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变成王、泰山府君、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2.指人间十王,即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及粟散王等治理一洲一国的小国王。自轮王以下都叫做粟散王,言小王之多如散粟,不限于十个也。仁王经云:“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铁轮王”。
【十心】 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守护正法、念十方佛、观罪性空。
【十利】 有许多种的十利,如乞食十利、多闻十利、闻经十利、般若十利、禅定十利、精进十利、粥十利等等。
【十使】 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一、贪,贪爱五欲;二、嗔,嗔恚无忍;三、痴,愚痴无明;四、慢,骄慢自大;五、疑,狐疑猜忌;六、身见,执取五蕴根身;七、边见,执取常断二见;八、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九、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十、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前五是五钝使,后五是五利使,使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
【十师】 比丘受具足戒时的三师七证。见三师七证条。
【十恩】 发心普被恩、难行苦行恩、一向为他恩、垂形六道恩、随逐众生恩、大悲深重恩、隐胜彰劣恩、隐实施权恩、示灭令慕恩、悲念无尽恩。
【十魔】 一、蕴魔,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能迷惑事理。三、业魔,杀等恶业,能障蔽正道。四、心魔,我慢之心,能障蔽中道。五、死魔,人的寿命有限,妨碍修道。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能障害人的善事。七、善根魔,执著自身所得的善根,不求进步。八、三昧魔,三昧是指禅定,耽著于自身所得的禅定,不求升进。九、善知识魔,悭吝于法,不能开导人。十、菩提法智魔,于菩提法起智执著,障蔽正道。以上十者,都能障蔽正道,妨害慧命,故名为魔。
【十号】 佛有十种的尊号,即一、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二、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五、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槃。六、世间解,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七、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八、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九、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十圣】 大乘初地以上乃至十地的菩萨,叫做十圣,或地上菩萨。
【十障】 菩萨于十地位中,断十种的障碍而证得十种的真如,即一、于初地断异生性障,证适行真如;二、于第二地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三、于第三地断暗钝障,证胜法真如;四、于第四地断细惑现行障,证无摄受真如;五、于第五地断下乘涅槃障,证无别真如:六、于第六地断粗相现行障,证无染净真如;七、于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证法无别真如;八、于第八地断无相加行障,证不增减真如;九、于第九地断不欲行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十、于第十地断法未自在障,证业自在所依真如。
【十信】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名十信,因入佛教海,修无量法门,要以信为先也。一、信心。心与理合,确切不移,灭一切妄想,名曰信心。二、念心。虽在无数劫中,舍身受身,此现前一念,决定不忘,名曰念心。三、精进心。不杂曰精,不退曰进,进趣真净,名精进心。四、慧心。心纯行勤,智慧自生,名曰慧心。五、定心,百杂粉碎,心体湛然,名曰定心。六、不退心,定光发明,进修无懈,深入自性,名不退心。七、护法心。进趣功纯,保持不失,与十方如来,气分相接,名护法心。八、回向心。以保持修道力故,与佛光相交格,名回向心。九、戒心。安住净戒,心光常凝,名曰戒心。十、愿心。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名曰愿心。
【十住】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二个十位名十住,因信心既立,能住佛地也。又因发起大心,趣入妙道,故又名十发趣。一、发心住。以真方便,假十信之用,圆成一心,名发心住。二、治地住。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则一切皆治,名治地住。三、修行住。心所涉知,俱得明了,遍修诸行,皆无留碍,名修行住。四、生贵住。冥契妙理,行与佛同,气分感通,成如来种,名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自利利他,方便具足,名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心念同佛,惟得其正,名正心住。七、不退住。身心增长,无有退缺,名不退住。八、童真住。佛之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如童真之可贵,名童真住。九、法王子住。长养圣胎,绍隆佛种,堪作法王之子,名法王子住。十、灌顶住。菩萨既为佛子,佛以智水灌顶,藉表成人,名灌顶住。
【十行】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三个十位名十行,因菩萨经十信十住,已成佛子,满足自利,复须长养利他功行,故名十行,亦名十长养。一、随顺众生,随喜功德,名欢喜行。二、饶利众生,使得法利,名饶益行。三、等视众生,不见其过,名无嗔恨行。四、三际十方,化身无尽,名无尽行。五、了达法门,悉无错误,名离痴乱行。六、既离痴乱,则能现诸相,同异圆融,名善现行。七、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于一尘中,现十方界,尘界交现,不相留碍,名无著行。八、缘般若故,成无著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名尊重行。九、妙观慧中,显圆融德,能入诸佛法轨中,名善法行。十、圆融德相,清净无漏,真无为性,妙契真实,名真实行。
【十回向】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个十位名十回向,因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名为回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则济以悲愿,处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万类。一、化度众生,离众生相,回无为心,向涅槃道,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正显中道,归趣本觉,回入法身,无能坏者,名不坏回向。三、本觉之理,湛然常住,能觉之智,齐于诸佛,名等一切佛回向。四、觉智周圆,无所不遍,名至一切处回向。五、一切世界,过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无尽,名无尽功德藏回向。六、于诸佛地,起万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十方众生,皆我性具,本际平等,无有高下,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缘生无性,体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九、诸法本空,心无缚著,于根尘中,得大解脱,名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十、性海圆成,心等法界,含摄周遍,量等虚空,名等法界无量回向。
【十地】 1.指声闻乘十地,即受三皈地、信地、信法地、内凡夫地、学信戒地、八人地、须陀洹地、斯陀含地、阿那含地、阿罗汉地。2.指缘觉乘十地,即苦行具足地、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觉了四圣谛地、甚深利智地、九圣道地、观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证寂灭地、六通地、彻和密地、习想渐薄地。3.指菩萨乘十地,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此十地是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的第五个十位,在此十地,渐开佛眼,成一切种智,已属圣位。4.指佛乘十地,即甚深难知广明智慧地、清净自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善明日幢实相海藏地、精妙金光功诸神通智德地、大轮威藏明德地、虚空内清净无垢炎光开相地、广胜法界藏明界地、普觉智藏能净无垢边无碍智通地、无边德庄严回向能照明地、毗卢舍那智海藏地。
【十地心】 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照如是次第观看,十地心应是十地的别名。
【十力】 指如来所具有的十种力用;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余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十力明】 佛的十力与十明。
【十如】 又名十如是。见十如是条。
【十如是】 天台宗认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法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
【十如来地】 即如来的十地。见十地条。
【十方】 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十方刹】 十方刹土,亦即十方国土的意思。
【十方净土】 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都有诸佛净土,故云十方净土。
【十方业普现色身】 随著十方众生的意业而普遍示现其身,如观世音菩萨是。
【十界】 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前六是六凡,后四是四圣。
【十界一念】 十界具于一念,一念又起十界,如此十界一念,一念十界,圆融而无碍,是融通念佛的意思。
【十界互具】 十界互具十界而…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