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
⑨心口不轉 心口一致,絕不口是心非。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是世五惡,勤苦若此,五痛五燒,展轉相生。但作衆惡,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諸惡趣。
(這是結說惡因惡報)
佛告訴彌勒菩薩和與會大衆:如我前面所說的世間五惡(即是身口意之十惡),作時勤苦萬端,之後更是受苦無量,必然有現報的五痛和後報的五燒。因果報應輾轉相生,因可結果,果又生因,不停地惡性循環。如果衆生膽敢犯此五惡,不肯修善,那麼大家一定一起進入地獄、餓鬼、畜生之叁惡趣中,備受衆苦,無有出期了。
或其今世,先被殃病①,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惡所招,示衆見之。
(這是說作惡便有現世之花報)
或許就在今世,先遭受病苦之災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是罪惡所招感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給大家都親眼看到,以便不敢爲非作惡。
身死隨行,入叁惡道,苦毒②無量,自相燋燃③。
(這是說它的生報)
身死之後,其神識便隨所作業,自然墮入叁惡道中,遭受劇烈無比的、如大火焚燒人身一般的痛苦,也就是在叁途惡道中遭受五燒的煎熬。
至其久後,共作怨結④,從小微起,遂成大惡。
(這是說它的後報)
到了很久以後,在叁惡道中,怨家聚會,互相報複,這一切的怨恨往往是由微不足道的業因而引起,如你報複我,我報複你,如是怨怨相報,怨恨越結越深,遂演變成了大惡。
皆由貪著財色,不能施惠,癡欲所迫,隨心思想,煩惱結縛,無有解已。厚己诤利⑤,無所省錄⑥。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
(這是說造惡業的因由)
世人之所以造作惡業,皆因貪財貪色,悭貪成性,不肯布施。歸根究底,愚癡是總因,它迫使世人隨著愚癡的妄想分別執著,去造作種種的惡業,所謂因惑(愚癡)而造業,因業而受苦,因苦又再起惑造業,衆生就是這樣不停地惑業苦,又再惑業苦。這種愚癡煩惱,猶如繩子把衆生結縛于叁界六道之中,輪迴生死,無有出期。
又世人的瞋心很重,厚己(原諒自己)薄人(不寬恕人家),並喜歡自贊毀他,往往爲了一點芝麻小事就與人爭論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因有瞋心,不能平心靜氣地反省自己,沒有反省己過,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功德可以作爲記錄了。
世人此生的榮華富貴,乃是前世修善積福而得來的,現在應繼續修善,以便福上加福才是;可是有些世人,富則生驕,貢高我慢,只圖一時之稱心快意,不能謙卑忍辱,也不肯布施修善,則他眼前的富貴威勢,很快地就會隨著他的惡業而逐漸消失,煙消雲散。
身坐勞苦,久後大劇。天道弛張⑦,自然糾舉⑧,綱維羅網⑨,上下相應,茕茕忪忪⑩,當入其中,古今有事,痛哉可傷(11)。
(這是結說因果)
人身因長期的勞苦,久後必積勞而成大病;同樣的,小惡積多了,也會成爲大惡的。因果的定律,善惡都有報應,那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絕對不是誰在主宰。世人所造的業雖如網口那麼的多,但是無論修善或作惡,總不離人之一心,猶如網口雖多,也總不離其綱一樣。人之一心,上可以成佛,下亦可入地獄,看你造作的是什麼樣的業因,便招感什麼樣的果報,那是絕對相應的。人如果造作了極大的惡業,那就難免要孤獨地、惶恐地到叁惡道中去,獨自身受其報,無人可以分擔。如上所說的因果報應,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事例,可以證明確有其事,可是這些事例太悲慘了,令人聽了悲痛和哀傷!
附記:佛本無憂悲煩惱,但眼看芸芸衆生,因惑造業,因業受苦,常在輪迴,受無量苦,從大悲心,發出“痛哉可傷”的慨歎!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無非欲令衆生了生死、出叁界、成佛道;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世人太辜負佛祖之深恩了!同時我們若讓本具之佛性永劫沈淪于叁界六道之中,無由顯現,那也是很對不起自己高貴無比之佛性的。
◎注釋
①先被殃病 這是說先受業障病,怎麼醫都醫不好。
②苦毒 “毒”是指很劇烈,“苦毒”就是很劇烈的痛苦。
③自相燋燃 在生時造作五逆十惡,受自己業力之所招感,來世必有五燒的燋燃。“燋燃”是熾盛的燃燒。
④共作怨結 大家共同地造作怨怨相報的事。
⑤厚己诤利 “厚己”是厚己而薄彼,這裏是指原諒自己,不寬恕人家;“诤利”是指自贊毀他,與人爭論不休。
⑥無所省錄 不能反省己過,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功德可以記錄。
⑦天道弛張 “天道”是自然之理,這裏是指因果定律;“弛張”是寬和緊,指因果的運行賞罰乃法爾如是,非是人爲。
⑧自然糾舉 “糾舉”即檢舉,自然糾舉是說因果報應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
⑨綱維羅網 譬喻衆生造業有如網孔那麼的多,但不出人之一心,正如網孔雖多,不離一根繩子一樣。
⑩茕茕忪忪 茕音窮,“茕茕”是孤單,沒有依靠的樣子;忪音中,“忪忪”是恐懼的樣子。
(11)痛哉可傷 實在令人悲痛和哀傷。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四十一 勸修十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