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敦煌遺書中的《妙法蓮華經》及有關文獻▪P2

  ..續本文上一頁容一致。在此將叁種卷 本的卷品開阖對照表列如下(轉引自上述兜木正亨《斯坦因、伯希和搜集敦煌〈法華 經〉目錄》):

  品 次 品 名七 卷本卷次八卷本卷次九卷本卷次

  1 序品 第一卷 第 一卷 第一卷

  2 方便品 第一卷 第一卷 第一卷

  3 譬喻品 第二卷 第二卷 第二卷

  4 信解品 第二卷 第二卷 第叁卷

  5 藥草喻品 第叁卷 第叁卷 第叁卷

  6 授記品 第叁卷 第叁卷 第叁卷

  7 化城喻品 第叁卷 第叁卷 第四卷

  8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四卷 第四卷 第五卷

  9 授學無學人記品 第四卷 第四卷 第五卷

  10 法師品 第四卷 第四卷 第五卷

  11 見寶塔品 第四卷 第四卷 第六卷

  12 提婆達多品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13 勸持品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14 安樂行品 第五卷 第五卷 第六卷

  15 從地湧出品 第五卷 第五卷 第七卷

  16 如來壽量品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17 分別功德品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18 隨喜功德品 第六卷 第六卷 第八卷

  19 法師功德品 第六卷 第六卷 第八卷

  20 常不輕菩薩品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21 如來神力品 第六卷 第七卷 第九卷

  22 囑累品 第六卷 第七卷 第九卷

  23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六卷 第七卷 第九卷

  24 妙音菩薩品 第七卷 第七卷 第九卷

  25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七卷 第八卷 第十卷

  26 陀羅尼品 第七卷 第八卷 第十卷

  27 妙莊嚴王本事品 第七卷 第八卷 第十卷

  28 普賢菩薩勸發品 第七卷 第八卷 第十卷

  敦煌與吐魯番發現的《妙法華經》之寫本不少均附有題記,現知題記的總數達 一百多條。其年代最早者爲大谷探險隊所得之吐魯番寫經,題記曰: “比丘弘僧疆寫。建初七年(411)歲辛亥七月二十一日,比丘弘施、惠 度(?)、興達,共勸助校一遍。時勸助磨墨,賢者張佛生。經名《妙法蓮花》, 興達所供養。” 敦煌遺書中之題記則以上海圖書館所藏52號爲最早,題記謂: “乙卯之歲四月中旬,清信女姚阿姬爲一切衆[生]頂戴供養。願所往生 處離苦得安。” 研究者或謂該“乙卯之歲”爲公元415年或475年。但本號爲李盛铎舊藏,故 真僞待考。敦煌遺書中較爲可靠的早期題記爲伯422號、伯2522號、伯2836號, 略謂: “使持節侍中都督南徐衮北徐衮青冀六州諸軍事骠騎大將軍開府儀同叁司 錄尚書事南徐州刺史竟陵郡開國公蕭道成,普爲一切,敬造供養。” 該卷系劉宋升明元年(477)蕭道成所造。 當時人們寫造《法華經》,有的是爲亡靈作福,如伯2334號題記謂: “大隋大業十叁年(617)歲次丁醜月日,比丘尼法藏奉爲亡妣敬造 此經一部,莊嚴究竟。以斯福善,奉資久遠已來、過去眷屬,即日所爲亡妣神 靈,唯願承茲《妙法》,與一切含生,俱登正覺。” 有的是爲國運祈祚,如上海圖書館51號題記謂: “義和五年(618,高昌年號)戊寅歲十月十一日,清信女夫人和氏伯姬, 稽首歸命常住叁寶。聞一谛幽昧,顯自九經之文;叁空淵旨,彰于十二之說。 弟子仰維斯趣,敬寫《法華經》一部。冀金教永傳于千載;玉□不朽于萬祀。 庶以斯福,仰願國祚永隆,本枝萬葉。願過去先靈,面聖餐音。現在親因緣眷 屬,恒履休和,未來見佛。普共有識,同沾斯潤。” 有的爲皇室祈福,如日本書道博物館所藏卷五,題記謂: “貞觀二十二年(648)十月二日,菩薩戒弟子蘇士方,發心願漸轉寫諸經經論等 ,奉爲至尊皇後殿下儲妃,又爲師僧父母諸親眷屬、四生六道,等出 塵勞。法界有窮,斯願無氓(泯)。頌曰:“寫《妙法》功德,普施于一切。 同證會真如,速成無上覺。”” 有的爲自己病愈,如斯791號題記謂: “垂拱四年(688)十一月,清信佛弟子王琳妻,比爲身染纏疴,敬寫《法 華經》一部,以此功德,資益一切含靈,俱登佛果。” 有的爲親人有病,如龍谷大學圖書館藏卷六題記謂: “辛未年(911)二月七日,弟子皇太子爲男弘忽染痢疾,非常困重。遂 發願寫此《妙法蓮華經》,上告一切諸佛、諸大菩薩摩诃薩及太山府君、平等 大王、五道大神、天曹地府、司命司祿、土府水官、行病鬼王、疫使、知文籍 官院長、押門官、寺使、可藍(伽藍?)官、並一切幽冥官典等,伏願慈悲救 護,願弘疾苦早得痊平,增益壽命。所造前件功德,唯願過去、未來、見在, 數生已來所有冤家債主、負財、負命者,各願領受功德,速得升天。”

  這條題記中出現一批敦煌當地人民平日崇奉的神B05C,反映了人們 的信仰形態, 值得注意。有的出行前祈求一家團圓。如日本書道博物館所藏卷四題記謂: “元年(552,西魏元年)歲次壬申正月庚午朔二十五日甲午成,弟子辛 興升南無一切叁世常住叁寶,弟子興升自惟宿行不純,等類有識,禀受風末塵 穢之形,重昏迷俗,沈溺有流,無明所蓋。竊聞經雲:大覺玄監,信敬大乘, 果報無極。以是弟子興升,國遣使向突貴,兒女在東,即率單情。鹹(減)割 身分之余,爲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妻子親眷,敬寫《法華經》一部、《無量 壽》一部、《藥師》一部、《護身命經》一部,願持之功,一豪(毫)之善,使 弟子超纏群俗,形升無礙。托生紫宮,登階十住。辯才無滯舍利弗;不思議力 如維摩诘。行如文殊,得道成佛。又願弟子,兒女相見,現家眷、兄弟、知識、 子侄、中表,普及弟子興升兒女得還家。慶會值佛聞法,含生等同斯契。” 有的是自己供養,如北羽28號題記:“大中七年(853),莫高鄉人陰仁衷所寶。” 有的乃與人受持,如斯194號題記謂:“垂拱四年(688)六月 日,信女楊阿僧與 人受持。”有的是校勘題記,如日本栗原貞一舊藏:“開元五年(717)十戒比丘淨 土寺慧聰勘了,敬禮供養。”有的是標點題記,如斯2577號: “余爲初學讀此經者不識文句,故憑點之。亦不看科段,亦不論起盡,多 以四字爲句。若有四字外句者,然始點之;但是四字句者,絕不加點。別爲作 爲;別行作行。如此之流,聊複分別。後之見者,勿怪下朱言錯點也。” 對研究古代佛典的標點頗有參考價值。有的爲本人研究此經的記錄,如北羽33 號題記:“開元九年(721)二月十叁日,馬奉祿于此經略取要義。”有的是本人轉 讀大藏的記錄,如斯3510號題記:“清信尹玄受持。開元九年(721)五月一日, 清信尹嘉禮爲十方衆生轉一切經一遍。”抄寫者既有個人,也有集體。北玉77號題 記謂“第一千七百八十四部,凡一萬叁百七十四言。”後者是本經的字數,前者則 大約是一次做功德所抄寫的《法華經》的部數。伯3788號題記則謂“奉爲兩親, 敬造《妙法蓮華經》叁千部。”可見當時對該經信仰之強烈。北果67號尾有“社經” 二字,可見是某社所有的經典,對研究敦煌的社提供了新的資料。北羽47號題記: “天寶五載(746),五印度僧祗難寫。”說明寫經者還有在華的外國僧人。

  敦煌遺書中還有叁十五號《妙法華經》的題記說明它們都是唐高宗時期的宮廷 寫本,現按抄寫日期先後列舉如下:

  編 號 經名卷次 抄 寫 日 期

  1 斯5319號 法華經 卷叁 鹹亨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2 斯84號 法華經卷五 鹹亨二年十月十日

  3 斯3079號 法華經卷四 鹹亨二年十月十二日

  4 敦煌縣博物館 法華經卷六 鹹亨叁年二月二十一日

  5 伯4556號 法華經卷二 鹹亨叁年二月二十五日

  6 伯2644號 法華經卷叁 鹹亨叁年叁月七日

  7 斯4209號 法華經卷叁 鹹亨叁年四月十五日

  8 斯4551號 法華經卷四 鹹亨叁年八月二十九日

  9 斯2573號 法華經卷叁 鹹亨四年九月十七日

  10 斯312號 法華經卷四 鹹亨四年九月二十一日

  11 斯456號 法華經卷叁 鹹亨五年八月二日

  12 斯3348號 法華經卷六 上元元年九月二十五日

  13 上海圖書館 法華經卷一 上元元年十月十日

  14 伯2195號 法華經卷六 上元二年十月十五日

  15 上海博物館 法華經卷叁 上元二年十月二十叁日

  16 李盛铎舊藏 法華經卷四 上元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17 叁井舊藏 法華經卷二 上元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18 京都博物館 法華經卷叁 上元二年十二月七日

  19 斯2181號 法華經卷二 上元叁年四月十五日

  20 斯1456號 法華經卷五 上元叁年五月十叁日

  21 斯3361號 法華經卷一 上元叁年七月二十八日

  22 斯2637號 法華經卷叁 上元叁年八月一日

  23 斯4168號 法華經卷叁 上元叁年九月八日

  24 叁井舊藏 法華經卷七 上元叁年九月十八日

  25 斯3348號 法華經卷六 上元叁年九月二十五日

  26 李盛铎舊藏 法華經卷叁 上元叁年九月

  27 北新637號 法華經卷五 上元叁年十月十日

  28 斯1048號 法華經卷五 上元叁年十一月五日

  29 李盛铎舊藏 法華經卷四 上元叁年

  30 斯4353號 法華經卷一 上元叁年十一月二十叁日

  31 李盛铎舊藏 法…

《敦煌遺書中的《妙法蓮華經》及有關文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