離二取戲論邊。”[29]以及“把凡境所現,覺性任運讓其舒展”。[30]尊者所說當修行大圓滿法成就後,會産生身智事業任運自在,而且覺性將所見事物能自由開展,口訣部修行認知諸佛不是因爲修行成就的,只需自然安住、自然成就,這時會産生叁身任運的現象。

  2. 上文中《佛說寶雨經》提到:“雲何菩薩于無功用智得圓滿,謂此菩薩行住去來若動若寂,任運常起無功用智”[31];《佛說十地經》提到:“佛子菩薩纔得不動地已亦複如是,離諸功用任運至得無功用性,遠離一切身語意,務安住異熟”[32];在《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提到:“即能悉舍一切,進修不退速入八地,任運自在分身百億,隨類教化”[33];在《顯揚聖教論》提到:“八不動地,謂諸菩薩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七地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地,證得極淨微妙解脫解脫智見蘊,解脫一切相自在障故,得無功用任運相續道之所依止,是故此地名爲不動。”[34]以上經典提到任運無功用,是八地菩薩在不動地具有的特征,遠離一切身語意功能,空性本超因果。大圓滿法修行能究竟解脫,叁身任運身智事業,因爲自然安住是一種無功用任運行,代表已成就第八地以上菩薩階段,在四相第叁階段覺性如量(明體進詣)時,就能透視、穿透一切有形堅固物質,是一種證量,繼續…

《第二章 第四節 自然任運、自解脫、自生自明、消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