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P16

  ..續本文上一頁道。樓閣者。重屋曰樓。岑樓曰閣。如觀經言。黃金地上。一一寶中。五百色光。其光如華。成光明臺。樓閣千萬。百寶合成。大本雲。阿彌陀佛。講堂精舍。宮殿樓閣。皆以七寶。勝于此界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萬倍。菩薩所居。亦複如是。諸天及人。宮宇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寶二寶。至無量寶。又佛地論雲。且說七寶。其實淨土無量妙寶。故知曰四寶者。文省便也。又華嚴入法界品雲。危樓迥帶。閣道傍出。棟宇相承。窗闼交映。階墀軒檻。種種滿足。一切皆以妙寶莊嚴。即斯義也。又大本雲。是諸樓閣。有隨意高大。浮于空中。若雲氣者。有不能隨意高大。止在地上者。以求道時。德有厚薄所致。又雲。樓觀欄楯。璎珞覆上。皆作五音。又觀經雲。樓閣兩邊。各有華幢。無量樂器。以爲莊嚴。八種清風。鼓此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以是推之。則此止言樓閣。不分佛及菩薩天人。亦不分在空在地。亦不言樂音演法。悉文省也。金者四義。一色無變。二體無垢。叁轉作無我。四能令人富。銀四義同。而功稍劣。琉璃青色。是其正譯。又名不遠者。不遠。山名。山出此寶。以近波羅奈城故。水玉者。今水晶也。砗磲言大貝者。貝爲海中介蟲。大者名寶。一雲非梵語。以其似車之渠。渠者。辋也。赤珠者。佛地論雲。赤蟲所出。有天赤珠。名因陀羅。非世所有。大論。真珠或出魚腹。或出蛇腦。或出蚌胎。或生竹中。則色非定赤。故以前譯爲正。瑪瑙者。或雲丹丘之野。鬼血所化。一雲如馬腦故。莊嚴者。有整齊義。較飾者。有文彩義。以斯嚴飾。則如前或以一寶二寶。乃至七寶之類是也。又此七寶。姑取名同此方。實則不類。如天金天銀。已非人世所有。何況彼土。

   【疏】又七寶者。常喻取貴重義。如梵網中說。

   【鈔】貴重者。梵網經菩薩心地品。言棄舍大乘經律不學。而學外道二乘邪見等者。如舍七寶。反取瓦礫。對瓦礫言。故知寶者取貴重義。正明二土淨穢不同。令忻厭故。問。堯處茆茨。箕谏象玉。世間王臣。且崇素樸。淨土菩薩。何貴寶嚴。答。此有二義。一者。上智之士。知心淨則土自淨。正勝則依必強。理固有然。心實無著。喻如舜在畎畝。躬荷犁鋤。一承堯禅。警跸冕旒。不期自辦。舜何樂焉。故曰有天下而不與也。二者。曲爲鈍根凡夫。須示苦樂。令生忻厭。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喻如正厄饑寒之國。忽聞飽暖之鄉。方沈幽暗之崖。乍睹光明之境。豈不身心踴躍。舍故即新。但得往生。終成解脫。方便接引。當如是耳。

   【疏】稱理。則自性平直。是階道義。自性高邃。是樓閣義。自性具足功德法財。是七寶義。

   【鈔】平直者。自性解脫自在。離諸垢汙。曠闊坦夷。無有偏陂。是名階道。高邃者。自性迥超塵境。觀照不遺。囊括虛空。廣博無盡。是名樓閣。功德法財者。自性常而不遷。淨而不染。我而隨緣不礙。樂而富有不虧。是名金銀。自性內外明徹。無障無礙。是名琉璃。自性本體潔白。離過絕非。是名砗磲。自性光明熾然。是名赤珠。自性堅實不易。是名瑪瑙。衆美畢具。資成法身。是名嚴飾也。且善財遍曆重城。博參群彥。最後于彌勒樓閣。彈指而登。今但持名。不涉回途。便居妙境。其如終日寶階行。自稱迷路漢。可謂倚門彈指。不知身在玉樓中者也。惜哉。

   ○叁蓮華

   【經】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疏】上言池外。今表池中。蓮華。梵語芬陀利。亦雲優缽羅。亦雲缽特摩。亦雲拘勿頭。

   【鈔】梵語芬陀利。此雲白蓮華。未開名屈摩羅。將落名迦摩羅。處中正開。名芬陀利。優缽羅者。青蓮華也。缽特摩者。紅蓮華也。拘勿頭者。黃蓮華也。

   【疏】車輪者。言其形也。大小無定。婆沙等說。種種不同。各隨機見。

   【鈔】車輪大小者。婆沙論雲。輪王千輻金輪。周圓十五裏。華嚴鈔雲。金輪大一由旬。觀經雲。一一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大本雲。池中蓮華。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而人世車輪。大不逾丈。不可以此而爲定准。又雲。衆寶蓮華。周遍世界。一一寶華。有無量百千億葉。按經別蓮華勝劣叁種。十葉。百葉。千葉。今曰無量百千億葉。葉既無量。則華之大。亦無量矣。又如來藏經雲。爾時世尊于栴檀重閣。正坐道場。而現神變。有千葉蓮華。大如車輪。華中化佛。各放無數百千光明。故知車輪不可思議。甯得局以人世常所禦車而爲限量。隨機者。以或小或大。由其因地念佛。功有勝劣。機感自致耳。乃有以華如車輪。抑此經爲散善。蓋未考于輪義。

   【疏】大如車輪。且喻形體。以輪喻德。亦有多義。

   【鈔】形體者。輪體圍圓。有蓮象也。多義者。又輪有轉義。此蓮華者。托孕衆生。易凡成聖。即轉義故。又輪有輾義。此蓮華者。不染汙濁。破除煩惱。即輾義故。又輪有飛行義。聖王金輪。一日之中。繞四天下。此蓮華者。遍至十方。接彼念佛衆生。歸于極樂。即飛行義故。余不煩舉。

   【疏】青黃赤白。言其色也。不唯舉色。而言光者。此土蓮華。有色無光故。但舉四色者。省文也。

   【鈔】四色解見前疏。光者。從色而發。如珠瑩潔。則能發光。彼土蓮華至爲清淨。故有光也。大本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之色。其光亦然。炜烨煥爛。明耀日月。一一華中。出叁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叁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爲十方衆生說微妙法。據此。則青白玄黃朱紫。已成六色。而佛地論複雲七寶。故知四色。其文省故。其實蓮華具無量色。具無量光也。又不言說法者。亦文省故。

   【疏】微妙香潔。言其德也。舉四德者。亦文省故。

   【鈔】四德者。離垢是蓮華正義。推廣其義。略說爲四。一言微者。複有四義。二同二別。一者。根潛池底。不可窺視。是爲幽微。二者。不生高原陸地。與繁華麗蕊而爭妍豔。是爲隱微。叁者。觀經言一一葉上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是爲細微。四者。七寶所成。珍奇粹美。是爲精微。前二通于此方。後二彼國獨擅。故二同二別。二言妙者。複有十二義。四同八別。一者。方華即果。不待華落。是爲因果同時妙。二者。染而不染。不染而染。是爲垢淨雙非妙。叁者。一華遍圍于子外。衆子羅列于華中。是爲總別齊彰妙。四者。晝則開敷。夜則還合。是爲隱顯隨宜妙。五者。巨蓮在中。而有百千萬億蓮華以爲眷屬。是爲主伴相參妙。六者。上中下品。各叁成九。九九無量。隨其宿修。不相錯謬。是爲勝劣分明妙。七者。大一由旬。乃至百千萬億由旬。是爲小大無定妙。八者。不以春生。不以秋瘁。亘古常新。是爲寒暑不遷妙。九者。朱紫玄黃。或複純白。雜色雜光。亦複如是。是爲彩素交輝妙。十者。生于彼國。而能從空來至此土。迎取當生。是爲動靜一源妙。十一者。諸佛菩薩。結跏其中。念佛衆生。托質其內。是爲凡聖兼成妙。十二者。此方念佛。華即標名。勤惰才分。榮枯頓異。是爲感應冥符妙。前四後八。同別可知。叁言香者。此方彼國相較勝劣。亦有二義。一者。此方則出汙泥中。宜爲所溷。而清馨澹然。是爲穢中香。二者。彼國則如大本言。光色既異。香氣亦異。芬芳馥郁。不可勝言。故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誦斯偈者。尚致口出蓮華之香。超一切香。香無與比。是爲香中香。則知此方之香。已勝余華。彼國乃勝而又勝者也。四言潔者。此彼勝劣。亦有二義。一者。此方則出汙泥中。宜爲所染。而瑩然清淨。是爲垢中潔。二者。彼國則根自金沙。異濁土故。生從德水。異常流故。質成妙寶。異凡卉故。超一切潔。潔無與比。是爲潔中潔。勝而又勝。例上可知。以上從其切近。略表四德。若廣演之。亦應無量。問。有謂下品下生。生鐵蓮華。其說然否。答。未見佛說。如上所明。色不止四。有七寶華。則知金蓮華者。黃色所攝。玻璃砗磲。及與銀蓮。白色所攝。赤珠瑪瑙。紅色所攝。乃至琉璃。亦黃色攝。推而廣之。帝青蓮華。青色所攝。如真珠等。亦白色攝。以是參合。應無鐵蓮。鐵于五金。金所賤故。鐵于七寶。寶所無故。九品下生。猶勝天宮。天宮皆以寶成。不聞有鐵。況在西方。何得有此。

   【疏】又蓮華者。往生彼國托質之所。念佛之人。特宜知此。

   【鈔】托質者。未證無生。生必有托。六趣衆生。則中陰之身。自求父母。往生善士。則一彈指頃。蓮華化生。下文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即是生此蓮華中也。是蓮華者。乃卸凡殼之玄宮。安慧命之神宅。往詣之國。號曰蓮邦。同修之友。號曰蓮社。約禅誦之期。號曰蓮漏。定趨向之極。號曰蓮宗。重其事也。修淨土者。若禮佛時。當想己身在蓮華中作禮。佛在蓮華中受我禮敬。若念佛時。當想己身在蓮華中。結跏趺坐。佛在蓮華中。接引于我。然後一心持名。昔有二僧。作蓮華開合想。遂得往生。況複加之一心持名而不生者。問。此經不兼色像。今胡乃爾。答。有專主故。兼亦無礙。如菩薩偏行六度時。以施爲專主。余非不修。但隨力隨分。今念佛亦然。專主于觀想者。少時持名。專主于持名者。少時觀想。亦隨力隨分之意也。所謂不兼色像者。蓋恐一心執持名號。又一心觀想色像。不唯心無二用。而兩事雙行。輕重不分。俱無成就耳。苟明于正助之義。則一心持名以爲其正。少時之助。助亦歸正。如火益薪。複有何礙。

   【疏】稱理。則自性清淨光明。是蓮華義。

   【鈔】清淨。表色。自性纖塵不立故。光明。表光。自性萬法朗然故。佛地論雲。如是假實之色。皆不離佛淨心。即此淨心。能顯假實之色。故經雲。青色青光。黃色黃光等。是光色不二。寂照雙融也。又自性寂。是華合義。自性照。是華開義。自性具足一切善法。是微妙香潔義。然則不離塵境。未浴寶池。常在蓮華中。經行…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往生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