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隋朝時期的佛經翻譯▪P2

  ..續本文上一頁當月完成,僧琨等筆受,彥琮製序,全稱《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滅罪經》。若能至心稱念東方二佛及四方、四維、上下十二佛名號及其功德,並持經中陀羅尼,則可滅罪淨業障,得種種功德。

  (二十二)《一向出生菩薩經》一卷,始譯于開皇五年(583)十一月,完成于當年十二月,沙門僧昙等筆受,彥琮製序。與《無量門微密持經》等五經爲同本異譯。《開元錄》稱“第十譯”,誤。

  (二十叁)《金剛場陀羅尼經》一卷,始譯于開皇七年(585)六月,完成于八月,沙門僧琨等筆受,沙門彥琮製序。第二出,初出爲元魏佛陀扇多譯《金剛上味陀羅尼經》一卷。

  (二十四)《如來方便善巧咒經》一卷,始譯于開皇七年(585)正月,完成于二月,沙門僧昙等筆受,沙門彥琮製序。亦稱《如來善巧咒經》、《如來方便咒經》。第二出,初出爲梁代失譯《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異譯本還有宋代法天譯《聖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當佛居住于雞羅婆山頂時,有一比丘著于邪魅,煩惱不堪。佛應虛空藏菩薩之請,宣講消除病苦、鬼魅的神咒。

  (二十五)《東方最勝燈王如來經》一卷,題雲《東方最勝燈王如來遣二菩薩送咒奉釋迦如來助護持世間經》。佛在祗樹給孤獨園時,大光、無量光二菩薩奉衆花國最勝燈王如來之命,到娑婆世界傳授安宅陀羅尼咒。佛對阿難說,應當受持供養安宅咒。第四出,前叁出如下:一、吳友謙譯《持句神咒經》一卷;二東晉昙無蘭譯《陀鄰尼缽經》一卷;叁、東晉失譯的《陀羅尼章句經》一卷。

  (二十六)《大法炬陀羅尼經》二十卷,始譯于開皇二十年(590)四月,完成于開皇十四年(592)六月,沙門道邃等筆受。

  (二十七)《大威德陀羅尼經》二十卷,開皇十五年(593)七月始譯,開皇十六年(594)十二月完成,沙門僧琨等筆受。

  (二十八)《五千五百佛名經》八卷,始譯于開皇十叁年(591)八月,完成于開皇十四年(592)九月,沙門僧昙等筆受。

  (二十九)《觀察諸法行經》四卷,始譯于開皇十五年(593年)四月二十四日;當年五月二十六日完成。費長房等筆受。

  (叁十)《五所有菩薩經》四卷。

  (叁十一)《月上女經》二卷。始譯于開皇二十一年(591)四月,當年六月完成。學士劉憑筆受,沙門彥琮製序。收入《大正藏》第十四冊。月上出生不久,容貌如八歲童女,求婚者甚多,月上宣布七月後選婿。到期後,月上淩空說偈,大家聽後而止貪欲。最後轉女成男,出家歸佛。

  (叁十二)《出生菩提心經》一卷,譯于開皇十五年(595)十月,劉憑等筆受。

  (叁十叁)《商主天子所向經》一卷,或稱《商主天子經》。始譯于開皇十五年(595)八月,完成于當年九月。學士費長房等筆受。

  (叁十四)《諸法最上王經》一卷,開皇十五年(595)五月始譯,當年七月完成。沙門明芬等筆受。

  據王文顔著《佛典重譯經研究與考錄》一書,隋阇那崛多譯《諸法最上王經》爲第四譯,第一譯、《諸法勇王經》,後漢支婁迦谶譯;第二譯、《諸法最上王經》,劉宋昙摩密多譯; 第叁譯、《一切法高王經》,元魏般若流支譯。四譯皆存。

  (叁十五)《大乘叁聚忏悔經》一卷。

  (叁十六)《起世經》十卷,基本內容是敘述世界的組織、狀態、起源、成壞等過程。第五譯,前四譯如下:第一譯、《樓炭經》六卷,西晉竺法護譯,佚;第二譯、《大樓炭經》六卷,西晉法立共法炬譯,存;第叁譯、《樓炭經》八卷,西晉釋法炬譯,佚;第四譯、《長阿含經》之叁十《世紀經》,姚秦佛陀耶舍譯,存。

  (叁十七)《佛本行集經》六十卷,敘述佛從出家到成道的詳細過程。始譯于開皇七年(587)七月,完成于開皇十一年(591)二月,沙門僧昙、學士費長房、劉憑等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叁十八)《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四卷,譯于開皇十五年(595)四月,沙門道邃等筆受。第六譯,前五譯如下:第一譯、《如幻叁昧經》二卷,後漢安世高譯,佚;第二譯、《如幻叁昧經》二卷,西晉竺法護譯,存;第叁譯、《如幻叁昧經》二卷,東晉祗多密譯,佚;第四譯、《如幻叁昧經》二卷,前涼支施侖譯,佚;第五譯、《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叁卷,元魏般若流支譯,存。

  (叁十九)《諸佛護念經》十卷,始譯于開皇十四年(594)十月,完成于當年十二月,沙門僧昙等筆受。

  《開元釋教錄》卷七最後說明如下:“右叁十九部一百九十二卷,《本行經》上叁十七部一百七十八卷見在,《聖善住》下二部一十四卷缺失。” 5

  二、隋朝的其他譯師

  優婆塞達摩阇那,意譯法智,姓瞿昙氏,元魏時代譯經師般若流支的長子,中印度婆羅尼斯國人,屬婆羅門種姓。後來中國,逐步適應中國的風俗習慣。父子相承,祖習傳譯。高齊時曾爲昭玄都,齊國毀滅佛法,達摩阇那由僧官轉爲俗官,曾任洋州洋川郡守。至隋,掌管翻譯。達摩阇那通曉梵漢語言,執本自翻,無勞傳度。開皇二年(582)叁月譯《業報差別經》一卷,成都沙門智铉筆受,趙郡沙門彥琮製序。全稱《佛爲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亦稱《分別善惡報應經》。基本內容是佛陀對婆羅門童子首迦講善惡業報的差別,梵文

  uka,意譯鹦鹉,所以本經又有同本異譯的《鹦鹉經》等五本;第一譯、《佛說兜調經》一卷,西晉失佚;第二譯、《鹦鹉經》,東晉僧伽提婆譯;第叁譯《佛說鹦鹉經》一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第四譯、《佛爲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隋瞿昙法智譯; 第五譯、《分別善惡報應經》一卷,趙宋天息災譯。五部皆存,第二譯是《中阿含》的第一七零經,其余四譯皆爲單行本。由此可見,達摩阇那譯本爲第四譯,《開元釋教錄》卷七所說的“第二出”,是不對的。

  沙門毗尼多流支,意譯滅喜,北印度鳥苌國人,隋代來中國弘法,隋文帝開皇二年(582)二月譯《象頭精舍經》一卷。第叁出,前兩出如下:一、姚秦鸠摩羅什譯《文殊師利問菩提經》,又稱爲《伽耶山頂經》;二,元魏菩提流支譯《伽耶山頂經》。唐代還有菩提流支譯《大乘伽耶山頂經》。基本內容是說:佛成道後不久,于伽耶山應文殊等之請,講述種種菩薩之道。

  毗尼多流支又于開皇二年七月譯《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第二出,與西晉竺法護譯《濟諸方等學經》爲同本異譯。

  毗尼多流支譯經的時候,給事李道寶與般若流支的次子昙皮二人傳語,長安沙門法纂筆受。

  相傳越南佛教滅喜禅派的創始人也稱爲毗尼多流支(

  -594),這位毗尼多流支爲南天竺人,于北周武德建德叁年(574)來長安,正值武帝滅佛,遂往邺縣參谒禅宗叁祖僧璨。後至越南北部交州法雲寺弘法,創立滅喜禅派。由此可見,這兩個毗尼多流支不是同一個人。

  又傳說滅喜禅派創始人毗尼多流支曾于廣州製旨寺居住六年,在此翻譯《象頭精舍經》、《大乘方廣總持經》。很有可能是把兩個毗尼多流支搞混了。

  那連提黎耶舍,前文作過介紹,隋開皇二年(582)七月,弟子道密等侍送入京,住大興善寺,當年冬季開始譯經,隋文帝對他非常尊敬,供養甚厚,敕昭玄統沙門昙延等叁十余人助譯。後移住廣濟寺,因炀帝名廣,故改名爲弘濟寺,後又改名爲崇濟寺。那連提黎耶舍逝于開皇九年(589)八月二十九日,世壽百歲。彥琮爲之立傳。

  據《開元釋教錄》卷七,那連提黎耶舍于隋代譯經八部,沙門僧琛、明芬、給事李道寶、學士昙皮等四人輪流度語,慧獻、僧琨、費長房等筆受,昭玄統沙門昙延、昭玄都大興善寺主靈藏等二十余德監護始末,至開皇五年(585)冬完成,沙門彥琮製序。

  那連提黎耶舍所譯的八部經如下:

  (一)《大方等大集日藏經》十卷,或十二卷,或十五卷,題雲《大乘大方等日藏分經》。始譯于開皇四年(584)五月,完成于開皇五年(585)二月,沙門智铉、費長房等筆受。分爲十二品,佛于王舍城宣說不淨之因緣和舍摩他之觀法,並據咒語演說大法。與昙無谶譯《大方等大集經日密分》爲同本異譯,《開元釋教錄》卷七“當第四出”,誤。

  (二)《大雲輪請雨經》二卷,譯于開皇五年(585)正月,沙門慧獻筆受,是《大雲經》的第六十四品,第二出,與周世阇那耶舍譯《大雲請雨經》及隋崛多譯《方等請雨經》爲同本異譯。

  (叁)《大莊嚴法門經》二卷,亦稱《文殊師利神通力經》或《勝金色光明德女經》,譯于開皇叁年(583)正月,沙門智铉筆受。第叁譯,第一譯,《大淨法門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存;第二譯、《上金光首經》一卷,前涼支施侖譯,佚。

  (四)《德護長者經》二卷,亦稱《屍利崛多長者經》,譯于開皇叁年(583)六月,沙門僧琨筆受。第四譯,第一譯、《月光童子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第二譯、《失利越經》一卷,西晉失譯;第叁譯、《申日兒本經》一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第二譯佚,其余叁譯皆存。

  (五)《百佛名經》一卷,譯于開皇二年(582)十二月,沙門慧獻筆受。“佛名經類”之一,說明受持讀誦諸佛名號並思維贊歎者,現世可滅罪,來世可得無上菩提。類似經典如下:一、《佛名經》十二卷,元魏菩提流支譯;二、《賢劫經》七卷,西晉竺法護譯;叁、《賢劫千佛名經》一卷,東晉竺昙無蘭譯;四、《八佛名號經》一卷,隋阇那崛多譯;五、《八吉祥神咒經》一卷,吳支謙譯;六、《八陽神咒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七、《八部佛名經》一卷,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譯;八、《八吉祥經》一卷,梁僧伽婆羅譯;九、《十吉祥經》一卷,秦失佚;十、《稱揚諸佛功德經》叁卷,元魏吉迦夜譯;十一、《滅十方冥經》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十二、《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一卷,唐玄奘譯;十叁、《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隋朝時期的佛經翻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