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五 宣教緣起

  (發起序)

   (五) 宣教緣起

  爾時世尊①,諸根悅豫②,姿色清淨③,光顔巍巍④。

   (這是說世尊現瑞放光)

   就在大衆雲集于靈山會上的時候,釋迦牟尼世尊,就連他的六根都露出無限的喜悅,姿態和儀容也十分的清明潔淨,全身都發出無量的光明,在其光明中還滲和著無量的色彩,煞是美觀!

  尊者阿難承佛聖旨⑤,即從座起偏袒右肩⑥,長跪合掌⑦,而白佛言

   (這是說阿難請問)

   尊敬的阿難長老,眼見佛現如此瑞相,心領神會佛之意旨,即從座位上站起來,袒露右肩,長跪合掌,向佛敬禮,然後向佛作報告地說:

  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顔巍巍如明鏡淨影暢表裏⑧,威容顯耀超絕無量⑨,未常瞻睹殊妙如今⑩。

   (這是阿難說出其之所見)

  “我今天見到世尊,諸根都很喜悅,姿態和儀容,也給人感覺如沐春風一般的溫煦!佛全身都發放光明,在那無量的光明中又有無量的顔色,有如一面晶瑩的明鏡,把裏裏外外都照得透徹明亮。那充滿威德的慈容也非常的顯明和光耀,可以說超越了一切,我未嘗瞻視目睹它的殊勝美妙,好像今天這樣!

  注釋

  ①世尊 佛的尊稱,因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

  ②諸根悅豫 “諸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悅豫”就是喜悅、愉快。

  ③姿色清淨 “姿色”指姿態和儀容。“清淨”指佛心無分別、執著,而清明潔淨。

  ④光顔巍巍 “光顔”指佛的容顔有光。“巍巍”指樣子很高大。

  ⑤承佛聖旨 領會佛的旨意。

  ⑥偏袒右肩 “袒”是袒露。偏袒右肩就是把右肩露出來,這是古印度的禮節,表示行最敬禮。

  ⑦長跪合掌 “長跪”是雙膝跪在地上,表示恭敬。“合掌”又名合十,即左右十指合而爲一,代表一心。

  ⑧影暢表裏 “影暢”是說光影通暢。“表裏”即外表和內裏。本經以明亮的鏡子爲例,鏡光能照到外面,外面的面像又能影現鏡中,這是比喻佛的身心裏外皆光明。

  ⑨威容顯耀,超絕無量 充滿威德的慈容非常的顯明和光耀,超越了一切。

  ⑩未常瞻睹殊妙如今 未嘗(常即嘗)瞻視目睹它的殊勝美妙,好像今天這樣。

  唯然大聖①,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②,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④,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⑥,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⑧,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⑩。去來現在佛佛相念(11),得無今佛念諸佛耶(12)?何故威神光光乃爾(13)?

   (這是阿難說出他心中的感想。前五句是說佛之功德,後乃說佛今天之表現。)

  “一切聖中之聖的佛啊!我要把我此刻心中的感想說出來:今天的佛是住于奇特之法,今天的世雄是住于諸佛之所住,今天的世眼是住于導師之行,今天的世英是住于最勝之道,今天的天尊是實行如來之德。過去未來現在諸佛都互相憶念,沒有可能現在的佛不念過去未來和現在他方諸佛,但不知今日世尊所念的是哪一尊佛?什麼緣故世尊今日威德神通和所放的光明竟至如斯之美妙?願佛爲我及大衆宣說。”

  附記1阿難贊歎佛之功德,開口第一句話就說:“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這有兩個意思:在事相上說,今天見到佛如此放光現瑞,乃是從昔以來未嘗見過的,所以感到很奇特;在理上說,諸佛的法身,和衆生的佛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衆生已經迷失,而佛卻完全證得,故名爲“住奇特之法”。關于“奇特之法”,另外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指佛今天要說的這一部《無量壽經》,正是“奇特之法”,如本經所說:“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一念即得往生,已經很奇特,而且往生就能住不退轉,好像登地的大菩薩一樣,實在太奇特了!

  附記2經文說:“去來現在佛佛相念。”這是告訴我們,過去未來和現在的佛,都互相憶念而成佛,佛尚如此,我們怎麼可以不念佛呢?《觀無量壽佛經》說得好:“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注釋

  ①大聖 對佛的尊稱,因爲佛是一切聖人中之極聖。

  ②住奇特之法 住于奇妙、特別的方法。這個奇特之法,這裏是指念佛法門,因念佛法門,奇特在可以帶業往生,一生成佛。

  ③世雄 佛的別名,佛于世間最爲雄猛,斷盡一切之煩惱,故名“世雄”。

  ④住諸佛所住 十方叁世佛,同共一法身,豎窮叁際,橫徧十方,無所不住,名爲“諸佛所住”。若依本經,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就是諸佛所住的具足常、樂、我、淨四德之大涅槃境界。

  ⑤世眼 佛的尊稱,因佛爲世人之眼,開示引導世人入于正道。又能開世人之眼,使見正道,故稱“世眼”。

  ⑥住導師之行 佛來人間成佛,度生成佛,就是“住導師之行”。

  ⑦世英 贊美才智過人的人,稱爲英才,而佛是無上士,故名“世英”。

  ⑧住最勝之道 一般而言,菩薩所修之六度萬行,這是諸佛成佛最勝之道。若依本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即是最勝的成佛之道。

  ⑨天尊 佛的別名。《涅槃經》說天有五種:一、世天,如世間人稱帝王爲天子;二、生天,指叁界二十八天;叁、淨天,即五淨居天;四、義天,即諸法空性;五、第一義天,即指非空非有之法身、佛性。佛已證法身佛性,在五天中最尊最上,故名天尊。

  ⑩行如來之德 如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即是如來之德。再詳細一點說,如來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五眼、六通、四無畏、四無礙智、十力、十大自在、十八不共法等等,都是如來之德。若依本經來說,世尊爲一切衆生說《無量壽經》,引導衆生信佛念佛,求生西方,一生成佛,這便是“行如來之德”。

  (11)去來現在佛佛相念 “去來現在”指過去、未來、現在叁世。“佛佛相念”就是佛與諸佛互相憶念。

  (12)得無今佛念諸佛耶 沒有可能今佛不念一切諸佛。

  (13)何故威神光光乃爾 什麼緣故佛的威德神通和所放的光明竟至如此之美妙。

  于是世尊告阿難曰雲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自以慧見問威顔阿難白佛④: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

   (這是說如來征問和阿難申答)

   就在阿難禀白他之所見、所念和所問後,于是慈悲的世尊就很嘉許的問阿難:“你剛才所說的話,很有智慧和見地,是天人教你,還是你自己想問佛?”阿難立即向佛禀白:“不是諸天教我,而是我自己親眼所見,心有所感,所以才向佛請問的。”

  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⑤,發深智慧⑥,真妙辯才⑦,愍念衆生問斯慧義⑧。

   (這是世尊贊歎阿難所問甚好)

   佛贊歎阿難:“你之所問,非常的好。你內有很深的智慧,外有真實微妙的辯才。你以慈悲的心憐愍一切衆生,請佛開示一條人人都能了生死和出叁界的捷徑,這才問佛這些充滿智慧和有意義的話。”

  如來以無盡大悲⑨,矜哀叁界⑩,所以出興于世(11),光闡道教(12),欲拯濟群萌(13),惠以真實之利(14)。無量億劫難值難見(15),猶靈瑞華時時乃出(16)。今所問者多所饒益(17),開化一切諸天人民

   (前二句是總歎如來出世之本懷,後十二句是其各別說明。)

   如來以無窮無盡的大慈悲心,憐愍悲痛住在叁界中的一切衆生,所以才出現于世,光顯闡揚成佛之道的教法。佛要拯拔救濟一群沈溺于茫茫苦海中的衆生,要惠賜他們最真實的利益。但佛出現于世,實在是難值難見,就像優昙樹開花一樣地希有難得。你今天所問,會給衆生帶來非常豐饒的利益,因爲我今天要宣說的,是一個能叁根普被及使一切衆生度脫生死的奇特法門。

  附記1上段經文,佛贊歎阿難“愍念衆生,問斯慧義。”意思是:你以慈悲的心愍念衆生,才請佛開示一條人人都能了生死、出叁界的捷徑。這段經文,佛坦告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所以出興于世。”這兩段經文,在在顯示,佛教是立根在“慈悲”的基礎上,沒有慈悲,就沒有佛教。慈者,願給一切衆生安樂的心;悲者,願拔一切衆生痛苦的心。因爲慈悲是佛教的根本,是佛教的基本主張,是故凡是佛教教徒,一定要培養慈悲的心,有了慈悲的心,才能與諸佛感應道交,修行佛法才會有大成就。正如《普賢行願品》中所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爲體故。因于衆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附記2經文中說,佛來人間成佛,“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到底什麼才是“真實之利”呢?答案是:幫助一切衆生,信彌陀,念彌陀,此生中,了生死,離輪回,出叁界,生淨土,成佛道,便是佛口中所說的“惠以真實之利”。

  注釋

  ①諸天 指叁界二十八天之天人。

  ②自以慧見 出自自己的智慧和見地。

  ③威顔 指佛,因佛說法如獅子吼,有威可畏,故名“威顔”。

  ④白佛 向佛禀白。

  ⑤所問甚快 你之所問非常好。“快”即好。

  ⑥發深智慧 發自很深的智慧。

  ⑦真妙辯才 具有真實微妙的辯才。

  ⑧問斯慧義 問這些充滿智慧和有意義的話。

  ⑨無盡大悲 無窮無盡的大慈悲心。

  ⑩矜哀叁界 “矜”是憐愍,“哀”是悲痛。因佛有大悲心,故對叁界內輪回六道苦不堪言的衆生,生起憐愍悲痛的感覺。叁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衆生所住的世界;色界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身的衆生所住的世界;無色界是連色身亦無,只有微妙的心識住于甚…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五 宣教緣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