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接著一個,快到我們來不及去思考。所以,要觀察清楚,必須具備一個條件,就是你的心要很微細。心念微細就是要有相當的定力。這就是爲何
要你們先修好四禅再修觀,當修到四禅的微細心念,就有能力以微細的心觀察佛法。身心是快速無常的因緣變化,如果心念粗,根本來不及觀,觀察的心只能在因緣發生後,落入
意識裏思考。所以說:修觀時只許觀察,不允許思考!
4.七覺支--覺悟時應生起的心
佛法講聞思修,思考是在思惟的階段,修的時候是不思考的。爲什麼在修的時候不思考呢?思考都是學來的,在修的時候是觀。觀察是很微細的思惟,而且只是思惟單一事件
。怎麼思惟呢?修定時的思惟,如果觀呼吸,什麼也不用管,只做一件事情:觀察呼吸。
修慧時的思惟,在擇法時什麼佛法也不管,只管一句佛法。可能你們聽過:一句佛法就夠你證悟了。而且經典記載佛在指導衆生證果的時候,都是一句話證果。那一句話是什
麼?它比什麼都值錢啊。在道家裏面有這樣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聽過嗎?
其實真傳的那一句話,就在萬卷書裏面,沒有離開萬卷書。但是那一句話是在你剛好需要的時候,才告訴你--真傳的那一句話。我們爲了破除我執,所需要的佛法是觀因果,
你就專門觀察六根門頭的因果,其它佛法一概不理。
佛說修不淨觀可以克服淫欲,修慈悲觀可以克服嗔心,這些統統不管。你只管要觀察的佛法,這個心態在佛法裏面叫“擇法”。就是說當一個人要覺悟的時候,他要具備一些
條件,這些條件稱爲七覺支,如果你們念《阿彌陀經》會念到,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先要有正念
這七覺支裏面的第一個覺知就叫做念覺支。如果你想要覺悟,你必須要有很強的正念,這叫念覺支。然而,達到四禅的心念是最有效率的正念,若能一念之間入四禅,這樣心
力在修觀時,正念最強最清淨。
正念用在哪裏呢?就正念在你所修的法上。我們生起好的念頭,做善的事情,這種正念是世間的正念,是不能解脫的。所以修觀行時,並不是正念在做好事上。要想證悟、要
解脫,是正念在所修的某句佛法上專心地觀察。
正確擇法
有了正念,接下來就是七覺支的第二個法--擇法。這個擇法就是你要選擇所觀察的法。不懂修行的人,他在修觀時,思考一大堆佛法道理,這不叫擇法,這叫思惟佛法。擇法
時專選一句佛法,任何時都不離開它地觀察。
比如說,我們在觀察無常,對一切所對境都在觀察無常,再也不作第二件事情,這才叫無常的擇法。你可能說觀察無常太容易:“你看!那裏本來沒有屋子的。後來,有人要
建,建了屋子,這叫無常。”這絕對不是觀察無常,也不叫擇法。如果這是擇法,世間人也會修了。
擇法是一種很專注、高度集中的心,選擇某一句佛法來觀察。擇法時觀察的對象是哪些法呢?擇法的對象不是外面的境界,也不是內心的境界。是心和外境發生作用的當下,
每個法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就是觀察每一念當下究竟什麼因緣在生滅。如果你要破我見--見道,不是觀察外面有什麼事情在發生,也不是在觀察內心有什麼煩惱發生。因爲我們的
心迷惑于境界,就應觀察當下的心和境界之間有什麼事情在發生。是觀察能知心和所知境界的因緣,是觀察內心和外境當下的前因後果。
而這類因果是發生在很短的一刹那,並不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因爲煩惱一刹那就過去了。所以,每當你擇法,就在一刹間觀察因緣、因果現象。其實,一切都是因果現象也,
就是說你要在眼、耳等六根作用的一刹那,觀察是什麼因緣在作用。擇法就是選擇觀“當下的因果現象”,只要你很清楚地在六根裏面觀察,就能把身心的因果作用看清楚。
七覺支次第
如果你有了四禅的清淨的心,並以此正念再去做擇法,你一定有能力看清楚佛法。當你看清楚之後就會很肯定:每一個心念和境界的作用,它們從哪裏來,怎麼發生,我都能
夠看到。如果你能夠看到每一刹那的念頭和境界之間的因緣,這時你的心必然會很微細。
因爲擇法讓你進入很微細的心,你越看越清楚,越清楚于是越想看,于是生起精進心。看清楚佛法會使你全身興奮,你會越看越興奮而覺得頭發漲,充滿氣,這時便生起法喜
的心。由于法喜充滿,身心進一步輕安。因此擇法而越看越集中,慢慢地,心念越看越平靜而生起定心。內心次第生起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
。
最後,你會進入沒有造作的心態,面對任何境界,內心只觀察因緣,心不再動念反應、沒有造作了,這叫舍心。七覺支會一個接著一個地生起來,當七覺支一個個生起來,你
就會越修越有信心。你還會發現,你擇法越清楚,煩惱越輕,身心越愉快。如果你修錯了,你的心就會越觀越沈重,越觀越煩。你修對了,越觀越歡喜,越觀越快樂。這是修法的
歡喜。法喜充滿就從這裏來。
破我見的擇法
當修觀在擇法時,絕對不允許去思惟任何其它佛法道理,只能夠觀察所擇的法。擇法是要觀察到當下事情的真相,思惟是觀察以後的事情,這一點要分辨清楚。
如果你很仔細地觀察身心的因果變化,你會知道你就是在看清楚當下,心中不思維任何道理,對所觀的法猶如見親爹娘那麼自信,不須依道理證明。如果你完成了這一點,你
就會肯定沒有我了。而且,你會肯定地跟自己說:“是我親自看到一切只是因緣作用而已,身心就是這麼回事,不是道理上無我,真的是本來無我。”
你會自己確定:“雖然無我,只要有因緣,就會說話、會走路、會造業、會起煩惱。”你看到的都是一系列的因緣變化,一切都無我地在運作,于是,你便見道了。
如果你不懂在哪裏擇法的話,你可能去觀察:“我現在有沒有起嗔心啊?現在我有沒有起貪心啊?”如果去觀察這些,是不可能很快見道的。爲什麼呢?因爲處理貪嗔是要花
很長時間的,那是見道以後,修道時才修的法。見道是一見便永不再迷惑,行爲上的煩惱習慣不是一刹那就能徹底斷除的,所以,修道要慢慢修,慢慢斷煩惱,修道要長久修下去
。我如此解析,是想讓你明白,如何選擇正確的修法來破除我見。
在修行的次第裏,你必須要有清淨的心,才能夠去觀察佛法。經典裏面說,必須先要心清淨,然後,才能見清淨。所謂見清淨,就是生起正見,破除我見。當一個人觀察到身
心只是因果作用,自然地就知道身心無我,也知道戒律的因果作用,他不會隨便亂持戒律的。見道者自然對自己所修的法不再懷疑,並且知道就這樣一直用功修下去,終歸能夠解
脫。也就是說他已清楚地看到了那道路,並且心中朝向著那條解脫之路。
5.見道的難易
證初果的難處
一個人見道之後,貪、嗔、癡還是一大堆的。爲什麼呢?因爲貪、嗔、癡才是修道所要斷的煩惱。要證初果,關鍵在于有沒有生起清淨的心和是否正確擇法。如果你擇法時想
怎麼去行菩薩道,你就不可能很快見道。爲什麼呢?菩薩道是長遠的,不是一下做到的,爲了行菩薩道,心整天向外做利益衆生的事,沒有去觀察自己內心,就難見道了。
所以,菩薩道要修很長久的時間。但是如果要見道,卻不是很長久的事情。因此,我們對證初果要有信心,要弄清楚證初果難在什麼地方,它的難處在于以下幾點:
1、你認識第四禅舍念清淨地的舍念與清淨心嗎?有沒有以清淨的心來觀察佛法?
2、在修觀時有沒有放下一切的思惟、一切修法,只選擇要修的法來觀?
3、多數人不懂得如何擇法,所觀的法是清理貪嗔呢,還是清理我見?如果是清理貪嗔,難矣!
4、對證初果沒有信心,就不可能見道。當你見道了,沒有信心者總會懷疑你在大妄語。
末法還能證初果嗎
很多人不敢相信這個時代還能夠證初果。我用數字來使你們生起信心:佛兩千五百年前度衆生。當時,度了好幾萬的阿羅漢,身邊常隨衆就有一千兩百五十人。阿羅漢那麼多
,叁果就更多。二果、初果就更不用說了。佛在世時初果有多少人?可以這樣估計,阿羅漢至少上萬,初果至少幾十萬啊!依佛法說這幾十萬人,證初果後還要繼續修行的。
佛滅後,那些只證初果的人還要繼續修,不是到天上就不回來人間。也就是說這些初果的人要陸陸續續回人間。就以兩千五百年來除二十五萬吧,兩千五百年每年多少人得道
?也就是說每年至少有幾千人來證果。還有那些要證還沒證的呢。他也要來嘛。
所以,就算是末法,也會有人繼續修行,乃至自己證果。他證悟了,也沒人知道。不要聽人家說:現在末法了,是不可能證果的。其實你用數字去衡量,就可以知道證果是可
能的。
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
談到證果的問題,中國佛教界有個很矛盾的行爲。大家想要修行解脫,講經說法的法師也勸人要解脫,卻不信今生修行能夠解脫。南傳佛教修行人都相信能證果,有很多法師
和講經師聽了不信,認爲這個時代怎麼可能,證果的人肯定是個瘋子。
但是,我們要有自信,不然佛法不靈驗了。在中國佛教還有一個更糟的現象,一聽說有人修禅定到了四禅,都說那是大妄語,尤其佛學院都說不可能,修淨土的人更不用說,
這些都是沒有遇明師指點,所以認爲是很難的。
根據經典裏的道理去修就可以嗎?
可以!但是,你不懂得大藏經裏,哪些經典是你目前最需要的。剛才說過: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那句話爲何不能寫在經書裏呢?那句話在道家叫“火候”,火候是無法
靠文字傳的,唯有靠經驗過者,在火候到時告訴你,就是這個。
你修到…
《定慧之路(致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