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P7

  ..續本文上一頁佛後。此中地獄餓鬼畜生屬叁惡道,因業障太重,很難見聞佛法;北俱盧洲人,福分很大,但不曉得佛法,故不能了生脫死;無想天是外道所生的地方,那裏的人也是不能了生脫死;患了盲聾喑啞的人,自然見聞不到佛法;世智辯聰是世人仗著小聰明,不肯虛心修行,甚至還會毀謗佛法;生在佛出世前或是佛涅槃後,都見不到佛和聽不到佛法。

  【八觸】 將獲得初禅定的人的身上所發生的八種感觸,即一、動觸,即在坐禅的時候,身體忽然生起顫動的現象;二、癢觸,即身體上發癢,好像無置身之處;叁、輕觸,即感到身輕如雲,好像在天空中飛行一樣;四、重觸,即感覺身重如山,不能移動分毫;五、冷觸,即感到身冷如冰;六、暖觸,即感到身熱如火;七、澀觸,即感到身如木皮;八、滑觸,即感到身滑如脂。

  【八覺】 八種的惡覺,即嗔覺、惱覺、親裏覺、國土覺、不死覺、族姓覺、輕侮覺。

  【八辯】 八種佛所特有的辯才,即不嘶喝辯、不迷亂辯、不怖畏辯、不憍慢辯、義具足辯、味具足辯、不拙澀辯、應時分辯。

  【八纏】 無慚、無愧、嫉、悭、悔、眠、掉舉、惛沈。纏是煩惱的別名。

  【八大】 八大地獄。

  【八大地獄】 八個大地獄。地獄大約分爲叁大類,即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在根本地獄中,又分爲縱橫兩大類,縱的有八大地獄,又稱爲八熱地獄。橫的也有八大地獄,又稱爲八寒地獄。

  【八大辛苦】 即八苦。見八苦條。

  【八大明王】 八大金剛的別稱。大妙金剛經說八大菩薩現身作八大明王,即金剛手菩薩現身作降叁世,妙吉祥菩薩現身作兩臂六頭六足之大威德金剛明王,虛空藏菩薩現身作大笑金剛明王,慈氏菩薩現身作大輪金剛明王,觀自在菩薩現身作馬頭金剛明王,地藏菩薩現身作無能勝明王,除蓋障菩薩現身作不動尊金剛明王,普賢菩薩現身作步擲金剛明王。

  【八大夜叉】 寶賢夜叉、滿賢夜叉、散支夜叉、衆德夜叉、應念夜叉、太滿夜叉、無比夜叉,密嚴夜叉。

  【八大奈落】 八大地獄。奈落是梵語,華譯爲地獄。

  【八大金剛】 八大金剛明王的簡稱,又名八大明王。見八大明王條。

  【八大菩薩】 1.般若理趣經說的八大菩薩是金剛手菩薩、觀自在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才發心轉法錀菩薩、虛空庫菩薩、摧一切魔菩薩。2.七佛八菩薩所說神咒經的八大菩薩是文殊、虛空藏、觀世音、救脫、跋陀和、大勢至、堅勇、釋摩男。

  【八大菩薩法】 指八大菩薩曼荼羅經的修法。

  【八大龍王】 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缽羅龍王。

  【八大自在我】 具有八大自在的真我,即能示一身爲多身、示一塵身滿大千界、大身輕舉遠到、現無量類常居一土、諸根互用、得一切法如無法想、說一偈義經無量劫、身遍諸處猶如虛空。

  【八戒】 見八戒齋條。

  【八戒齋】 又叫做八齋戒、八關齋、八支齋,簡稱八戒。一、不殺生,不殺有生命的動物;二、不與取,不取他不與之物;叁、不非梵行,不作男女之媾合;四、不虛诳語,不說不符事實的話;五、不飲酒,不飲一切的酒類;六、不塗飾鬘舞歌觀聽,不身塗香飾花鬘及觀舞蹈聽歌曲;七、不眠坐高廣嚴麗床上,不坐臥于高廣嚴麗的床上,八、不非時食,不食非時之食,亦即過午不食。離上述八種之非法爲八戒,又因此八戒中之第八離非時食是齋法,故總名八戒齋。

  【八戒齋八種勝法】 十善戒經說受持八戒齋的人有八種殊勝的功德,即不墮地獄、不墮餓鬼、不墮畜生、不墮阿修羅、常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請轉法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八忍】 四法忍與四類忍,合稱爲八忍。四法忍是苦法忍、集法忍、滅法忍、道法忍,這四法忍,忍可印證欲界的四谛。四類忍是苦類忍、集類忍、滅類忍、道類忍,這四類忍,忍可印證色界無色界的四谛。以上八忍可以正確地斷除叁界內的見惑。

  【八忍八智】 又名十六心,是修四聖谛初生無漏智照見真谛理之位。一、苦法忍,即斷欲界苦谛下見惑之智。二、苦法智,即斷苦惑已,而正證理之智;叁、集法忍,即斷欲界集谛下見惑之智;四、集法智,即斷集惑已,而正證理之智;五、滅法忍,即斷欲界滅谛下見惑之智;六、滅法智,即斷滅惑已,而正證理之智;七、道法忍,即斷欲界滅谛下見惑之智;八、道法智,即斷道惑已,而正證理之智;九、苦類智忍,即斷上二界(色界和無色界)苦谛下見惑之智;十、苦類忍,即斷苦惑已,而正證理之智;十一、集類忍,即斷上二界集谛下見惑之智;十二、集類智,即斷集惑已,而正證理之智;十叁、滅類忍,即斷上二界滅谛下見惑之智;十四、滅類智,即斷滅惑已,而正證理之智;十五、道類智忍,即斷上二界道谛下見惑之智;十六、道類智,即斷道惑已,而正證理之智。此十六心中,前十五心是見道,最後道類智一心,是攝于修道。信難信之理而不惑叫做忍,施于所觀之法而忍許叫法忍,依此忍許而離惑明理之智叫法智。

  【八相】 1.指佛來此世界成道時所示現的八種相。見八相成道條。2.生住異滅各有大小之二相,即四本相與四隨相,合稱爲八相。

  【八相成道】 佛示現人間,有八種相,名八相成道。成道雖只是八相之一,但也是八相中的主腦,故特標成道之名。大乘所說的八相是: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錀、入滅。小乘所說的八相是從兜率天下、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轉法錀、入涅槃。此中大乘有住胎,無降魔,小乘有降魔,無住胎。

  【八不】 見八不中道條。

  【八不淨】 八種比丘不可積蓄的不淨物,即金、銀、奴婢、牛羊、倉庫、販毒、耕種。

  【八不中觀】 八不中道的觀法。

  【八不中道】 又名八不正觀,或八不中觀,即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中道是中正不偏的道理的意思。

  【八不正見】 八種不正確的見解,即我見、衆生見、壽命見、士夫見、常見、斷見、有見、無見。

  【八不正觀】 見八不中道條。

  【八不可越】 八敬戒的別名。

  【八不顯實】 在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一不異不斷不常的八不中,顯示出諸法實相的理體。

  【八位胎藏】 嬰兒在母胎中的八個時期。一、受胎後七日間,叫做羯羅藍,華譯爲凝滑。二、受胎十四日後,形狀如瘡疤,叫做額部昙,華譯爲廂。叁、受胎後二十一日,其狀如聚血,叫做閉屍,華譯爲聚血或軟肉。四、受胎後二十八日,漸漸堅固,有身意二根,但還沒有眼耳鼻舌之四根,叫做健南,華譯爲凝厚。五、受胎後叁十五日,肉團漸漸增長,四肢與身分之相貌也開始顯現,叫做缽羅奢佉。六、受胎後四十二日,毛發爪齒逐漸生長,叫做毛發爪齒位。七、受胎後四十九日,眼耳鼻舌等四根已經俱備,叫做根位。八、受胎後五十六日,在胎藏中,形相完備,叫做形

  位。

  【八聖】 1.指聲聞乘的四向四果。2.即八聖道。

  【八聖道】 又名八正道。見八正道條。

  【八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佛教的唯識學,把一心分八識。茲列表說明如下:

  

  ┌1眼識──眼根緣色塵┐

   │2耳識──耳根緣聲塵│

   │3鼻識──鼻根緣香塵├識(了別爲義)──────────────┐

   │4舌識──舌根緣味塵│     │

   │5身識──身根緣觸塵│     │七

   │6意識──意根緣法塵┘     ├轉

  八 │  ┌是第六意識所依之根──────────┐  │識

  識─┤7第七末那識─┤常隨四煩惱───我癡、我見、我愛、我慢├意(思量│

   │  └向內執取阿賴耶爲我,向外認識境界爲實法┘ 爲義)┘

   │   ┌能藏 能含藏一切法的種子

   │  ┌華譯藏識┤所藏 受第七識所薰習───┐

   │  │  └執藏 受第七識所執取  ├心(集起

   └8第八識阿賴耶─┤無覆無記    │爲義)──根

   └種子現行時,善惡分明,業報相續  ┘  本

    識

  

  【八識田】 所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一切種子,都收藏在第八識裏,遇到緣,就會發行現行,像是田地放下了種子就會生出果來一樣,所以叫做田。

  【八識心王】 心王是能緣外境的精神主體,爲慮知的根本,也是識的自性,此心王含有八種識,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等識,故又名八識心王。

  【八識體一】 所有八識的體性都是一體,這是唯識宗的異義。

  【八識體別】 所有八識的體性各別不同,這是唯識宗的正義。

  【八識二無我】 八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即一心有八個了別作用的識。這了別作用是雜染知見,要轉八識成四種清淨智,才是清淨正智,即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第六意識爲妙觀察智,第七末那識爲平等性智,第八阿賴耶識爲大圓鏡智。能轉八識爲四智,便可破我法二執,斷惑證真,故稱爲八識二無我。

  【八段】 見八段五篇條。

  【八段五篇】 比丘與比丘尼的具足戒分爲八段,即一、波羅夷,譯爲斷頭,是極重罪;二、僧殘,是殘命義,必待衆僧行忏悔法而救之;叁、不定,是嫌疑罪,罪性尚未確定也;四、尼薩耆波逸提,譯爲舍墮,舍是指犯罪品物,悉應舍與僧衆,墮謂犯罪…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