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深禅定之中的衆生所住的世界。
(11)出興于世 出現在世上。
(12)光闡道教 “光”是光大,“闡”是闡揚,“道教”是指成佛之道的教法。
(13)欲拯群萌 欲要拯濟沈溺于茫茫苦海中的一群衆生。
(14)惠以真實之利 惠賜衆生最真實的利益。
(15)難值難見 很難遭逢見到的意思。
(16)猶靈瑞華,時時乃出 這是比喻要看到靈瑞的優昙樹開花,是很不容易的,據說叁千年才開一次花,佛出現在世間比昙華一現更稀有難得。
(17)多所饒益 非常豐饒的利益。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①,其智難量②,多所導禦③。慧見無礙④,無能遏絕⑤。
(這是贊歎佛的福智具足)
阿難!你應當知道,如來所證的正覺,內涵廣大無邊難以測量的智慧,佛即以之教導、調禦一切衆生,度之成佛。又佛五眼圓明,故其智慧和見地,都自在無礙,乃至無窮無盡,那是沒有人能夠遏製和抑止的。
以一餐之力⑥,能住壽命億百千劫⑦,無數無量,複過于此⑧,諸根悅豫,不以毀損⑨,姿色不變,光顔無異⑩。
(這是贊歎佛的色身自在)
佛在九種食中,已得出世間之“解脫食”,就是以這一餐之力用,而得色身自在,要住世多久就多久,能住壽命億百千劫,乃至無量劫,甚至比這個更長都不成問題。而且住世時,諸根喜悅,沒有老病死之苦,所以其身不會毀壞或損傷,它的光彩和顔色不會改變,永遠保持紫金的姿色。
◎注釋
①正覺 指佛所證之無上正等正覺。小乘阿羅漢只得正覺,菩薩更進一步,證得正等正覺,佛之所證,超越一切,乃是無上正等正覺,梵語叫做“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②其智難量 他的智慧深廣無邊,難以測量。
③多所導禦 佛教導和調禦一切衆生,度之成佛,叫做“多所導禦”。
④慧見無礙 指佛五眼圓明,故其智慧和見地,自在無礙。五眼者,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是肉身凡夫之眼,遇昏暗,遇阻礙,就不能見;天眼是天人的眼,遠近晝夜,都能得見;慧眼是聲聞的眼,能看破假相,識得真空;法眼是菩薩的眼,能澈了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法門;佛眼是如來的眼,有了佛眼便兼有前面之四種眼,能無事不知,無事不見,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⑤無能遏絕 沒有人能遏製它。遏絕即遏製、抑止。
⑥一餐之力 指九種食中“解脫食”的力量。九種食者,即:一、段食,分分段段嚼碎而食,這是指尋常之食物;二、觸食,指六識接觸可愛之外境時而生喜樂,以長養身心;叁、思食,意識思好事而生喜樂,以資益諸根;四、識食,地獄之衆生及無色界之有情,以識來維持其命根;五、禅悅食,修行的人得禅定之樂,以長養諸根;六、法喜食,修法的人聞法生歡喜,以資養慧命;七、願食,修行的人發大誓願,修萬行以持其身;八、念食,修行的人常念出世之善根,以資益慧命;九、解脫食,修行的人小乘證四果,大乘證無生忍,最終證得涅槃之樂,而長養身心。上述九種食,前四種乃世間之食,後五種乃出世間之食,所以又稱爲“出世五食”。
⑦能住壽命億百千劫 佛證得色身自在,故其壽命亦自在。億百千劫是形容極長的時間。
⑧複過于此 是比這個更多的意思。
⑨諸根悅豫,不以毀損 “諸根”即六根,“悅豫”即喜悅,“不以毀損”即沒有老病死,所以不會毀壞或損傷。
⑩姿色不變,光顔無異 指佛身的光彩和顔色,永遠不會改變。
所以者何?如來定慧①,究暢無極②,于一切法,而得自在③。
(這是贊歎佛的定慧圓滿)
爲什麼如來以一餐之力,便能得如是殊勝之色身自在呢?因爲如來的禅定和智慧,已經究竟通暢,無有局限,所以能在一切法中,得到最殊勝的大自在。
附記:上面叁段經文,從表面上看,佛似乎是在贊揚自己福智具足、色身自在、定慧圓滿;其實,佛是以自己作爲例子,要世人贊歎他現在所要介紹的阿彌陀佛,要世人一心皈命阿彌陀佛,將來也就能成就如上面所說的福智具足、色身自在,和定慧圓滿!
阿難谛聽④!今爲汝說。對曰:唯然,願樂欲聞⑤。
(這是世尊應允答阿難之所問)
“阿難!你要真誠仔細的聽,我現在就爲你及大衆詳細的說。”阿難很恭敬的答道:“是的,世尊!我們大家都很樂意聽聞。”
◎注釋
①如來定慧 如來的禅定和智慧。“定”屬于止,“慧”屬于觀,修大乘止觀達到圓滿的境界,就是“如來定慧”。因止成就,證大涅槃,名如來定;觀成就,證大菩提,名如來慧。
②究暢無極 形容如來的定慧,究竟通暢,無有極限。
③自在 是自由自在無所障礙的意思。有二種:(1)佛有八大自在,又叫做“八大自在我”,此八大自在我,指涅槃所含常、樂、我、淨四德中之“大我”。此大我即如來法身,具足八種的大自在,故稱“八大自在我”。一、能示一身爲多身,如來所證法身之體,遍一切處,充滿十方無量世界,全此之體,起于應用,故能一多自在也;二、示一塵身滿大千界,謂如來法身,體無不遍,故一塵之身,與法身之量同一廣大,大千世界悉皆充滿,自在無礙;叁、大身輕舉遠到,謂如來廣大之身,輕舉飛空,無遠弗屆,自在無礙;四、現無量類常居一土,謂如來雖爲衆生而現衆類之身,然所居常在一土,自在無礙;五、諸根互用,謂如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覺觸知法,互相爲用,自在無礙;六、得一切法如無法想,謂如來知一切法本性空寂,若言有法而可證得,則爲虛妄,故雖有所證而無能證之想,于法融通,自在無礙;七、說一偈義經無量劫,謂如來智慧辯才,演說一偈之義,雖經多劫,無有窮盡,稱性宣揚,自在無礙;八、身遍諸處猶如虛空,謂如來爲諸衆生處處現身說法,猶如虛空,了無形相可得,隨緣應化,自在無礙。
(2)《華嚴經》說佛與菩薩有十種自在,即:一、壽命自在,菩薩成就法身慧命,已無生死壽夭之數,雖經曆萬劫而不增長,即短促的刹那亦不減退,但爲度衆生,隨機示現長短壽命之相,其心無所挂礙;二、心自在,菩薩了達諸法空性,不受任何的挂礙,故能智慧方便,入無量叁昧,遊戲神通,超然獨立;叁、財自在。菩薩能以無量福德莊嚴無量佛土,亦以無量珍寶物資布施衆生,更作無畏與法樂布施,救護與滿足一切衆生之所欲樂;四、業自在,菩薩梵行已立,所作皆辦,我生已盡,不受後有,再不受業的拘束;五、生自在。菩薩住于無生法忍中,但爲饒益衆生,所以隨類受生,藉以度脫無量衆生,但卻能去住無礙,生死無染;六、願自在,菩薩能隨願樂成,無有障礙,在各種刹土中,皆能修成無上正等正覺;七、解自在,菩薩能了達諸法,破一切所執,故能勝解成就,且能示現重重色身,爲諸衆生演說無量妙法;八、如意自在,菩薩法力無邊,神通廣大,爲度諸衆生,能于各種世界中,示現變化,隨意自如;九、智自在,菩薩悲智俱足,能于十方世界,演說圓音利樂一切衆生;十、法自在,菩薩辯才無礙,爲度衆生,樂說諸法,于諸法中,圓融通達。
④谛聽 要真誠仔細的聽。
⑤願樂欲聞 大家都樂意聽聞。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五 宣教緣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