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手印的名义、类别及传承▪P2

  ..续本文上一页、三摩地光明、空性光明、分别光明,统摄于生起次第光明和圆满次第光明。修行光明大手印,先须受灌顶,依秘诀而修。由于修行者的根器有利钝之别,故分渐悟和顿悟。钝根修行者,应先受宝瓶、秘密、智慧和词句等四大灌顶,初修显教大手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这个阶段气尚不能入中脉。利根修行者,上师授以心灌顶,加持入定,在很短时间内悟证。由于入修光明大手印之前的修证程度不同,又分两种,第一种人基础差,受灌顶后,先修生圆二次第,然后修大手印教授;第二种人理论功底探厚,密修基础扎实,专心观修,令风息入融中脉,现证本元心。如果修得本觉智,不必受灌顶,而通过观待本尊微妙身相,即能证得光明身。由此可见,密教大手印是以修气、脉、明点证得智慧,感受大乐光明。《宗教流派镜史》说:“修此须先现见本心,须风息入、住、融于中脉。故先参证本心体相,即于此上,专缘而住,于是风息入、住、融于中脉。再依此力,脐密之处,拙火炽燃,由此引起化乐,发生四喜,本心转成大乐体性。此时境与空性,成无分别,成空乐智。再专住此智,历四瑜伽次第,成最胜悉地”。

  总而言之,大手印教授包括显密两种大手印,实住大手印属于大手印,空乐大手印和光明大手印属于密教大手印。从修行角度说,实住大手印是入修空乐大手印和光明大手印的基础,空乐大印和光明大手印为实住大手印的结果,三者仿佛阶梯,逐步攀高,最后证得空乐无别、明空无别。

  三、大手印教授传承

  大手印教授内容丰富,理论完善行特点显着,融摄了中观学派的性空思想和无上瑜伽部《集密根本续》、《喜金刚根本续》、《胜乐根本续》、《大印明点续》、《时轮根本略续》的修持方法。达波拉杰·索南仁青在继承传统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把《究竟一乘宝性论》作为大手印的根本典籍之一,加以宣讲,吸收了如来藏缘起思想,以心体为成佛的根本。因此,在介绍大手印传承时,不能顾此失彼,而要考虑大手印的方方面面,力求全面系统。

  大手印教授在印度分远传和近传,远传包括四大传承。第一,由金刚持始传,经自在慧王、龙变众瑜伽女传到婆薮迦波王。婆薮迦波王原为中印度的一位国王,亡国后,出家为僧,游学邬仗那,得到灌顶和经函,修行获得大手印成就,传萨乐和。在藏文史籍中把萨乐和看成是龙树的上师,龙树从他学得密法,主传集密法,着作《集密五次第论》、《集密五次第剖解》和《金刚座续口诀》等,创“幻身”、“识转”法。提婆论师得其教授,传数代至月称论师。噶举派认为,月称论师传给戍陀耆(Matamki),史称“南传”。

  第二,金刚持传智慧空行母;智慧空行母传鸠鸠罗阇。在印度密教史上,名叫鸠鸠罗阇的人有几位,一个是公元六、七世纪生活在中印度,为自在慧的弟子,瞿波罗上师,无上瑜伽母续类经典的重要结集玉和传承者;二是被称为后鸠鸠罗阇,是小自在慧的弟子,他的弟子释迦光是莲花生大师的上师,因此可以确定后鸠鸠罗阇是八世纪人,按照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记载,瞿波罗王时期有阿阇黎黑行者,这样噶举派所说的鸠鸠罗阇传黑行者的观点能够成立。达摩波罗王在位时期,又有一位名叫鸠鸠罗波的成就师。第一个鸠鸠罗阇就是此传承中的人。这一派主传摩诃摩衍、大幻化、三瑜伽和“梦幻”法。

  第三,金刚持传金刚手;金刚手传昙毗醯鲁迦、毗奈婆阇(binabadza)、腊瓦巴、小自在慧。噶举派说,善通密法。毗奈婆阇(binabadza),亦名毗诃那婆婆阇,刹帝利种姓,曾随达却(Rtamchog)修行九年,获得成就。腊瓦巴是毗奈婆阇(Binabadza)的门徒,原为邬仗那某地王,后来离家习法,随毗奈婆阇(Binabadza)学修密法,得大手印成就,摄徒七百余名。此派主传《胜乐》等母续类法及那饶六法中的“光明”法。

  第四,金刚持传金刚手;金刚手传无支金刚。此人又名“贪金刚”,在西印度邬仗那以传教度脱众生。无支金刚传莲花金刚;莲花金刚传空行女劫贤等。据藏文资料,莲花金刚是南印度人,刹帝利种姓,出家后苦修佛法,成为通晓五明的班智达,曾得无支金刚灌顶,和一位贱民妇女一起在吉祥山修行十二年,终得成就,称为“海生金刚”。空行女劫贤是他的弟子,本名“苏摩底——善慧”,译义慧劫女或智慧女,曾师事海生金刚等成就师,隐居修行获得成就。此派主传《喜金刚》和那饶六法中的“猛厉火”法。

  《洛绒史籍》所说的四种传承分别是:金刚手、萨乐和、鲁俄巴、陀梨迦波;金刚持、自在慧、空行母善乐足、昙毗醯鲁迦、金刚铃、无支金刚、迦摩波罗波、黑行者、谛洛巴;普贤、塘洛巴(Thanglopa),香洛巴(Shanglopa), 迦妮梨波;毗罗跋波、昙毗醯鲁迦、毗奈婆阇(Bhinapadza),腊瓦巴、小自在慧。第一种叫“东传”或“大手印传承”;第二种叫“南传”,主传父续类法和“幻身”法;第三种叫“北传”,主传母续类法和“梦幻”法;第四种叫“西传”主传“光明”法。

  由上知道,四大传承中的前两三位传承者金刚持、金刚手都是传说中的菩萨,以佛的法身出现。象第一种传承中的萨乐和与龙树,已经被学术界确定是公元一世纪左右人物,但是藏文资料中对龙树过分渲染和夸张。四大传承中的后几位传承者基本上生活在公元七、八世纪,藏文文献中有他们的生平简迹,有些收进《八十四位成就师》一书中。

  多罗那他的《七代付法藏师传》认为,大手印教授是七大密法之一,首倡者萨乐和,他传龙树论师,龙树之后经舍婆黎、鲁俄巴等人传至谛洛巴。《竹巴大手印》认为,萨乐和首倡大手印法,传龙树;龙树传提婆;提婆传月称;月称传戍陀耆。需要澄清的是,月称非提婆的嫡传弟子,而是属于同一个系统。

  总结大手印教授,它犹如一鼎大熔炉,几乎收摄了无上瑜伽部的全部精华,《集密》、《胜乐》、《喜金刚》、《大手印明点》等经续的思想在其中都有所反映。

  四、谛洛巴和那饶巴所传的大手印教授

  谛洛巴是印度大手印教授四大秘诀的重要传承者,被噶举派奉为祖师。谛洛,梵语“芝蔴”或“油”之义,谛洛巴是打芝蔴或榨油者的意思,异译德洛巴、底洛巴、底梨波等,本名慧贤,是东印度藩伽罗耆拘城(Dzago)人,婆罗门种姓,父亲名叫极明,母亲叫具明女,妹妹叫明灯,兄长叫明光。关于他帅生卒年代,藏文史籍异说很多。仁青南杰和格日多匝着的《谛洛巴和那饶巴传略》(以下简称《传略》)说,戊子年鬼宿月(藏历十二月)初二日凌晨生。东嘎尔·洛桑赤列先生定此戊子年在公元九世纪。根据藏历饶迥纪年法,九世纪共有两个戊子年,分别是808年和868年。那么,究竟属于两个戊子年中的哪一个?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说:婆那波罗(Banapala)王之子摩醯波罗王统治时期,成道者谛洛巴出世。学术界认为,摩醯波罗王在位时间为848——899年,执政五十二年。因此,可以断定谛洛巴生于868年,卒于978年。出生后不久,被婆罗门善施接到庙宇。八岁,得到金刚上师加持;十岁,学通五明。从十六岁游学各地。据载,他在东印度学得龙树传承的《集密》“幻身”教授;在西印度邬仗那得空行母真传的“九大教授”。《谛洛巴传略》说:“异熟解脱破心花结,守护誓言观本心境,行为利剑砍击水,悟证法物之日,智慧明灯,脉气网轮转,等味观外镜,自解修行大手印,持守大乐宝语”。

  三年后,携经函遍游中、南印度和东印度,摄徒传教,度脱众生。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糅合四种大手印秘诀,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关于法性,谛洛巴认为,诸法无生,心性即法性,亦为法身;诸法如幻,亦如阳焰、梦境、影子,大手印是自求解脱的方法,只有勤于修炼才能得到成就,证达大乐智慧。“佛说如幻法,诸法如阳焰,如梦境影像,善知如幻法,无舍诸烦恼”。大手印是自己能够解脱的智慧;大乐是生死的根本,无二大乐餍足众生本性,“俱生自性光明,秘密大方便的曼荼罗清净”,苦修是求得快乐的最大方便。所以,一切苦乐、善恶都是心的本性造成的,只有修炼才能证达本元之心,得到解脱。

  《谛洛巴传略》、《洛绒教史》、《达隆教史》、《直贡法嗣》、《竹巴教史》和《八十四位成就师传》记载,谛洛巴自幼得到空行母的授记修行密法,并按照授记往邬仗那从智慧空行母受得三种宝诀、九种空行密法,带着《胜乐根本续》及其注释续,先后在超岩寺和其他地方传讲。他经常身着粗布衣,行踪不定,漂游四方,遁隐修行,获得多种神通;自认为离父母之身,无轨范师、阿阇黎教授,是自然佛。他对弟子说:我身是喜金刚,语是摩诃摩衍,心是胜乐轮,根为集密,主支为黑续,手支为金刚大威德,脉处为四金刚座,气处为金刚鬘,明点为秘密库,顶髻为佛颅,一切为时轮,大乐佛应持,自心为俱生,第一刹那任运成,是未生涅槃之佛;第二刹那无灭,是未生未来佛;第三刹那任运,是无生现在佛,毛发三时佛,身语意无别。⑷谛洛已博闻深思,对于密法悟颇深,他通过道歌把大手印秘诀全部传给那饶巴。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本元心性如虚空,一切诸法如是观。身体勤事本来住,所知语言如弦琴,心不作意水中月,身无本性佛之依。心如虚空离心境,没有取舍而安然;心无厌胜大手印,修行获得无上果。⑸

  那饶巴,又译那若巴、纳若巴或那娄波,意为胜人,乳名普贤,法号虚空藏、佛智、法幢、智慧成就等,获得班智达称号后,名叫无畏称,持佛法号叫上座持地,具器之名无垢威严,成为瑜伽师后,改名那饶达巴。他生于迦湿弥罗一个婆罗门家庭,父亲善甲是迦湿弥罗某地王,母亲名叫祥慧。《传略》说他于丙辰年阴历四月初十日凌晨生。有些…

《大手印的名义、类别及传承》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