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学者认此丙辰年为1016年,这一年是谛洛巴去世后的第二十八年,如果这样那饶巴就不可能是谛洛巴的嫡传弟子。多罗那他认为,波罗王朝第十一代王荼那迦王在位时期,那饶巴被委任为超岩寺北门守护师,说明那饶巴已经是一位学术成绩特别突出的着名人物。同他一起担任守门师的另五人是东门师宝生寂;南门师智生慧;西门师语自在称;中门师宝金刚与智祥友,另一位是觉贤,他们都生活在十世纪左右。如果将1016年上推一个甲子年,则为896年,此年也是丙辰年。公元九世纪的另一个丙辰年为836年,此年谛洛巴尚未出世,那饶巴已出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们暂且把896年定为那饶巴的出生年,晚谛洛巴二十八年出生。《传略》记载,“圆满究竟光明空性法身,庚辰年,八十五岁时去往光明空行清净地”。896年后推85年正好是庚辰年980年,符合《传略》的观点。藏文资料明确记载,玛尔巴曾几次赴印度留学深得那饶巴的真传,目前学术界把玛尔巴的生卒年定为1012——1097年。如果这样,在时间上很难和那饶巴的生卒年相符,除非把玛尔巴的生卒年分别向前推一个甲子年,即60年。有些学者认为,那饶巴的生卒年应该是1016——1100年,晚生玛尔巴四年和晚卒三年,这种观点和藏文文献相悖。也有那饶巴在世二百七十年的说法,但使人难以置信。如此夸张也许是为了填补时间空白,以确立那饶巴与玛尔巴之间的师徒关系。我们知道,西藏历史本身也是一部宗教史,许多历史事件都被宗教过分渲染,导致历史失真,年代混乱。不管怎样,谛洛巴、那饶巴和玛尔巴的生卒年代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
《传略》记载说,他自幼聪慧伶俐,心地善良、纯朴,笃信佛法。七、八岁时,向父母表达了出家为僧的愿望,父母只有他一个儿子,唯恐断嗣,拒绝他出家,请师教他剑法、跃身法和历算、工艺技术、医学和诗词学等,希望他将来作一位开明君主。然而,那饶巴无意为政,坚持己见,从南喀扎巴受居士戒,更名虚空藏。在游学期间,从十三位班智达学习显密教法。后来,被迫成婚,他说服妻子作法友,一起离家受了沙弥戒,法号佛智。不久,在迦湿弥罗的毗梨奈寺受比丘戒,精研佛典,得到了三藏法师的称号。在那烂陀寺,他拜上座师龙军为师学习唯识学;另从宝生寂、善趣藏、胜军等人学习金刚乘法和中观教理,学通内外诸法,声望极高,被推举为那烂陀寺住持,因此称那烂陀寺为“王子那烂陀”。在寺期间,他撰写了《时轮灌顶总释》、《喜金刚本续释》和《集密后续释》等。《传略》说,那时那烂陀寺北门师空缺,应众僧请求,他通过例行辩论出任北门守护师。实际上,他是在超岩寺才任北门师,被称为“超岩六贤门”之一。他每次教授弟子,作法事时,“心里总是想:我虽然成为圆满班智达,但我还不如一个挤牛奶者,也不知何去何从,现在必须要寻找一位能使心获得自在 的上师”。⑹《印度佛教史》对他任北门师时的生活也作了记载。几年后,菩提贤替任北门师,那饶巴去南印度投师谛洛巴。
前面说过,谛洛巴是一位瑜伽师,行踪不定,那饶巴为了寻他历经磨难,辗转南北,吃尽苦头,找到后又受到冷遇。《八十位成就师传》记载:那饶巴听说毗纽那迦罗地方有位成道者名叫谛洛巴,于是前往那里逢人打听,得到的回答都是“阿阇黎已经逃走了”。那饶巴求法心诚,继续寻找,几经周折,终于在迦妮阇见到谛洛巴,叩首拜见,谛洛巴气愤地说:“你的上师不是我,我的弟子也不是你”,拒绝摄授。那饶巴留下来,在附近村中化缘服侍谛洛巴十二年。有一天,谛洛巴突然问道:“你是谁,从何而来?”那饶巴作了不友好的回答,但仍然化缘服侍谛洛巴。一次,他把化缘来的几十种上等菜肴送到谛洛巴跟前,谛洛巴非常高兴,问:“孩子,如此香甜可口的食物从何而来,何人布施的?”那饶巴听到谛洛巴叫他“孩子”,感到“非常亲切。之后,连续五次奉命外出化缘,终得谛洛巴的真传,苦修六个月,证悟大手印。
谛洛巴的教法十分独特,他先以烧布、弃花结和置宝于顶法,向那饶巴传讲心性本净,诸法性空的道理。《传略》记载,谛洛巴面带微笑,说:“教授若煻煨,烦恼若布烧。身心仿佛玻璃球,通达此世八法结。上师通过珍珠宝,观见信根无改变。常饮秘诀清净水,几个水器水一味;法源无有生,法身住明点。食指表示自己,蛇结轮回能自行解脱”。继后,传授了宝瓶、秘密、智慧、第四(即词句)等灌顶及其相关的各种仪轨。他说宝瓶之有如幻化,一切有全是本尊与心;用智慧灌顶解释空乐,以第四灌顶解释离戏论乐。那饶巴问:“如果贪持分别之法乐,定会生起贪着烦恼,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脱生死轮回?”谛洛巴作了回答。为了身、语、意,分别授宝瓶、秘密和智慧等三大灌顶,用来说明本尊、气、脉、明点、乐等没有自性和俱生智。因为自身本来住本尊身,通过三摩地修,证得大手印无漏乐。所以,不能贪着一切。谛洛巴采用启发式教育,把全部秘诀,包括父母俱生修法、父母广法六十二尊胜乐本尊法、十五尊胜乐母法、父母中法十三尊胜乐本尊法和七尊胜乐本尊以及其他教授毫无保留地传给那饶巴。在跟随谛洛巴学法的十二年里,那饶巴经受了居高下跳、坠地、竹籖穿腰、跳入火坑、吞食污泥、窃米食宴、夺王之妃、盗臣之妻、娶妻、金刚锤击身、献妻于师、水蛭河中以躯代桥、旷原献曼荼罗等十二大生死攸关的难行,终得真传,证悟大手印,获得各种神通,根据四大语旨教授,创立了以脐火、光明、幻身、中有、往生、夺舍为内容的“那饶六法”。他的着作收入《布顿目录》的有四部,《呼金刚密续广释》,由嘉·曲桑译;《荼毗仪轨》,索南坚参译;《金刚亥母修法》,译者不详;《时轮灌顶略释》,扎巴坚参译。玛尔巴译着中,署名那饶巴的着作有《秘密如意宝耳传》、《吉祥金刚空行无身之法》(谛洛巴口授那饶巴)、《那饶巴之略见》(谛洛巴在恒河岸边向那饶巴口授的《大手印口诀》)、《集密五次第略明论》、《耳传金刚偈》。谛洛巴和那饶巴重视苦修言传,很少着述,这些着作也许是由玛尔巴根据那饶巴口述整理的。
那饶巴弟子众多,藏文史籍说功德事业圆满者七人,班智达数十人,得道者一百零八人,瑜伽师五十四人,具相瑜伽女弟子上千人,四位四方弟子,以及智藏、耆缕罗楞(Giruralang)、达梨波(Tharipa)、鸠薮梨波(Kusulupa)、金刚座者、时轮师、菩提贤、底补波(Tibipa)、黑誓愿金刚、阿底峡、玛尔巴等人,有些不是他的嫡传弟子,如阿底峡是否得到过那饶巴真传值得怀疑。麦哲巴、寂贤、仲毗巴、宝生寂、吉特瓦(又名阿塔巴钦波)、沙弥慧狮子和迦湿弥罗的阿迦罗僧达(Akarasengtha)七人是被称为与那饶巴的学问本领相等的七大弟子。《青史》说:那饶巴的座前“有阿阇黎宝生寂和至尊麦哲巴听受教法;而宝生寂座前来听受教法者,即阿底峡尊者”。
麦哲巴,或译麦积巴、弥勒巴、弥止巴,意为仁慈者,异名有达磨、达摩菩提、金刚界、弥讫崛多,又说阿跋都底巴中脉师也是他的别名。他是中印度人,婆罗门种姓,早年宗婆罗门教,学了九年的吠陀教法和《声明论》。一次,在参加辩论时,被一位外道学者驳倒,向姑母(那饶巴的明妃)求救,姑母请出那饶巴与外道僧辩论获胜,挽回了面子,从此麦哲巴跟随那饶巴改学佛法,认真研究法相学和四续部,得到喜金刚和胜乐灌顶。那饶巴发现他进步很大,要求他找一位明妃隐居森林修行,而麦哲巴自感佛法知识浅薄,基础较差,违背上师意愿,跟随宝生寂论师的上师枳达旃陀罗嘛呢(Tritatsandramani)学习唯识学。一年后,到迦毗迦(Kapika)地方从宝生寂论师受比丘戒,取名麦哲格巴达,意为守仁慈,钻研经、律、论三藏。后来,和宝生寂论师发生歧见,到南印度的吉祥山学习《集密根本续》、《喜金刚根本续》、《胜乐根本续》及《文殊菩萨正说名相经》等。《青史》中曾经提到麦哲巴和宝生寂两人不和。我们的研究发现,麦哲巴的思想主要来自那饶巴,坚持中观诸法性空见,而宝生寂是唯识派传人。
麦哲巴返回中印度后进入超岩寺,担任经师,完成了几部论着。但是,他嗜酒成习,违犯寺规,被驱逐出寺,流浪到东印度的火焰寒林建寺修行,摄收了不少弟子。其中的四大弟子是纳珍迦波(Natrenkaba)、天尊、罗摩波罗、金刚手;七位中等弟子是等金刚、不等金刚、空金刚、游戏金刚、不动祥慧、精进和阇迦波罗;十小弟子是萨迦达波(Sakanthapa)、迈果巴、热曲瑜伽士、底补波、吉祥智那烂陀、莲鬘、廓恰玛、纳波穷哇、室利那波、婆梨阿阇黎等。麦哲巴七十五岁去世。《印度佛教史》说其时尼耶波罗王在位的第九年。学术界考证,尼耶波罗在位时间约1015——1050年,如果从1015年后推九年,麦哲巴的卒年应为1024年。玛尔巴留学印度期间依止的主要上师就是麦哲巴,所以藏文史料把玛尔巴作为麦哲巴的四大心传弟子之一。
《布顿目录》中署名麦哲巴的着作有《明空无别示和欢第五》、《生死涅槃无二示不分别第五》,由玛·却坝译;《决定灌顶差别——灌顶决定论》,纳措·次程嘉哇译;《胜乐轮赞》,译者不详;《胜乐十三尊修法大宝灯论》或名《胜乐轮修法宝灯》,由巴热·妥巴噶初译。哇日译师修订;《教授决定义摄要》、《功德圆满净冶法》、《智慧明灯论》和《开光仪轨》等。
宝生寂,简称寂静。印度佛教史上,名叫宝生寂的人有好几位,均修得密法成就,影响巨大。宝生寂曾向那饶巴学习胜乐和喜金刚密法,在唯识学方面造旨极深,任过超岩寺东门师。他的着作翻译成藏文的有《五护法仪轨》,扎西坚参译,恰·曲杰贝校订;《集密解脱藏花鬘论》,桂·库巴拉孜译;《吉祥阎摩德迦黑续大王释难宝灯》、《阎摩德迦黑敌修法君陀花》,曲结喜饶译;《舍谬修法》、《俱生欢喜正加行论》,觉珠·定艾增桑波译;《俱生瑜伽次第论》,鸠摩罗迦罗协译:《等虚空续广释》,喜饶益希译;《摩诃摩衍续释具功德论》,桂译师译。
阿迦罗僧达承嗣那饶巴的集密教授;吉祥仲毗巴传承大手印俱生智慧;寂贤主传胜乐和喜金刚法。另外,还有许多成绩卓着者,从他们开始,把大手印教授又分裂成多种法门传讲,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其中的一些人在伊斯兰军入侵印度时避居西藏等边鄙地方继续从事传教活动,为西藏佛教做出了贡献。
总结谛洛巴、那饶巴师徒传讲的大手印教授不难发现,谛洛巴以幻身、四座、梦幻、光明、中有、夺舍和拙火等法,开创了九大空行秘诀;⑺那饶巴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立了“那饶六法”。他师徒贡献在于建立了理论完善,修持方法独特的大手印教授,因此被噶举派尊为始祖。从那饶巴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起唯识学派思想被大量吸收进大手印教授,大手印教授重新分成若干支法传授,传播者多为唯识学派传人。毫无疑问,这种思想变化给以后达波拉杰建立以如来藏佛性思想为基础的大手印教授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果把四大语旨作为大手印教授的基础,把谛洛巴和那饶巴看成是大手印教授的正式创始人或集大成者。那么,麦哲巴、宝生寂等人则把大手印教授发扬光大。因此,可以这样说,在印度,大手印教授经历了分散、完善、分裂的发展过程,传入西藏后则由玛尔巴、弥拉日巴和达波拉杰师徒三人重新整理,趋向完善,并使之系统化。
《大手印的名义、类别及传承》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