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P29

  ..續本文上一頁用者。以此廣大最要法門。諸佛平時必所常贊。而正當釋迦說此經時。十方諸佛齊贊。亦複何礙。彌顯此經。乃普眼法門。遍乎法界。一說一切說也。

   【疏】稱理。則自性不變。是誠實義。自性不離。是護念義。

   【鈔】純真絕妄。萬劫如然。言誠實者。孰過于是。即今一視一聽。一言一動。莫不與俱。亘古亘今。常護常念。行住坐臥。不離這個。何得誠言不信。護我偏違。可謂自诳自欺。自逃自逝。

   ○二南方(叁) 初列名顯廣二現相表真叁發言勸信

   ○初列名顯廣

   【經】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疏】日月燈者。大智無盡故。

   【鈔】大智無盡者。日照晝。月照夜。燈照日月之所不及。普遍繼續。更無窮盡。佛之大智。橫亘十方。豎通叁際。方猶是也。又日光破暗。有般若義。名一切智。月以清涼照夜。有解脫義。名道種智。燈繼日月。通乎晝夜。不住二邊。是中道第一義谛。有法身義。名一切種智。

   【疏】名聞光者。名稱普聞。如光遠照。

   【鈔】實大聲宏。故有名稱。普遍聞于十方無量世界。如日光照。無所不被。

   【疏】大焰肩者。肩表二智。焰喻照耀。

   【鈔】二智者。權智照事。實智照理。事理炳然。雙照不昧。如兩肩發焰故。又此二智。荷擔一切佛法。有肩義故。

   【疏】須彌燈者。須彌爲燈。照四天下。佛光廣照。亦如是故。

   【鈔】須彌爲燈者。如雲須彌爲筆。須彌爲椎等。極言燈量之廣大也。須彌在中。光照四部。佛以中道大智。照諸衆生。如須彌燈也。然維摩經言。須彌燈王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而究其國土。乃東方過叁十六恒河沙世界。今在南方。以佛同名者衆故。

   【疏】無量精進者。精進解見序分。但彼言常。此言無量。

   【鈔】無量二義。一者時無量。即是常義。二者事無量。自利利他。智行無邊故。

   【疏】稱理。則自性光明不可盡。是南方恒沙佛義。

   【鈔】南方爲離。離爲火。火內暗而外明。是寂而常照也。真知不昧。靈焰何窮。華嚴光明覺品言。如來光明過一世界。十世界。乃至不可說世界。皆是自己心光覺照。一切不從外得。故曰。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

   ○二現相表真

   【經】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

   ○叁發言勸信

   【經】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叁西方(叁) 初列名顯廣二現相表真叁發言勸信

   ○初列名顯廣

   【經】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疏】無量壽。因與本佛同名。古有二說。亦俱有理。

   【鈔】二說者。靈芝謂諸佛同名甚多。決非法藏所成之佛。以是本佛不應自贊故。慈恩謂設若自贊。理亦無妨。以導引衆生。令生勝意故。今雙取二說。謂據大本。過無邊佛剎。同名釋迦牟尼者。不可勝數。又觀音師觀音如來等。則無量壽之名。何止一佛。百千萬億。不可窮盡。若據佛分邊事。焉得以凡常例之。將無自贊毀他。犯菩薩十重戒耶。我爲法王。于法自在。縱橫予奪。權實雙彰。苟有利于衆生。亦何施而不可。天上天下。唯吾獨尊。可得雲自贊否。前之一說。恐人不知諸佛數如微塵。拘執一偏故。後之一說。恐人泥于不應自贊。昧佛神用故。二說兼成。理固無礙。

   【疏】無量相者。相好無盡故。

   【鈔】相好者。或叁十二相。或八萬四千相。或微塵相。德福無量。相亦無量也。昔志公現十一面觀音相。僧由不能舉筆。況佛相乎。

   【疏】無量幢者。功德高顯。喻之如幢。極其高顯。名無量也。又無量者。廣多義。

   【鈔】幢者。幡屬。又雲旗屬。刊定記。幢有七義。約之成五。一。高顯義。喻佛位極尊故。二。建立義。喻佛悲智。建立衆生。及菩提故。叁。歸向義。喻佛爲衆生所宗仰故。四。摧殄義。降伏一切諸魔軍故。五。滅怖義。如帝釋告諸天衆。汝與修羅戰時。設有恐怖。當念我七寶幢。其怖即滅。喻佛得無所畏。衆生念佛。即離恐怖故。今唯取高顯一義。攝余義也。廣多者。其幢多而無量。如經言。幢幡寶蓋。遍滿虛空。佛豎無量妙義。指示衆生。亦複如是。

   【疏】大光者。光輝廣被故。

   【鈔】光指化他之用。諸天人亦有身光。不假日月。二乘小果。因地菩薩。皆有光明。比佛爲小。佛光映蔽一切。故雲大也。

   【疏】大明者。謂佛以大智。破諸惑盡故。

   【鈔】破諸惑盡者。一切智。破見思惑盡。道種智。破塵沙惑盡。一切種智。破無明惑盡。杲日當空。無所不照。雲大明也。雖前似覺他。此似自覺。各舉一德。義實互具。如上總說中辯。 

   【疏】寶相者。相好殊特。如寶尊貴故。

   【鈔】相好如寶者。佛有無量相。姑舉一二。目相。如經言。八萬四千清淨寶目。毫相。如經言。琉璃筒。胸相。如經言。紫磨金。肉髻相。如經言。甄叔迦。皆所謂寶相也。

   【疏】淨光者。佛德清淨。發光明故。又其光清淨。名淨光故。

   【鈔】清淨發光者。有染之智。不發妙光。佛德至淨。出大光明。譬如鏡體清淨。能鑒形故。其光清淨者。譬如野燒。亦有光明。比之日月。不名淨故。

   【疏】稱理。則自性清淨不可盡。是西方恒沙佛義。

   【鈔】西方義見前解。良以真如自體。湛若虛空。絕點純清。曾何涯際。纖塵乍起。佛滅多時。心垢頓除。古佛隨現。

   ○二現相表真

   【經】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

   ○叁發言勸信

   【經】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四北方(叁) 初列名顯廣二現相表真叁發言勸信

   ○初列名顯廣

   【經】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疏】焰肩者。解見前文。

   【鈔】前有大字。義無優劣。

   【疏】最勝音者。佛音極好。一切音聲。無能及故。

   【鈔】佛有八音。一極好音。二柔軟音。乃至八不竭音。今據極好。以釋最勝。亦可八音兼備。故名最勝。則一切天人聲聞菩薩所不能及也。

   【疏】難沮者。佛德堅密。不可壞故。

   【鈔】沮者。水名。佛證法身。已得金剛不壞之體。更無余惑。煩惱橫流。莫能沖蕩。故曰難沮。昔人謂吳其沼乎。難沮者。猶言不可沼也。又沮阻通用。止遏也。

   【疏】日生者。佛光出現。如日初升也。兼二利說。

   【鈔】二利者。一者自利。衆生本覺。覆在無明。如大夜中。日光不現。破惑顯智。始覺朗照。如日東生故。二者利他。華嚴二十叁經雲。譬如日天子。不以生盲不見故。隱而不現。不以乾闼婆城。阿修羅手。閻浮提樹。崇岩邃谷。塵霧煙雲等物覆障故。隱而不現。不以時節改變故。隱而不現。喻佛始成正覺。說法利生。慧光普照。如日東生故。

   【疏】網明者。智如寶網。遍照衆生故。

   【鈔】網者。即梵網千珠。千珠交映。光明洞徹。如佛智遍覆衆生。無所不照故。又種種法門。互相融徹。覺群迷故。

   【疏】稱理。則自性含攝不可盡。是北方恒沙佛義。

   【鈔】北方爲冬。冬主藏。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今則百千法門。同歸方寸。無邊德用。總在心源。覓之則無相無形。出之則無窮無盡。本來具足。不假他求。是故衆生心。即名如來藏。

   ○二現相表真

   【經】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

   ○叁發言勸信

   【經】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五下方(叁 ) 初列名顯廣二現相表真叁發言勸信

   ○初列名顯廣

   【經】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疏】師子者。如師子伏群獸故。

   【鈔】師子二義。一者師子衆獸中王。遊行無畏。如佛凡聖獨尊。出入叁界。自在無礙故。二者師子一吼。百獸畏懼。如佛說法。天魔外道皆信服故。又無五種怖。具四無畏。皆師子義。

   【疏】名聞者。釋義同前。

   【鈔】前名聞光。今無光字。名聞者德。光者喻。雖無其喻。不異其德。

   【疏】名光者。名如日光。無所不被。亦可並稱。以名顯光熾故。

   【鈔】如光義同上。名顯者。如阿彌陀佛。名稱普聞。十方叁世。無不瞻念故。光熾者。如阿彌陀佛。光明普照。十方叁世。無所障礙故。

   【疏】達摩者。此雲法。亦兼二利。

   【鈔】法者。軌持義。以法軌持己德。成己法身。以法軌持他身。令諸衆生皆證法身故。

   【疏】法幢者。法如幢故。

   【鈔】法如幢者。佛法高顯。人天仰之爲宗。邪外望之而伏。詳如前文無量幢義。

   【疏】持法者。二義。一者執中名持。二者執守名持。

   【鈔】執中者。不墮有邊。不墮無邊。善持中道妙法故。執守者。持此妙法。流通叁世。使不斷絕故。

   【疏】稱理。則自性測之彌深不可盡。是下方恒沙佛義。

   【鈔】文殊取缽。遙垂右手過下方四十二恒河沙世界。今謂更過下方不可說恒河沙世界。求于自性。譬如持竿探海。欲窮其底。終不可得。

   ○二現相表真

   【經】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

   ○叁發言勸信

   【經】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六上方(叁) 初列名顯廣二現相表真叁發言勸信

   ○初列名顯廣

   【經】舍利弗。上…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往生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