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慧之路(致光法师)▪P13

  ..续本文上一页有一股气包住头,修观时头顶会

  有气往上冒。当你观的心越细,因为心念微细会造成很高的定。更深的定,气就要升得更高。

  

  所以,观心念生灭的时候,会发现头上痒痒发胀,有人形容头上像喷泉一样喷水,有些人说好象头上在冒烟。有些人眼睛能看到修观的人头上升起一束光。当修行人的心念不

  稳定的时候,他头上的亮光会摆来摆去,骗不了人的。当他心念很定的时候,那个光柱会冲上天去。所以真修行者,修行时会发出光,能看见光的人就会看到。

  

  所以,真修行时,会来引鬼神,因为鬼神也见到修行人的光。定和慧的气正好颠倒,禅定的气因为集中凝聚,就会留在头上。修观的气是冒上去,结果呢?修定很强的人,他

  没有办法修观,观太强的人没有办法修定,这两股气是相反的。定力太强的人就没办法修观。为什么?因为那股定的气带他入定,定力太强,观不了,他只好入定了,别人还以为

  他修得好呢!

  6.定力太强障观心

  

  如果不先去分清楚,你究竟是修观还是修定。你就在那里修啊修啊,不知道修什么。要弄清楚啊,修定会收集能量,修观会消耗能量,越观他会越觉得没有体力,有些人会有

  这种现象。所以,你很精进修观的时候,会累、会疲倦,疲倦了你精进的心还在,于是身心互相矛盾。

  

  其实,修观时要多休息,修定的人应该少睡。大多数人不是观太强,就是定太强。很多人不知道修观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修观时千万不要入定太久,那样会障碍修观

  。为什么?因为你观没多久就入定了。这样的定力不利于修观。不明白的人还以为这个人很用功在修行,外表看这个人修得很好,在明眼人看来,他一点都没有进步。

  

  为什么?他想修观,可是观一点也没修就入定去了。结果是定力越来越强,最后只会发神通,不能开智慧,知道吗?别人看他修出神通而非常崇拜他,在我看来他没进步。不

  明白修慧的关键在哪里,修来修去,慢慢地越有神通,智慧却没有进展。禅宗祖师最害怕学人入定,因为入定不修慧,是浪费时间。所以,修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入定太久

  。

  7.维持四禅定力来观心

  

  但是,没有足够的定力修不好观,怎么办?你每天一定要能上四禅,早晚各一次。每次要一分钟内就能上四禅,这样就有足够的定力修观。你们的禅定训练好之后,都会有这

  个经验,两三个呼吸就进去了,有时吸一口气就进四禅了。但是,千万不要在修观时一口气进四禅,那表示你定力太强了,这时修观会一念不小心就进了四禅。

  

  定慧都很强的人,可在四禅里修观,一般人往往在定中就不想修观了,弄明白了定慧的心的差别,修观就修得快。不明白的人修观变成入定,在浪费时间,别人还以为他很精

  进呢!

  

  所以你必须每天检查一次,有没有能力立刻再上四禅。如果能够,就证明你今天还有足够定力修观。如果今天五分钟内都上不了四禅,那就暂停修观。把定力再修回来,定力

  足够了,再来修观,这样用功就用对了,否则,你就是在拖延时间罢了。

  

  记住,修观时,每天早晚一定要检验一次四禅的定力。

  8.舍觉支--无心道人

  

  修观修到身体都没有知觉时,会有一些现象出现。我在这里先不说,说了之后,会障碍你的修行。只有你自己修到那时,才会发现真的有那回事。当你们的心念越来越微细的

  时候,你头上的气会越冒越高,你会觉得冲上天空去了。

  

  当心非常微细时,就是气高到一定时候,你会进入一种无念的状态,在无念时,身心会发生一些古怪的事情,这个就不说出来了。

  

  希望已经知道的同学,不要告诉不知道的人,以免障碍他修行,好多人未修到位就先想知道这个过程,结果以后打妄想、自我暗示,以为修成了,自作障啊!

  

  当你达到无念的状态时,你会发现,睁开眼睛看东西,或者做什么事情,你的头都是空空的。其实,每个人都经验过,内心清醒而脑袋一片空白,这时一点儿杂念都没有。我

  们的心念是这样的:你每天醒来的时候,心的能量就会跑到头上来。睡觉时,头上的能量就会统统退掉。

  

  当一个人观到无念的时候,他的头上就会空空的一点儿念头都没有。此时他只要动一个念头,就会发现有一股能量冲上头。就是说,当你修到心念很细,细到不动念的时候,

  真正的无念必定是头上一点能量都没有,当时动一个念头,想一件事情,就会发现一股能量跑上头来。发生这种现象时,就表示你做到无心道人的状况了。

  

  什么叫无心道人呢?面对任何境界,心里知道没有为那个境界动心念。虽然对境界不动心念,五遍行(觉知的心)还是在的,但是,你不思考任何事物,见到心只是一面镜子

  在照万物,你才知道心对境舍念清净,跟四禅一模一样。你在四禅时,只是在定中没有任何念头。修观修到无念的时候,不必入定就能够任何时候不动念头,进入舍念清净的状况

  。

  

  当一个人进入这样的状况以后,在平时烦恼心一动,就会使他觉得很辛苦,会有一阵子一阵子的心疼。从此以后,他对贪嗔心等特别警觉,因为嗔心一起来,他立刻觉得心受

  不了,很辛苦。因为纯净的心已经非常敏感。嗔心一来,心就要疼而受不了,他必须立刻舍掉。这个时候,你要去除贪嗔就比较快。

  第六讲

  

  八、证悟与悟后修

  

  今天继续讲关于修观的问题。修观就是修慧。

  

  5.增上慢

  

  当一个人完成初果的时候,他应该自证自知完成初果。但是,修行人往往有一个毛病,就是还没修到那里,就自以为修到某某果位。就自我肯定地说:我已经修到如此这般了

  ,佛法把未证未证的烦恼称为增上慢。

  

  论中说,初果向人有时会有初果的增上慢,二果向人有时会有二果的增上慢,三果向人有时会有三果的增上慢,四果向人有时会有四果的增上慢。

  

  增上慢本身不是妄语,他本人不知道,自以为修到那里了。当增上慢人知道自己是增上慢时,他必须承认自己当时自以为是,不然就是大妄语,你有增上慢吗?别掉进去!更

  要小心大妄语哦!

  6. .果定

  

  现法乐住

  

  如何验证是否证初果?如果你以为你完成初果了,是否真的就完成了呢?初果是放下我见。在《清净道论》的最后一品,讲到修慧的功德说,如果一个人完成了初果,他就得

  到一种定,叫果定。果定不是入定,在经典里称果定为现法乐住。一个人如果完成了初果之后,他要享受证果的快乐,随时随地都能够享受,这就是证果的现法乐住,现法乐住比

  四禅还要舒服。

  

  如果你完成了四禅与初果,你就会知道果定的现法乐住比四禅还要乐,还要舒服。这个乐不是世间的快乐,也不是三禅那样的快乐,是一种很平静很舒服的感受。这种感受使

  你会觉得全身很轻安,一种出离世间的宁静。当时世间的一切你都没有兴趣了,心就自然静静地定在里面。

  

  如果你们真的完成了初果之后,必须是你自信地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若要他人印证就是你证初果没信心了。所以,一旦你认为你完成了初果,你应该去作现法乐住,如果你体

  验到了现法乐住,你就知道及自信有法喜充满这回事,你也会很自信证果了,确信证果的法乐是现法可以乐住享受的。

  

  一个人不论是否通过修行完成了初果,也可以尝试做现法乐住,如果他真的完成了初果,他一定有资格(能力)享受证果的快乐,就是说,一定要出现现法乐住。如果他没完

  成那个果位,就没有办法感受了。现法乐住会随着你的禅定退而退。意思就是说,如果你的禅定退,你的现法乐住也退。

  

  如果你们没有完成四禅,你就不清楚现法乐住的乐是多乐,但是,如果你完成了四禅就会知道,由智慧得到的快乐比修定得来的快乐还要舒服。在经典里面说四禅也有现法乐

  住。是怎么回事?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从四禅里出来,他会非常舒服,心念很清净,遇到任何境界,他都会心如止水。

  

  如果四禅的定力没了,这个感受也就没了,要重新修回四禅才会有。只要你完成四禅,你就随时享受从四禅出定给你带来的快乐。

  

  在享受现法乐住时,有时会弄错去入定,要分别清楚现法乐住不是入定,不可弄错了,不要集中心念而入定。当有人在做现法乐住的时候,如果你能够看到的话,可以看到他

  头上会有光向上空冒,那光会升得很高。不需要入定,只要心想享受那快乐,他的光就出现了。这个是骗不了人的。他会法喜充满地在里面享受法乐。

  

  退现法乐住

  

  经论里面说有六种阿罗汉,即退法阿罗汉、思法阿罗汉、护法阿罗汉、安住法阿罗汉,堪达法阿罗汉、不动法阿罗汉。其中的退法阿罗汉,就是因为禅定退而退了现法乐住。

  

  可见证了果也会退,很多人不信证果后会退,不信者请参考所例举的经论,不同部派对于退果的见解不同。

  

  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耳。”,我不知道四十二章经出自哪个部派,然而,这个部派认为佛说四果以下还有反复心,可见佛只信阿罗汉的心,换句

  话说,到了三果,心依然会反反复复,就是还会贪染世间,就有可能退果。当然有退也有进,如果你发觉退了,就赶紧修。

  7.证果与断烦恼

  

  证果已断已知的烦恼

  

  证初果后还要修的是修道所应断的法:1、欲界贪;2、嗔恚;3、色界贪;4、无色界贪;5、痴;6、慢;7、掉举。就是不必去修那些破除我见的修法了。小乘部派的“说一切

  有部”的论典里把烦恼分为欲界烦恼,色界烦恼,无色界烦恼,再把三界烦恼个别细分为八十八使见惑及九十八使见思惑,这种讲法已经被现在的北传佛教的学者接受。

  

  然而,在经(不是论)里没有九十八使见思惑的说法,只是把烦恼分为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欲界里…

《定慧之路(致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做个座位来打坐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