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刹那生滅而變幻無常,如空中風,不可捕捉,便無能集、所集。叁、生相。菩薩觀察貪愛于美滿的人生,確實能生起種種苦痛,然而進一步體會到所謂美惡只是由于人的思惟(覺觀),由思惟而有名言,由名言而更限製了思惟。思惟若不成立,美惡的名言也無所施。四、緣相。菩薩觀察貪愛于實體的自我,確實能使苦痛相續,然而進一步體會到自我不外乎身心。身心相待而有,離身則無心,無心則無我。經雲:
世尊,不去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不來
故。世尊,無移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不可伏
故。世尊,盡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畢竟盡
故。世尊,不生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不滅
故。世尊,不滅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不生故。
這五句是次第說明菩薩所通達的滅谛的滅、靜、妙、離四相。一、滅相。菩薩正確了解貪愛永盡則死生滅,然而進一步了解生死本性即是涅槃,流轉生死既無所從來,證人涅槃亦無所歸趣。二、靜相。菩薩正確了解苦果止息是爲涅槃,然而進一步了解法從緣起,亦複從緣滅。緣生性空之理決定不移。叁、妙相。菩薩正確了解涅槃常住,永無災難,然而進一步了解一切法即生即滅。無有住故,本自解脫,非適今也。四、離相。菩薩正確了解涅槃安穩,永無過患,然而進一步了解染垢本自清淨,生無所生,滅無所滅故。經雲:
世尊,無作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作者不可得
故。世尊,無知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知者不可得
故。世尊,不到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生死不可得
故。世尊,不失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不失故。
這四句是次第說明菩薩所通達的道谛的道、如、行、出四相。一、道相。菩薩正確了知八正道是唯一正確通向涅槃之道,然後于觀行中更能觀察無有作者,是爲正道之要。二、如相。菩薩正確了知八正道是符合真理的,然後于修行中更能觀察無有知者,是更隨順于真理。叁、行相。菩薩正確了知由八正道決定能通向涅檠,然而于修行中更能觀察原無衆生從今世死,去到後世;亦無有能遠離生死,轉入涅槃者。四、出相。菩薩正確了知八正道是能調伏煩惱,至于清淨,然而于修行中更能觀察亦無能調伏者。菩薩以此四無我理對治我見煩惱,經雲:
世尊,夢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乃至夢中所見不
可得故。世尊,響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聞聲者不可
得故。世尊,影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鏡面不可得
故。世尊,焰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水流不可得故。
世尊,幻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術事不可得故。
這五句是說明菩薩在修道位中斷修所斷的所知障所用的後得智,即是道谛之中的法無我理。聲聞但斷人執,不斷法執,以四谛智證得人空而人涅槃。菩薩依一切智如實通達道谛四相破于人執,斷煩惱障,更須破除法執,斷所知障,才能忍受衆苦,長處生死,精進不息。一、如夢。世間一切法無有自性,如人夢中以爲所夢是實,醒後時知其虛妄。世人由于結使,以世間諸事爲實,得道則知其虛妄。二、如響。如空谷回響,因聲而有,無有作爲,亦無意義。世間諸法也是如此,虛诳無實。叁、如影。日光照故便有影生,光滅則影滅,影生亦無所生,影滅亦無所滅。如是世間一切環境亦是如此,生無所生,滅無所滅。四、如焰。曠野沙碛之處,灰塵飄動,日光遠照,見有水流之相。如是衆生在生死曠野之中,以煩惱風鼓動行塵,見有男女相,而其實本來寂靜,無有衆相。五、如幻。如幻師以幻術幻出種種事物,雖可見聞而非實事。世間環境本來自性涅檠而有可見聞,不相雜亂。也就是說一切諸法的真實相是:都無自性的如夢;生無所生的如響;滅無所滅的如影;本來寂靜的如陽焰;本來涅槃的如幻事。經雲:
世尊,不垢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諸煩惱不可得
故。世尊,無淨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煩惱虛诳故。
世尊,不汙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處不可得故。世
尊,不戲論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戲論破故。世
尊,不念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念破故。世尊,
不動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法性常住故。
這六句是說明菩薩在見道位中斷見所斷所知障所用的無分別根本智。一、不垢。二、無淨。一切煩惱本性是空。從本已來常自無生,今亦無斷;昔既未曾垢,今亦無所淨。叁、不汙。煩惱名爲汙,眼耳鼻舌身意六情是生煩惱處。六情性空,便不可得;生處既不可得,煩惱亦不可得。四、不戲論。五、不念。一切法乃至菩提皆是戲論。真如妙理過言語道,超世智境,無有戲論,亦無憶想,亦複無可味著,故無憶念。六、不動。住法性已,一切結使所不能動,永無退失。
二 所修道相智相
這是修行般若的第二點,菩薩由此而能行菩薩道。先緣集谛,明了能治所治;次緣道谛明了能立所立;然後由因向果,緣苦谛明了世間的自相共相,緣滅谛明了修行的勝利。這便是菩薩修學四谛的次第。故四谛是叁乘人所共修的法門。經雲:
世尊,無染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知一切法妄解
故。世尊,不起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無分別
故。世尊,寂滅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相不可
得故。世尊,無欲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欲不可得
故。世尊,無嗔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嗔恚不實故。
世尊,無癡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無明黑暗滅故。世
尊,無煩惱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分別憶想虛妄故。
世尊,無衆生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衆生無所有故。
這八句是說明菩薩觀察集谛以明因、集、生、緣四相。一、因相。無染、不起、寂滅都是顯示因相。貪愛是生死的因。菩薩觀知對一切境界所起的貪愛只是由虛诳迷惑而生,則能遠離染著欲塵之貪。菩薩觀知對于一切境界的執著只是從虛妄的憶想分別而生,不複起未來生死之業。菩薩觀知一切法相不可得,則不複貪著于永恒的人生而受後有。二、集相。無欲、無嗔、無癡都是顯示集相。由于叁毒便招集衆苦。菩薩觀知貪嗔癡性虛诳無實,畢竟無有,則能斷除貪嗔癡。叁、生相。無煩惱是顯示生相。由于對人生無常計常,苦以爲樂,空以爲實,無我計我,從四顛倒的非理作意而生起種種希望,便令苦生起。菩薩觀知憶想分別本性空寂,則顛倒滅;顛倒滅故,煩惱亦滅。四、緣相。無衆生是顯示緣相。由于計有自在主宰之我體,則爲苦的生緣。菩薩觀知衆法相生無所有故,便得破除我見,不複執著有我。經雲:
世尊,斷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諸法不起故。世
尊,無二邊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離二邊故。世尊,
不破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不相離故。世尊,
不取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過聲聞、辟支佛地故。世
尊,不分別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諸妄想不可得故。
世尊,無量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諸法量不可得故。
世尊,虛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無所有故。
這七句是說明菩薩觀察道谛的道、如、行、出四相。一、道相有二句,以斷和離二邊顯示道相。菩薩觀一切法不生不滅,無所造作而爲無量有情開示解脫道。所開示理應離于二邊,契乎中道。二、如相。不破、不取是顯示如相。菩薩了知法界一相無相,無有離散,則不取一切法。乃至二乘出世清淨之法亦不取著。叁、行相。不分6,j、無量是顯示行相。菩薩了知由于取相生心故,妄想分別。憶想分別從本已來不可得故,一切法性不可以六情籌量,畢竟空寂。四、出相。虛空是顯示出相。菩薩觀知一切法無所有、無能作、無所作故,則究竟寂滅。經雲:
世尊,無常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破壞
故。世尊,苦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苦惱相
故。世尊,無我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不著
故。世尊,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不可得
故。世尊,無相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不生
故。
這五句是說明菩薩觀察苦谛的無常、苦、空、無我四相。一、無常相。菩薩觀察五蘊乃至一切法從因緣生,刹那破壞故,通達無常相。二、苦相。菩薩觀察行苦故,通達苦相。叁、無我相。菩薩觀察一切法無自性。四、空相。菩薩觀察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不生故,一相無相,是謂空相。經雲:
世尊,內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內法不可得
故。世尊,外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外法不可得
故。世尊,內外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內外法不可
得故。世尊,空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空空法不可
得故。世尊,大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不可
得故。世尊,第一義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涅槃不
可得故。世尊,有爲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有爲法
不可得故。世尊,無爲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無爲
法不可得故。世尊,畢竟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諸
法畢竟不可得故。世尊,無始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
言:諸法無始不可得故。世尊,散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
佛言:散法不可得故。世尊,性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
言:有爲無爲法不可得故。世尊,諸法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
密。佛言:一切法不可得故。世尊,自相空波羅密是般若波
羅密。佛言:自相離故。世尊,無法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
密。佛言:無法不可得故。世尊,有法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
密。佛言:有法不可得故。世尊:無法有法空波羅密是般若
波羅密。佛言:無法有法不可得故。
這十七句是說明菩薩觀察滅谛的滅、靜、妙、離四相。一、滅相。內空、外空、內外空是滅相。內法是內六根,外法是外六塵,內外法是十二人,如是根塵都非常非斷,本性自空。二、靜相。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這八空是顯示靜相。空亦複空,是空空;十方皆空,是大空;涅槃亦空,是第一義空;叁界皆空,是有爲空;離生、離住、離滅的無爲法亦空,是無爲空;一切法究竟不可得,是畢竟空;一切法初來處不可得,是無始空;一切法終際不可得,是散空。叁、如相。性空是如相。無論是有爲法或無爲法的一切法法性,都不是佛或聲聞、緣覺所作,亦非余人所作,性自常空。這就是如。四、出相。諸法空、自相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是顯示出相。有爲法、無爲法各各有自相,而各各自相皆空,是自相空。五蘊、十二入、十八界空,是諸法空。求覓諸法皆不可得,而此不可得亦空,是無法空。諸法和合有自性相,此自性相亦複是空,是有法空。若法有、若法無,此等皆空,是無法有法空。
叁 所修一切相智相
這是修行般若的第叁點,菩薩由此而能通達一切正行。此中有叁種:一是共聲聞所有行,二是菩薩所有行,叁是佛所有行。共聲聞行就是以叁十七道品爲主要;菩薩所有行是以叁解脫門、八背舍、九次第定、六度爲主要;佛行是以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如所有智、盡所有智、成等正覺爲主要。如經雲:
世尊,念處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身受心法不可得故。世尊,正勤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善不善法不可得故。世尊,如意足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四如意足不可得故。世尊,根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五根不可得故。世尊,力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五力不可得故。世尊,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七覺分不可得故。世尊,道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八聖道分不可得故。
修行的主要是叁十七道品,這是大小乘道所共的,大乘行人是以無所得爲方便,所以精進修行叁十七道品而知叁十七道品從本已來不可得,經雲:
世尊,無作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無作不可得
故。世尊,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空相不可得故。
世尊,無相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寂滅相不可得故。
世尊,背舍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八背舍不可得故。
世尊,定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九次第定不可得故。
世尊,檀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悭貪不可得故。世
尊,屍羅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破戒不可得故。世
尊,羼提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忍不忍辱不可得故。
世尊,毗梨耶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懈怠精進不可得
故。世尊,禅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定亂不可得故。
世尊,般若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癡慧不可得故。
菩薩行略舉四門。一、叁解脫門是諸佛根本法,也是對治道。無作是對治願求叁界;空是對治我見;無相是對治非理作意。二、八背舍。初叁背舍是成就變化作用,後五背舍是成就現法樂住作用。叁、九次第定是出世間道。四、六度是成就佛道。菩薩所行叁解脫門、八背舍、九次第定、六度,一一皆以無所得爲方便。經雲:
世尊,十力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不可得
故。世尊,無所畏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道種智不沒
故。世尊,無礙智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無障
無礙故。世尊,佛法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過一切法
故。世尊,如實說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如實
故。世尊,自然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一切法中自在
故。世尊,佛波羅密是般若波羅密。佛言:知一切法一切種
故。
佛的一切相智略舉七門:一、十力;二、四無所畏;叁、四無礙智;四、十八不共法;五、如所有智;六、盡所有智;七、正等覺相。一切相智,圓融一切。佛十力最爲尊勝,不可破、不可伏,而一切法實相亦複如是,亦不可破、不可伏。佛以法眼觀衆機宜方便引導,是道種智,此智恒常增益。一切法人于如、法性、實際,皆是無礙相。佛法最勝,廣大無等故。一切法如如不異故,法皆如實。于一切盡所有法心是自在,是名自然。于如所有盡所有一切相現正等覺名正智一切法、一切種。
這九十波羅密就是菩薩所修的般若相。這九十波羅密並不是離開世間而獨立的,乃是菩薩在日常生活中處理社會事務中所應體現的道理,而不可一時忽略的。菩薩若能在一切時處都能明見能貫徹這九十波羅密,那便是所修般若成就了。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