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慧之路(致光法師)▪P15

  ..續本文上一頁  有些部派則說阿羅漢會退到初果爲止,因爲他們說初果絕對沒得退。但有些部派說阿羅漢會退到連初果也沒有了。

  

  另外,有些部派還說,阿羅漢只是退了現法樂住,但是死的時候還是阿羅漢;因爲病,因爲種種因緣,定力退了,一些煩惱又生起來而退現法樂住,但是他們說阿羅漢絕對不

  要那些煩惱了,只是因爲他的定力不夠,那煩惱浮現而已。各種說法都有。

  

  問:初果還會輪回嗎?

  

  答:還要呀。最多七次呀。

  

  問:他還會不會去做畜生呀?

  

  答:不會了。各部派都說初果絕對不會墮落了。

  

  問:他還會遇到佛法嗎?

  

  答:根據初果的因緣,他一定會繼續修行,一定會遇到佛法,不然他無法在七次輪回之內解脫。如果你害怕受輪回苦,證了初果後可以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往生什麼品知道嗎

  ?至少中品啊。下品是凡夫,中品是證果的人,上品是大菩薩。

  

  問:那羅漢呢?

  

  答:羅漢如果發心成爲大阿羅漢,這種羅漢還是要再來這個世間。但是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大阿羅漢不是以應化身再來這個世間,是以神通變化身來。但是中國人相信

  ,阿羅漢還會繼續以應化身來。比如說濟公活佛就是個例子,還再來投胎,又來渡衆生,繼續與衆生結緣,行他的菩薩道。

  

  問:他還會迷嗎?

  

  答:多數還會迷。雖然有隔陰之迷,他還會繼續去修行,而且很快又覺悟。不但羅漢如此,完成初果者甚至轉世到沒有佛法的地方,自己也會修行的。因爲業習的力量的推動

  ,他會去修行。先碰到外道,就先修外道法,比如練氣功或修道教。

  

  問:如果他已經證到了一種果位,他再來的時候,一定還會證到這個果位吧?他還會遇到佛法嗎?

  

  答:能證果就說明與佛法因緣很深,一定會遇到佛法的。

  

  問:入定和中陰身看到的光一樣嗎?

  

  答:在入定時也能看到光,中陰身也可以看到光。但是不一樣的。大家看見的都是光,沒有辦法分辨。所以,你要分辨清楚的話,你就必須把四禅八定都修完。把所有的不同

  的定中看到的光都弄清楚,你才能分別清楚。而且相同的定在不同時候會看到不同的光明。

  

  問:如何修滅盡定?

  

  答:修觀達到無心過後,可以進一步修五、六、七、八的無色定。如果你定力很好,修完五、六、七、八定,最後你可以進入滅盡定。能進入滅盡定的人肯定至少是叁果。進

  入滅盡定時,有人會頭低下來。

  

  其實,觀心生滅觀到無心時,有時頭也會低下來。原因是高度無心時,心就不控製身體,頸項失去控製而頭就會低下來。所以,有些入無心定的道人,當他的頭低下來的時候

  ,別人還以爲他在打瞌睡。

  

  懂得的人一靠近就知道了,一個人進入滅盡定或無想定時,他的周圍會産生很強的磁場,靠近此人就會有想入定的感覺。

  

  四禅八定都是有心定,入定、出定、在定都自心明了。滅盡定是無心定,無心定是入定、出定、在定都無心。

  

  滅盡定的步驟:一開始上坐的時候,先心想我現在要進入滅盡定,然後入四禅八定裏觀生滅,之後你再不可以有進入滅盡定這個念頭。因爲是無心定,不可以象四禅八定那樣

  心想進就進。只有叁果以上的某些定解脫的聖人,到四禅八定以後自然地進入滅盡定。另外,滅盡定是無心定,他出來的時候也是無心出定。

  禅定相關經典

  

  在修法上一定要依老師的指示去修,這時依人不依法。證悟時,必須是自證自知,請勿依靠老師的印證,也不可以找非同見同行的人釋疑,這時,應當依據經典,依法不依人

  。以下是應讀的經典:

  

  關于四禅支

  

  注意經文說:初禅的人聽到聲音語言便退失,四禅呼吸斷。

  

  長阿含第二分衆集經第五

  

  比丘除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于初禅。滅有覺觀,內信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禅。離喜修舍,念進,自知身樂,諸聖所求,憶念、舍、樂,入第

  叁禅。離苦樂行,先滅憂喜,不苦不樂,舍念清淨,入第四禅。

  

  長阿含經卷第十二 第二分清淨經第十叁

  

  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禅。如是樂者佛所稱譽。猶如有人滅于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禅。如是樂者佛所稱譽。猶如有人除喜入舍,自知身樂,賢聖

  所求,護念一心入第叁禅。如是樂者佛所稱譽。樂盡苦盡,憂喜先滅,不苦不樂,護念清淨入第四禅。如是樂者佛所稱譽。

  

  雜阿含(747)禅定滅何法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阿難獨一靜處禅思。念言“世尊說叁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複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作是念已,從禅起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

  白佛言:“世尊,我獨一靜處禅思,念言“如世尊說叁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

  

  佛告阿難:“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複,阿難!我以諸行漸次寂滅故說,以諸行漸次止息故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

  

  阿難白佛言:“雲何?世尊,以諸受漸次寂滅故說?”

  

  佛告阿難:“初禅正受時,言語寂滅。第二禅正受時,覺觀寂滅。第叁禅正受時,喜心寂滅。第四禅正受時,出入息寂滅。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

  想寂滅。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阿難白佛言:“世尊,雲何漸次諸行止息?”

  

  佛告阿難:“初禅正受時言語止息,二禅正受時覺觀止息,第叁禅正受時喜心止息,四禅正受時出入息止息。空入處正受時,色想止息。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止息。無所

  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止息。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止息。想受滅正受時,想受止息。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阿難白佛:“世尊,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佛告阿難:“複有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如是止息,于余止息無過上者。”

  

  阿難白佛:“何等爲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諸余止息無過上者?”

  

  佛告阿難:“于貪欲,心不樂,解脫。恚、癡,心不樂,解脫。是名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諸余止息無過上者。”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204)晡利多品羅摩經

  

  世尊答曰,優陀夷,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禅成就遊。得共彼天戒等,心等,見等也。彼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

  ,樂。得第二禅成就遊。得共彼天戒等,心等,見等也。

  

  彼離于喜欲,舍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舍,念,樂住,室。得第叁禅成就遊。得共彼天戒等,心等,見等也。優陀夷,是謂一道迹一向作世證。

  

  經曰:初禅以聲爲刺,四禅以入息出息爲刺。

  

  中阿含長壽王品無刺經第十叁(第二小土城誦)

  

  入初禅者以聲爲刺。入第二禅者以覺觀爲刺。入第叁禅者以喜爲刺。入第四禅者以入息出息爲刺。入空處者以色想爲刺。入識處者以空處想爲刺。入無所有處者以識處想爲刺

  。入無想處者以無所有處想爲刺。入想知滅定者以想知爲刺。

  

  複次,有叁刺欲刺,恚刺,愚癡之刺。此叁刺者,漏盡阿羅诃已斷,已知。拔絕根本,滅不複生。

  

  律曰:目揵連自說入無色定見色聞聲

  

  十誦律卷第二

  

  一時長老大目揵連。在耆阇崛山入無所有空定。善取入定相。不善取出定相。從叁昧起。聞阿修羅城中伎樂音聲已。還疾入定。作如是念。我在定中聞阿修羅城中伎樂音聲。

  從叁昧起語諸比丘。我在耆阇崛山入無所有處無色定。聞阿修羅城中伎樂音聲。

  

  諸比丘語目連。何有是處。入無色定當見色聞聲。何以故。若入無色定。破壞色相舍離聲相。汝空無過人法故作妄語。汝目連應擯治驅遣。是事白佛。

  

  佛語諸比丘。汝等莫說目連犯罪。何以故。目連但見前事不見後事。如來亦見前亦見後。是目連在耆阇崛山。入無所有處無色定。善取入定相。不善取出定相。從定起聞阿修

  羅城中伎樂音聲。聞已還疾入定。便自謂。我入定聞聲。若入無色定。若見色若聞聲無有是處。何以故。是人破壞色相舍離聲相故。若目連空無過人法故妄語者亦無是處。是目連

  隨心想說無罪。

  證果相關經典

  

  關于證果

  

  證果到底要斷什麼煩惱?在經典只說到十結,即五上分結和五下分結。佛教發展到部派分裂而對證果衆說紛紛,結果有部論師創立88使和98使的複雜理論,如今中國佛教幾乎

  全盤接受88使和98使的講法,更創立81惑。

  

  然而,佛在經典裏不曾說到有88使和98使。而且南傳佛教如今依然只是講十結,我個人認爲中國佛教應當放棄88使和98使的理論,以五上分結和五下分結來講解證果。

  

  以下列出88使和98使的理論出自哪些論典,編號引用大正藏的號碼,其中1521及1527是大乘論師依據小乘論典而說98使,1541/1543/1546/1547/1552都是小乘論師的著作,不

  是佛所說的論典。

  

  1521…十住毘婆沙論……聖者龍樹造…………………98

  1527…涅槃論……………婆藪槃豆作…………………98

  1541…眾事分阿毘曇論…尊者世友造…………………88,98

  1543…阿毘曇八犍度論…迦旃延子造…………………88,98

  1546…阿毘曇毘婆沙論…迦旃延子造…五百羅漢釋…88,98

  1547…鞞婆沙論…………阿羅漢屍陀槃尼撰…

《定慧之路(致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做個座位來打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