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P4

  ..續本文上一頁的種子而不沒失;分別事識又名意識,即依阿賴耶識而生分別色聲等六塵之眼耳等六識。

  【二觀】 事觀和理觀。事觀是觀察一切因緣生的事相;理觀是觀察一切事物的理性。

  【二邊】 1.指常斷二邊見。無常誤認爲有常是常見;非滅誤認爲斷滅是斷見。2.有邊和無邊。邊是邊際的意思。世間一切的事物,必假衆緣和合而生,無有自性,雖無自性,但不能說是無,是名有邊;又世間一切的事物,即假衆緣和合而生,原無自性,無自性,則一切法皆空,不能說是有,是名無邊。

  【二邊叁際】 二邊是指有無二邊;叁際指過去、現在、未來叁時,或指外、內、中間叁處。

  【二邊中間無礙】 受五蘊身心是一邊,解脫五蘊身心又是一邊,受了今之五蘊身心後,中間因修八正道,而解脫了後之五蘊身心,這就是由此一邊,經過中間,而到另一邊,叁者相關連,而性相皆寂,無可取著,名二邊中間無礙。

  【二世】 今世和來世。

  【二世間】 有情世間和器世間。有情世間即衆生由惑造業所感的生死存亡的色身,也就是有情的正報;器世間即衆生所依靠的宇宙國土,也就是有情的依報。

  【二足】 福足和慧足。在六度中,般若是慧足,其余五度是福足。

  【二足尊】 又名兩足尊,是佛的尊號,因佛在有兩足的有情中是最尊最貴者。又佛福慧兩足,故被稱爲二足尊。

  【二空】 1.我空和法空。我空又名人空或生空,即悟五蘊無我的真理;法空即悟諸法緣起性空的真理。2.性空和相空。性空是說諸法皆衆緣和合而生,根本沒有自性;相空是說諸法緣生的相,都是虛空不實的。

  【二空觀】 人空觀和法空觀。觀五蘊之中無人我故,不見有衆生相,名人空觀;觀五蘊諸法,但有假名,並無實體,不見有法相,名法空觀。

  【二空真如】 我空真如和法空真如。二乘聖者,悟人我空無之理,名人空、我空、生空,悟後所證的真如境界,即我空真如。菩薩悟法空之理,悟後所證的真如境界,即法空真如。

  【二禅】 四禅之一,即色界二禅天的禅定,其境界是定心細微,無尋伺的心所,于叁受中只有喜樂的二受。

  【二禅天】 修成二禅的人所住的天界,在色界的第二重,共有叁天,即少光天、無量光天和光音天。在此二禅天的天人,因無尋伺的粗動,所以能夠避開劫末的大火災,但因爲心中還有喜樂的念頭,所以不能避開劫末的大水災。

  【二色身】 佛的二種色身,即實色身和化色身。實色身就是佛的報身;化色身就是佛的應身。

  【二真如】 1.隨緣真如和不變真如。隨無明之緣而起九界的妄法,叫做隨緣真如;雖隨緣而爲妄法,但其真性不變,叫做不變真如。因隨緣真如故,真如就是萬法,因不變真如故,萬法就是真如。2.有垢真如和無垢真如。有垢真如是衆生所有的真如;無垢真如是諸佛所顯的真如。3.在纏真如和出纏真如。這是有垢真如和無垢真如的別名。4.生空真如和法空真如。空人我之後所顯的真如叫做生空真如;空法我之後所顯的真如叫做法空真如。5.依言真如和離言真如。真如之體,本來就是離言詞之相和心念之相,叫做離言真如;依假名之言說而顯其相,叫做依言真如。6.安立真如和非安立真如。這是依言真如和離言真如的別名。

  【二法身】 1.金光明經所說的理法身和智法身。理法身者,諸佛與衆生同具的本覺理性,在衆生爲無明所隱沒,在諸佛則爲始覺之智而顯現;智法身者,始覺之智究竟,與本覺之理契合。2.菩薩璎珞經所說的果極法身和應化法身。果極法身就是法性法身;應化法身就是方便法身。3.璎珞經所說的自性法身與應化法身。自性法身就是真身;應化法身就是應身。4.昙鸾所立的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法性法身是證得法性理體之佛的真身,攝在叁身中之法身與報身中;方便法身即是由法性法身而示現的種種方便化益衆生的應化身。5.元照所立的理法身和事法身。理法身就是如來所證的真理;事法身就是戒定慧等五分功德法。

  【二我見】 人我見和法我見。人我見是凡夫們不明白五蘊假合的道理,對于自己的身心妄執有一實在的我體的邪見;法我見是凡夫們不明白諸法緣起性空的道理,對于諸法妄執有其實在的體用的邪見。

  【二我執】 人我執和法我執。與二我見同義。

  【二般若】 1.共般若和不共般若。共般若是天臺宗所說的通教,對聲聞緣覺菩薩叁乘而說,亦爲叁乘所共同修證,故名共般若;不共般若是天臺宗所說的別圓二教,只對別圓之二菩薩說,不共于聲聞緣覺二小乘,故名不共般若。2.實相般若和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就是窺見心性,徹證實相的智慧;觀照般若就是觀照實相的智慧。

  【二厍士】 又名二挾持,或兩厍士,即在佛左右協助弘法的人。阿彌陀佛的二厍士是觀世音和大勢至二菩薩,藥師佛的二厍士是日光和月光二菩薩,釋迦佛的二厍士是文殊和普賢二菩薩。

  【二煩惱】 根本煩惱和隨煩惱。根本煩惱即貪嗔癡慢疑惡見等六種大煩惱,因爲是一切煩惱生起的根本,故名根本煩惱;隨煩惱即忿恨覆等二十種小煩惱,因爲是隨逐六種根本煩惱而生起的枝末煩惱,故名隨煩惱。

  【二解脫】 1.慧解脫和心解脫。慧解脫是說智慧能使人脫離一切的煩惱障,最終證悟不生不滅的涅槃;心解脫是說心識能使人脫離一切的定障,而得進入于滅盡定。2.性淨解脫和障盡解脫。性淨解脫是衆生的本性清淨,沒有系縛染汙的相;障盡解脫是衆生的本性雖然清淨,但是由于無始以來的煩惱,不能顯現本性,今把惑障斷除,而得解脫自在。

  【二應身】 勝應身和劣應身。勝應身是佛非常殊勝的應化身,是佛應初地以上的菩薩而示現的一種應化身;劣應身是佛最下等惡劣的應化身,是佛應初地以下乃至凡夫而示現的一種應化身。

  【二皈戒】 皈依佛寶和僧寶的戒法。

  【二無記】 有覆無記和無覆無記。有覆無記是極其微弱的惑障隱覆著聖道,但不是召感苦果的惡性;無覆無記是離惑障的無記法。無記是體性微弱到無善惡可記的意思。

  【二無常】 念念無常和相續無常。念念無常是說一切有爲法都是念念生滅而不停住;相續無常是說相續之法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最終還是要歸于壞滅,如人命的死亡及燈火的熄滅是。

  【二無我】 人無我和法無我。人無我是了解五蘊假和合之義,知道人無常一的我體可得;法無我是了解諸法因緣生之義,知道諸法皆無實在的體用。

  【二無我智】 證悟人無我和法無我的智慧。

  【二種愛】 貪愛與信愛。貪愛是一種有染汙的愛,如愛妻子是;信愛是一種無染汙的愛,如愛師長等是。

  【二種病】 身病和心病。身病是人們身體上所發生的種種疾病;心病是人們心理上所發生的種種病態。

  【二種施】 財施和法施。財施是以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法施是以自己所聞知的佛法,去向人演說。

  【二種證】 次第證和超越證,這是聲聞乘行人證悟四果的兩種情形。次第證又名次第斷,就是由初果起,次第的斷除煩惱,次第的證悟四果阿羅漢;超越證又名超越斷,即不經過初果乃至叁果,一下子便證悟四果阿羅漢。

  【二種戒】 1.作持戒和止持戒。見二持條。2.出世間戒和世間戒。出世間戒即沙彌的十戒及比丘尼的具足戒;世間戒即優婆塞與優婆夷的五戒和八戒。3.性戒和遮戒。見二戒條。4.道共戒和定共戒。見二戒條。5.性重戒和息世譏嫌戒。性重戒者,即殺、盜、淫、妄,因此四者自性是極重的罪,故雲性重;息世譏嫌戒是飲酒以下的一切戒律,佛大慈爲了息世人的譏嫌,所以特別製訂,即一切的遮戒是。6.隨相戒和離相戒。隨相戒之隨即隨順,相即形相,隨順如來之教,而現染衣出家乞食自活之相,故名隨相戒;離相戒之離即遠離,持戒的人,心無所著,則一切的戒相,猶如虛空,了無持戒的相,故名離相戒。

  【二種比丘】 多聞比丘和寡淺比丘。多聞比丘是指聞誦經典雖多但是很少修行的比丘;寡淺比丘是指讀誦經典雖少但是很注重修行的比丘。

  【二種叁寶】 自性叁寶和別相叁寶。佛法僧叁寶在自己的心性上現出來,叫做自性叁寶;佛法僧叁寶有各別的形相,如佛有法報應叁身的分別,叫做別相叁寶。自性叁寶是體,別相叁寶是用。

  【二種精進】 身精進和心精進。身精進是身體力行善法;心精進是勤斷悭貪等之惡心。

  【二種聲聞】 愚法聲聞和不愚法聲聞。見愚法條。

  【二種出家】 身出家和心出家。身出家者,如小乘的比丘及大乘的菩薩僧是;心出家者,如大乘的菩薩居士是。

  【二種布施】 1.財施和法施。財施是以財物作布施;法施是說法度他。2.淨施和不淨施。淨施是以清淨心作布施,如施恩不望報是;不淨施是以妄心作布施,如求名譽福報是。

  【二種心相】 心內相和心外相。心內相是指心的本性,清淨平等;心外相是指心隨諸緣,而生種種的對境。

  【二種自在】 觀境自在和作用自在。觀境自在是菩薩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于一切法圓通無礙,作用自在。是菩薩既以正智照了真如之境,則能從體起用,現身說法,化諸衆生,圓通無礙。

  【二種世間】 有情世間和器世間。有情世間就是衆生;器世間就是國土。

  【二種因果】 從四聖谛中分出二種的因果,即世間因果與出世間因果。世間因果是以苦谛爲果,集谛爲因;出世間因果是以滅谛爲果,道谛爲因。

  【二種我見】 人我見和法我見。見二我條。

  【二種佛土】 1.真土和應土。真土是真佛的住處;應土是應佛的住處。2.一真佛土和方便化身土。一真佛土即真土;方便化身土即應土。

  【二種佛境】 證境和化境。證境是諸佛所證的境界,也就是真如法性的理體;化境是諸佛所化的境界,如十方…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