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手印的名義、類別及傳承▪P2

  ..續本文上一頁、叁摩地光明、空性光明、分別光明,統攝于生起次第光明和圓滿次第光明。修行光明大手印,先須受灌頂,依秘訣而修。由于修行者的根器有利鈍之別,故分漸悟和頓悟。鈍根修行者,應先受寶瓶、秘密、智慧和詞句等四大灌頂,初修顯教大手印,循序漸進,逐步深入,這個階段氣尚不能入中脈。利根修行者,上師授以心灌頂,加持入定,在很短時間內悟證。由于入修光明大手印之前的修證程度不同,又分兩種,第一種人基礎差,受灌頂後,先修生圓二次第,然後修大手印教授;第二種人理論功底探厚,密修基礎紮實,專心觀修,令風息入融中脈,現證本元心。如果修得本覺智,不必受灌頂,而通過觀待本尊微妙身相,即能證得光明身。由此可見,密教大手印是以修氣、脈、明點證得智慧,感受大樂光明。《宗教流派鏡史》說:“修此須先現見本心,須風息入、住、融于中脈。故先參證本心體相,即于此上,專緣而住,于是風息入、住、融于中脈。再依此力,臍密之處,拙火熾燃,由此引起化樂,發生四喜,本心轉成大樂體性。此時境與空性,成無分別,成空樂智。再專住此智,曆四瑜伽次第,成最勝悉地”。

  總而言之,大手印教授包括顯密兩種大手印,實住大手印屬于大手印,空樂大手印和光明大手印屬于密教大手印。從修行角度說,實住大手印是入修空樂大手印和光明大手印的基礎,空樂大印和光明大手印爲實住大手印的結果,叁者仿佛階梯,逐步攀高,最後證得空樂無別、明空無別。

  叁、大手印教授傳承

  大手印教授內容豐富,理論完善行特點顯著,融攝了中觀學派的性空思想和無上瑜伽部《集密根本續》、《喜金剛根本續》、《勝樂根本續》、《大印明點續》、《時輪根本略續》的修持方法。達波拉傑·索南仁青在繼承傳統思想和方法的基礎上,把《究竟一乘寶性論》作爲大手印的根本典籍之一,加以宣講,吸收了如來藏緣起思想,以心體爲成佛的根本。因此,在介紹大手印傳承時,不能顧此失彼,而要考慮大手印的方方面面,力求全面系統。

  大手印教授在印度分遠傳和近傳,遠傳包括四大傳承。第一,由金剛持始傳,經自在慧王、龍變衆瑜伽女傳到婆薮迦波王。婆薮迦波王原爲中印度的一位國王,亡國後,出家爲僧,遊學邬仗那,得到灌頂和經函,修行獲得大手印成就,傳薩樂和。在藏文史籍中把薩樂和看成是龍樹的上師,龍樹從他學得密法,主傳集密法,著作《集密五次第論》、《集密五次第剖解》和《金剛座續口訣》等,創“幻身”、“識轉”法。提婆論師得其教授,傳數代至月稱論師。噶舉派認爲,月稱論師傳給戍陀耆(Matamki),史稱“南傳”。

  第二,金剛持傳智慧空行母;智慧空行母傳鸠鸠羅阇。在印度密教史上,名叫鸠鸠羅阇的人有幾位,一個是公元六、七世紀生活在中印度,爲自在慧的弟子,瞿波羅上師,無上瑜伽母續類經典的重要結集玉和傳承者;二是被稱爲後鸠鸠羅阇,是小自在慧的弟子,他的弟子釋迦光是蓮花生大師的上師,因此可以確定後鸠鸠羅阇是八世紀人,按照多羅那他的《印度佛教史》記載,瞿波羅王時期有阿阇黎黑行者,這樣噶舉派所說的鸠鸠羅阇傳黑行者的觀點能夠成立。達摩波羅王在位時期,又有一位名叫鸠鸠羅波的成就師。第一個鸠鸠羅阇就是此傳承中的人。這一派主傳摩诃摩衍、大幻化、叁瑜伽和“夢幻”法。

  第叁,金剛持傳金剛手;金剛手傳昙毗醯魯迦、毗奈婆阇(binabadza)、臘瓦巴、小自在慧。噶舉派說,善通密法。毗奈婆阇(binabadza),亦名毗诃那婆婆阇,刹帝利種姓,曾隨達卻(Rtamchog)修行九年,獲得成就。臘瓦巴是毗奈婆阇(Binabadza)的門徒,原爲邬仗那某地王,後來離家習法,隨毗奈婆阇(Binabadza)學修密法,得大手印成就,攝徒七百余名。此派主傳《勝樂》等母續類法及那饒六法中的“光明”法。

  第四,金剛持傳金剛手;金剛手傳無支金剛。此人又名“貪金剛”,在西印度邬仗那以傳教度脫衆生。無支金剛傳蓮花金剛;蓮花金剛傳空行女劫賢等。據藏文資料,蓮花金剛是南印度人,刹帝利種姓,出家後苦修佛法,成爲通曉五明的班智達,曾得無支金剛灌頂,和一位賤民婦女一起在吉祥山修行十二年,終得成就,稱爲“海生金剛”。空行女劫賢是他的弟子,本名“蘇摩底——善慧”,譯義慧劫女或智慧女,曾師事海生金剛等成就師,隱居修行獲得成就。此派主傳《喜金剛》和那饒六法中的“猛厲火”法。

  《洛絨史籍》所說的四種傳承分別是:金剛手、薩樂和、魯俄巴、陀梨迦波;金剛持、自在慧、空行母善樂足、昙毗醯魯迦、金剛鈴、無支金剛、迦摩波羅波、黑行者、谛洛巴;普賢、塘洛巴(Thanglopa),香洛巴(Shanglopa), 迦妮梨波;毗羅跋波、昙毗醯魯迦、毗奈婆阇(Bhinapadza),臘瓦巴、小自在慧。第一種叫“東傳”或“大手印傳承”;第二種叫“南傳”,主傳父續類法和“幻身”法;第叁種叫“北傳”,主傳母續類法和“夢幻”法;第四種叫“西傳”主傳“光明”法。

  由上知道,四大傳承中的前兩叁位傳承者金剛持、金剛手都是傳說中的菩薩,以佛的法身出現。象第一種傳承中的薩樂和與龍樹,已經被學術界確定是公元一世紀左右人物,但是藏文資料中對龍樹過分渲染和誇張。四大傳承中的後幾位傳承者基本上生活在公元七、八世紀,藏文文獻中有他們的生平簡迹,有些收進《八十四位成就師》一書中。

  多羅那他的《七代付法藏師傳》認爲,大手印教授是七大密法之一,首倡者薩樂和,他傳龍樹論師,龍樹之後經舍婆黎、魯俄巴等人傳至谛洛巴。《竹巴大手印》認爲,薩樂和首倡大手印法,傳龍樹;龍樹傳提婆;提婆傳月稱;月稱傳戍陀耆。需要澄清的是,月稱非提婆的嫡傳弟子,而是屬于同一個系統。

  總結大手印教授,它猶如一鼎大熔爐,幾乎收攝了無上瑜伽部的全部精華,《集密》、《勝樂》、《喜金剛》、《大手印明點》等經續的思想在其中都有所反映。

  四、谛洛巴和那饒巴所傳的大手印教授

  谛洛巴是印度大手印教授四大秘訣的重要傳承者,被噶舉派奉爲祖師。谛洛,梵語“芝蔴”或“油”之義,谛洛巴是打芝蔴或榨油者的意思,異譯德洛巴、底洛巴、底梨波等,本名慧賢,是東印度藩伽羅耆拘城(Dzago)人,婆羅門種姓,父親名叫極明,母親叫具明女,妹妹叫明燈,兄長叫明光。關于他帥生卒年代,藏文史籍異說很多。仁青南傑和格日多匝著的《谛洛巴和那饒巴傳略》(以下簡稱《傳略》)說,戊子年鬼宿月(藏曆十二月)初二日淩晨生。東嘎爾·洛桑赤列先生定此戊子年在公元九世紀。根據藏曆饒迥紀年法,九世紀共有兩個戊子年,分別是808年和868年。那麼,究竟屬于兩個戊子年中的哪一個?多羅那他的《印度佛教史》說:婆那波羅(Banapala)王之子摩醯波羅王統治時期,成道者谛洛巴出世。學術界認爲,摩醯波羅王在位時間爲848——899年,執政五十二年。因此,可以斷定谛洛巴生于868年,卒于978年。出生後不久,被婆羅門善施接到廟宇。八歲,得到金剛上師加持;十歲,學通五明。從十六歲遊學各地。據載,他在東印度學得龍樹傳承的《集密》“幻身”教授;在西印度邬仗那得空行母真傳的“九大教授”。《谛洛巴傳略》說:“異熟解脫破心花結,守護誓言觀本心境,行爲利劍砍擊水,悟證法物之日,智慧明燈,脈氣網輪轉,等味觀外鏡,自解修行大手印,持守大樂寶語”。

  叁年後,攜經函遍遊中、南印度和東印度,攝徒傳教,度脫衆生。通過長期的實踐經驗,糅合四種大手印秘訣,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關于法性,谛洛巴認爲,諸法無生,心性即法性,亦爲法身;諸法如幻,亦如陽焰、夢境、影子,大手印是自求解脫的方法,只有勤于修煉才能得到成就,證達大樂智慧。“佛說如幻法,諸法如陽焰,如夢境影像,善知如幻法,無舍諸煩惱”。大手印是自己能夠解脫的智慧;大樂是生死的根本,無二大樂餍足衆生本性,“俱生自性光明,秘密大方便的曼荼羅清淨”,苦修是求得快樂的最大方便。所以,一切苦樂、善惡都是心的本性造成的,只有修煉才能證達本元之心,得到解脫。

  《谛洛巴傳略》、《洛絨教史》、《達隆教史》、《直貢法嗣》、《竹巴教史》和《八十四位成就師傳》記載,谛洛巴自幼得到空行母的授記修行密法,並按照授記往邬仗那從智慧空行母受得叁種寶訣、九種空行密法,帶著《勝樂根本續》及其注釋續,先後在超岩寺和其他地方傳講。他經常身著粗布衣,行蹤不定,漂遊四方,遁隱修行,獲得多種神通;自認爲離父母之身,無軌範師、阿阇黎教授,是自然佛。他對弟子說:我身是喜金剛,語是摩诃摩衍,心是勝樂輪,根爲集密,主支爲黑續,手支爲金剛大威德,脈處爲四金剛座,氣處爲金剛鬘,明點爲秘密庫,頂髻爲佛顱,一切爲時輪,大樂佛應持,自心爲俱生,第一刹那任運成,是未生涅槃之佛;第二刹那無滅,是未生未來佛;第叁刹那任運,是無生現在佛,毛發叁時佛,身語意無別。⑷谛洛已博聞深思,對于密法悟頗深,他通過道歌把大手印秘訣全部傳給那饒巴。有一首歌這樣唱道:本元心性如虛空,一切諸法如是觀。身體勤事本來住,所知語言如弦琴,心不作意水中月,身無本性佛之依。心如虛空離心境,沒有取舍而安然;心無厭勝大手印,修行獲得無上果。⑸

  那饒巴,又譯那若巴、納若巴或那婁波,意爲勝人,乳名普賢,法號虛空藏、佛智、法幢、智慧成就等,獲得班智達稱號後,名叫無畏稱,持佛法號叫上座持地,具器之名無垢威嚴,成爲瑜伽師後,改名那饒達巴。他生于迦濕彌羅一個婆羅門家庭,父親善甲是迦濕彌羅某地王,母親名叫祥慧。《傳略》說他于丙辰年陰曆四月初十日淩晨生。有些…

《大手印的名義、類別及傳承》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