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爲世尊說過憂郁而死的人後果不好。你可能想著:“啊!我死後,妻子無能力扶養子女或無能力維持家庭。但是,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爲我精于紡織棉線、梳理羊毛。你死後,我能扶養子女,維持這個家。”
“或你可能想:“我死後,妻子會改嫁。”但是,你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爲你我都知道,在這十六年裏,我們都過著在家居士的聖潔生活。”
“或你可能想:“我死後,妻子不再渴望會見世尊或衆僧。”但是,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爲我去會見他們的欲望會比以往更強。”
“或你可能想:“我死後,妻子不會堅守德行。”但是,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爲只要世尊有收穿白衣、守德行的在家女弟子,我將會是其中一位。誰若有疑問,可去問世尊。”
“或你可能想:“我死後,妻子不能定下心。”但是,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爲只要世尊所收的穿白衣的在家女弟子能達到這個境界,我將會是其中一位。誰若有疑問,可去問世尊。”
“或你可能想:“妻子不能建立對佛法與戒律的堅固基礎與立足點。她不能得到安樂、釋疑斷惑、建立信心、自力及照導師的話修習。”但是,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爲只要世尊所收的穿白衣的在家女弟子能建立對佛法與戒律的堅固基礎與立足點,並能得到安樂、釋疑斷惑、建立信心、自力及照導師的話修行,我將會是其中一個。誰若有疑問,可去問世尊。”
在妻子的這般安慰之下,讷庫拉筆達的病情逐漸好轉,並且終于複原了。他起了身,拿著拐杖,去拜見佛陀。他把這經過告知世尊。世尊說:“這是你的受益。你有讷庫拉瑪達輔導與教導;她對你滿懷慈悲,關心你的幸福。你從中受益不淺。”
七月廿日
我學到兩樣東西:對自己所達成的善境不要自滿,未達成的不要放棄。我不放棄,繼續努力,並想:“只要能爭取到以人力所能達到的,就算我的皮、骨、腱都萎縮,血肉都幹癟,我也在所不惜。”通過努力精進,我證得正覺與不受束縛的至上自由。
七月廿一日
我不緩不急地渡過了洪水。若我拖延便會沈溺;若我匆忙,則會被水旋轉。我就這樣不緩不急地渡過了洪水。
七月廿二日
有如大海逐漸地深入,沒有突然陡峭下陷的現象,同樣的,佛法與戒律也是漸進的,是一種循序漸近的修行、循序漸近的訓練;並不是突然的了悟。
七月廿叁日
一時,我剛成道,坐在尼連禅河(Neranjara)河畔的榕樹下,魔羅對我說:“入寂吧!這正是世尊入滅的好時辰。”我卻對魔羅說:“在比丘衆,比丘尼衆,在家男女居士能深入學習、獲得智慧、獲得良好訓練、能牢記教誨、精通大小教義、培育德行、教導與宣揚佛法,使它興盛、把佛法加以開放,加以解釋,使它清楚、能駁他人所教之錯誤教義,並把可確信和自由的真理傳布到外地等時刻,我才入滅、在修行生活已很盛行、成功受衆人歡迎接受、不受人輕視、在天人之中廣泛傳布等時刻,我才入滅。”
七月廿四日
有五件事情出家與在家男女應時時念住。那五件?“衰老最終會降臨我身上,我未能超越衰老;疾病最終會降臨我身上,我未能超越疾病;死亡最終會降臨我身上,我未能超越死亡;我是自己的業的成果,是業的承受者—業是根源、親屬與根基。凡我造的業,不論是善或惡,我都得承受後果。”這五件事情,出家與在家男女都應時時念住。
七月廿五日
在南部地區有一種洗禮,舉辦期間必定有豐富的軟硬食品、糖漿飲料、歌唱、舞蹈與音樂。這是一種洗禮,但它並不能洗去任何東西。它是卑下、普通、庸俗、可恥的,並不能使人行善、去惡、消除欲望、平定心念、獲得高深知識及證得涅槃。
我將教導你另一種洗禮。它能使人行善、去惡、消除欲望、平定心念、獲得高深知識及證得涅槃。它能使衆生脫離輪回、脫離衰弱、脫離死亡、脫離悲傷、痛苦、哀痛、苦惱、沮喪、絕望等境界。那是甚麼洗禮呢?一個人如果具備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完整知識與自由,他的邪見、邪思、邪語等都會被洗去,因這些而引發的惡境也一樣被洗去。通由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與正定所引發的善境也因此而成熟。
七月廿六日
當你和他人交談時,時間上可能恰當或不恰當;內容上可能符合事實或乖離事實、契合宗旨或遠離宗旨;語氣上可能溫和或粗暴;內心裏可能充滿慈愛或充滿嗔恨。
你應如此訓練自己:“心不存邪念,口不說惡語,我們溫和仁慈,充滿慈愛,毫無嗔恨地過活。我們先向某一個人散發慈心,然而推而廣之使全世界彌漫著無邊、無際、無量、無惡、無嗔的慈愛。”你應如此訓練自己。
七月廿七日
何謂錯誤的羨慕?例如有一個居士或他的兒子擁有大量的麥粒、金或銀,下人看見了心想:“若是這筆財富不屬于他們,啊!”或者有一個沙門或婆羅門得到他人供給的許多法衣、食物、住所或藥物,另一個沙門或婆羅門見了心想:“若是他得不到這許多東西,啊!丶。”這就叫做錯誤的羨慕。這錯誤的羨慕不是通過言談舉止所能去除的。只有通過智慧看透它才能去除。
七月廿八日
人應控製言語心念,
也勿使身體做錯事。
家裏物質若是豐足,
就取與他人共分享,
待人應溫和有信心,
言語也應親切友善。
七月廿九日
如果一個人在早上、中午、傍晚時分都布施一百錢,或者在早上、中午、傍晚時分發展慈愛心,既使只用有如擠一頭牛之乳所需的短片刻來發展。兩者相比,後者比前者更有益。因此,你們應如此訓練自己,想著:“我們通過慈愛來發展自由的心,我們會經常修習,使慈愛成爲我們的媒介物與基礎。我們應該支持、保護、與發展它。”
七月叁十日
能夠正確掌握經文、效仿經文的文句與字義的人,對衆生的利益、幸福與快樂都負有責任。此外,他們也造了大善業與幫助鞏固佛法。
七月卅一日
那庫拉比達(Nakulapita)對世尊說:“世尊,我是一個老弱的人,壽命已不長。能夠見到可敬的世尊與僧衆,很是難得。因此,請世尊鼓勵我、安慰我。這將使我受益、快樂一段長時間。”
“居士,你說得很對。有肉體的人即使只宣說自己有片刻之健康也是愚癡的。所以,你應訓練自己,思想著:“雖然我的肉體病了,我的心卻沒有病。”你應如此訓練自己。
《佛陀法語 七月》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