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的九山八海。在须弥山的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回绕,而山与山之间,又各有一海水,一共就是九山八海。
【九次第定】 初禅次第定、二禅次第定、三禅次第定、四禅次第定(以上是色界四禅天的根本定)、空处次第定、识处次第定、无所有处次第定、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以上是无色界四处的根本定)、灭受想次第定。
【九种大禅】 九种大乘菩萨所修的禅定,即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净禅。
【九显一密】 真言宗判十住心中之前九住心是显教,后一住心是密教,故曰九显一密。
【十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苦、怨苦、苦受苦、忧苦、病恼苦、生死流转苦。
【十宗】 俱舍宗、成实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真言宗、法相宗、净土宗、律宗、三论宗。在此十宗中,前二宗属小乘,后八宗属大乘。兹列表说明如下:
宗派
| 名义
| 始祖
|
俱舍宗
| 以世亲菩萨造的俱舍论为主,发扬诸法的有谛,阐明无我之理。认为宇宙间的业力不灭,所以万法皆是实有。至于人,则系诸法的假和合而成,所以在诸法中,实无有虚妄的我,这法有我空的看法,便是本论的主旨。本论主张以无漏真智,观四谛之理,而证涅槃之果。
| 梁武帝时真谛三藏。
|
成实宗
| 以诃黎跋摩法师的成实论为依据,发挥人法二空之理,立我法二空观以断除烦恼及所知二障,人法既空则世间万有悉归于涅槃寂灭之境。
| 姚秦时僧睿等
|
禅宗(又名佛心宗)
| 以不著言论,不立文字,偏重修心,以心传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教义。
| 在印度以摩诃迦叶为始祖,在中国以梁武帝时达摩为始祖。
|
天台宗
| 以法华经为主,对宇宙万象都用三谛说明。讲修持要断三惑,故立一心三观以断惑。
| 此宗肇始于北齐慧文,而集大成于隋之智顗。
|
华严宗(又名贤首宗)
| 以华严经为依据,显示法界缘起,十玄六相的妙义,表现事事无碍,相融相即的旨趣。
| 唐初杜顺和尚。
|
真言宗(又名密宗)
| 以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真言秘教为依据,以六大(即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四曼(即大、三、法、羯四种曼荼罗)及三密(即身口意)为教义,谓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
| 唐玄宗时善无畏及金刚智。
|
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唯识宗、相宗、有宗)
| 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及成唯识论等为主要依据,其教义为宇宙万有,悉为识所转变,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晓得了一切事物的实相,就可以转识成智而入佛智。
| 在印度以戒贤大师为祖,在中国以唐时玄奘三藏为始祖。
|
净土宗(又名念佛宗、莲宗)
| 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为依据,教人起信发愿,以念佛为行持,以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受阿弥陀佛的教导,寿命无限,直到成佛为止。
| 东晋时慧远大师。
|
律宗(又名南山宗)
| 以五部律中的四分律为依据,主张遵守释迦牟尼佛所制定的戒律来节制日常的思想行为与观念,久后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就可以证得佛果。
| 唐初终南山道宣律师。
|
三论宗(又名法性宗、性宗、空宗、般若宗)
| 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理论根据,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皆无固定的自性,是随关系变动的,所谓缘生的,因之说“自性本空”。主张理解佛理,使内心解脱流转,证入真空本性。
| 东晋时鸠摩罗什。
|
附注:释尊说法,皆随众生根机,方便立说,初无所谓宗派。大法东来,中国后世学者,见佛法如汪洋大海,为便利修习计,各择一条道路,以求专精,于是乃有各种宗派之形成。
【十戒】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著华鬘好香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上、不非时食、不捉钱金银宝物。
【十见】 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贪见、恚见、慢见、无明见、疑见。
【十身】 1.华严经所说融三世间的十身,即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一闻身、独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此十身中的第二国土身,即国土世间,第一的众生身与第三业报身乃至第六菩萨身,即众生世间,后四身即智正觉世间,因此十身融摄三世间之诸法而为毗卢正觉之体,故名融三世间之十身。2.华严经所说佛具之十身,乃从前面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立此十身,不过经中三处所说的名字略有不同,一说是: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一说是: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一说是:无著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涅槃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
【十忍】 十种的忍,忍是心住于真理而不动摇的意思。一、音声忍,又名音响忍,就树林之音声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二、顺忍,又名柔顺忍,心柔智顺,于实相的道理不乖角;三、无生忍,又名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间之言语音声皆依因缘和合而生,犹如谷响之无真实而信忍;八、如影忍,了达色身依五蕴的积集而成,无有本体犹如影而信忍;九、如化忍,了达世间诸法无而忽有,有而还无,体无真实如化事而信忍;十、如空忍,了达世间出世间种种之诸法悉如虚空之无色相而信忍。
【十恶】 又名十不善,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
【十业】 又名十业道,即十种的作业行为,有善恶的分别。见十善十恶条。
【十惑】 又名十使。见十使条。
【十轮】 即如来的十力。见十力条。
【十谛】 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观谛、事谛、生谛、尽无生智谛、入道智谛、集如来智谛。
【十缠】 十种的烦恼。缠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缠缚众生的身心,使不得出生死和证涅槃。十缠就是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嗔忿、覆。
【十德】 1.指法师的十德。做法师的人应具备下列的十德,即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倦、成就忍力。2.指弟子的十德。据大日经疏四说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备下列的十德,即信心、种姓清净、恭敬三宝、深慧严身、堪忍无懈怠、尸罗净无缺、忍辱、不悭吝、勇健、坚愿行。
【十王】 1.指阴间十王,即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