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叁 八相成道▪P4

  ..續本文上一頁如一般人持牛戒狗戒等,以爲是生天之因,又有一些人塗灰斷食,錯認以爲是涅槃之道是。

  ⑨散諸塵勞 消散凡夫們的一切煩惱。塵勞者,心勞塵境,即煩惱的別名。這裏亦指凡夫們的“思惑”,即世人在思想上的迷惑錯誤,有5種,即貪、瞋、癡、慢、疑。貪者,貪愛五欲享受;瞋者,瞋恚無忍;癡者,愚癡無明;慢者,貢高我慢;疑者,懷疑不信聖者的道法。

  ⑩壞諸欲塹 使衆生不再陷入五欲六塵的深坑之中。五欲者,貪財、貪色、貪名、貪食、貪睡,經雲:“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色是指美麗的色相,聲是指悅耳的聲音,香是指芬芳的香氣,味是指可口的美味,觸是指適意的觸樂,法是指一切的事物。因此六者能染汙世人的心境,使真性不能顯發,故謂之爲塵。

  嚴護法城①,開闡法門②,洗濯垢汙③,顯明清白④,光融佛法⑤,宣流正化⑥。

   (這是說菩薩應護持佛所說之正法)

   因此,凡是菩薩皆要竭力護持佛所說之正法,挑起如來的家業,把佛所說的正法毫無保留地介紹給世人。同時還要把僧團和個人的不良思想和行爲,統統改正過來,好讓佛教能夠以顯明的、清白的面目呈現在世人面前。唯有這樣才能光大佛教,也唯有這樣才能宣揚流通真正的佛的教法。

  附記1:經文所說的“洗濯垢汙”中之垢汙二字,是說佛弟子不修“六和敬”。放眼現今佛教界,出家人公開批評出家人,在家居士也公開互相批評,這就是不修“六和敬”的緣故。“六和敬”就是六個能使佛弟子和睦共處、互敬互愛的規則,即:一、身和同住,是身體要和平共處;二、口和無诤,是言語上不起爭論;叁、意和同悅,是心意的互相喜悅;四、戒和同修,是戒律的共同遵守;五、見和同解,是見解的完全一致;六、利和同均,是有利益大家分享。全天下的佛弟子,如果人人都遵行“六和敬”,我們佛教界肯定氣象升平,充滿朝氣!

  附記2:印光大師是淨土宗的第13代祖,是近代佛門中一位備受尊敬的大德,他對世人開示說:“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長思已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之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它消滅。常生慚愧及忏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惟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世人如果依照老人家的話去做,不但天下太平,而且人人超凡入聖可期。

  入國分衛⑦,獲諸豐膳⑧,貯功德⑨,示福田⑩。

   (這是說比丘受供是給世人種福田)

   出家人入城托缽、乞食,若是獲得豐美的飲食,那是給世人積功累德。這也是告訴世人,供養出家人能夠生長福報。

  附記1:供養普通的出家人,已經功德無量,若是供養阿羅漢,功德就更大了,茲舉一例:佛十大弟子之一的迦旃延,接受貧苦老婦一瓶水的供養,該老婦以此因緣,死後生天,享受天福;若是供養菩薩和佛,那功德就更加的不可思議了。

  附記2:世人多不了解比丘乞食的意義,而對之輕視,其實,它是一種自利利他的行爲。佛在《寶雨經》裏說乞食十爲,即:一爲攝受諸有情,二爲次第乞食,叁爲不疲倦,四爲知足,五爲分布,六爲不躭嗜,七爲知量,八爲圓滿善品,九爲使善根現前,十爲離我執。

  欲宣法現欣笑(11),以諸法藥救療叁苦(12),顯現道意無量功德(13),授菩薩記成等正覺(14)。

   (這是說明說法和修證的利益)

   菩薩意欲宣揚佛法時,臉上應帶笑容,以便予人誠懇親切的感覺,然後才以好像良藥一樣的佛法,去救治醫療衆生的叁種痛苦。能這樣的把佛教慈悲爲懷和拔苦與樂的真精神充分地發揮出來,那才是功德無量啊!也由于這樣,將不難獲得佛現前授與菩薩將來何時成佛的預記。

  ◎注釋

  ①嚴護法城 要竭盡所能去護持佛所說的正法。

  ②開闡法門 開示闡揚佛所說的正法。

  ③洗濯垢汙 去除垢汙。垢汙是指佛弟子不修六和敬和叁業不清淨。

  ④顯明清白 令佛教以顯明的、清白的面目出現。

  ⑤光融佛法 光大佛法的意思。

  ⑥宣流正化 宣揚流通真正的佛的教化。

  ⑦入國分衛 是入城乞食的意思。“分衛”即托缽、乞食。其意義有二:一、自利,爲杜絕俗事,方便修道;二、利他,爲福利世人,予衆生種植福田的機會。

  ⑧獲諸豐膳 得到豐美的飲食。

  ⑨貯功德 積累功德。

  ⑩示福田 示者指示,福田者能生福的意思。合而言之,就是告訴世人供養出家人能夠生長福報的意思。

  (11)欲宣法,現欣笑 欲宣揚佛法的時候,臉上應帶笑容,以便予人誠懇親切的感覺。

  (12)以諸法藥,救療叁苦 以好像良藥一樣的佛法,去救治醫療芸芸衆生的叁種痛苦。此叁苦是:苦苦、壞苦、行苦。苦苦是世人既有生死之身,已經夠苦,加上衆苦逼迫,簡直苦上加苦,故謂之苦苦;壞苦是偶而出現之樂境失去時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諸行無常遷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叁苦俱全,色界只有壞行二苦,無色界則只有行苦。

  (13)顯現道意,無量功德 充分表現出佛教慈悲爲懷,拔苦與樂的道意(精神),那才是功德無量。

  (14)授菩薩記,成等正覺 授與菩薩將來成佛的預記,說明菩薩什麼時候成佛。

  示現滅度拯濟無極①,消除諸漏植衆德本②。

   (這是說示現入涅槃相)

   當佛教化衆生的機緣完了時,他便會示現滅度(入涅槃)。而示現滅度,也是對衆生有無窮無盡的利益的,例如能使衆生消除一切的煩惱,以及給與衆生培植衆多功德的根本等等。

  附記1:釋迦佛住世80年,其中說法49年,到處隨緣教化衆生,化緣盡了,便在中印度的拘屍那拉城(Kusinara)跋提河岸沙羅雙樹間,說完《大般涅槃經》後,便頭北面西,右脅而臥,用叁昧真火,自焚荼毘,遺下五顔六彩的舍利子,供世人敬奉,至今猶存。這就是佛八相成道中之涅槃相。

  附記2:釋迦佛在人間的出生和滅度,那不是真的生滅,他早已證得無生法忍,已無生死,但爲了度衆生,無生示生,非滅現滅,所以經中說他“示現滅度”。佛在《大般涅槃經》裏說:“如來法身,久已成佛,久入大涅槃,無有生死。然大涅槃不可思議,能作種種示現,濟度衆生,所謂八相成道,皆爲方便示現世間,其實如來是常住法,不變易法。”用白話來說,就是:如來的法身,早就已經成佛,早就已經入于大涅槃境界,沒有了生死。但是,大涅槃不可思議,能作種種的示現,濟度衆生,正是所謂的八相成道,都是爲了方便而示現于世間,其實如來是恒時常住之法,是不變易之法。

  附記3:佛還在《大涅槃經》裏指出:“若人所言:釋迦佛受父母愛欲所結胎身,爲太子,娶妻生子,出家修道成佛等,此爲魔說。若說佛久已入涅槃,法性不動,無有來去,八相成道,皆爲化度衆生故,權示變現,是爲佛說,是深知如來之義。”若用白話來說,就是:假如有人說:釋迦佛是受父母愛欲所結的胎身,做太子,娶妻生子,出家修道成佛等,這是魔所說的。假如有人說:佛早已進入涅槃,法性不動,並沒有來去,所以八相成道,這都是爲了化度衆生的緣故,而方便示現的,這才是佛所說的,才是深知如來的意義。

  附記4:還有一點,根據《梵網經》說,釋迦佛來我們此世界度化衆生,已經“往返八千次”,這是最後一次,下次輪到彌勒菩薩來示現成佛了。又,釋尊在法華會上曾經自述:“我于塵點劫前,早已成佛,自是以來,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于馀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衆生。”由此可見,釋尊八相成道,皆爲方便示現,同于幻化。

  附記5:滅度者,滅除一切煩惱和度脫一切生死的意思。滅度梵語叫做“涅槃”(Nirvna),根據梵語“涅”是無的意思,“槃”是糾纏、煩惱、痛苦的意思。合而言之,就是無糾纏、無煩惱或無痛苦之義。換句話說,一個人修行佛法,當他把一切肉體上、精神上的痛苦完全消除了,連生死也超越了、擺脫了,就叫做“涅槃”。這種涅槃境界,是芸芸衆生最崇高、最理想和最美麗的歸宿。說它是一切衆生最美麗的歸宿,因爲涅槃境界含有常、樂、我、淨之四德: 常者,常恒永在,沒有生滅;樂者,永遠寂滅、安樂、毫無煩惱;我者,得大自在,毫無束縛;淨者,解脫一切之垢染,無比清淨。

  附記6:爲什麼經文中說佛示現滅度,對衆生有無窮無盡的利益呢?須知佛示現滅度,具有六種的意義:一、事究竟故。自利方面,已得菩提,成佛果,利他方面,已轉*輪,度衆生,叫做“事究竟”。二、爲除樂倒故。衆生有四顛倒,無常執常,無樂執樂,無我執我,不淨執淨。今見佛也入涅槃,便可消除此四顛倒。叁、令捨輕慢故。如《法華經如來壽量品》所說:衆生若見佛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起難遭之想、恭敬之心。四、令生渴仰故。佛示現人間,是很久才有,極難遇到,如優昙華難得開一次,開了又很快就謝了,《法華經》說:“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令衆生心懷戀慕,渴仰于佛,便種善根。”五、爲令身精進故。一般衆生都愛惜此身,今知佛尚且要捨此身,就不會再戀惜它,而將此身奉獻給叁寶,奉獻給衆生。六、欲速成就衆生得解脫故。如《法華經》說:“有一良醫,具善方便,見子病苦,不肯服藥,即作是言:汝等當知,我今衰老,死時已至。是好良藥,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憂不瘥。作是教巳,複至他國,遣使還告,汝父已死。是時諸子,心大憂惱,自惟孤露,無複恃怙,心遂醒悟,乃知此藥,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八相成道的化迹,最後示現滅度,其用意即在于此。

  

  具足功德微妙難量③。遊諸佛國普現道教④。

   (這是結歎八相成道的功德)

   諸佛到人間來八相成道,既自利又利他,入涅槃後,更是常樂我淨,不但具足無量功德,而且境界不可思議。所以諸佛遊化諸佛國土,都是這樣示現八相成道來教化衆生的。

  

注釋

  ①示現滅度,拯救無極 是說佛示現滅度,對衆生有著無窮無盡的利益。

  ②消除諸漏,植衆德本 消除一切的煩惱,就是培植一切功德的根本。漏者,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使人漏落于叁惡道之中,故煩惱又叫做“漏”。

  ③具足功德,微妙難量 不但具足無量的功德,而且境界微妙到不可思議。

  ④遊諸佛國,普現道教 “遊諸佛國”是說以遊戲神通自由自在的到一切世界去:“普現道教”是說普遍示現八相成道以教化衆生。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叁 八相成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