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接着一个,快到我们来不及去思考。所以,要观察清楚,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就是你的心要很微细。心念微细就是要有相当的定力。这就是为何
要你们先修好四禅再修观,当修到四禅的微细心念,就有能力以微细的心观察佛法。身心是快速无常的因缘变化,如果心念粗,根本来不及观,观察的心只能在因缘发生后,落入
意识里思考。所以说:修观时只许观察,不允许思考!
4.七觉支--觉悟时应生起的心
佛法讲闻思修,思考是在思惟的阶段,修的时候是不思考的。为什么在修的时候不思考呢?思考都是学来的,在修的时候是观。观察是很微细的思惟,而且只是思惟单一事件
。怎么思惟呢?修定时的思惟,如果观呼吸,什么也不用管,只做一件事情:观察呼吸。
修慧时的思惟,在择法时什么佛法也不管,只管一句佛法。可能你们听过:一句佛法就够你证悟了。而且经典记载佛在指导众生证果的时候,都是一句话证果。那一句话是什
么?它比什么都值钱啊。在道家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听过吗?
其实真传的那一句话,就在万卷书里面,没有离开万卷书。但是那一句话是在你刚好需要的时候,才告诉你--真传的那一句话。我们为了破除我执,所需要的佛法是观因果,
你就专门观察六根门头的因果,其它佛法一概不理。
佛说修不净观可以克服淫欲,修慈悲观可以克服嗔心,这些统统不管。你只管要观察的佛法,这个心态在佛法里面叫“择法”。就是说当一个人要觉悟的时候,他要具备一些
条件,这些条件称为七觉支,如果你们念《阿弥陀经》会念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先要有正念
这七觉支里面的第一个觉知就叫做念觉支。如果你想要觉悟,你必须要有很强的正念,这叫念觉支。然而,达到四禅的心念是最有效率的正念,若能一念之间入四禅,这样心
力在修观时,正念最强最清净。
正念用在哪里呢?就正念在你所修的法上。我们生起好的念头,做善的事情,这种正念是世间的正念,是不能解脱的。所以修观行时,并不是正念在做好事上。要想证悟、要
解脱,是正念在所修的某句佛法上专心地观察。
正确择法
有了正念,接下来就是七觉支的第二个法--择法。这个择法就是你要选择所观察的法。不懂修行的人,他在修观时,思考一大堆佛法道理,这不叫择法,这叫思惟佛法。择法
时专选一句佛法,任何时都不离开它地观察。
比如说,我们在观察无常,对一切所对境都在观察无常,再也不作第二件事情,这才叫无常的择法。你可能说观察无常太容易:“你看!那里本来没有屋子的。后来,有人要
建,建了屋子,这叫无常。”这绝对不是观察无常,也不叫择法。如果这是择法,世间人也会修了。
择法是一种很专注、高度集中的心,选择某一句佛法来观察。择法时观察的对象是哪些法呢?择法的对象不是外面的境界,也不是内心的境界。是心和外境发生作用的当下,
每个法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就是观察每一念当下究竟什么因缘在生灭。如果你要破我见--见道,不是观察外面有什么事情在发生,也不是在观察内心有什么烦恼发生。因为我们的
心迷惑于境界,就应观察当下的心和境界之间有什么事情在发生。是观察能知心和所知境界的因缘,是观察内心和外境当下的前因后果。
而这类因果是发生在很短的一刹那,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因为烦恼一刹那就过去了。所以,每当你择法,就在一刹间观察因缘、因果现象。其实,一切都是因果现象也,
就是说你要在眼、耳等六根作用的一刹那,观察是什么因缘在作用。择法就是选择观“当下的因果现象”,只要你很清楚地在六根里面观察,就能把身心的因果作用看清楚。
七觉支次第
如果你有了四禅的清净的心,并以此正念再去做择法,你一定有能力看清楚佛法。当你看清楚之后就会很肯定:每一个心念和境界的作用,它们从哪里来,怎么发生,我都能
够看到。如果你能够看到每一刹那的念头和境界之间的因缘,这时你的心必然会很微细。
因为择法让你进入很微细的心,你越看越清楚,越清楚于是越想看,于是生起精进心。看清楚佛法会使你全身兴奋,你会越看越兴奋而觉得头发涨,充满气,这时便生起法喜
的心。由于法喜充满,身心进一步轻安。因此择法而越看越集中,慢慢地,心念越看越平静而生起定心。内心次第生起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
最后,你会进入没有造作的心态,面对任何境界,内心只观察因缘,心不再动念反应、没有造作了,这叫舍心。七觉支会一个接着一个地生起来,当七觉支一个个生起来,你
就会越修越有信心。你还会发现,你择法越清楚,烦恼越轻,身心越愉快。如果你修错了,你的心就会越观越沉重,越观越烦。你修对了,越观越欢喜,越观越快乐。这是修法的
欢喜。法喜充满就从这里来。
破我见的择法
当修观在择法时,绝对不允许去思惟任何其它佛法道理,只能够观察所择的法。择法是要观察到当下事情的真相,思惟是观察以后的事情,这一点要分辨清楚。
如果你很仔细地观察身心的因果变化,你会知道你就是在看清楚当下,心中不思维任何道理,对所观的法犹如见亲爹娘那么自信,不须依道理证明。如果你完成了这一点,你
就会肯定没有我了。而且,你会肯定地跟自己说:“是我亲自看到一切只是因缘作用而已,身心就是这么回事,不是道理上无我,真的是本来无我。”
你会自己确定:“虽然无我,只要有因缘,就会说话、会走路、会造业、会起烦恼。”你看到的都是一系列的因缘变化,一切都无我地在运作,于是,你便见道了。
如果你不懂在哪里择法的话,你可能去观察:“我现在有没有起嗔心啊?现在我有没有起贪心啊?”如果去观察这些,是不可能很快见道的。为什么呢?因为处理贪嗔是要花
很长时间的,那是见道以后,修道时才修的法。见道是一见便永不再迷惑,行为上的烦恼习惯不是一刹那就能彻底断除的,所以,修道要慢慢修,慢慢断烦恼,修道要长久修下去
。我如此解析,是想让你明白,如何选择正确的修法来破除我见。
在修行的次第里,你必须要有清净的心,才能够去观察佛法。经典里面说,必须先要心清净,然后,才能见清净。所谓见清净,就是生起正见,破除我见。当一个人观察到身
心只是因果作用,自然地就知道身心无我,也知道戒律的因果作用,他不会随便乱持戒律的。见道者自然对自己所修的法不再怀疑,并且知道就这样一直用功修下去,终归能够解
脱。也就是说他已清楚地看到了那道路,并且心中朝向着那条解脱之路。
5.见道的难易
证初果的难处
一个人见道之后,贪、嗔、痴还是一大堆的。为什么呢?因为贪、嗔、痴才是修道所要断的烦恼。要证初果,关键在于有没有生起清净的心和是否正确择法。如果你择法时想
怎么去行菩萨道,你就不可能很快见道。为什么呢?菩萨道是长远的,不是一下做到的,为了行菩萨道,心整天向外做利益众生的事,没有去观察自己内心,就难见道了。
所以,菩萨道要修很长久的时间。但是如果要见道,却不是很长久的事情。因此,我们对证初果要有信心,要弄清楚证初果难在什么地方,它的难处在于以下几点:
1、你认识第四禅舍念清净地的舍念与清净心吗?有没有以清净的心来观察佛法?
2、在修观时有没有放下一切的思惟、一切修法,只选择要修的法来观?
3、多数人不懂得如何择法,所观的法是清理贪嗔呢,还是清理我见?如果是清理贪嗔,难矣!
4、对证初果没有信心,就不可能见道。当你见道了,没有信心者总会怀疑你在大妄语。
末法还能证初果吗
很多人不敢相信这个时代还能够证初果。我用数字来使你们生起信心:佛两千五百年前度众生。当时,度了好几万的阿罗汉,身边常随众就有一千两百五十人。阿罗汉那么多
,三果就更多。二果、初果就更不用说了。佛在世时初果有多少人?可以这样估计,阿罗汉至少上万,初果至少几十万啊!依佛法说这几十万人,证初果后还要继续修行的。
佛灭后,那些只证初果的人还要继续修,不是到天上就不回来人间。也就是说这些初果的人要陆陆续续回人间。就以两千五百年来除二十五万吧,两千五百年每年多少人得道
?也就是说每年至少有几千人来证果。还有那些要证还没证的呢。他也要来嘛。
所以,就算是末法,也会有人继续修行,乃至自己证果。他证悟了,也没人知道。不要听人家说:现在末法了,是不可能证果的。其实你用数字去衡量,就可以知道证果是可
能的。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谈到证果的问题,中国佛教界有个很矛盾的行为。大家想要修行解脱,讲经说法的法师也劝人要解脱,却不信今生修行能够解脱。南传佛教修行人都相信能证果,有很多法师
和讲经师听了不信,认为这个时代怎么可能,证果的人肯定是个疯子。
但是,我们要有自信,不然佛法不灵验了。在中国佛教还有一个更糟的现象,一听说有人修禅定到了四禅,都说那是大妄语,尤其佛学院都说不可能,修净土的人更不用说,
这些都是没有遇明师指点,所以认为是很难的。
根据经典里的道理去修就可以吗?
可以!但是,你不懂得大藏经里,哪些经典是你目前最需要的。刚才说过: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那句话为何不能写在经书里呢?那句话在道家叫“火候”,火候是无法
靠文字传的,唯有靠经验过者,在火候到时告诉你,就是这个。
你修到…
《定慧之路(致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