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容一致。在此将三种卷 本的卷品开阖对照表列如下(转引自上述兜木正亨《斯坦因、伯希和搜集敦煌〈法华 经〉目录》):
品 次 品 名七 卷本卷次八卷本卷次九卷本卷次
1 序品 第一卷 第 一卷 第一卷
2 方便品 第一卷 第一卷 第一卷
3 譬喻品 第二卷 第二卷 第二卷
4 信解品 第二卷 第二卷 第三卷
5 药草喻品 第三卷 第三卷 第三卷
6 授记品 第三卷 第三卷 第三卷
7 化城喻品 第三卷 第三卷 第四卷
8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四卷 第四卷 第五卷
9 授学无学人记品 第四卷 第四卷 第五卷
10 法师品 第四卷 第四卷 第五卷
11 见宝塔品 第四卷 第四卷 第六卷
12 提婆达多品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13 劝持品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14 安乐行品 第五卷 第五卷 第六卷
15 从地涌出品 第五卷 第五卷 第七卷
16 如来寿量品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17 分别功德品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18 随喜功德品 第六卷 第六卷 第八卷
19 法师功德品 第六卷 第六卷 第八卷
20 常不轻菩萨品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21 如来神力品 第六卷 第七卷 第九卷
22 嘱累品 第六卷 第七卷 第九卷
23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六卷 第七卷 第九卷
24 妙音菩萨品 第七卷 第七卷 第九卷
25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七卷 第八卷 第十卷
26 陀罗尼品 第七卷 第八卷 第十卷
27 妙庄严王本事品 第七卷 第八卷 第十卷
28 普贤菩萨劝发品 第七卷 第八卷 第十卷
敦煌与吐鲁番发现的《妙法华经》之写本不少均附有题记,现知题记的总数达 一百多条。其年代最早者为大谷探险队所得之吐鲁番写经,题记曰: “比丘弘僧疆写。建初七年(411)岁辛亥七月二十一日,比丘弘施、惠 度(?)、兴达,共劝助校一遍。时劝助磨墨,贤者张佛生。经名《妙法莲花》, 兴达所供养。” 敦煌遗书中之题记则以上海图书馆所藏52号为最早,题记谓: “乙卯之岁四月中旬,清信女姚阿姬为一切众[生]顶戴供养。愿所往生 处离苦得安。” 研究者或谓该“乙卯之岁”为公元415年或475年。但本号为李盛铎旧藏,故 真伪待考。敦煌遗书中较为可靠的早期题记为伯422号、伯2522号、伯2836号, 略谓: “使持节侍中都督南徐衮北徐衮青冀六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录尚书事南徐州刺史竟陵郡开国公萧道成,普为一切,敬造供养。” 该卷系刘宋升明元年(477)萧道成所造。 当时人们写造《法华经》,有的是为亡灵作福,如伯2334号题记谓: “大隋大业十三年(617)岁次丁丑月日,比丘尼法藏奉为亡妣敬造 此经一部,庄严究竟。以斯福善,奉资久远已来、过去眷属,即日所为亡妣神 灵,唯愿承兹《妙法》,与一切含生,俱登正觉。” 有的是为国运祈祚,如上海图书馆51号题记谓: “义和五年(618,高昌年号)戊寅岁十月十一日,清信女夫人和氏伯姬, 稽首归命常住三宝。闻一谛幽昧,显自九经之文;三空渊旨,彰于十二之说。 弟子仰维斯趣,敬写《法华经》一部。冀金教永传于千载;玉□不朽于万祀。 庶以斯福,仰愿国祚永隆,本枝万叶。愿过去先灵,面圣餐音。现在亲因缘眷 属,恒履休和,未来见佛。普共有识,同沾斯润。” 有的为皇室祈福,如日本书道博物馆所藏卷五,题记谓: “贞观二十二年(648)十月二日,菩萨戒弟子苏士方,发心愿渐转写诸经经论等 ,奉为至尊皇后殿下储妃,又为师僧父母诸亲眷属、四生六道,等出 尘劳。法界有穷,斯愿无氓(泯)。颂曰:“写《妙法》功德,普施于一切。 同证会真如,速成无上觉。”” 有的为自己病愈,如斯791号题记谓: “垂拱四年(688)十一月,清信佛弟子王琳妻,比为身染缠疴,敬写《法 华经》一部,以此功德,资益一切含灵,俱登佛果。” 有的为亲人有病,如龙谷大学图书馆藏卷六题记谓: “辛未年(911)二月七日,弟子皇太子为男弘忽染痢疾,非常困重。遂 发愿写此《妙法莲华经》,上告一切诸佛、诸大菩萨摩诃萨及太山府君、平等 大王、五道大神、天曹地府、司命司禄、土府水官、行病鬼王、疫使、知文籍 官院长、押门官、寺使、可蓝(伽蓝?)官、并一切幽冥官典等,伏愿慈悲救 护,愿弘疾苦早得痊平,增益寿命。所造前件功德,唯愿过去、未来、见在, 数生已来所有冤家债主、负财、负命者,各愿领受功德,速得升天。”
这条题记中出现一批敦煌当地人民平日崇奉的神B05C,反映了人们 的信仰形态, 值得注意。有的出行前祈求一家团圆。如日本书道博物馆所藏卷四题记谓: “元年(552,西魏元年)岁次壬申正月庚午朔二十五日甲午成,弟子辛 兴升南无一切三世常住三宝,弟子兴升自惟宿行不纯,等类有识,禀受风末尘 秽之形,重昏迷俗,沉溺有流,无明所盖。窃闻经云:大觉玄监,信敬大乘, 果报无极。以是弟子兴升,国遣使向突贵,儿女在东,即率单情。咸(减)割 身分之余,为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妻子亲眷,敬写《法华经》一部、《无量 寿》一部、《药师》一部、《护身命经》一部,愿持之功,一豪(毫)之善,使 弟子超缠群俗,形升无碍。托生紫宫,登阶十住。辩才无滞舍利弗;不思议力 如维摩诘。行如文殊,得道成佛。又愿弟子,儿女相见,现家眷、兄弟、知识、 子侄、中表,普及弟子兴升儿女得还家。庆会值佛闻法,含生等同斯契。” 有的是自己供养,如北羽28号题记:“大中七年(853),莫高乡人阴仁衷所宝。” 有的乃与人受持,如斯194号题记谓:“垂拱四年(688)六月 日,信女杨阿僧与 人受持。”有的是校勘题记,如日本栗原贞一旧藏:“开元五年(717)十戒比丘净 土寺慧聪勘了,敬礼供养。”有的是标点题记,如斯2577号: “余为初学读此经者不识文句,故凭点之。亦不看科段,亦不论起尽,多 以四字为句。若有四字外句者,然始点之;但是四字句者,绝不加点。别为作 为;别行作行。如此之流,聊复分别。后之见者,勿怪下朱言错点也。” 对研究古代佛典的标点颇有参考价值。有的为本人研究此经的记录,如北羽33 号题记:“开元九年(721)二月十三日,马奉禄于此经略取要义。”有的是本人转 读大藏的记录,如斯3510号题记:“清信尹玄受持。开元九年(721)五月一日, 清信尹嘉礼为十方众生转一切经一遍。”抄写者既有个人,也有集体。北玉77号题 记谓“第一千七百八十四部,凡一万三百七十四言。”后者是本经的字数,前者则 大约是一次做功德所抄写的《法华经》的部数。伯3788号题记则谓“奉为两亲, 敬造《妙法莲华经》三千部。”可见当时对该经信仰之强烈。北果67号尾有“社经” 二字,可见是某社所有的经典,对研究敦煌的社提供了新的资料。北羽47号题记: “天宝五载(746),五印度僧祗难写。”说明写经者还有在华的外国僧人。
敦煌遗书中还有三十五号《妙法华经》的题记说明它们都是唐高宗时期的宫廷 写本,现按抄写日期先后列举如下:
编 号 经名卷次 抄 写 日 期
1 斯5319号 法华经 卷三 咸亨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2 斯84号 法华经卷五 咸亨二年十月十日
3 斯3079号 法华经卷四 咸亨二年十月十二日
4 敦煌县博物馆 法华经卷六 咸亨三年二月二十一日
5 伯4556号 法华经卷二 咸亨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6 伯2644号 法华经卷三 咸亨三年三月七日
7 斯4209号 法华经卷三 咸亨三年四月十五日
8 斯4551号 法华经卷四 咸亨三年八月二十九日
9 斯2573号 法华经卷三 咸亨四年九月十七日
10 斯312号 法华经卷四 咸亨四年九月二十一日
11 斯456号 法华经卷三 咸亨五年八月二日
12 斯3348号 法华经卷六 上元元年九月二十五日
13 上海图书馆 法华经卷一 上元元年十月十日
14 伯2195号 法华经卷六 上元二年十月十五日
15 上海博物馆 法华经卷三 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
16 李盛铎旧藏 法华经卷四 上元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17 三井旧藏 法华经卷二 上元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18 京都博物馆 法华经卷三 上元二年十二月七日
19 斯2181号 法华经卷二 上元三年四月十五日
20 斯1456号 法华经卷五 上元三年五月十三日
21 斯3361号 法华经卷一 上元三年七月二十八日
22 斯2637号 法华经卷三 上元三年八月一日
23 斯4168号 法华经卷三 上元三年九月八日
24 三井旧藏 法华经卷七 上元三年九月十八日
25 斯3348号 法华经卷六 上元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26 李盛铎旧藏 法华经卷三 上元三年九月
27 北新637号 法华经卷五 上元三年十月十日
28 斯1048号 法华经卷五 上元三年十一月五日
29 李盛铎旧藏 法华经卷四 上元三年
30 斯4353号 法华经卷一 上元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31 李盛铎旧藏 法…
《敦煌遗书中的《妙法莲华经》及有关文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