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P8

  ..續本文上一頁應墮地獄;五、波逸提,譯爲墮或單墮,義與前同;六、提舍尼,謂可向人忏悔之罪;七、衆學,謂比丘應學的戒;八、滅诤,謂滅息诤論。又此八段中,不定、衆學、滅诤叁段,合爲突吉羅,突是惡,吉羅是作,指身口二業惡作之意,如是則八段便成爲五篇。茲將具足戒中,比丘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叁百四十八戒,屬于此八段及五篇者,分別列表于下:

  (名目)  (比丘戒) (比丘尼戒) (名目)

   ┌第一 波羅夷----四-----八----波羅夷┐

   │第二 僧 殘---十叁----十七----僧 殘│

   │第叁 不 定----二-----無──┐  │

  八段┤第四 舍 墮---叁十----叁十┐_│_墮  ├五篇

   │第五 單 墮---九十---一七八┘ │  │

   │第六 提舍尼----四-----八──┼─提舍尼│

   │第七 衆 學---一百----一百──│  │

   └第八 滅 诤----七-----七──┘─突吉羅┘

   (共計)二百五十戒 叁百四十八戒

  【八福田】 佛、聖人、和尚(受業本師)、阇梨(受業時教授威儀的阿阇梨)、僧、父、母、病人。佛、聖人和僧屬于敬田;和尚、阇梨和父母屬于恩田;病人屬于悲田。如果有人能夠恭敬供養上述之八種人,就可以得到無量的福報,所以叫做福田。

  【八福生處】 瑜伽師地論說,一個修福業的人,視其福的多寡,而決定他投生到下列的八種地方去,即人中富貴、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天、梵天。

  【八中洲】 以須彌山爲中心的四大洲,各有二中洲附屬之,南贍部洲的二中洲是遮末羅洲(華譯貓牛)與筏羅遮末羅洲(華譯勝貓牛);東勝身洲的二中洲是提诃洲(華譯身)與毗提诃洲(華譯勝身);西牛貨洲的二中洲是舍谛州(華譯谄)與嗢怛羅漫怛裏拏洲(華譯上儀);北俱盧洲的二中洲是矩拉婆洲(華譯勝邊)與憍拉婆洲(華譯有勝邊)。

  【八句義】 禅宗的根本眼目,最切要之義有八句,即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八正道】 又名八聖道,即八條聖者的道法。一、正見,即正確的知見。二、正思惟,即正確的思考。叁、正語,即正當的言語。四、正業,即正當的行爲。五、正命,即正當的職業。六、正精進,即正當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確的觀念。八、正定,即正確的禅定。修此八正道,可證得阿羅漢果。

  【八世風】 即八風。

  【八妄想】 八種虛妄的思想,即自性妄想、差別妄想、攝受積聚妄想、我見妄想、我所妄想、念妄想、不念妄想、念不念俱相違妄想。

  【八背舍】 又名八解脫。見八解脫條。

  【八惟無】 八背舍。

  【八支齋】 八戒的別名。

  【八分齋戒】 與八支齋同。

  【八災患】 八種能夠妨害禅定的災患,即憂、喜、苦、樂、尋、伺、出息、入息等八法。劫末來臨的水火風叁災是屬于外災,而此八災患是屬于內災,誰能夠杜絕此八災患,就能夠成就色界的第四禅定,則外叁災無法對他爲害,因爲外叁災不能到達第四禅天。

  【八解脫】 又名八背舍,即八種背棄舍除叁界煩惱的系縛的禅定。一、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謂心中若有色(物質)的想念,就會引起貪心來,應該觀想到外面種種的不清淨,以使貪心無從生起,故叫解脫。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即心中雖然沒有想念色的貪心,但是要使不起貪心的想念更加堅定,就還要觀想外面種種的不清淨,以使貪心永遠無從生起,所以叫解脫。叁、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一心觀想光明、清淨、奇妙、珍寶的色,叫淨解脫,觀想這種淨色的時候,能夠不起貪心,則可以證明其心性,已是解脫,所以叫身作證,又他的觀想,已經完全圓滿,能夠安住于定之中了,所以叫具足住。四、空無邊處解脫。五、識無邊處解脫。六、無所有處解脫。七、非想非非想處解脫。(這四五六七的四種解脫,都是無色界的修定人,各在其修定的時候,觀想苦、空、無常、無我,使心願意舍棄一切,所以叫解脫。)八、滅受想定身作證具足住,滅受想定又名滅盡定,謂人若有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就會領受色聲香味觸之五塵,領受五塵,就會生出種種的妄想來,若有滅除受想的定功,則一切皆可滅除,所以叫滅盡定。

  【八勝處】 八種能引發勝知勝見以便舍棄貪愛的禅定,因它是引發勝知勝見的依處,所以叫做勝處,即內有色想觀外色少勝處、內有色想觀外色多勝處、內無色想觀外色少勝處、內無色想觀外色多勝處、青勝處、黃勝處、赤勝處、白勝處。

  【八除入】 八勝處的別名。八勝處的禅定,能除去煩惱,故曰除,境觀涉入,故曰入。

  【八神變】 見八變化條。

  【八部衆】 天衆、龍衆、夜叉(華譯勇健鬼)、乾闼婆(華譯香神)、阿修羅(華譯非天)、迦樓羅(華譯金翅鳥)、緊那羅(華譯非人)、摩侯羅迦(華譯大蟒神或大腹行地龍)。由于人類的眼睛不能見到這些八部衆,所以又叫做冥衆八部。又因爲八部衆以天龍爲最殊勝,所以又叫做天龍八部,或是龍神八部。

  【八部鬼衆】 四天王所率領的八部鬼衆,即乾闼婆、毗舍阇、鸠槃茶(華譯甕形)、薛荔多(華譯餓鬼)、諸龍、富單那(華譯臭餓鬼)、夜叉(華譯勇健鬼)、羅刹(華譯捷疾鬼)。

  【八葉印】 八葉蓮花所開放的印相,亦即阿彌陀佛的圖印。

  【八葉院】 即胎藏界的中臺八葉院。見八葉蓮臺條。

  【八葉九尊】 見八葉蓮臺條。

  【八葉中臺】 見八葉蓮臺條。

  【八葉蓮花】 密教對須彌山的稱呼。

  【八葉蓮臺】 即胎藏界曼陀羅的第一院中臺,中央是大日如來,四方的八葉是寶生、開敷華王、無量壽、天鼓雷音等四佛,以及普賢、文殊、觀音、彌勒等四菩薩,合爲九尊,這是叁密相應的時候,吾人的肉團心所開敷的相。

  【八葉肉團心】 密宗叫人類的心髒做八葉肉團心,因爲它的形狀好像一朵合蓮花。

  【八勝處】 見八背舍條。

  【八敬戒】 又名八敬法、八尊師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過法等,簡稱爲八敬,因爲都是規定尼衆恭敬比丘尊重比丘的事,所以後人稱之爲八敬法。一、百歲尼要禮初受戒比丘。二、不罵比丘,不謗比丘。叁、比丘尼不得舉比丘過,比丘得舉比丘尼過。四、比丘尼具足戒,須在二部僧中受(先于尼僧中作本法,再求比丘僧爲之授戒)。五、比丘尼犯僧殘罪,應在二部僧中忏除。六、每半月須求比丘教誡。七、不同比丘同住一處結夏安居,也不得遠離比丘住處結夏安居(爲便利請求教誡故)。八、安居圓滿,應求比丘爲比丘尼作見、聞、疑罪的叁種自恣(自由舉罪)。

  【八顛倒】 凡夫的四倒與二乘的四倒,合稱爲八顛倒。凡夫的四倒是誤認世間爲常樂我淨;二乘的四倒是誤認永寂爲涅槃,即無常樂我淨。

  【八遊行】 即八正道,因八正道是聖人所遊行的處所。

  【八變化】 又名八神變,或八自在,即能小、能大、能輕、能自在、能有主、能遠至、能動、隨意。

  【八種法】 叁叁昧、四禅定、四無量心、五無色定、八背舍、八勝處、九次第定、十一切處。

  【八種施】 八種的布施,即隨至施、怖畏施、報恩施、求報施、習先施、希天施、要名施、爲莊嚴心等施。

  【八種謬】 性謬、分別謬、聚謬、我謬、我我所謬、愛謬、不愛謬、非愛非不愛謬。

  【八種勝法】 受持八關齋戒的人可以獲得八種殊勝的功德,即不墮地獄、不墮餓鬼、不墮畜生、不墮修羅、常生人中出家得道、生欲天之上、恒生梵天、值佛請法、得菩提。

  【八種別解脫戒】 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學戒、沙彌戒、沙彌尼戒、優婆塞戒、優婆夷戒、近住戒。

  【八功德水】 具有八種好處的水,即一、澄淨,就是水澄清潔淨,沒有汙穢。二、清冷,就是很清淨涼冷,沒有昏濁煩燥。叁、甘美,就是水的味道,富有甜味。四、輕軟,就是水的性質,輕浮柔軟。五、潤澤,就是滋潤滑澤,有益身心。六、安和,就是安甯和平,沐浴其中,安穩舒適。七、除患,就是喝了這種水,不但可以止渴,還可以去餓。八、增益,就是喝了水,或者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長人們的善根。上述之八功德水,充滿于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和須彌山與七金山之間的內海中。

  【八功德水想】 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十六觀之一,即觀想西方極樂世界八功德水之相的行法。

  【八十誦律】 書名,是根本的律藏,在如來滅後結集叁藏的時候,優波離尊者在一夏九旬之中八十番誦出,故名八十誦律。

  【八十種好】 又名八十隨形好,即無見頂相、鼻高不現孔、眉如初月、耳輪垂埵、身堅實如那羅延、骨際如鈎鎖、身一時回旋如象王、行時足去地四寸而現印文、爪如赤銅色薄而潤澤、膝骨堅而圓好、身清潔、身柔軟、身不曲、指圓而纖細、指文藏複、脈深不現、踝不現、身潤澤、身自持不逶迤、身滿足、容儀備足、容儀滿足、住處安無能動者、威振一切、一切衆生見之而樂、面不長大、正容貌而色不撓、面具滿足、唇如頻婆果之色、言音深遠、臍深而圓好、毛右旋、手足滿足、手足如意、手文明直、手文長、手文不斷、一切惡心之衆生見者和悅、面廣而殊好、面淨滿如月、隨衆生之意和悅與語、自毛孔出香氣、自口出無上香、儀容如獅子、進止如象王、行相如鵝王、頭如摩陀那果、一切之聲分具足、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薄、毛紅色、毛軟淨、眼廣長、死門之相具、手足赤白如蓮花之色、臍不出、腹不現、細腹、身不傾動、身持重、其身大、身長、手足軟淨滑澤、四邊之光長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視衆生、不輕衆生、隨衆生之音聲不增不減、說法不著、隨衆生之語言而說法、發音應衆生、次第以因緣說…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