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專介淨土--念佛法門▪P2

  ..續本文上一頁念佛,是必定有所成就的。

  四、持名念佛

  淨土法門,是以信、願、行叁者爲修持的條件。信、願已如前述,行持方法卻有種種的不同,如持名、觀想、觀像、實相等,一一行成,都能往生淨土,而其中收機最廣,下手最易的,首推持名一法 持名者,即是持『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發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心口 合一,念念不忘的念下去。

  『南無』二字是梵音,義爲敬禮或皈依。阿彌陀義爲無量光及無量壽。阿彌陀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曾發過大願說:十方國土的衆生,若願往生他的國土,□要持念他的名號,此人臨命終時,他即與諸菩薩衆前來接引。這就是念佛求生西方的根據。世間衆生,皆具有與佛相等的佛性,只因背覺合塵,迷昧真性,因而妄起識心,迷惑五欲六塵,無以遏止。持名念佛,是將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系在心頭,行起坐臥,念念不忘,以肅清心中的妄念,而顯露出佛性的德能。此外再廣行六度,利世濟人,如此便與阿彌陀佛接引衆生的宿願兩相呼應,這樣臨命終時,決定可以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持名念佛,在行持上,有定課念與散念;在方法上,有高聲念、默念、金剛念、記十念等多種,分別介紹如下:

  一、定課念:定課念者,是將念佛一事,定爲每日的功課,定的時間,多在早晚二時。亦有定出日誦佛號若幹聲(自數千聲至數萬聲),不足不止者,我們初學佛的人,各有公務或工作纏身,日課佛號數萬聲,事實上無法做到。但如果把日課定爲朝暮二時,每次念佛千聲,五百聲,或至於十念(十念法見後詳述),只要持之以恒,始終不懈,也必有成就。

  二、散念:定課之外,時時刻刻,行住坐臥,只要不是集中精神做其他工作的時候,皆可將阿彌陀佛四字系在心頭,默默的念下去,念佛的功用,在於薰習我們的心識,我們果能時時念佛,久而久之,自可妄念不起,正念分明了。

  其次,在念佛的方法上,分爲:

  一、高聲念:聲音發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聲音洪大,字字分明,這種方法好處在全神頁注,可對治昏沈懈怠,然稍有耗氣暗啞之弊,故不能持久。

  二、默念:默念時只有唇動,並不出聲。雖然不出聲,而『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在念佛人的心中仍然字字分明。這樣念念不停,正念相續,便於日常工作中,及隨時隨地默念。

  叁、金剛念:金剛念者,念時聲音不大,但須出聲,一面念,一面聽,念得綿綿密密,聽得字字分明。使雜念沒有萌起的空隙。這種方法,便於定課時行之。

  四、十口氣念:初學佛的人,若把功課訂的過多,往往會日久懈生,以致定的課程做不完。反不若初行之時,訂的簡短,以期持之有恒。所以十口氣念,是初念佛者一種較爲簡便且能攝心的方法,所謂十念,並不是□念十聲,而是以一口氣爲准,氣念盡時,換一口氣再念,這樣念夠十次,叫做十念,這種念法,一口氣大約可念六字洪名七八聲至十聲,不宜念的過多,多時傷氣,有礙身體。

  我們初學佛的人,日常功課不妨定爲朝暮二次,每次『十念』,或念若幹聲亦可。念的時候,家中若有佛像,可對佛像行禮,然後合掌恭念。沒有佛像,面向西方合掌恭念即可,佛號念畢,最好再念一段迥向文,重申自己的願望。迥向文形式也有多種,較簡便的有下列八句: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一個人的日常行爲,最難得的是叁業清淨,而我們念佛的時侯,心中念佛,是意業清淨,口誦佛號,是口業清淨,雙手臺十禮佛,是身業清淨,這身、口、意叁業清淨,就是成佛的正因。

  五、輔以觀想

  

  觀想,是釋迦牟尼世尊在觀無量壽經中,開示修持淨土方法的一種。修淨土的人,若不念佛名號,單憑觀想,亦可往生。不過觀想的境界微細高深,末法衆生,障重智劣,心識雜亂,思慮不能集中,致觀想不易有所成就。因此若專修觀想,恐失敗者多,成功者少,所以修淨土的,多事持名,罕有修觀的。但觀想亦是世尊親口所說的方法,它能薰染心識,促進淨業種子,所以我們若在念佛之外。輔以觀想。則亦爲行持之助。

  觀無量壽經巾,有十六種觀想,這裏因篇幅關系,不能詳述,柢能略介其意:

  一、日想觀:正坐西向,谛觀於日欲沒之處,見日狀如懸鼓,紅圓光輝,開目閉目,皆令明了。

  二、水想觀:由水作觀,見水澄清,作琉璃觀,作琉璃地上有光明臺,樓閣千萬觀。

  叁、地想觀:水想成時,再作極樂世界國土之觀。

  四、樹想觀:觀極樂世界,七重行樹,七寶花葉,無不具足。

  五、八功德水想觀:極樂世界,有八池水,一一池水,皆七寶所成。

  六、總想觀:觀衆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皆說念佛念法念僧之音。

  七、花座想觀:於七寶地上,作蓮花想,令其蓮花,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詠,猶如天畫,詠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

  八、像想觀:花座想觀成,觀彼佛寶像,坐花座上,如閻浮檀金色。

  九、遍觀一切色身想觀:前觀成時,更觀想阿彌陀佛身相光明,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及種種莊嚴。

  十、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想觀:見無量壽佛已,觀觀世音菩薩高八十億那由他由旬,相好光明。

  十一、大勢至菩薩色身相觀:次觀大勢至菩薩莊嚴色身,相好光明。

  十二、普觀想觀:觀自身於蓮花中趺坐,作花開花合想。

  十叁、雜觀想:觀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相在池水上,身真金色。

  十四、上輩生想觀:觀臨終時佛及菩薩接引狀。

  十五、中輩生想觀:觀臨終時佛菩薩接引及說法狀。

  十六、下輩生想觀:觀臨終時化佛及化菩薩接往寶地生蓮花中狀。

  因限於篇幅,以上所介紹的僅列舉名稱,略述其意,此觀想法載在觀無量壽經中,讀者可向佛學書店申購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誦讀,自可窺出淨土法門全貌。

  六、精勤不懈

  以一個在家學佛的人來說,身在世網,俗務多端,若求攝心參禅,靜室誦經,不但勢所不能,且亦力不暇及,即以作觀而論,善導大師曾雲;[末法衆生,神識飛比,心粗境 細,觀雞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紅即生。」由此看來,我們生處末法時代的人,若欲學佛,持名念佛一法,比較是幹妥萬穩的法門。

  持名念佛,是易行門中的易行法,以其下手易而成就高也。但我們決不能以其易行,而輕率從事,要知淨土法門,首貴專勤二字,專者精一不二,勤者精進不懈。所謂持名念佛,不但在日定正課時虔誠持念,即在正課之外,時時刻刻,也要把一句佛號記在心頭,念念相續,無間無雜,既不散亂,亦不昏沈,能這樣精勤不懈的念下去,持之以恒,功夫到家,自然有所成就。

  修淨土,除了精勤念佛外,尚應進一步研究教理。關於介紹此宗的入門書籍,有初機淨業指南,淨法概述,和龍舒淨土文,歧路指歸等,倘要進一步,則直接讀淨土宗的『叁經一論』。叁經者,無量壽經,此經說明阿彌陀佛因位的願行,及果上的功德;觀無量壽經,說往生淨土的行業;阿彌陀經,示淨土莊嚴,及執持名號,諸佛護念的利益。論者,即往生論,總攝叁經,而明往生淨土的義相。除此以外,明代智旭大師選定有淨土十要典,亦爲修淨土者所應讀的要籍。

  本文至此,已寫完了,把佛教的源起,在華的流傳,佛教對世界人生的看法,以及大小乘佛法的意義,修持實踐的方法,都做了個概略的介紹,寫到此章,似應做一結束。然在此文結束之際,筆者感到惶恐不已,實因我自己學佛未久,所知有限,對佛法一知半解,對修持更爲淺薄,貿然撰寫此文,實口不自量力。我在本文第一章緣起之未曾說:『筆者此文之作,旨在抛磚引玉,向祈佛門大德,不吝賜教,普願一切有情,共登佛道。』

  

《專介淨土--念佛法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