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處理心靈問題

  

如何處理心靈問題

  

東杜仁波切

  

   在治療中,沒有什麼情緒是錯的、需要否認的。

   我們必須接受自己的感覺的存在。

   我們已經看到問題如何因執著自我而産生,同時我們可以借著發展放松執著的態度和技巧來減少問題。現在,讓我們集中討論處理問題的某些實際技巧。

  

避 開

  

   通常我們必須面對問題才能治療問題,但並非永遠如此。有時候,上上之策卻是避開。譬如,如果你的問題是溫和或暫時性的——不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或劇痛的感覺——忽視它就足夠了,而且也是適當的對策。對于此類問題,並不需要或值得奉獻太多精力。如果我們不予理會,這些問題就會離去。

   在其他時候,如果還沒有做好面對問題的准備,我們也許必須先避開,就好像兵士在開戰之前,必須暫時撤退或休息。如果問題過于強烈、尖銳或初來乍到,你也許沒有力量去面對,或缺乏任何訓練來直接平息它。太早面對問題,可能會點燃痛苦,讓問題變得比實際情形還棘手。在那種情況下,適當的處理方法——至少是暫時性的處理——是避免去想它。之後,當你重新獲得鎮定和心的力量之後,就應該嘗試去解決問題,或透過禅修來纾解它。

   不過,對那些心志堅強和狂亂的人而言,不僅要看問題,還要深深地去感覺和經驗痛苦,這將會有幫助。如果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對而別人錯,我們的驕傲將遮住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因此,即時面對痛苦,而非逃避它,將可觸及你的生命核心,把你帶回你的感覺,讓你集中注意力在正確的方向上。

   有時候,避開是治療過去創傷的最佳良藥。即使殘留著余痛,如果負面的經驗能夠繼之以強烈的正面經驗,其影響力將可以降低。在那種情況下,問題可能就會被中立化。因此,最好的對策不是重新製造問題,而是代之以正面經驗。

  

承認和接受

  

   有時候,只要看看問題,一眼就可以知道它是可以不必理會的芝麻綠豆小事,繼續去過我們的生活。但其他問題卻必須完全正視,才能得到治療。這就是治療練習的目標。但在治療之前,第一步是承認和接受。

   許多人嘗試推開重大問題或加以壓抑。我們知道執著會讓問題惡化,壓抑亦然。它是另一種形式的執著“自我”,因此我們把問題標記爲不惜任何代價都要避開的東西。只要執著這種負面的觀點,我們就會因嘗試推開我們不要的東西而限製了我們的真性。嘗試推開那些需要治療的問題,也許可以暫時眼不見爲淨,但令人感到泄氣的是,它們常常以比較強烈或比較有害的形式重現。

   如果不找出問題,只是一味掩飾,就好像閉起眼睛摸索著動手術。爲了發現解決之道,我們需要清楚地看和接受問題。

   同時,我們不需要在心中擴大困難度,因而把問題複雜化,即使它似乎很嚴重。即使我們的情緒已經産生困擾,我們仍然能用智慧告訴自己,我們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我們可以提醒自己:別人已經成功地解決了類似的問題。記住:我們擁有巨大的內在智慧、力量和彈性,即使我們因爲表面的煩惱而無法經常感覺或明白這一點。如果我們對于自己的問題過分敏感和情緒化,痛苦之輪將會轉得更快而已。寂天菩薩寫道:

   熱、冷、雨、風、病、束縛、毆打等等

   對于這些你不可以敏感

   否則,它們所造成的問題將增加

   承認問題之後,我們需要准備做一切該做的事,以便治療它。我們必須有熱情和信心,相信我們確實可以改進自己的生活。有些人無意識甚至有意識地執著他們的問題。有些人說:“我喜歡混亂,如此生命才有滋味。”但他們的真正意思可能是他們甯可受苦。我們的目標必須是消除我們的痛苦。

   如果我們決意要治療,每一個問題將變得比較容易處理和忍受。我們原本認爲是恒常和不可解決的其他問題,也可能消失得毫無蹤影。我們需要學習技巧並獻身其中,這時,在我們碰到重大問題之前,可以立刻就對自己有所幫助。寂天菩薩說:

   如果你訓練有素

   沒有哪一樣不變得容易

   首先訓練去容忍小問題

   之後你會變得能夠容忍大問題

  

發現來源

  

   雖然一切痛苦的根源是執著自我,但我們會想著從周遭去尋找問題的特定來源。作爲承認問題的助緣,以下這個練習是有幫助的。選擇一個不太會令人分心的舒適地方坐下來,放松你的身和心,做幾次深呼吸,想象你的一切憂慮都隨著吐氣而解除了,感覺安詳、清明而空闊。在那種安詳中放松一會兒。然後,慢慢地看你所面臨的問題。看它,也感覺它。承認它的存在。

   記住這個問題是何時、何地和如何開始的。在你的心中,慢慢回憶痛苦最早發生的可能時間、地點和來源,看看問題可能的形狀、顔色、溫度和所在。

   回到問題的原始來源,有幾個好處。第一,只要觀想原因和感覺它們,我們就已經在治療了。第二,回到過去所産生的時間和空間感,可以比我們現在所覺察到的來得大。透過向一個比較空闊和寬廣的角度開放身心,可以讓我們對這一個特別問題不感到那麼焦慮。最後,借著回到根源,我們可以在問題的根源處赤裸裸地抓到它,並且透過治療練習,把它像野草般地連根拔起。

   我們不必急著尋找和完全了解每一個問題的根源,反之,當原因在這個時刻自己呈現時,我們必須好好處理它。

   再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必須對自己和別人修持慈悲觀。譬如,如果我們發現父母親犯了傷害我們的錯誤,我們應該看清楚這一點,同時,我們必須記住他們像其他人(包括我們)一樣,也都有貪嗔癡。我們應該同情他們,也要高興有機會打破可能已經傷害我們好幾代親子關系的愚癡鎖鏈。我們的反應可以是:“多棒啊!我現在終于看到這一點,而且能夠治療已經傷害我們家這麼久的毒。”

  

透過治療解除問題

  

   在尋找問題的來源時,我們必須客觀地看——它們是如何呈現的,它們是什麼——但不可以負面地爲它們貼上標簽。否則,我們的訓練將推動另一個情緒和痛苦的輪子。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的頭在痛,最好要知道哪裏出了問題,原因是什麼。同理,如果你和朋友之間出現問題,最好要承認那個問題,並且了解它,如此你才能開始處理它。但是在概念上和情緒上,如果你把問題看成和覺得是“壞的”、“可怕的”、“無法忍受的”等等,那麼小小的一個難題,就會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情緒上處理問題的方法可以這樣說:“我頭痛,但還好。”或至少說:“不妙,但我可以處理。”或“很痛,但每個人都會生病的。”

  

容許感覺自己的悲傷

  

   在治療中,沒有哪一種情緒是錯的,或是需要否認的。我們必須接受自己感覺的存在,歡迎它們,容許它們浮現,如此才能加以解除。如果訓練激起情緒上的痛苦,把它看成是正面的,因爲痛苦表示訓練有了效果,且一個重整的過程正在發生著。對問題感覺悲傷,並不礙事。容許你自己感覺你的悲傷,並且把它當作是與問題根源相接觸的方式,以便從你身體中抽出痛苦的根源。如果淚水來了,就容許你自己哭。哭可以纾解執著痛苦時所産生的心理焦慮、身體壓力和化學毒素。

   把我們的問題告訴那些知道如何傾聽的人,也有助于解除痛苦。如果我們能夠自然而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絲毫不執著、隱瞞或防禦我們的痛苦,對我們而言,將更具有治療效果。透過深呼吸和哭泣纾解壓力,也是治療的一部分。

   當情緒激起時,我們必須去感覺,但不可以卷入痛苦之中,或讓問題對我們造成不必要的強烈影響,致使它根植在我們的心中,並且加深我們的負面態度,甚至導致身體出現病症。其觀念是要去除痛苦,而不是要把痛苦挖得那麼深,以至于傷害到自己。憂慮我們的憂慮,只會讓問題惡化,不會變好。杜竹千仁波切說:

   如果不對問題感到焦慮,即使是巨大的痛苦,我們的心力都可以幫助我們輕易地承受。我們將會感覺痛苦就像棉花一般的輕和空虛。但如果我們心懷焦慮,就會使小小的痛苦變得無法忍受。譬如,當我們正在想一個女孩子的漂亮時,即使我們嘗試去掉欲望,我們將如欲火燒身般地難過。同理,如果我們專注于痛苦的痛苦特色,將無法發展出容忍的能力。

   正在受苦的時候,我們需要開放,不要嘗試強迫我們的感覺進入某些僵硬的期待。有些問題立刻就可以治療,另一些較爲嚴重的問題則需要長時間才能治療。譬如,悲傷可以是一種非常龐大的情緒。我們應該給予悲傷本身所需的空間來治療,不要爲自己訂下時間表。嘗試趕走悲傷,就好像要河川依照我們的規劃停下來。河川必須一直流下去,首先是涓涓細流,最後會流出自己的河道。如果我們要求迅速停住或否認悲傷,它也許會隱沒起來,而在某種程度上,將會成年累月地傷害我們。

  

平靜地面對問題

  

   在處理問題時,尤其是牽涉到別人的話,我們需要保持平衡。如果我們處于高難度的情緒壓力下,最好什麼都不要說或做。如果你覺得憤怒、興奮或極度快樂,要等待一下。否則,你所說的會是不真實或只有部分真實,而且可能會造成傷害。當你感覺比較平靜時,不妨再思考各種方案是否務實。討論事情…

《如何處理心靈問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