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观不厌足、发长好、发不乱、发旋好、发色如青珠、手足为有德之相。
【八十一品思惑】 小乘说思惑品数有十、即欲界有贪嗔痴慢四惑,色界与无色界各有贪痴慢三惑,合而为十。此十惑分九地九品渐断之,九地者,欲界五趣为一地,色界四禅天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天为四地,共九地,每地九品,即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合共即八十一品。
【八寒八热】 八寒地狱和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又名八寒冰地狱、即额浮陀、尼罗浮陀、呵罗罗、阿婆婆、呕侯侯、郁波罗、波头摩、芬陀利,此八狱在铁围山底;八热地狱又名八炎火地狱,即等活、黑绳、众合、叫唤、大叫唤、炎热、众热、无间,此八狱在阎浮地下,五百由旬处,重累而住。
【八万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的简称。
【八万法藏】 又名八万法蕴,即八万四千的法藏。
【八万细行】 八万是用以形容数目之多,此八万细行是大乘菩萨戒外的微细行仪。
【八万威仪】 大乘菩萨有八万之威仪。八万是八万四千之略,是形容数量很多。
【八万四千】 形容数目很多,这是印度人所常举的一种习惯语,佛经上亦习用此句来说数目之多,并非有这么一个八万四千的确定数目。
【八万四千病】 八万四千的烦恼。病就是烦恼的意思。
【八万四千光明】 谓无量寿佛的每一相好,都含有八万四千的光明。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个进入佛地的门户。
【八万四千相好】 观无量寿经说:“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八万四千劳尘】 八万四千个烦恼。劳尘就是烦恼的意思。
【九居】 九有情居的简称。
【九门】 九有情居。
【九病】 寒病、热病、饿病、渴病、大便病、小便病、欲病、饕餮病、老病。
【九界】 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即是九界,此九界都是迷的境界。
【九梵】 指四禅天的九天,即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等诸天。
【九众】 比丘、比丘尼、六法尼、沙弥、沙弥尼、出家、出家尼、优婆塞、优婆夷。
【九结】 九种的烦恼。结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结缚于生死。九结就是爱结(贪爱)、恚结(嗔恚)、慢结(骄慢)、痴结(愚痴)、疑结(疑正法)、见结(身见边见邪见等)、取结(见取见及戒禁取戒)、悭结(悭惜财物)、嫉结(嫉妒他人)。
【九恼】 又名九难,或九横,即佛在此世间成道及在成道之后所遭遇的九种灾难。一、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二、旃遮婆罗门女系木盂作腹谤佛。三、提婆达多推山压佛,伤足大指。四、逆木剌脚。五、毗琉璃王兴兵杀诸释子,佛时头痛。六、受阿耆达多婆罗门请而食马麦。七、冷风动故脊痛。八、六年苦行。九、入婆罗门聚落,乞食不得,空钵而回。
【九道】 九有情居。
【九经】 三藏十二部经中的九部经,有大小乘的分别。见九部经条。
【九僧】 在大法会中领导众僧做佛事的九位比丘,即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衲众。
【九漏】 九个漏泄人体中不净物的地方,即人的两眼、两耳、两鼻、口、大便处、小便处。
【九想】 又名九相,即对人的尸体作九种的观想,以便去除人们对幻躯的留恋,以及觉知人身的不净,为观禅中的不净观。一、新死想,即观初死的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状堪哀。二、青瘀想,即观数日未敛,瘀紫发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触。三、脓血想,即观死尸溃烂,肉腐成脓,肠胃融化,膏血欲滴。四、绛汁想,即观腐脓再化,成为血水,处处流出,臭不可闻。五、虫啖想,即观腐尸日久,遍体生蛆,穿筋啮骨,身如蜂窠。六、筋缠想,即观皮肉钻尽,筋骨犹存,如绳束薪,得以不散。七、骨散想,即观筋亦烂坏,骨节纵横,零落骷髅,不成人状。八、白骨想,即观骨骼日久,白如珂雪,雨淋日曝,暴露原野。九、烧灰想,即观白骨被焚,成为灰烬,如沙如土,还归大地。
【九鬼】 无财鬼三种,即炬口鬼、针口鬼、臭口鬼,少财鬼三种,即针毛鬼、臭毛鬼、瘿鬼;多财鬼三种,即希祠鬼、希弃鬼、大势鬼。合之便成九鬼。
【九横】 1.人横死的九种原因,即不应饭而饭、不量食、不习食、不出食、止熟、不持戒、近恶知识、入里不时、可避不避。2.人有九种的横死,即得病无医、王法诛戮、非人夺精气、火焚、水溺、恶兽啖、堕崖、毒药咒咀、饥渴所困。3.指佛的九横。见九恼条。
【九难】 见九恼条。
【九莲】 九品莲台,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净土。
【九疮】 又名九窍,或九孔,即人的两眼、两鼻孔、两耳、一口、两便道,因为它们常流不净的液体,所以叫做疮。
【九识】 1.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庵摩罗识。2.指庵摩罗识,华译为无垢识,或清净识,即真如,或真心。
【九辩】 九种菩萨所特有的辩才,即无差辩、无尽辩、相续辩、不断辩、不怯弱辩、不惊怖辩、不共余辩、无边际辩、一切天人所爱重辩。
【九品】 九种的品类,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九品净土】 又名九品净刹、九品安养、九品莲台等,即有九品分别的净土,因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人有九品的分别,所以所往生的净土,也有九品的不同。
【九品行业】 往生极乐净土的九种修行。
【九品觉王】 指阿弥佛陀,因阿弥陀佛是九品净土的教主。
【九世】 过去现在未来各有三世,合称为九世。
【九世间】 在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就是九世间,因为这九界都是迷的境界,所以叫做世间。
【九地】 又名九有。三界共有九地,其中欲界占一地,其他色界和无色界各占四地,即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以上九地,因皆贪著境界,不肯离去,所以叫做地。又因为是从有漏业因所得来的果报,所以又名九有。见下表:
三界九品
|
无色界
| 非想菲非想处地
|
无所有处地
| ||
识无边处地
| ||
空无边处地
| ||
色界
| 四禅舍念清净地
| |
三禅离喜妙乐地
| ||
二禅定生喜乐地
| ||
初禅离生喜乐地
| ||
欲界
| 五趣杂居地
|
【九地九品之惑】 三界共有九地,九地各有九品之惑,所以一共是八十一品之惑。
【九有】 见九有情居条。
【九有情居】 三界中有情乐住的地方共有九所,叫做九有情居,或九众生居,简称九有,或九居,即欲界之人与六天、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中之无想天、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九华山】 山名,在中国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九净肉】 九种清净的肉,即一、不见,我眼不见它被杀时的情景;二、不闻,我耳不听见它被杀时哀叫的声音;三、不疑,它之死不疑是为我而杀者;四、自死,鸟兽命尽自己死亡的;五、鸟残,鹰鹫等食其他鸟兽所剩余之肉;六、不为己杀,不是我亲自动手去杀害的;七、生干,死亡多日而自干的;八、不期遇,不是约定日期而是偶然遇到的;九、前已杀,不是现在因我而死,而是前时已被杀的。
【九无学】 九种的无学位。中阿含经所说的九无学是退相、守相、死相、住相、可进相、不坏相、不退相、慧解脱相、俱解脱相。俱舍论所说的九无学是退法、思法、护法、安住法、堪达法、不动法、不退法、独觉、佛。
【九无为】 九种的无为法,即择灭、非择灭、虚空、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缘起支性、圣道支性。
【九部经】 由三藏十二部经中除去方广、授记、无问自说,就是小乘的九部;若除去因缘、譬喻、论议,就是大乘的九部。
【九类生】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九因一果】 在十法界中,前九界是因,后一界是果。
【九十六术】 九十六种外道的学术。
【九山八海】 指以须弥山为中…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