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手印的名義、類別及傳承▪P3

  ..續本文上一頁學者認此丙辰年爲1016年,這一年是谛洛巴去世後的第二十八年,如果這樣那饒巴就不可能是谛洛巴的嫡傳弟子。多羅那他認爲,波羅王朝第十一代王荼那迦王在位時期,那饒巴被委任爲超岩寺北門守護師,說明那饒巴已經是一位學術成績特別突出的著名人物。同他一起擔任守門師的另五人是東門師寶生寂;南門師智生慧;西門師語自在稱;中門師寶金剛與智祥友,另一位是覺賢,他們都生活在十世紀左右。如果將1016年上推一個甲子年,則爲896年,此年也是丙辰年。公元九世紀的另一個丙辰年爲836年,此年谛洛巴尚未出世,那饒巴已出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們暫且把896年定爲那饒巴的出生年,晚谛洛巴二十八年出生。《傳略》記載,“圓滿究竟光明空性法身,庚辰年,八十五歲時去往光明空行清淨地”。896年後推85年正好是庚辰年980年,符合《傳略》的觀點。藏文資料明確記載,瑪爾巴曾幾次赴印度留學深得那饒巴的真傳,目前學術界把瑪爾巴的生卒年定爲1012——1097年。如果這樣,在時間上很難和那饒巴的生卒年相符,除非把瑪爾巴的生卒年分別向前推一個甲子年,即60年。有些學者認爲,那饒巴的生卒年應該是1016——1100年,晚生瑪爾巴四年和晚卒叁年,這種觀點和藏文文獻相悖。也有那饒巴在世二百七十年的說法,但使人難以置信。如此誇張也許是爲了填補時間空白,以確立那饒巴與瑪爾巴之間的師徒關系。我們知道,西藏曆史本身也是一部宗教史,許多曆史事件都被宗教過分渲染,導致曆史失真,年代混亂。不管怎樣,谛洛巴、那饒巴和瑪爾巴的生卒年代有待于更進一步研究。

  《傳略》記載說,他自幼聰慧伶俐,心地善良、純樸,笃信佛法。七、八歲時,向父母表達了出家爲僧的願望,父母只有他一個兒子,唯恐斷嗣,拒絕他出家,請師教他劍法、躍身法和曆算、工藝技術、醫學和詩詞學等,希望他將來作一位開明君主。然而,那饒巴無意爲政,堅持己見,從南喀紮巴受居士戒,更名虛空藏。在遊學期間,從十叁位班智達學習顯密教法。後來,被迫成婚,他說服妻子作法友,一起離家受了沙彌戒,法號佛智。不久,在迦濕彌羅的毗梨奈寺受比丘戒,精研佛典,得到了叁藏法師的稱號。在那爛陀寺,他拜上座師龍軍爲師學習唯識學;另從寶生寂、善趣藏、勝軍等人學習金剛乘法和中觀教理,學通內外諸法,聲望極高,被推舉爲那爛陀寺住持,因此稱那爛陀寺爲“王子那爛陀”。在寺期間,他撰寫了《時輪灌頂總釋》、《喜金剛本續釋》和《集密後續釋》等。《傳略》說,那時那爛陀寺北門師空缺,應衆僧請求,他通過例行辯論出任北門守護師。實際上,他是在超岩寺才任北門師,被稱爲“超岩六賢門”之一。他每次教授弟子,作法事時,“心裏總是想:我雖然成爲圓滿班智達,但我還不如一個擠牛奶者,也不知何去何從,現在必須要尋找一位能使心獲得自在 的上師”。⑹《印度佛教史》對他任北門師時的生活也作了記載。幾年後,菩提賢替任北門師,那饒巴去南印度投師谛洛巴。

  前面說過,谛洛巴是一位瑜伽師,行蹤不定,那饒巴爲了尋他曆經磨難,輾轉南北,吃盡苦頭,找到後又受到冷遇。《八十位成就師傳》記載:那饒巴聽說毗紐那迦羅地方有位成道者名叫谛洛巴,于是前往那裏逢人打聽,得到的回答都是“阿阇黎已經逃走了”。那饒巴求法心誠,繼續尋找,幾經周折,終于在迦妮阇見到谛洛巴,叩首拜見,谛洛巴氣憤地說:“你的上師不是我,我的弟子也不是你”,拒絕攝授。那饒巴留下來,在附近村中化緣服侍谛洛巴十二年。有一天,谛洛巴突然問道:“你是誰,從何而來?”那饒巴作了不友好的回答,但仍然化緣服侍谛洛巴。一次,他把化緣來的幾十種上等菜肴送到谛洛巴跟前,谛洛巴非常高興,問:“孩子,如此香甜可口的食物從何而來,何人布施的?”那饒巴聽到谛洛巴叫他“孩子”,感到“非常親切。之後,連續五次奉命外出化緣,終得谛洛巴的真傳,苦修六個月,證悟大手印。

  谛洛巴的教法十分獨特,他先以燒布、棄花結和置寶于頂法,向那饒巴傳講心性本淨,諸法性空的道理。《傳略》記載,谛洛巴面帶微笑,說:“教授若煻煨,煩惱若布燒。身心仿佛玻璃球,通達此世八法結。上師通過珍珠寶,觀見信根無改變。常飲秘訣清淨水,幾個水器水一味;法源無有生,法身住明點。食指表示自己,蛇結輪回能自行解脫”。繼後,傳授了寶瓶、秘密、智慧、第四(即詞句)等灌頂及其相關的各種儀軌。他說寶瓶之有如幻化,一切有全是本尊與心;用智慧灌頂解釋空樂,以第四灌頂解釋離戲論樂。那饒巴問:“如果貪持分別之法樂,定會生起貪著煩惱,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解脫生死輪回?”谛洛巴作了回答。爲了身、語、意,分別授寶瓶、秘密和智慧等叁大灌頂,用來說明本尊、氣、脈、明點、樂等沒有自性和俱生智。因爲自身本來住本尊身,通過叁摩地修,證得大手印無漏樂。所以,不能貪著一切。谛洛巴采用啓發式教育,把全部秘訣,包括父母俱生修法、父母廣法六十二尊勝樂本尊法、十五尊勝樂母法、父母中法十叁尊勝樂本尊法和七尊勝樂本尊以及其他教授毫無保留地傳給那饒巴。在跟隨谛洛巴學法的十二年裏,那饒巴經受了居高下跳、墜地、竹籖穿腰、跳入火坑、吞食汙泥、竊米食宴、奪王之妃、盜臣之妻、娶妻、金剛錘擊身、獻妻于師、水蛭河中以軀代橋、曠原獻曼荼羅等十二大生死攸關的難行,終得真傳,證悟大手印,獲得各種神通,根據四大語旨教授,創立了以臍火、光明、幻身、中有、往生、奪舍爲內容的“那饒六法”。他的著作收入《布頓目錄》的有四部,《呼金剛密續廣釋》,由嘉·曲桑譯;《荼毗儀軌》,索南堅參譯;《金剛亥母修法》,譯者不詳;《時輪灌頂略釋》,紮巴堅參譯。瑪爾巴譯著中,署名那饒巴的著作有《秘密如意寶耳傳》、《吉祥金剛空行無身之法》(谛洛巴口授那饒巴)、《那饒巴之略見》(谛洛巴在恒河岸邊向那饒巴口授的《大手印口訣》)、《集密五次第略明論》、《耳傳金剛偈》。谛洛巴和那饒巴重視苦修言傳,很少著述,這些著作也許是由瑪爾巴根據那饒巴口述整理的。

  那饒巴弟子衆多,藏文史籍說功德事業圓滿者七人,班智達數十人,得道者一百零八人,瑜伽師五十四人,具相瑜伽女弟子上千人,四位四方弟子,以及智藏、耆縷羅楞(Giruralang)、達梨波(Tharipa)、鸠薮梨波(Kusulupa)、金剛座者、時輪師、菩提賢、底補波(Tibipa)、黑誓願金剛、阿底峽、瑪爾巴等人,有些不是他的嫡傳弟子,如阿底峽是否得到過那饒巴真傳值得懷疑。麥哲巴、寂賢、仲毗巴、寶生寂、吉特瓦(又名阿塔巴欽波)、沙彌慧獅子和迦濕彌羅的阿迦羅僧達(Akarasengtha)七人是被稱爲與那饒巴的學問本領相等的七大弟子。《青史》說:那饒巴的座前“有阿阇黎寶生寂和至尊麥哲巴聽受教法;而寶生寂座前來聽受教法者,即阿底峽尊者”。

  麥哲巴,或譯麥積巴、彌勒巴、彌止巴,意爲仁慈者,異名有達磨、達摩菩提、金剛界、彌訖崛多,又說阿跋都底巴中脈師也是他的別名。他是中印度人,婆羅門種姓,早年宗婆羅門教,學了九年的吠陀教法和《聲明論》。一次,在參加辯論時,被一位外道學者駁倒,向姑母(那饒巴的明妃)求救,姑母請出那饒巴與外道僧辯論獲勝,挽回了面子,從此麥哲巴跟隨那饒巴改學佛法,認真研究法相學和四續部,得到喜金剛和勝樂灌頂。那饒巴發現他進步很大,要求他找一位明妃隱居森林修行,而麥哲巴自感佛法知識淺薄,基礎較差,違背上師意願,跟隨寶生寂論師的上師枳達旃陀羅嘛呢(Tritatsandramani)學習唯識學。一年後,到迦毗迦(Kapika)地方從寶生寂論師受比丘戒,取名麥哲格巴達,意爲守仁慈,鑽研經、律、論叁藏。後來,和寶生寂論師發生歧見,到南印度的吉祥山學習《集密根本續》、《喜金剛根本續》、《勝樂根本續》及《文殊菩薩正說名相經》等。《青史》中曾經提到麥哲巴和寶生寂兩人不和。我們的研究發現,麥哲巴的思想主要來自那饒巴,堅持中觀諸法性空見,而寶生寂是唯識派傳人。

  麥哲巴返回中印度後進入超岩寺,擔任經師,完成了幾部論著。但是,他嗜酒成習,違犯寺規,被驅逐出寺,流浪到東印度的火焰寒林建寺修行,攝收了不少弟子。其中的四大弟子是納珍迦波(Natrenkaba)、天尊、羅摩波羅、金剛手;七位中等弟子是等金剛、不等金剛、空金剛、遊戲金剛、不動祥慧、精進和阇迦波羅;十小弟子是薩迦達波(Sakanthapa)、邁果巴、熱曲瑜伽士、底補波、吉祥智那爛陀、蓮鬘、廓恰瑪、納波窮哇、室利那波、婆梨阿阇黎等。麥哲巴七十五歲去世。《印度佛教史》說其時尼耶波羅王在位的第九年。學術界考證,尼耶波羅在位時間約1015——1050年,如果從1015年後推九年,麥哲巴的卒年應爲1024年。瑪爾巴留學印度期間依止的主要上師就是麥哲巴,所以藏文史料把瑪爾巴作爲麥哲巴的四大心傳弟子之一。

  《布頓目錄》中署名麥哲巴的著作有《明空無別示和歡第五》、《生死涅槃無二示不分別第五》,由瑪·卻壩譯;《決定灌頂差別——灌頂決定論》,納措·次程嘉哇譯;《勝樂輪贊》,譯者不詳;《勝樂十叁尊修法大寶燈論》或名《勝樂輪修法寶燈》,由巴熱·妥巴噶初譯。哇日譯師修訂;《教授決定義攝要》、《功德圓滿淨冶法》、《智慧明燈論》和《開光儀軌》等。

  寶生寂,簡稱寂靜。印度佛教史上,名叫寶生寂的人有好幾位,均修得密法成就,影響巨大。寶生寂曾向那饒巴學習勝樂和喜金剛密法,在唯識學方面造旨極深,任過超岩寺東門師。他的著作翻譯成藏文的有《五護法儀軌》,紮西堅參譯,恰·曲傑貝校訂;《集密解脫藏花鬘論》,桂·庫巴拉孜譯;《吉祥閻摩德迦黑續大王釋難寶燈》、《閻摩德迦黑敵修法君陀花》,曲結喜饒譯;《舍謬修法》、《俱生歡喜正加行論》,覺珠·定艾增桑波譯;《俱生瑜伽次第論》,鸠摩羅迦羅協譯:《等虛空續廣釋》,喜饒益希譯;《摩诃摩衍續釋具功德論》,桂譯師譯。

  阿迦羅僧達承嗣那饒巴的集密教授;吉祥仲毗巴傳承大手印俱生智慧;寂賢主傳勝樂和喜金剛法。另外,還有許多成績卓著者,從他們開始,把大手印教授又分裂成多種法門傳講,培養出了一批人才,其中的一些人在伊斯蘭軍入侵印度時避居西藏等邊鄙地方繼續從事傳教活動,爲西藏佛教做出了貢獻。

  總結谛洛巴、那饒巴師徒傳講的大手印教授不難發現,谛洛巴以幻身、四座、夢幻、光明、中有、奪舍和拙火等法,開創了九大空行秘訣;⑺那饒巴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創立了“那饒六法”。他師徒貢獻在于建立了理論完善,修持方法獨特的大手印教授,因此被噶舉派尊爲始祖。從那饒巴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起唯識學派思想被大量吸收進大手印教授,大手印教授重新分成若幹支法傳授,傳播者多爲唯識學派傳人。毫無疑問,這種思想變化給以後達波拉傑建立以如來藏佛性思想爲基礎的大手印教授提供了理論依據。如果把四大語旨作爲大手印教授的基礎,把谛洛巴和那饒巴看成是大手印教授的正式創始人或集大成者。那麼,麥哲巴、寶生寂等人則把大手印教授發揚光大。因此,可以這樣說,在印度,大手印教授經曆了分散、完善、分裂的發展過程,傳入西藏後則由瑪爾巴、彌拉日巴和達波拉傑師徒叁人重新整理,趨向完善,並使之系統化。

  

《大手印的名義、類別及傳承》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