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一股氣包住頭,修觀時頭頂會
有氣往上冒。當你觀的心越細,因爲心念微細會造成很高的定。更深的定,氣就要升得更高。
所以,觀心念生滅的時候,會發現頭上癢癢發脹,有人形容頭上像噴泉一樣噴水,有些人說好象頭上在冒煙。有些人眼睛能看到修觀的人頭上升起一束光。當修行人的心念不
穩定的時候,他頭上的亮光會擺來擺去,騙不了人的。當他心念很定的時候,那個光柱會沖上天去。所以真修行者,修行時會發出光,能看見光的人就會看到。
所以,真修行時,會來引鬼神,因爲鬼神也見到修行人的光。定和慧的氣正好顛倒,禅定的氣因爲集中凝聚,就會留在頭上。修觀的氣是冒上去,結果呢?修定很強的人,他
沒有辦法修觀,觀太強的人沒有辦法修定,這兩股氣是相反的。定力太強的人就沒辦法修觀。爲什麼?因爲那股定的氣帶他入定,定力太強,觀不了,他只好入定了,別人還以爲
他修得好呢!
6.定力太強障觀心
如果不先去分清楚,你究竟是修觀還是修定。你就在那裏修啊修啊,不知道修什麼。要弄清楚啊,修定會收集能量,修觀會消耗能量,越觀他會越覺得沒有體力,有些人會有
這種現象。所以,你很精進修觀的時候,會累、會疲倦,疲倦了你精進的心還在,于是身心互相矛盾。
其實,修觀時要多休息,修定的人應該少睡。大多數人不是觀太強,就是定太強。很多人不知道修觀時有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修觀時千萬不要入定太久,那樣會障礙修觀
。爲什麼?因爲你觀沒多久就入定了。這樣的定力不利于修觀。不明白的人還以爲這個人很用功在修行,外表看這個人修得很好,在明眼人看來,他一點都沒有進步。
爲什麼?他想修觀,可是觀一點也沒修就入定去了。結果是定力越來越強,最後只會發神通,不能開智慧,知道嗎?別人看他修出神通而非常崇拜他,在我看來他沒進步。不
明白修慧的關鍵在哪裏,修來修去,慢慢地越有神通,智慧卻沒有進展。禅宗祖師最害怕學人入定,因爲入定不修慧,是浪費時間。所以,修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入定太久
。
7.維持四禅定力來觀心
但是,沒有足夠的定力修不好觀,怎麼辦?你每天一定要能上四禅,早晚各一次。每次要一分鍾內就能上四禅,這樣就有足夠的定力修觀。你們的禅定訓練好之後,都會有這
個經驗,兩叁個呼吸就進去了,有時吸一口氣就進四禅了。但是,千萬不要在修觀時一口氣進四禅,那表示你定力太強了,這時修觀會一念不小心就進了四禅。
定慧都很強的人,可在四禅裏修觀,一般人往往在定中就不想修觀了,弄明白了定慧的心的差別,修觀就修得快。不明白的人修觀變成入定,在浪費時間,別人還以爲他很精
進呢!
所以你必須每天檢查一次,有沒有能力立刻再上四禅。如果能夠,就證明你今天還有足夠定力修觀。如果今天五分鍾內都上不了四禅,那就暫停修觀。把定力再修回來,定力
足夠了,再來修觀,這樣用功就用對了,否則,你就是在拖延時間罷了。
記住,修觀時,每天早晚一定要檢驗一次四禅的定力。
8.舍覺支--無心道人
修觀修到身體都沒有知覺時,會有一些現象出現。我在這裏先不說,說了之後,會障礙你的修行。只有你自己修到那時,才會發現真的有那回事。當你們的心念越來越微細的
時候,你頭上的氣會越冒越高,你會覺得沖上天空去了。
當心非常微細時,就是氣高到一定時候,你會進入一種無念的狀態,在無念時,身心會發生一些古怪的事情,這個就不說出來了。
希望已經知道的同學,不要告訴不知道的人,以免障礙他修行,好多人未修到位就先想知道這個過程,結果以後打妄想、自我暗示,以爲修成了,自作障啊!
當你達到無念的狀態時,你會發現,睜開眼睛看東西,或者做什麼事情,你的頭都是空空的。其實,每個人都經驗過,內心清醒而腦袋一片空白,這時一點兒雜念都沒有。我
們的心念是這樣的:你每天醒來的時候,心的能量就會跑到頭上來。睡覺時,頭上的能量就會統統退掉。
當一個人觀到無念的時候,他的頭上就會空空的一點兒念頭都沒有。此時他只要動一個念頭,就會發現有一股能量沖上頭。就是說,當你修到心念很細,細到不動念的時候,
真正的無念必定是頭上一點能量都沒有,當時動一個念頭,想一件事情,就會發現一股能量跑上頭來。發生這種現象時,就表示你做到無心道人的狀況了。
什麼叫無心道人呢?面對任何境界,心裏知道沒有爲那個境界動心念。雖然對境界不動心念,五遍行(覺知的心)還是在的,但是,你不思考任何事物,見到心只是一面鏡子
在照萬物,你才知道心對境舍念清淨,跟四禅一模一樣。你在四禅時,只是在定中沒有任何念頭。修觀修到無念的時候,不必入定就能夠任何時候不動念頭,進入舍念清淨的狀況
。
當一個人進入這樣的狀況以後,在平時煩惱心一動,就會使他覺得很辛苦,會有一陣子一陣子的心疼。從此以後,他對貪嗔心等特別警覺,因爲嗔心一起來,他立刻覺得心受
不了,很辛苦。因爲純淨的心已經非常敏感。嗔心一來,心就要疼而受不了,他必須立刻舍掉。這個時候,你要去除貪嗔就比較快。
第六講
八、證悟與悟後修
今天繼續講關于修觀的問題。修觀就是修慧。
5.增上慢
當一個人完成初果的時候,他應該自證自知完成初果。但是,修行人往往有一個毛病,就是還沒修到那裏,就自以爲修到某某果位。就自我肯定地說:我已經修到如此這般了
,佛法把未證未證的煩惱稱爲增上慢。
論中說,初果向人有時會有初果的增上慢,二果向人有時會有二果的增上慢,叁果向人有時會有叁果的增上慢,四果向人有時會有四果的增上慢。
增上慢本身不是妄語,他本人不知道,自以爲修到那裏了。當增上慢人知道自己是增上慢時,他必須承認自己當時自以爲是,不然就是大妄語,你有增上慢嗎?別掉進去!更
要小心大妄語哦!
6. .果定
現法樂住
如何驗證是否證初果?如果你以爲你完成初果了,是否真的就完成了呢?初果是放下我見。在《清淨道論》的最後一品,講到修慧的功德說,如果一個人完成了初果,他就得
到一種定,叫果定。果定不是入定,在經典裏稱果定爲現法樂住。一個人如果完成了初果之後,他要享受證果的快樂,隨時隨地都能夠享受,這就是證果的現法樂住,現法樂住比
四禅還要舒服。
如果你完成了四禅與初果,你就會知道果定的現法樂住比四禅還要樂,還要舒服。這個樂不是世間的快樂,也不是叁禅那樣的快樂,是一種很平靜很舒服的感受。這種感受使
你會覺得全身很輕安,一種出離世間的甯靜。當時世間的一切你都沒有興趣了,心就自然靜靜地定在裏面。
如果你們真的完成了初果之後,必須是你自信地知道有這麼一回事,若要他人印證就是你證初果沒信心了。所以,一旦你認爲你完成了初果,你應該去作現法樂住,如果你體
驗到了現法樂住,你就知道及自信有法喜充滿這回事,你也會很自信證果了,確信證果的法樂是現法可以樂住享受的。
一個人不論是否通過修行完成了初果,也可以嘗試做現法樂住,如果他真的完成了初果,他一定有資格(能力)享受證果的快樂,就是說,一定要出現現法樂住。如果他沒完
成那個果位,就沒有辦法感受了。現法樂住會隨著你的禅定退而退。意思就是說,如果你的禅定退,你的現法樂住也退。
如果你們沒有完成四禅,你就不清楚現法樂住的樂是多樂,但是,如果你完成了四禅就會知道,由智慧得到的快樂比修定得來的快樂還要舒服。在經典裏面說四禅也有現法樂
住。是怎麼回事?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從四禅裏出來,他會非常舒服,心念很清淨,遇到任何境界,他都會心如止水。
如果四禅的定力沒了,這個感受也就沒了,要重新修回四禅才會有。只要你完成四禅,你就隨時享受從四禅出定給你帶來的快樂。
在享受現法樂住時,有時會弄錯去入定,要分別清楚現法樂住不是入定,不可弄錯了,不要集中心念而入定。當有人在做現法樂住的時候,如果你能夠看到的話,可以看到他
頭上會有光向上空冒,那光會升得很高。不需要入定,只要心想享受那快樂,他的光就出現了。這個是騙不了人的。他會法喜充滿地在裏面享受法樂。
退現法樂住
經論裏面說有六種阿羅漢,即退法阿羅漢、思法阿羅漢、護法阿羅漢、安住法阿羅漢,堪達法阿羅漢、不動法阿羅漢。其中的退法阿羅漢,就是因爲禅定退而退了現法樂住。
可見證了果也會退,很多人不信證果後會退,不信者請參考所例舉的經論,不同部派對于退果的見解不同。
佛在四十二章經中說:“得阿羅漢道,乃可信汝意耳。”,我不知道四十二章經出自哪個部派,然而,這個部派認爲佛說四果以下還有反複心,可見佛只信阿羅漢的心,換句
話說,到了叁果,心依然會反反複複,就是還會貪染世間,就有可能退果。當然有退也有進,如果你發覺退了,就趕緊修。
7.證果與斷煩惱
證果已斷已知的煩惱
證初果後還要修的是修道所應斷的法:1、欲界貪;2、嗔恚;3、色界貪;4、無色界貪;5、癡;6、慢;7、掉舉。就是不必去修那些破除我見的修法了。小乘部派的“說一切
有部”的論典裏把煩惱分爲欲界煩惱,色界煩惱,無色界煩惱,再把叁界煩惱個別細分爲八十八使見惑及九十八使見思惑,這種講法已經被現在的北傳佛教的學者接受。
然而,在經(不是論)裏沒有九十八使見思惑的說法,只是把煩惱分爲五上分結和五下分結。欲界裏…
《定慧之路(致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