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P9

  ..續本文上一頁法、一切衆生觀相不能盡、觀不厭足、發長好、發不亂、發旋好、發色如青珠、手足爲有德之相。

  【八十一品思惑】 小乘說思惑品數有十、即欲界有貪嗔癡慢四惑,色界與無色界各有貪癡慢叁惑,合而爲十。此十惑分九地九品漸斷之,九地者,欲界五趣爲一地,色界四禅天爲四地,無色界四空天爲四地,共九地,每地九品,即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合共即八十一品。

  【八寒八熱】 八寒地獄和八熱地獄。八寒地獄又名八寒冰地獄、即額浮陀、尼羅浮陀、呵羅羅、阿婆婆、嘔侯侯、郁波羅、波頭摩、芬陀利,此八獄在鐵圍山底;八熱地獄又名八炎火地獄,即等活、黑繩、衆合、叫喚、大叫喚、炎熱、衆熱、無間,此八獄在閻浮地下,五百由旬處,重累而住。

  【八萬法門】 八萬四千法門的簡稱。

  【八萬法藏】 又名八萬法蘊,即八萬四千的法藏。

  【八萬細行】 八萬是用以形容數目之多,此八萬細行是大乘菩薩戒外的微細行儀。

  【八萬威儀】 大乘菩薩有八萬之威儀。八萬是八萬四千之略,是形容數量很多。

  【八萬四千】 形容數目很多,這是印度人所常舉的一種習慣語,佛經上亦習用此句來說數目之多,並非有這麼一個八萬四千的確定數目。

  【八萬四千病】 八萬四千的煩惱。病就是煩惱的意思。

  【八萬四千光明】 謂無量壽佛的每一相好,都含有八萬四千的光明。

  【八萬四千法門】 八萬四千個進入佛地的門戶。

  【八萬四千相好】 觀無量壽經說:“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

  【八萬四千勞塵】 八萬四千個煩惱。勞塵就是煩惱的意思。

  【九居】 九有情居的簡稱。

  【九門】 九有情居。

  【九病】 寒病、熱病、餓病、渴病、大便病、小便病、欲病、饕餮病、老病。

  【九界】 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即是九界,此九界都是迷的境界。

  【九梵】 指四禅天的九天,即無雲、福生、廣果、無想、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等諸天。

  【九衆】 比丘、比丘尼、六法尼、沙彌、沙彌尼、出家、出家尼、優婆塞、優婆夷。

  【九結】 九種的煩惱。結就是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使衆生結縛于生死。九結就是愛結(貪愛)、恚結(嗔恚)、慢結(驕慢)、癡結(愚癡)、疑結(疑正法)、見結(身見邊見邪見等)、取結(見取見及戒禁取戒)、悭結(悭惜財物)、嫉結(嫉妒他人)。

  【九惱】 又名九難,或九橫,即佛在此世間成道及在成道之後所遭遇的九種災難。一、梵志女孫陀利謗,五百阿羅漢亦被謗。二、旃遮婆羅門女系木盂作腹謗佛。叁、提婆達多推山壓佛,傷足大指。四、逆木剌腳。五、毗琉璃王興兵殺諸釋子,佛時頭痛。六、受阿耆達多婆羅門請而食馬麥。七、冷風動故脊痛。八、六年苦行。九、入婆羅門聚落,乞食不得,空缽而回。

  【九道】 九有情居。

  【九經】 叁藏十二部經中的九部經,有大小乘的分別。見九部經條。

  【九僧】 在大法會中領導衆僧做佛事的九位比丘,即導師、咒願師、呗師、散花師、梵音師、錫杖師、引頭、堂達、衲衆。

  【九漏】 九個漏泄人體中不淨物的地方,即人的兩眼、兩耳、兩鼻、口、大便處、小便處。

  【九想】 又名九相,即對人的屍體作九種的觀想,以便去除人們對幻軀的留戀,以及覺知人身的不淨,爲觀禅中的不淨觀。一、新死想,即觀初死的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狀堪哀。二、青瘀想,即觀數日未斂,瘀紫發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觸。叁、膿血想,即觀死屍潰爛,肉腐成膿,腸胃融化,膏血欲滴。四、绛汁想,即觀腐膿再化,成爲血水,處處流出,臭不可聞。五、蟲啖想,即觀腐屍日久,遍體生蛆,穿筋齧骨,身如蜂窠。六、筋纏想,即觀皮肉鑽盡,筋骨猶存,如繩束薪,得以不散。七、骨散想,即觀筋亦爛壞,骨節縱橫,零落骷髅,不成人狀。八、白骨想,即觀骨骼日久,白如珂雪,雨淋日曝,暴露原野。九、燒灰想,即觀白骨被焚,成爲灰燼,如沙如土,還歸大地。

  【九鬼】 無財鬼叁種,即炬口鬼、針口鬼、臭口鬼,少財鬼叁種,即針毛鬼、臭毛鬼、瘿鬼;多財鬼叁種,即希祠鬼、希棄鬼、大勢鬼。合之便成九鬼。

  【九橫】 1.人橫死的九種原因,即不應飯而飯、不量食、不習食、不出食、止熟、不持戒、近惡知識、入裏不時、可避不避。2.人有九種的橫死,即得病無醫、王法誅戮、非人奪精氣、火焚、水溺、惡獸啖、墮崖、毒藥咒咀、饑渴所困。3.指佛的九橫。見九惱條。

  【九難】 見九惱條。

  【九蓮】 九品蓮臺,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淨土。

  【九瘡】 又名九竅,或九孔,即人的兩眼、兩鼻孔、兩耳、一口、兩便道,因爲它們常流不淨的液體,所以叫做瘡。

  【九識】 1.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庵摩羅識。2.指庵摩羅識,華譯爲無垢識,或清淨識,即真如,或真心。

  【九辯】 九種菩薩所特有的辯才,即無差辯、無盡辯、相續辯、不斷辯、不怯弱辯、不驚怖辯、不共余辯、無邊際辯、一切天人所愛重辯。

  【九品】 九種的品類,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九品淨土】 又名九品淨刹、九品安養、九品蓮臺等,即有九品分別的淨土,因爲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人有九品的分別,所以所往生的淨土,也有九品的不同。

  【九品行業】 往生極樂淨土的九種修行。

  【九品覺王】 指阿彌佛陀,因阿彌陀佛是九品淨土的教主。

  【九世】 過去現在未來各有叁世,合稱爲九世。

  【九世間】 在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就是九世間,因爲這九界都是迷的境界,所以叫做世間。

  【九地】 又名九有。叁界共有九地,其中欲界占一地,其他色界和無色界各占四地,即五趣雜居地、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舍念清淨地、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以上九地,因皆貪著境界,不肯離去,所以叫做地。又因爲是從有漏業因所得來的果報,所以又名九有。見下表:

  

  

  

  叁界九品

  

  

  無色界

  

  非想菲非想處地

  

  無所有處地

  

  識無邊處地

  

  空無邊處地

  

  

  色界

  

  四禅舍念清淨地

  

  叁禅離喜妙樂地

  

  二禅定生喜樂地

  

  初禅離生喜樂地

  

  欲界

  

  五趣雜居地

  

  【九地九品之惑】 叁界共有九地,九地各有九品之惑,所以一共是八十一品之惑。

  【九有】 見九有情居條。

  【九有情居】 叁界中有情樂住的地方共有九所,叫做九有情居,或九衆生居,簡稱九有,或九居,即欲界之人與六天、初禅天、二禅天、叁禅天、四禅天中之無想天、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九華山】 山名,在中國安徽青陽縣西南四十裏,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是地藏菩薩的道場。

  【九淨肉】 九種清淨的肉,即一、不見,我眼不見它被殺時的情景;二、不聞,我耳不聽見它被殺時哀叫的聲音;叁、不疑,它之死不疑是爲我而殺者;四、自死,鳥獸命盡自己死亡的;五、鳥殘,鷹鹫等食其他鳥獸所剩余之肉;六、不爲己殺,不是我親自動手去殺害的;七、生幹,死亡多日而自幹的;八、不期遇,不是約定日期而是偶然遇到的;九、前已殺,不是現在因我而死,而是前時已被殺的。

  【九無學】 九種的無學位。中阿含經所說的九無學是退相、守相、死相、住相、可進相、不壞相、不退相、慧解脫相、俱解脫相。俱舍論所說的九無學是退法、思法、護法、安住法、堪達法、不動法、不退法、獨覺、佛。

  【九無爲】 九種的無爲法,即擇滅、非擇滅、虛空、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緣起支性、聖道支性。

  【九部經】 由叁藏十二部經中除去方廣、授記、無問自說,就是小乘的九部;若除去因緣、譬喻、論議,就是大乘的九部。

  【九類生】 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

  【九因一果】 在十法界中,前九界是因,後一界是果。

  【九十六術】 九十六種外道的學術。

  【九山八海】 指以須彌山爲中…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