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敦煌遺書中的《妙法蓮華經》及有關文獻▪P5

  ..續本文上一頁不同,應爲另一種講經 文。文中有“此唱經文慈恩疏科爲求法隨順”雲雲,從內容看,正是依據《法華玄 贊》卷首仙人爲國王宣說《法華經》的故事衍出。未爲曆代大藏經所收。

  叁十叁、《妙法蓮華經玄贊科文》,诠明撰。原著卷數不詳。敦煌遺書所存爲卷 二殘卷。伯2159號背面,首全尾缺。有首題,作:“《妙法蓮華經玄贊科文》卷第 二”;下有作者署名,作:“燕臺憫忠寺沙門诠明科定”。原卷兩紙,第一紙未抄寫 完便放棄;第二紙重抄,仍然未抄完,故應屬錯抄廢卷。

  本文獻是對窺基《妙法蓮華經玄贊》的科文,但與《妙法蓮華經玄贊》原文的 結構略有不同。在此,到底是诠明所依據的原本與現在的傳本不同;還是诠明的科 分沒有機械地依據窺基《玄贊》原文,而是有所發展;這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本科文的作者诠明是遼代著名高僧。敦煌遺書中現知年代最遲的題記爲1002 年,而根據研究,本遺書傳入敦煌的年代約在1006至1020年之間。因此,本號遺 書對于我們研究敦煌藏經洞的封閉具有特殊價值。

  四

  鸠摩羅什所譯《妙法蓮華經》之第二十五品爲《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專門宣 揚觀音信仰。由于觀音信仰在我國廣泛流傳,所以後來該《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別 出單行,成爲所謂《觀世音經》。

  《觀世音經》,又名《觀音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法華經普門品》、《觀 音普門品》、《普門品經》。一卷。敦煌遺書中這種別出單行的經卷,北圖藏有重58 號等80號左右,英法等國亦有收藏。本經是我國觀音信仰的主要經典。稱凡一心 敬禮、念誦觀世音名號者,均可蒙彼大威力而得救助,拔除苦厄,滿足意願。觀音 以種種化身普濟一切衆生。敦煌壁畫也多有以此經爲題材者。敦煌別出本之首尾題, 一般作:“觀音經”及“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該經不少寫卷均有題記,頗有研究價值。現知最早的題記爲日本書道博物館藏 本,謂: “蓋至道玄凝,洪濟有無之境;妙理寂廓,超拔群品于無垠之外。是以如 來愍弱類昏迷,旃大悲于曆劫。故衆生無怙,唯福所恃。清信士佛弟子尹波, 實由宿福不勤,觸多屯難。扈從主人東陽王殿下,屆臨瓜土。矚遭離亂,災夭 橫發。長蛇競熾,萬裏含毒。致使信表罕隔,以徑紀年。尋幽寄矜,唯憑聖趣。 辄興微願,寫《觀世音經》四十卷,施諸寺讀誦。願使二聖慈明,永延福祚; 九域早清,兵車息鉀。戎馬散于茂苑,幹戈辍爲農用。文德盈朝,哲士溢阙。 铿铿濟濟,隆于上日。君道清明,忠臣累葉。八表宇宙,終齊一軌。願東陽王 殿下,體質康休,洞略雲表。年壽無窮,永齊竹柏。保境安蕃,更無虞寇。皇 途尋開,早還京國。敷暢神譏(機),位登宰輔。所願稱心,事皆如意。合家 眷大小,表親內外,參佐家客,感(鹹)同斯佑。又願一切衆生,皆離苦得樂。 弟子私眷,沾蒙此福。願願從心,所求如意。大魏孝昌叁年(527)歲次丁未 四月癸巳朔八日庚子,佛弟子假冠軍將軍樂城縣[開國伯]尹波敬寫。”

  該題記對研究北魏曆史有一定的價值。題記中較多的還是爲亡魂超度、爲見在 祈福的內容。如日本書道博物館藏本題記謂: “天冊萬歲元年(695)正月一日,清信士張萬福並妻呂,先從沙州行李 至此,今于甘州並發心,爲所生父母及七代父母及身並妻息等,減割資糧,抄 寫《觀音經》一卷。願成就以後,受持轉讀,災影遠離,恒值福因。見存者永 壽清安,亡者托生靜(淨)土。乘此願因,俱登正覺。”

  又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題記謂: “菩薩戒弟子令狐蘭,知身非有,淺識苦空;知己非身,將知易盡。今有 男孫女觀音,早縱風燭,永絕愛流。恐溺叁途,重染胞胎之像。遂發心敬寫《觀 音經》一卷,庶使叁途心苦,八難亭酸。亡者沐浴八池之水,常遊淨度之界。 見在安樂,俱勉(免)蓋纏。法界蒼生,恒念觀音,鹹同離苦。天授二年(691) 九月叁十日寫。寫人上柱國子張晉朝,爲阿娘敬禮常住叁寶,故記之也。”

  該題記中同時出現做功德人與寫經人的願文,分別祈願,比較少見。

  由于觀音有救度的功能,因此,不少題記也有相應的內容。如北崗84號題記 謂:“辛醜年(821)七月二十八日,學生童子唐文英爲妹久患,寫畢功記。”斯2992 號題記謂:“清信弟子女人賀叁娘,爲落異鄉,願平安。申年五月二十叁日寫。”斯 4397號題記謂:“廣明元年(880)肆月拾陸日,天平軍涼州第五般防戌都右廂兵 馬使梁炬,緣身戌深蕃,發願寫此經。” 北京圖書館藏有血書《觀音經》一件,系新879號,題記謂: “天複貳年(902)壬戌歲七月二十五日,住持叁危禅師願會發心刺血敬 寫此《金剛經》一卷、《觀音經》一卷,今已終畢,故記。以此寫經功德,並 將回施當真(今)聖主,保壽遐長。使主千秋,萬人安樂。又願四生九類,水 陸飛空,一切有情,舍種類身,各獲聖位。未離苦者,皆願離苦;未得樂者, 願令得樂;未發心者,願早發[心];已發心者,願證菩提。師僧父母,各保 安甯;過往先亡,神生淨[土]。囚徒禁閉,枷鎖離身。凡是遠行,早達鄉井。 懷胎母子,賢聖瀝(?)威。五逆男女,各孝順。自遭離亂,傷煞孤魂。六道 叁途,西方見佛。怨家歡喜,更莫相仇。诤訟推詞,聞經善處。身無自在,願 得逍遙。熱惱之苦,值遇清涼。裸露傷寒,得生衣服。土地龍神,何(呵)護 所在。願以此功德,溥及于一切。我等與衆生,同生于佛會。”

  反映了當時部分信徒的虔誠心理。伯3551號題記謂: “《多心經》一卷,開寶柒年戊寅(978)正月二十八日,金光明寺僧王會 長、張僧奴、令狐富通、閻延定四人等,舍《觀音》、《多心經》一卷。後有人見 莫怪者。及是人來莫怪者。及怪者亡性,莫見佛面。舍經師兄僧奴記耳者(押)。 王會長、延定麥一鬥。……戊寅貳月拾柒日,金光明寺僧張僧奴,寫《觀音 經》一卷(押)。”

  反映了部分貧困信徒立會聚資寫經的實際情況。英國並藏有圖文兼備之本經寫 本,與敦煌壁畫有何關系,值得研究。 本經作爲《妙法蓮華經》之一品本來已爲曆代大藏經所收。 敦煌遺書中並存有二種關于《觀世音經》的注釋:

  一、《觀音經注》,金藏剛菩薩注釋,譯者不詳。一卷。北雨51號,首殘尾全, 存92行。原尾題“《觀音經》一卷”,今題系據內容重擬。因首殘,本注之科分不 詳。注釋自觀音以種種化身濟度衆生至結尾。文內將種種化身各與佛教教義相聯系, 將原文簡單的信仰形態引申爲深奧的佛教哲學,值得注意與研究。本注未爲我國曆 代大藏經所收。

  二、《注觀音經》,道微注,一卷。伯3904號,首尾均全。原卷爲冊子裝,抄 寫精美。有首尾題,前有序文。正文爲大字,疏釋爲小字夾注。本注的特點是在注 釋每句經文時,均分內外兩種意義。如解釋“世”之內外兩意:“外即叁才之間, 內即一身之內。”解釋“無盡意”之內外兩意:“外曰無盡意者,憐憫衆生,不休不 息;內曰無盡意者,智慧燈光,明明不止,無有間隔。”本注未爲曆代大藏經所收。 敦煌遺書中還有一種從《觀世音經》衍出之疑僞經《高王觀世音經》,這兒就 不贅述了。

  五

  梵文《法華經》現仍保留于世,各國都曾刊布。我國近年也刊布了民族文化宮 所存梵文貝葉經《妙法蓮華經》,並出版了蔣忠信先生的拉丁字轉寫本。梵文《法 華經》只有二十七品,羅什譯本由于後人將關于提婆達多的內容作爲一品加入,成 爲二十八品。這本來已經不符合梵文原本了,所以才有《添品法華經》的出現。然 而,在敦煌遺書中還存在《妙法蓮華經》的第二十九品與第叁十品。現介紹如下:

  《妙法蓮華經度量天地品第二十九》,又名《妙法蓮華經度量天地經》、《妙法 蓮華度量天地經》、《度量天地經》。中國人假托佛說所撰經典。作者不詳,約産生 于南北朝後期或隋初。一卷。北圖藏有9號:(一)裳49號、首尾均殘,存63行。 (二)生17號,首尾均全,存280行。(叁)李71號,共抄二通,前者首殘尾 全,104行;後者首全尾殘,58行。前者末有題記:“天寶叁載(744)九月十七日, 玉門行人在此襟禁,經二十余日,于獄寫了。有人受持讀誦,楚客除罪萬萬劫,記 之。同襟禁人馬希晏,其人是河東郡桑泉縣,上柱國樊客記。”(四)麗25號,首 殘尾全,存60行。(五)閏18號,首殘尾全,存250行。(六)成63號,首殘尾 全,存226號,(七)麗27號,首尾均殘,存24行。(八)崗25號,首尾均殘, 存96行。(九)珠100號,首尾均殘,存240行。尾題亦有徑寫作“《妙法蓮華經》 卷第九”者。英國藏有斯1298號一件,首全尾殘,僅存29行。本經內容爲佛向觀 世音敘述大地、須彌山之結構、大小。須彌山及向上直至叁十叁天的衆生的壽命、 身長、生活情況。四大部洲、鐵圍山之大小,日、月、星宿之狀況及冬夏之形成。 最後敘述四大部洲各自衆生的壽命、身長及生活狀況。卷末以偈頌將上述內容重新 複述一遍。內容大抵摘自有關佛典,亦有任意編造者。據研究,《道藏》中《太上 中道妙法蓮華經》中《天地物像品第十五》頗類此經,則此經曾影響《道藏》。本 經爲我國曆代經錄斥爲“僞經”,亦爲我國曆代大藏經所不收。敦煌出土後,被收 入日本《大正藏》第85卷。惜所收爲斯1298號,該號存文僅爲全經之十分之一。 可根據其他諸號補充。

  《妙法蓮華經馬明菩薩品第叁十》,中國人假托佛說所撰經典。作者不詳。一 卷。敦煌遺書存3號:(一)斯2734號中之一段,經文…

《敦煌遺書中的《妙法蓮華經》及有關文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