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P7

  ..续本文上一页佛后。此中地狱饿鬼畜生属三恶道,因业障太重,很难见闻佛法;北俱卢洲人,福分很大,但不晓得佛法,故不能了生脱死;无想天是外道所生的地方,那里的人也是不能了生脱死;患了盲聋喑哑的人,自然见闻不到佛法;世智辩聪是世人仗著小聪明,不肯虚心修行,甚至还会毁谤佛法;生在佛出世前或是佛涅槃后,都见不到佛和听不到佛法。

  【八触】 将获得初禅定的人的身上所发生的八种感触,即一、动触,即在坐禅的时候,身体忽然生起颤动的现象;二、痒触,即身体上发痒,好像无置身之处;三、轻触,即感到身轻如云,好像在天空中飞行一样;四、重触,即感觉身重如山,不能移动分毫;五、冷触,即感到身冷如冰;六、暖触,即感到身热如火;七、涩触,即感到身如木皮;八、滑触,即感到身滑如脂。

  【八觉】 八种的恶觉,即嗔觉、恼觉、亲里觉、国土觉、不死觉、族姓觉、轻侮觉。

  【八辩】 八种佛所特有的辩才,即不嘶喝辩、不迷乱辩、不怖畏辩、不憍慢辩、义具足辩、味具足辩、不拙涩辩、应时分辩。

  【八缠】 无惭、无愧、嫉、悭、悔、眠、掉举、惛沈。缠是烦恼的别名。

  【八大】 八大地狱。

  【八大地狱】 八个大地狱。地狱大约分为三大类,即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在根本地狱中,又分为纵横两大类,纵的有八大地狱,又称为八热地狱。横的也有八大地狱,又称为八寒地狱。

  【八大辛苦】 即八苦。见八苦条。

  【八大明王】 八大金刚的别称。大妙金刚经说八大菩萨现身作八大明王,即金刚手菩萨现身作降三世,妙吉祥菩萨现身作两臂六头六足之大威德金刚明王,虚空藏菩萨现身作大笑金刚明王,慈氏菩萨现身作大轮金刚明王,观自在菩萨现身作马头金刚明王,地藏菩萨现身作无能胜明王,除盖障菩萨现身作不动尊金刚明王,普贤菩萨现身作步掷金刚明王。

  【八大夜叉】 宝贤夜叉、满贤夜叉、散支夜叉、众德夜叉、应念夜叉、太满夜叉、无比夜叉,密严夜叉。

  【八大奈落】 八大地狱。奈落是梵语,华译为地狱。

  【八大金刚】 八大金刚明王的简称,又名八大明王。见八大明王条。

  【八大菩萨】 1.般若理趣经说的八大菩萨是金刚手菩萨、观自在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才发心转法錀菩萨、虚空库菩萨、摧一切魔菩萨。2.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的八大菩萨是文殊、虚空藏、观世音、救脱、跋陀和、大势至、坚勇、释摩男。

  【八大菩萨法】 指八大菩萨曼荼罗经的修法。

  【八大龙王】 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

  【八大自在我】 具有八大自在的真我,即能示一身为多身、示一尘身满大千界、大身轻举远到、现无量类常居一土、诸根互用、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

  【八戒】 见八戒斋条。

  【八戒斋】 又叫做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简称八戒。一、不杀生,不杀有生命的动物;二、不与取,不取他不与之物;三、不非梵行,不作男女之媾合;四、不虚诳语,不说不符事实的话;五、不饮酒,不饮一切的酒类;六、不涂饰鬘舞歌观听,不身涂香饰花鬘及观舞蹈听歌曲;七、不眠坐高广严丽床上,不坐卧于高广严丽的床上,八、不非时食,不食非时之食,亦即过午不食。离上述八种之非法为八戒,又因此八戒中之第八离非时食是斋法,故总名八戒斋。

  【八戒斋八种胜法】 十善戒经说受持八戒斋的人有八种殊胜的功德,即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法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八忍】 四法忍与四类忍,合称为八忍。四法忍是苦法忍、集法忍、灭法忍、道法忍,这四法忍,忍可印证欲界的四谛。四类忍是苦类忍、集类忍、灭类忍、道类忍,这四类忍,忍可印证色界无色界的四谛。以上八忍可以正确地断除三界内的见惑。

  【八忍八智】 又名十六心,是修四圣谛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一、苦法忍,即断欲界苦谛下见惑之智。二、苦法智,即断苦惑已,而正证理之智;三、集法忍,即断欲界集谛下见惑之智;四、集法智,即断集惑已,而正证理之智;五、灭法忍,即断欲界灭谛下见惑之智;六、灭法智,即断灭惑已,而正证理之智;七、道法忍,即断欲界灭谛下见惑之智;八、道法智,即断道惑已,而正证理之智;九、苦类智忍,即断上二界(色界和无色界)苦谛下见惑之智;十、苦类忍,即断苦惑已,而正证理之智;十一、集类忍,即断上二界集谛下见惑之智;十二、集类智,即断集惑已,而正证理之智;十三、灭类忍,即断上二界灭谛下见惑之智;十四、灭类智,即断灭惑已,而正证理之智;十五、道类智忍,即断上二界道谛下见惑之智;十六、道类智,即断道惑已,而正证理之智。此十六心中,前十五心是见道,最后道类智一心,是摄于修道。信难信之理而不惑叫做忍,施于所观之法而忍许叫法忍,依此忍许而离惑明理之智叫法智。

  【八相】 1.指佛来此世界成道时所示现的八种相。见八相成道条。2.生住异灭各有大小之二相,即四本相与四随相,合称为八相。

  【八相成道】 佛示现人间,有八种相,名八相成道。成道虽只是八相之一,但也是八相中的主脑,故特标成道之名。大乘所说的八相是: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錀、入灭。小乘所说的八相是从兜率天下、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錀、入涅槃。此中大乘有住胎,无降魔,小乘有降魔,无住胎。

  【八不】 见八不中道条。

  【八不净】 八种比丘不可积蓄的不净物,即金、银、奴婢、牛羊、仓库、贩毒、耕种。

  【八不中观】 八不中道的观法。

  【八不中道】 又名八不正观,或八不中观,即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中道是中正不偏的道理的意思。

  【八不正见】 八种不正确的见解,即我见、众生见、寿命见、士夫见、常见、断见、有见、无见。

  【八不正观】 见八不中道条。

  【八不可越】 八敬戒的别名。

  【八不显实】 在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一不异不断不常的八不中,显示出诸法实相的理体。

  【八位胎藏】 婴儿在母胎中的八个时期。一、受胎后七日间,叫做羯罗蓝,华译为凝滑。二、受胎十四日后,形状如疮疤,叫做额部昙,华译为厢。三、受胎后二十一日,其状如聚血,叫做闭尸,华译为聚血或软肉。四、受胎后二十八日,渐渐坚固,有身意二根,但还没有眼耳鼻舌之四根,叫做健南,华译为凝厚。五、受胎后三十五日,肉团渐渐增长,四肢与身分之相貌也开始显现,叫做钵罗奢佉。六、受胎后四十二日,毛发爪齿逐渐生长,叫做毛发爪齿位。七、受胎后四十九日,眼耳鼻舌等四根已经俱备,叫做根位。八、受胎后五十六日,在胎藏中,形相完备,叫做形

  位。

  【八圣】 1.指声闻乘的四向四果。2.即八圣道。

  【八圣道】 又名八正道。见八正道条。

  【八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佛教的唯识学,把一心分八识。兹列表说明如下:

  

  ┌1眼识──眼根缘色尘┐

   │2耳识──耳根缘声尘│

   │3鼻识──鼻根缘香尘├识(了别为义)──────────────┐

   │4舌识──舌根缘味尘│     │

   │5身识──身根缘触尘│     │七

   │6意识──意根缘法尘┘     ├转

  八 │  ┌是第六意识所依之根──────────┐  │识

  识─┤7第七末那识─┤常随四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意(思量│

   │  └向内执取阿赖耶为我,向外认识境界为实法┘ 为义)┘

   │   ┌能藏 能含藏一切法的种子

   │  ┌华译藏识┤所藏 受第七识所薰习───┐

   │  │  └执藏 受第七识所执取  ├心(集起

   └8第八识阿赖耶─┤无覆无记    │为义)──根

   └种子现行时,善恶分明,业报相续  ┘  本

    识

  

  【八识田】 所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一切种子,都收藏在第八识里,遇到缘,就会发行现行,像是田地放下了种子就会生出果来一样,所以叫做田。

  【八识心王】 心王是能缘外境的精神主体,为虑知的根本,也是识的自性,此心王含有八种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故又名八识心王。

  【八识体一】 所有八识的体性都是一体,这是唯识宗的异义。

  【八识体别】 所有八识的体性各别不同,这是唯识宗的正义。

  【八识二无我】 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即一心有八个了别作用的识。这了别作用是杂染知见,要转八识成四种清净智,才是清净正智,即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能转八识为四智,便可破我法二执,断惑证真,故称为八识二无我。

  【八段】 见八段五篇条。

  【八段五篇】 比丘与比丘尼的具足戒分为八段,即一、波罗夷,译为断头,是极重罪;二、僧残,是残命义,必待众僧行忏悔法而救之;三、不定,是嫌疑罪,罪性尚未确定也;四、尼萨耆波逸提,译为舍堕,舍是指犯罪品物,悉应舍与僧众,堕谓犯罪…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