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玄義》的成就▪P7

  ..續本文上一頁顗來說,其對一代佛說體系化的工作,以及對佛教理論重新建構組織反映了他對整個佛藏的淵博知識和深刻理解,以及他善巧地融會儒、道、佛意識形態的才能。我們可以如是說,智顗以其判教體系使佛教中國化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從而使佛教成爲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3]

  當然,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判教的理念其來有自,並非智顗首創。正如西方學者Hurvitz指出的那樣,“廣義的說來,判教理念發源于印度,中國人只是將這一傳統在其本土繼續發揚光大而已。”[54]然而,我們要強調的是,智顗使佛教體系化的創造性才能體現在他是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善于將各種不同說法綜合融會,將一代教法以其圓融哲學統攝之,從而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完整合理的佛教體系。智顗的體系可謂是一個真正嚴格的判教系統,能總持當時一切傳入的佛典,消融所有的紛爭,並賦予各種不同的觀點以其合理的地位。另外,智顗的“性具實相”的理論也是典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其對現實世界的態度是積極肯定的,而非消極否定的,所謂“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即是其意旨所在。其“圓融叁谛”論則是中國人之視宇宙爲一無分別之整體的傳統世界觀的反映。最後,其中道觀則專注于積極濟世度衆的功用性,使佛教之修行實踐具有即自利也利他的菩薩道之能動的特性。

  簡而言之,智顗弘揚佛法的技巧和方法及其佛學體系爲佛教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石,使中國化的佛教之思想教理和修行實踐都臻于爐火純青。智顗娴熟自如的诠釋技巧自由地將中國本土的思維方式融入其中,使佛教成爲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而他的佛學體系在中國認識論的範疇裏顯得非常適宜,沒有牽強附會的痕迹。而智者的圓融哲學是佛教中國化的最明顯的證明。在上面,我們從八個方面闡述了智者圓融哲學的特征,即調和性、靈活性、完整性、全面性、能動性、功用性、完美性以及總攝一切性。而這些特征與中國人的世界觀是完全吻合的。

  五、結論

  本文所論《法華玄義》的成就通過叁大問題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智顗的圓融哲學作了較爲全面的探索。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論述,我們試圖從八個方面爲智者的哲學之所以圓融立論。所有這八個特征是智顗意欲契合實相真理的産物,故其哲學乃真實地反映了玄妙之佛境,而其佛學體系因此便具有了教育、救贖和實踐的意義。其教育的意義體現在《法華玄義》的文本結構乃源于智顗所建立的诠釋體系,這使整個文本成爲其哲學的象征,而其哲學又因此成爲實相真理的代表。救贖的意義則可從智顗采用各種論證方法以突出其哲學所具有的普遍的救贖性中推論出來。最後,智顗全方位的、系統地論述了整個佛學,將之作爲認識論之進路來組成其自身的哲學,以此引領行者悟入實相真理,其宗教實踐的意義是不言自喻的。

  關于第一大問題,我們檢視了《法華玄義》的文本結構、理論框架及其立論的公式,用以闡明智顗是如何開展其對《法華經》的诠釋的。文本結構由兩大部分全方位的、完整的組成了整個文本的诠釋。理論的框架即指藏、通、別、圓四種教義,其每一部分的诠釋都以之統率,據以立論,使所有的佛教教理都包容進其哲學體系中而形成一個整體。再者,整個文本诠釋都以其用于討論領域裏的公式來組織,這爲我們提供了解構文本中衆多複雜部分和名相的鑰匙。我們知道,這個包括叁個步驟的公式旨在對某一論題進行完整無缺的檢測,以使之呈現包容萬象的綜合融會的特性。從《法華玄義》的這叁個特征來看,文本本身不愧爲體現智顗圓融哲學的有機體,以其圓滿和包容而著稱于世。

  至于第二大問題,我們首先強調了“四教義”和“五章”的重要性,借由此二者,智顗得以將其博大精深的理論和篇幅龐大的文本組成一前後連貫一致的體系。其次,我們探索了智顗用以展示其圓融哲學付諸實踐的六種方法技巧,揭示了其理論何以無可辯駁的原因。

  1、第一種技巧是一種辯證法的運用,總結了智者所使用的六對二元概念。這六對概念所揭示的是事物間緊密相連的不可或分的關系,由此而給我們提供了從多面角度去看某一事物,引領我們契入一圓融的包含不同層面的實相,現象世界的一切皆互爲因果,相即不離。智顗所提供的這種全面論述某個主題的辯證的方法,從靈活性和包容性上展示了其圓融哲學的特征。

  2、第二種技巧指當智顗對某一概念作定義時,總是努力窮盡一切的可能性,以使這個概念的含義豐富,視角多元,立論充分,無可辯駁。這種方法揭示了其圓融哲學的能動性和全面性的特征。

  3、第叁種技巧是對他人相關理論的全面完整的評判,這充分說明了智顗思想體系何以如此完整系統以及其體系形成的過程。這個方法闡明了其圓融哲學能動性的特征。

  4、第四種比較的技巧使智顗選擇《法華經》作爲根本教義的立場言之鑿鑿,並進而突出了其自身理論之超越他人的完美性。在這裏,我們必須注意的一點是,智顗將《法華經》立爲至高無上的經典,相應于此而突出其思想體系之優越性,其意圖並非是爲了建立其高于他人的權威,乃是爲了建立一個能夠統攝不同的佛教教義的體系,使得佛陀不同時期的說教無有高下之分,因皆能令衆生共成佛道故。這種方法展現了智者圓融哲學的綜合融會的特征。

  5、第五種技巧是每陳述一種體系思想,必將所有與之相關的概念和理論皆包容盡竟。這使智顗的圓融哲學具有完整性和包容性的特征。

  6、第六種技巧在智顗的诠釋體系中最爲重要,即是符號诠釋的體系。我們總共列舉了八種符號運用的方法,智顗的圓融哲學在各種符號诠釋中得到了具體的顯現。第一類符號诠釋是解讀一個字所具有的不同含義,這種方法的運用反映了智顗圓融哲學的功用性,旨在呈現智顗的佛學思想。第二類符號诠釋用解析字的結構的方法生動地描述出智顗圓融哲學的能動性。第叁類符號诠釋是對黑墨色之含義不厭其詳的闡發。此種诠釋的方法同時展現出智顗圓融哲學的功用性和能動性。第四類符號诠釋是對一組詞的叁轉其讀,此種方法顯示了智顗圓融哲學的靈活性和能動性的特征。第五類符號诠釋是運用譬喻來描繪出“十妙”的意境,這種方法不僅使其理論具備了力度和深度,而且使其佛學觀念清晰易懂,亦是其圓融哲學能動性的寫照。第六類符號诠釋剖析了佛陀運用神通的深意,從而再一次印證了智顗自己的“十妙”理論,使其對《法華經》的诠釋具有無可辯駁的權威性。第七類符號诠釋揭顯《法華經》中蘊含的十意,並將十意與十妙相應。這亦是智者圓融哲學功用性的生動寫照。第八類對數字的運用是智顗符號诠釋體系中最重要的诠釋方法。此類對數字的運用是智者直接使用概念性和視覺性的方法來顯示其圓融哲學。各種數字所形成的各種圖案樣式形象地表達了智顗對圓融哲學的概念。數字十的運用呈現的是一個縱橫兩個方面形成的完整的視覺圖。數字六的運用以一個層層相連的態勢運行圖來展現智顗圓融哲學完整性的特色。數字五的運用以一個環繞的圖案來與佛陀說教之五時聯系起來,以此肯定五時說法的合理性,同時又突出《法華經》優越的主導中心地位。數字四的運用描繪了一個方形的圖案,以此來論證所有的佛教教義內在的一致性。數字叁的運用畫出一個圓形的圖案樣式,旨在表達叁谛圓融相即的實相。數字一的運用將實相真谛直接的呈現了出來,代表成佛的理想境界。 總而言之,智顗運用此六種數字描畫了其圓融哲學的調和性,全面性,完整性,完美性以及總攝一切的特性。

  我們對智者符號體系的研究旨在強調其佛學體系對佛教中國化所做的獨特貢獻。智顗通過運用符號诠釋這一新穎獨到的方法,指出了契入真理的進路。也就是說,正確的解讀自然界中所蘊含的必然性的語言是契入真理的方法。真理可以通過對各種符號進行诠釋來得到展現。在智者看來,符號的诠釋也成爲一種論述其哲學思想的方式,從而使其思想體系成爲實相真理的具體呈顯。這就證明智顗對《法華經》的诠釋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的探討上,而更致力于將其哲學付諸于實踐,目的是將其佛學體系完整的呈現出來。智顗所關心的已不再是純哲學的問題了,而是如何將其哲學具體應用到宗教實踐上。故智顗的符號诠釋具有教育的和救贖的意義。智顗的符號诠釋的主旨乃在于盡力通過展現其圓融哲學而將實相真理以視覺的形象呈現給讀者,爲行者契入深奧難測的真理而最終獲得解脫指明了途徑。

  對第叁大問題,我們分析了智顗的判教體系,相即體系以及其理論構造體系,從而展示了作爲其圓融哲學根本精神的綜合融會的特征。第一和第二種體系涉及理論的層面,而第叁種體系則是方法論和認識論方面的。我們對此叁種體系的探討頗爲深入地描繪了智顗圓融哲學功用性的特征。

  我們通過上述叁大問題的提出,以對智顗的《法華玄義》進行研究,這乃是我們意欲檢視其對中國佛教之傑出貢獻所作的努力。簡而言之,通過第一大問題,我們給讀者提綱挈領的介紹了《法華玄義》的結構,以使我們能把握智顗是如何通過诠釋《法華經》來闡述其思想的。尤其重要的是,智顗的圓融哲學在其組織完整的文本結構中反映了出來。我們對《法華玄義》內容和結構的檢視與诠釋學相關。第二大問題主要研究智顗所采用的陳述其理論和支持其整個論辯的方法和技巧。這與方法論有關。最後一大問題主要與認知論關聯,意在展示智顗之思想形成所具有的鮮明的中國本土化的思維特色,即綜合融會性和全面包容性,反映了智者圓融哲學功用性的特征。

  《法華玄義》的成就,一言以蔽之,乃在于此一巨著不僅是哲學領域裏的討論,而且體現了智顗哲學落實于實踐的精神。通過诠釋學、方法論、認知論的途徑,智顗彰顯了其哲學所蘊含的教育的、救贖的以及實踐的意義…

《《法華玄義》的成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圓滿的成佛之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