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會昌滅佛後的湖州唐陀羅尼經幢——兼論武宗滅法對佛教的影響▪P3

  ..續本文上一頁陳剔,衙前虞侯吳允中”,“湖州烏程縣丞陸恪”“當州軍事衙前散將沈颢”等一大批州縣要吏,更還有“中大夫使持節湖州諸軍事守湖州刺史上柱國彭陽縣開國男食邑叁百戶令狐绹”,“大中大夫使持節湖州諸軍事守湖州刺史上柱國蘇特” [47]這樣地方高級主官。尤其是令狐绹,當時是宰相之子,自己後來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輔政十年。懿宗嗣位,由尚書左仆射、門下侍郎冊拜司空。……爲太子太保,分司東都” [48],系一代權貴。這證明密宗在當時不止是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也有著強大的政治後援。武宗的滅佛並沒有使它在這二方面受到什麼顯著的損害。如何看待北宋以後密宗傳受系統的消衰,此非本文討論的範圍[49],本文在上面僅要指出的是會昌滅法與它並無多大幹系。

  密宗如此,其他宗的情況更是若此。說它們的興衰被武宗滅法所左右,是缺乏足夠證據的。當然,包括會昌法難在內的所謂“叁武一宗”的滅佛對佛教有著不小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主要在于從政治及經濟上對整個佛教的限製,使其置于朝廷的控製之下,不能成爲一種與封建政體相對抗的有組織的社會力量。由于這幾個皇帝沒有,在當時也不可能用思想意識的力量來鏟除佛教,因此佛法不僅沒有被滅掉,反而刺激了它的傳播。這就是湖州唐代陀羅尼經幢給我們的信息。

  --------------------------------------------------------------------------------

  [1] 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96頁。

  [2] 《宋高僧傳》卷十七《護法總論》,第435頁。

  [3] 湯用彤《隋唐佛教史稿》第一章,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47頁。

  [4] 呂征《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九講,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42頁。

  [5]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十五“湖州府天甯寺石幢”條,上海書店1983年版第362頁。

  [6] 周學浚《同治湖州府志》卷四十六至五十四。其中還列舉湖州府內各地所存陀羅尼經幢多座。

  [7]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四,第178頁。

  [8] 《同治湖州府志》卷二十七“歸安縣精舍寺”條。精舍禅院爲精舍寺之前身。

  [9] 施宿等纂《嘉泰會稽志》卷七,“山陰縣天衣寺”條。

  [10] 該《志》與《嘉泰吳興志》一樣,寺曾被毀則一定有記。如同上書同卷“山陰縣秘雲寺”條:“大同十年將軍毛寶舍宅建,會昌毀,大中五年重建。”

  [11] 鄭遙等纂《景定嚴州續志》卷九,“分水縣古迹”。

  [12] 參見拙文《陳朝崇佛與般若叁論之複興》,載《曆史研究》1994年第四期。

  [13] 《唐會要》卷四十八會昌五年七月中書門下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999頁。

  [14]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四,第196頁。

  [15] 分見東初《隋唐時代的佛教》、羅時憲《唐五代之法難與中國佛教》,均載《中國佛教史論集(二)――隋唐五代篇》,臺灣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版第57、188頁。

  [16] 龍慧《略述中國佛教的教難》,載《中國佛教通史論述》,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版第190頁。

  [17] 《宋高僧傳》卷二十《唐天臺山國清寺清觀傳》,第527頁。

  [18] 同上書卷六《唐彭州丹景山知玄傳》,第190頁。

  [19] 見潛說友修《鹹淳臨安志》卷八十四“治平寺”條。

  [20] 《嘉泰吳興志》卷十叁“德清縣叁德院”條引岑碩詩。

  [21] 阿部肇一《中國禅宗史》,中譯本,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版第249頁。

  [22] 《宋高僧傳》卷十二《唐明州棲心寺藏奂傳》,第276頁。

  [23] 方廣锠《佛教大藏經史》第叁章,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1年版第230頁。

  [24]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叁,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219頁。

  [25] 《宋高僧傳》卷十二《唐衡山昂頭峰日照傳》,第274頁。

  [26] 胡崇倫修,馬章玉增修《康熙儀真縣志》卷九《神建傳》。

  [27] 《唐會要》卷四十八“大中五年七月宰臣奏”,第1000頁。

  [28]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四,第180頁。

  [29]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四,第195頁。

  [30] 《劍橋中國隋唐史》第九章,中譯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674頁。

  [31] 《隋唐佛教史稿》第一章,第40頁。

  [32] 王治心《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第五章,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頁。

  [33] 見《唐故河中府永樂縣丞韋府君妻隴西李夫人墓志銘並敘》,載《唐代墓志彙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241頁。

  [34] 《續補高僧傳》卷六《唐龜洋師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640頁。

  [35] 《太平廣記》卷一一六引《傳記附錄》“王義逸”條。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821頁。

  [36] 《宋高僧傳》卷二十《唐天臺山國清寺清觀傳》,第527頁。

  [37] 文載《唐代墓志彙編》第2273、2274頁。

  [38] 文載《唐代墓志彙編》第2277頁。

  [39] 《宋會要輯稿》第二百冊“道釋一”,中華書局1957年版第7875頁。

  [40] 徐碩修《至元嘉禾志》卷二十六《崇福田記》。

  [41] 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十六,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937頁。

  [42] 胡適《禅宗在中國:它的曆史和方法》,載《胡適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222頁。

  [43] 《周叔迦佛學論著集》上冊,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222頁。

  [44] 仁同《中國佛教大乘八宗》,載《佛教各宗比較研究》,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版第92頁。

  [45] 印順《中國禅宗史》,臺中廣益書局1971年版第232頁。

  [46] 《同治湖州府志》卷五十“金石略五”。

  [47] 《同治湖州府志》卷五十“金石略五”。

  [48] 《新唐書》卷一六六《令狐楚附子绹傳》。

  [49] 密宗在宋以後流傳的情況,可參見拙著《漢傳密教》第叁、四章,學林出版社1999年版。

  

《會昌滅佛後的湖州唐陀羅尼經幢——兼論武宗滅法對佛教的影響》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