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年漢文版)。這就是米拉日巴對人生的態度,也是追求佛法的堅定信念,在他看來,人生的價值或意義只有通過修持佛法才能實現。簡而言之,米拉日巴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純潔的人格,對當時的藏族社會産生了巨大影響。因此,米拉日巴的大半生雖然隱居在深山僻壤之中,但他吸引了衆多門徒、其中取得成就者不少。相傳,米拉日巴的弟子中有如太陽和月亮的岡波巴和日瓊巴。有二十五位得成就者,其中如心弟子八人,如子弟子十叁人,如女弟子四人。特別是米拉日巴的弟子達波拉傑,後來創立了達波噶舉,該派得到迅速發展之後,從中又分出獨立門戶的所謂四大支八小支。所以,達波噶舉實際上囊括了整個噶舉派。另外,米拉日巴在修持上注重大手印法(此法將在後面具體介紹),以及以上樂金剛、金剛亥母爲本尊的密法。值得提出的是,米拉日巴以自己的生平來說明大、小、密叁乘的不可分離性,若無小乘的“出離”和大乘的“發心”爲基礎,密宗的妙法無非是空中樓閣。從總體上看,米拉日巴以身體力行,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宗教人生之路。以上就是米拉日巴對于噶舉派的正式形成及其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E、噶瑪噶舉黑帽系活佛
噶瑪噶舉派是藏傳佛教噶舉派中勢力最強、影響最大的一支派別,同時,它在整個藏傳佛教中也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此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噶瑪噶舉派是藏傳佛教中第一個采取活佛轉世製度的宗派。該派先後建立了幾個活佛轉世系統,其中黑帽系和紅帽系最爲著名。
噶瑪噶舉派的創始人是達波拉傑的著名弟子都松欽巴(1110—1193年)。他生于多康哲雪崗吉熱哇地方,家族爲達東噶波氏,父親是一位瑜伽士,名叫貢巴多傑衮布,母親叫拉托薩邦加明色。都松欽巴原名爲格培,十一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佛教禱告詞和簡單的密法修持;十六歲時,在卻果噶紮寺親近堪布喬拉•恰森格紮大師,這位大師給都松欽巴授沙彌戒,並賜法名爲卻傑紮巴,從此都松欽巴成爲一名正式的僧侶;十九歲赴西藏衛部(前藏)、開始全面修習藏傳佛教。之後都松欽巴先拜堆壟•嘉瑪瓦、卡巴•卻吉僧格爲師,系統學習《彌勒法》、《中觀》、《因明》等基礎性佛法,其後他在夏熱瓦處學習噶當派教法《道次第》,在巴察•尼瑪紮譯師前又重學《中觀》。後來由堪布麥都僧給都松欽巴授比丘戒,借此都松欽巴重學戒律經典,同時還親近許多高僧大德修習很多顯密教法。都松欽巴叁十叁歲時終于拜見達波拉傑,在此學習佛法叁年,掌握了佛學要旨,之後,他在許多修行靜處閉關實修,獲得最佳成就。學成後都松欽巴返回故鄉,于1157年他在西康昌都類烏齊附近的噶瑪地方創建了噶瑪拉頂寺(或稱噶瑪丹薩寺),以該寺作爲基地,大力宣講噶舉派教法以及自己的佛學觀點,從此開始形成噶瑪噶舉這一噶舉派中新的分支,其名稱就是由噶瑪拉頂寺而得名。 後來都松欽巴又赴西藏衛部,于1189年他在拉薩附近的堆壟地方興建了楚普寺,該寺與噶瑪拉頂寺並稱爲噶瑪噶舉派上、下二寺。都松欽巴這位在藏傳佛教史上享有盛名的大師,于藏曆第叁饒迥之水牛年(1193年)在楚普寺圓寂,享年八十叁歲。
在此值得特別指出的是,都松欽巴大師臨終時口囑他要在人間轉世,讓後人教法繼承者到時尋訪認定。這就是都松欽巴的偉大創舉,他在藏傳佛教乃至整個佛教史上開了“活佛轉世”之先河。
從學術的角度講,活佛轉世問題,是一項既深奧又令許多學者感興趣的熱門大課題,可以從多種學科對其進行全方位地探討,諸如從宗教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以及生命科學等多種學科的角度去研究分析。
實際上活佛轉世的産生及其存在有它自身的文化曆史背景,比如佛教教義中的“叁世”,(過去、現在和未來)說、“輪回”說,以及大乘佛教中的“叁身或叁佛”(法身、報身和化身)說都爲活佛轉世的産生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然後通過藏密的實際修煉宋體驗或印證“叁身”中的“化身”在人間誕生(活佛轉世)的可能性。因爲藏密是藏傳佛教中的最高大法,以“即身成佛”爲修行宗旨,而噶舉派又在藏密方面具有突出成就,都松欽巴作爲繼承和發揚噶舉派的一位高僧,他在密法修持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可以說,都松欽巴大師開創活佛轉世之先例是有資格的,特別在都松欽巴本人看來,活佛轉世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因此,活佛轉世這一新生事物相繼被藏傳佛教各宗派所普遍接受。後來西藏政教合一製度的形成或確立,更加鞏固了活佛轉世製度在藏族社會中長期存在的基礎。總之,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蓬勃發展的一種標志、一種産物、一種特色。
所謂的“黑帽系”活佛就是噶mb•都松欽巴大師創立的噶瑪噶舉活佛系統中的直系傳承,因而“黑帽系”活佛的曆史最爲悠久。至于噶瑪噶舉“黑帽系”活佛的稱呼及其由來,《土觀宗派源流》記載:“雖然傳說都松欽巴曾戴黑帽,後遂稱爲黑帽派,但實際上是在噶瑪拔希時才受元帝賜與職官的黑帽,從此以後,曆代轉世大德始有黑帽系之稱呼。”關于815松欽巴曾戴黑帽一事,有這樣的傳說,當時有百萬空行母用大家的頭發一起編製出一頂帽子,然後贈送或供養給都松欽巴,從此都松欽巴常戴這項特殊的並具有加持力的黑帽。實際上這一說法是一種虛構,真實的黑帽是在噶瑪拔希時才獲得的。
噶瑪拔希,全名爲噶瑪拔希•卻吉喇嘛,“拔希”系蒙語,其意思是“軌範法師”;“卻吉喇嘛”系藏語,意爲“法師”。他于藏曆第叁饒迥之木鼠年(1204年)出生在康區哲壟丹卻秋地方一戶貴族家庭中,父親稱次察加旺,母親叫森薩朗吉。相傳噶瑪拔希出生不久,由一位來自克什米爾的大師給他取名爲卻增(持法)。噶瑪拔希從五六歲開始識字並很快掌握了藏文的讀和寫等基本功,至九十歲時巳經達到對所有經論、典籍誦讀一遍即能領會的很高程度,同時他又自然而然地會禅定修煉。後來噶瑪拔希前往西藏衛地(前藏)求法的途中遇見都松欽巴大師的再傳弟子邦劄巴,並在邦劄巴面前顯現許多奇兆,爲此邦劄巴認定噶瑪拔希爲都松欽巴大師的轉世,給他灌頂授一切教誡,不久,又爲他授沙彌戒,取法名爲達爾瑪喇嘛。後來噶瑪拔希拜楚普寺的噶托巴•绛巴本和江芒普瓦爲師,經過數年刻苦修習,博得上師們的賞識,由噶托巴•绛巴本任堪布、邦劄巴任阿阇黎給噶瑪拔希授了最高戒——比丘戒,取法名爲卻吉喇嘛。從此,噶瑪拔希逐漸成爲噶瑪噶舉派的一位高僧。
公元1253年,忽必烈在南征雲南大理途中,親自看到噶瑪噶舉派在藏族地區的勢力及其影響,遂召請噶瑪拔希赴絨域色都(今四川嘉絨藏區)相見。噶瑪拔希在嘉絨會見忽必烈後,爲忽必烈及其左右侍從傳授了發心(發菩提心)儀軌,使他們皈依藏傳佛教。忽必烈還要求噶瑪拔希長期隨侍他,但被噶瑪拔希婉言謝絕。于是噶瑪拔希遊方內蒙、甘肅、甯夏等北方各地傳教說法,正當他返回西藏之時,接到蒙古大汗蒙哥的诏書,他又不得不去蒙古和林會見蒙哥。蒙哥向噶瑪拔希賜給金印、白銀等許多貴重物品,同時特地贈送一頂金邊黑色帽子。從此這頂黑帽成爲這一活佛傳承的標志,並代代相傳,如每當舉行轉世活佛的坐床儀式以及主要佛事活動時,繼承這一傳承的活佛必須戴這頂黑帽,以此來顯示噶瑪噶舉黑帽系活佛的尊嚴。這就是噶瑪噶舉黑帽系名稱的由來及其形成。
公元1260年,忽必烈和阿裏不哥兄弟之間爲爭奪大汗位而發動戰爭,最後阿裏不哥兵敗,忽必烈穩坐大汗之位。此時的噶瑪拔希因以前沒有侍從忽必烈,而且在爭奪汗位的鬥爭中又犯下支持阿裏不哥的嫌疑罪,遂遇到最大的不幸。噶瑪拔希被忽必烈投入監獄,進行懲罰。如《紅史》記載:“故忽必烈下令對他施行火燒、抛入水中、用兵器砍、喂毒、頭上釘鐵釘等刑罰,並派人分叁班輪流看守,七天不准進食。”盡管如此折磨噶瑪拔希,但由于噶瑪拔希在佛法修煉上已取得很高的造詣,故任何刑罰在他身上均失去作用。這是因爲“此時,有金剛亥母前來,四部智慧空行母從哈拉哈拉墳墓中取來婆羅門女兒之屍體,舉行會供。外界一切刑罰經四空行轉授到屍體之上,故任何東西一點也不能夠損害噶瑪拔希。”(注:《紅史》82頁,蔡巴•貢噶多吉著,陳慶英譯,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漢譯版)。這是從宗教的角度描述噶瑪拔希在獄中的生活情形,從而宣揚藏傳佛教的功德或尊嚴。
噶瑪拔希經過一段獄中生活之後,于1264年被忽必烈釋放,獲得自由。噶瑪拔希的獲釋在藏傳佛教史書中也有傳奇性的記載:“又有不動之二十四聖地之空行來吹氣,東北方向出現吉祥天母的天兵四萬四千人,降下大風、雷電和冰雹,瘟疫流行,行刑之武士頓時死亡。國王及其隨從面前出現許多幻變情景及猛惡護法。至第七天,所有王臣俱生悔懼,祈請噶瑪拔希原諒。修定藥師佛修法光輝,消除惡兆及瘟疫,故王臣無限敬仰,頂禮足下,加以敬奉和供養。”(注:見《紅史》)。這段引言也是純粹從宣揚宗教神秘力量的角度去敘述噶瑪拔希獲釋的原由。
噶瑪拔希從獄中獲釋後,並沒有及時返回西藏,而是途經甘肅、青海、四川等藏族地區進行傳教,于公元1270年才返回西藏楚普寺。從此,噶瑪拔希再也沒有離開楚普寺,他投入大量精力和物力,對楚普寺進行擴建,同時興建許多佛像和佛塔,以及用金銀汁書寫《甘珠爾》。噶瑪拔希爲噶瑪噶舉的進一步發展做了重要貢獻之後,于公元1283年在楚普寺示寂,享年八十歲。對此《紅史》中記載:“…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二章 藏傳密宗的興起、發展及其現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