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變成王、泰山府君、平等王、都市王、轉輪王。2.指人間十王,即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及粟散王等治理一洲一國的小國王。自輪王以下都叫做粟散王,言小王之多如散粟,不限于十個也。仁王經雲:“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鐵輪王”。
【十心】 1.指順流十心,即無明昏暗、外加惡友、善不隨從、叁業造惡、惡心遍布、惡心相續、覆諱過失、不畏惡道、無慚無愧、撥無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慚愧、生大怖畏、發露忏悔、斷相續心、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守護正法、念十方佛、觀罪性空。
【十利】 有許多種的十利,如乞食十利、多聞十利、聞經十利、般若十利、禅定十利、精進十利、粥十利等等。
【十使】 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煩惱,即一、貪,貪愛五欲;二、嗔,嗔恚無忍;叁、癡,愚癡無明;四、慢,驕慢自大;五、疑,狐疑猜忌;六、身見,執取五蘊根身;七、邊見,執取常斷二見;八、邪見,謗無因果,壞諸善事;九、見取見,執持成見,非果計果;十、戒禁取見,執持不正戒,非因計因。前五是五鈍使,後五是五利使,使是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使衆生流落于生死。
【十師】 比丘受具足戒時的叁師七證。見叁師七證條。
【十恩】 發心普被恩、難行苦行恩、一向爲他恩、垂形六道恩、隨逐衆生恩、大悲深重恩、隱勝彰劣恩、隱實施權恩、示滅令慕恩、悲念無盡恩。
【十魔】 一、蘊魔,色等五蘊,爲衆惡之淵薮。二、煩惱魔,貪等煩惱,能迷惑事理。叁、業魔,殺等惡業,能障蔽正道。四、心魔,我慢之心,能障蔽中道。五、死魔,人的壽命有限,妨礙修道。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能障害人的善事。七、善根魔,執著自身所得的善根,不求進步。八、叁昧魔,叁昧是指禅定,耽著于自身所得的禅定,不求升進。九、善知識魔,悭吝于法,不能開導人。十、菩提法智魔,于菩提法起智執著,障蔽正道。以上十者,都能障蔽正道,妨害慧命,故名爲魔。
【十號】 佛有十種的尊號,即一、如來,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二、應供,應受人天的供養。叁、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等叁明與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五、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槃。六、世間解,能了解一切世間的事理。七、無上士,至高無上之士。八、調禦丈夫,能調禦修正道的大丈夫。九、天人師,佛是一切天、人的導師。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十聖】 大乘初地以上乃至十地的菩薩,叫做十聖,或地上菩薩。
【十障】 菩薩于十地位中,斷十種的障礙而證得十種的真如,即一、于初地斷異生性障,證適行真如;二、于第二地斷邪行障,證最勝真如;叁、于第叁地斷暗鈍障,證勝法真如;四、于第四地斷細惑現行障,證無攝受真如;五、于第五地斷下乘涅槃障,證無別真如:六、于第六地斷粗相現行障,證無染淨真如;七、于第七地斷細相現行障,證法無別真如;八、于第八地斷無相加行障,證不增減真如;九、于第九地斷不欲行障,證智自在所依真如;十、于第十地斷法未自在障,證業自在所依真如。
【十信】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名十信,因入佛教海,修無量法門,要以信爲先也。一、信心。心與理合,確切不移,滅一切妄想,名曰信心。二、念心。雖在無數劫中,舍身受身,此現前一念,決定不忘,名曰念心。叁、精進心。不雜曰精,不退曰進,進趣真淨,名精進心。四、慧心。心純行勤,智慧自生,名曰慧心。五、定心,百雜粉碎,心體湛然,名曰定心。六、不退心,定光發明,進修無懈,深入自性,名不退心。七、護法心。進趣功純,保持不失,與十方如來,氣分相接,名護法心。八、回向心。以保持修道力故,與佛光相交格,名回向心。九、戒心。安住淨戒,心光常凝,名曰戒心。十、願心。遍遊十方,化導衆生,隨其所願悉得滿足,名曰願心。
【十住】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二個十位名十住,因信心既立,能住佛地也。又因發起大心,趣入妙道,故又名十發趣。一、發心住。以真方便,假十信之用,圓成一心,名發心住。二、治地住。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則一切皆治,名治地住。叁、修行住。心所涉知,俱得明了,遍修諸行,皆無留礙,名修行住。四、生貴住。冥契妙理,行與佛同,氣分感通,成如來種,名生貴住。五、方便具足住。自利利他,方便具足,名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心念同佛,惟得其正,名正心住。七、不退住。身心增長,無有退缺,名不退住。八、童真住。佛之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如童真之可貴,名童真住。九、法王子住。長養聖胎,紹隆佛種,堪作法王之子,名法王子住。十、灌頂住。菩薩既爲佛子,佛以智水灌頂,藉表成人,名灌頂住。
【十行】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叁個十位名十行,因菩薩經十信十住,已成佛子,滿足自利,複須長養利他功行,故名十行,亦名十長養。一、隨順衆生,隨喜功德,名歡喜行。二、饒利衆生,使得法利,名饒益行。叁、等視衆生,不見其過,名無嗔恨行。四、叁際十方,化身無盡,名無盡行。五、了達法門,悉無錯誤,名離癡亂行。六、既離癡亂,則能現諸相,同異圓融,名善現行。七、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于一塵中,現十方界,塵界交現,不相留礙,名無著行。八、緣般若故,成無著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名尊重行。九、妙觀慧中,顯圓融德,能入諸佛法軌中,名善法行。十、圓融德相,清淨無漏,真無爲性,妙契真實,名真實行。
【十回向】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個十位名十回向,因以大悲心,救護一切衆生,故名爲回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則濟以悲願,處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萬類。一、化度衆生,離衆生相,回無爲心,向涅槃道,名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二、正顯中道,歸趣本覺,回入法身,無能壞者,名不壞回向。叁、本覺之理,湛然常住,能覺之智,齊于諸佛,名等一切佛回向。四、覺智周圓,無所不遍,名至一切處回向。五、一切世界,過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無盡,名無盡功德藏回向。六、于諸佛地,起萬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七、十方衆生,皆我性具,本際平等,無有高下,名隨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八、即一切法,離一切相,緣生無性,體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九、諸法本空,心無縛著,于根塵中,得大解脫,名無縛無著解脫回向。十、性海圓成,心等法界,含攝周遍,量等虛空,名等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 1.指聲聞乘十地,即受叁皈地、信地、信法地、內凡夫地、學信戒地、八人地、須陀洹地、斯陀含地、阿那含地、阿羅漢地。2.指緣覺乘十地,即苦行具足地、自覺甚深十二因緣地、覺了四聖谛地、甚深利智地、九聖道地、觀了法界虛空界衆生界地、證寂滅地、六通地、徹和密地、習想漸薄地。3.指菩薩乘十地,即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此十地是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的第五個十位,在此十地,漸開佛眼,成一切種智,已屬聖位。4.指佛乘十地,即甚深難知廣明智慧地、清淨自分威嚴不思議明德地、善明日幢實相海藏地、精妙金光功諸神通智德地、大輪威藏明德地、虛空內清淨無垢炎光開相地、廣勝法界藏明界地、普覺智藏能淨無垢邊無礙智通地、無邊德莊嚴回向能照明地、毗盧舍那智海藏地。
【十地心】 四無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勝心、現前心、無生心、不思議心、慧光心、受位心。照如是次第觀看,十地心應是十地的別名。
【十力】 指如來所具有的十種力用;一、知覺處非處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叁世業報智力,即能知一切衆生叁世因果業報的智力;叁、知諸禅解脫叁昧智力,即能知各種禅定及解脫叁昧等的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即能知衆生根性的勝劣與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即能知一切衆生種種知解的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即能普知衆生種種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衆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即能以天眼見衆生生死及善惡業緣而無障礙的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即知衆生宿命及知無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于一切妄惑余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之的智力。
【十力明】 佛的十力與十明。
【十如】 又名十如是。見十如是條。
【十如是】 天臺宗認一切法,皆是真如實相,或名爲如,或稱如是。十法界中,一、外顯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內具的理性,名如是性;叁、所具的體質,名如是體;四、由體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業,名如是作;六、由所種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緣,名如是緣;八、由緣發生的結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報應,名如是報;十、以上相爲本,報爲末,最後的歸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法界中的每一界,情與無情,色心萬法,皆具此十如是。
【十如來地】 即如來的十地。見十地條。
【十方】 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
【十方刹】 十方刹土,亦即十方國土的意思。
【十方淨土】 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都有諸佛淨土,故雲十方淨土。
【十方業普現色身】 隨著十方衆生的意業而普遍示現其身,如觀世音菩薩是。
【十界】 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前六是六凡,後四是四聖。
【十界一念】 十界具于一念,一念又起十界,如此十界一念,一念十界,圓融而無礙,是融通念佛的意思。
【十界互具】 十界互具十界而…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