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P2

  ..續本文上一頁 從無始以來相續無窮的時間,稱爲一切時。無論何時,包括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時間,都稱爲一切時。

  【一切法】 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智度論說:“一切法略說有叁種:一者有爲法,二者無爲法,叁者不可說法。此叁已攝一切法。”

  【一切法第一彼岸】 梵語波羅,譯爲彼岸,此岸指生滅,彼岸指不生不滅的涅槃。一切法,法相有生有滅,法性無生無滅,寂然常住,是最上究竟境界,與涅槃相應,故稱一切法第一彼岸。

  【一切如來】 所有一切的佛。如來是佛十號之一。

  【一切世間】 一切的世間,是一切穢土的總稱。

  【一切有爲】 一切有作爲有生滅的因緣所生法。

  【一切有部】 說一切有部的簡稱,小乘宗之名。

  【一切有情】 一切有情識的動物。

  【一切皆成】 一切衆生皆可成佛。

  【一切義成】 一切義成就,是悉達多太子的譯名。

  【一切諸法】 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

  【一切萬法】 一切萬有諸法。

  【一切諸佛】 所有一切的佛。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阿彌陀經的別名,因阿彌陀經爲一切諸佛所護持和憶念。

  【一切諸佛秘藏之法】 1.統指一切大乘甚深微妙的經典。2.指法華經,因法華經所說的道理,精深奧秘,非一般鈍根少智的人所能領悟。

  【一切種智】 佛叁智之一。見叁智條。

  【一切種識】 阿賴耶識的別名。因阿賴耶識能攝藏一切法的種子。

  【一切唯心造】 謂一切萬法都是由心而起的。

  【一日經】 在一日之中寫完一部經。

  【一日叁時】 將一日分作晝叁時和夜叁時。晝叁時是上午七點至十點,十一點至下午二點,叁點至六點;夜叁時是晚上七點至十點,十一點至二點,叁點至六點。

  【一代教】 釋迦佛一生所說的大小乘教法。

  【一代五時佛法】 天臺智者大師把釋迦佛一生所說的佛法分爲五個時期,叫做五時佛法,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一月叁身】 以一個月亮的月體月光月影,來比喻佛的叁身。寶王論說:“法身如月體,報身如月光,應身如月影。”

  【一生補處】 盡此一生就能補到佛位的意思,是最後身菩薩的別號,如現在居于兜率天的彌勒菩薩,就是一生補處菩薩。

  【一生入妙覺】 在此一生中即能登入妙覺之佛位。天臺宗說叁論唯識等各宗的法門,非經叁大阿僧祇劫不能達到佛位,而天臺宗的圓頓妙覺,若信之行之,即能在此一生中由凡夫的地位,一躍而登于妙覺之佛位。他如密宗等亦主張叁密相應,即生成佛的。

  【一字叁禮】 書寫經文,每寫一字,禮佛叁次。

  【一字不說】 佛雖對世人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但所說都是親證之境,不是言語文字所能描述,而且所說之法,本來如是,非佛創說或是說了之後才有,如此說同未說,故說一字不說。

  【一四句偈】 一個由四句話所構成的偈文。

  【一四天下】 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所照臨的四大部洲,即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和北俱盧洲。

  【一九之生】 謂極樂世界九品往生。

  【一九之教】 指彌陀九品蓮臺的教門。

  【一即一切】 一是最少,一切是最多,一即一切是多少一樣,沒有分別的意思。法住法位,法性即在諸法差別位上見,在諸法差別現象上亦即顯出法性本體來,所以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是佛教法法相即,法法相入的理論。

  【一超直入】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意思。

  【一塵法界】 一粒微塵等于一個法界。

  【一塵不染】 (喻)六根清淨。

  【一境叁谛】 又名圓融叁谛,或不思議叁谛,即空假中叁谛圓融于一境的意思。天臺宗說,諸法無自性,謂之空,因緣所成,謂之假,即空即假,謂之中。如此叁谛之理融洽于一境,叁即一,一亦即叁,圓融無礙,謂之一境叁谛。

  【一蓮便生】 在同一樣的蓮花之中托生,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

  【一錘托成】 (喻)只聽一句話便能開悟。

  【一體叁寶】 又名同體叁寶,或同相叁寶,意謂叁寶中的每一寶,都圓具叁寶之義。即佛中含覺照義,是佛寶,含軌則義,是法寶,無違诤過,是僧寶;法系佛法身,是佛寶,憑之能出叁界,證涅槃,是法寶,依法修行,是僧寶;僧具觀智,是佛寶,具軌則,是法寶,具和敬,是僧寶。

  【一空】 一切法的自性皆空。

  【一空一切空】 在修空假中叁觀之空觀時,應觀不只是空才是空,就是假和中也都是空。

  【一假一切假】 在修空假中叁觀之假觀時,應觀不只是假才是假,就是空和中也都是假。

  【一中一切中】 在修空假中叁觀之中觀時,應觀不只是中才是中,就是空和假也都是中。

  【一真一切真】 一真是指絕對的真理而言,華嚴宗所謂一真法界,天臺宗所謂諸法實相,都是不離自性,站在真如的立場上談性,則一切法的不虛妄性和不變異性即是真如,故說一真一切真。

  【一多相容不同門】 十玄門之一。見十玄門條。

  二畫

  【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覓求真本,入佛知見;行入是由實踐著手,實踐修心,磨煉意志。

  【二力】 自力和他方。自力是衆生本身的戒定慧叁學;他力是佛菩薩的願力加被。

  【二凡】 內凡和外凡。內凡是快要進入聖位的人;外凡是剛剛聞教起信的人。

  【二土】 1.淨土和穢土。淨土是諸佛清淨的國土;穢土是衆生汙穢的國土。2.報土和化土。報土是諸佛報身所住的國土;化土是諸佛化身所住的國土。

  【二心】 1.真心和妄心。真心是衆生本具的如來藏心,真淨妙明,離一切的妄想;妄心就是虛妄的心,常起妄念而生種種的境界。2.定心和散心。定心是禅定的心,也是修定善的心;散心是散亂的心,也是修散善的心。

  【二如】 1.隨緣真如和不變真如。隨緣真如是一種不守自性的真如,它隨染緣而生染法,隨淨緣而生淨法;不變真如則是清淨本然,雖隨緣千差萬別的諸法,但它的自性,從無遷變。隨緣真如如波,不變真如如水,不變之水起波相,但隨緣之波並不失水性,以隨緣之故,真如即萬法,以不變之故,萬法即真如。2.有垢真如和無垢真如。有垢真如是衆生所有的真如;無垢真如是諸佛所顯的真如。3.在纏真如和出纏真如。在纏真如是有垢真如的別名;出纏真如是無垢真如的別名。

  【二行】 見行和愛行。見行是見思二惑中的見惑;愛行就是思惑。涅槃經說:“人有二種:一者見行,二者愛行。見行之人多修慈悲,愛行之人多修喜舍。”

  【二門】 1.流轉門和還滅門。一切衆生,造業受生死,叫做流轉;行者修道證涅槃,叫做還滅。2.聖道門和淨土門。行人在此娑婆世界,理解佛法,先斷惑而後證果,名聖道門;若依彌陀願力,往生極樂世界,得不退轉,直至成佛,名淨土門。3.福德門和智慧門。在六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等五度是福德門;般若一度,也就是明白諸法實相是智慧門。4.悲門和智門。悲門是諸佛菩薩利他的德行;智門是諸佛菩薩自利的德行。5.行布門和圓融門。行布門又名次第行布門,謂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滿後方至佛地,次序曆然;圓融門又名圓融相攝門,謂一位中,即攝一切前後諸位,所以一位滿,皆至佛地。

  【二光】 1.色光和心光。色光又名身光,即佛身上所發出來的光,吾人的眼睛能夠看得到;心光是佛心所發出來的光,它恒常照護著一切衆生。2.常光和神通光。常光是佛身上所常發放的光,如釋迦佛一尋之光是;神通光是佛以神通力所發放的光,如釋迦佛在說法華經時,特以神通光照遍東方一萬八千國土是。

  【二因】 1.生因和了因。生因是能夠産生果實的因種,如殼麥等種子是;了因是以智慧去透視事物的原理,如燈照物,了了可見。2.正因和緣因。正因是正主的因;緣因是助緣的因。

  【二衣】 製衣和聽衣。製衣是佛製定比丘一定要穿著的衣,如比丘的叁衣和比丘尼的五衣是;聽衣是佛特許聽便蓄存的衣,如長衣是。

  【二身】 1.生身和化身。生身是佛爲了濟度衆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身;化身是佛以神通力變化出來的身。2.生身和法身。小乘說王宮中出生的肉身爲生身,而戒定慧等諸功德爲法身;但大乘則說理與智互相冥合的真身爲法身,而隨機應現的應化身爲生身。3.真身和化身。真身是佛所證得的法報二身;化身是佛應衆生機緣變化而現的身。4.常身和無常身。常身就是佛的真身;無常身就是佛的應化身。

  【二求】 得求和命求。得求是衆生希求獲得快樂;命求是衆生希求獲得長命。

  【二序】 諸經開頭時,有通序和別序。如是我聞等是共通于諸經都有,叫通序,序說本經特殊的緣起,叫別序。

  【二忍】 1.衆生忍和無生法忍。衆生忍是忍受衆生的種種加害而不起嗔恚的心;無生法忍是安住于無生的法理而不動心。2.安受苦忍和觀察法忍。安受苦忍就是衆生忍;觀察法忍就是無生法忍。3.生忍和法忍。生忍是忍受有情的嗔罵捶打等淩辱;法忍是忍受寒熱風雨饑渴老病等非情的禍害。

  【二戒】 1.性戒和遮戒。性戒是本性就是戒,不待佛製,誰犯了就有罪,如殺盜淫妄等戒是;遮戒是禁戒,佛禁止不許作,如飲酒等戒是。2.邪戒和正戒。邪戒即外道所持的牛戒狗戒等戒;正戒即佛教的五戒八戒等戒。3.定共戒和道共戒。定共戒是入定的時候,自然能夠收伏身心,防止一切的惡法;道共戒是見了道之後,自然不會再犯戒。這二種戒都是在修定修道之中得的,不是受的。

  【二見】 1.有見和無見。有見是偏于有的邪見;無見是偏于無的邪見。2.斷見和常見。斷見是執身心斷滅之見,屬于無見;常見是執身心…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