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活中的佛教 從現代醫學看禅與身心健康▪P2

  ..續本文上一頁80%病痛,是來自內心的愛染、執著及貪婪和焦慮。習禅的人,心由散亂而轉爲專注,混濁的思緒逐漸清明,愛染逐漸淡化。由于心的專注甯靜,它能引發與生俱來的一種能量,可自然調理整個失調、受創的身體,松筋舒骨,排除毒素,活化全身細胞,自然就會身體強健、延年益壽。

  另一方面,禅者的飲食習慣也會促使慈悲心增長,對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以及對防病、治病都有極大的好處。

  上面簡略地說出禅對人類社會的作用,除了這五個方面還可以說出很多,不過限于篇幅只好止此。總的說習禅靜坐的利益不外于:一、在防病、卻病延年,使有健康的身體,這是屬于生理方面的利益;二、在心理上的效益則是能得到一種甯靜、喜悅、開朗、閑逸,以及養成獨立、堅毅、無畏的性格;叁、在心靈上則因生活的純淨無染,生命的徹底淨化,自在解脫,就會開展出無我的大愛——愛人、愛國、愛世界,而又能夠不執著一切,乃至最後成佛,這才是最究竟、最圓滿的利益與成就。

  下面再談一下“禅與人類心身疾病的防治”,因爲這個問題大家最關心,同時要談這個問題,許多問題也都附帶談到了。

  習禅可防治人類身心疾患

  以禅的智慧看問題,則根本沒有問題存在,因爲一切問題只是在現前心念的無知執著時才會産生。如果沒有直觀的智慧,我們也可以從“因、緣、果”的法則來了解問題——這就是說:問題産生了,是結果出來了。在未形成結果之前,尚有它的根本原因和助緣。禅的修持,就是引導我們去尋找問題的根源,查清問題的症結所在,進而以理性、客觀、進取的精神去面對、解決、消融。因爲這樣,所以不管發生人生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得到完善的處理和解決。

  心理疾病起因與消除 與上一段所說的相反,如果沒有禅或不去習禅,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因爲習禅有成之人,他時刻保持內心的清醒、明白是非功過:善念起時令其自然增長,惡念來了會立即製止,故修禅的人有很強的止惡行善力量;與禅無緣者,他的心念晝夜奔馳,攀緣五欲六塵,生活有如行屍走肉,隨境變遷、隨業流轉,無法做自己的主人。人心內在的貪、瞋、癡、慢,若沒有甯靜、祥和而又活潑、自在的禅法來洗滌陶冶,就不容易從欲望的大漩渦中抽離出來。因此,功利、物質性的心病,就沒法根除。現代社會是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社會各個成員都活得很忙,大家在忙亂緊張中焦慮不安,由于壓力過度,就會對自己喪失自尊和自信,內疚或擔憂未來之心續起,煩躁、生氣、孤獨之感旋至,工作或思考時精神難以集中,無決斷心等等不勝枚舉。習禅之後,相信將有助于纾解你生活中的緊張壓力,降伏煩惱情緒,使工作勝任愉快,生活豐富美滿。故可以說禅是使社會祥和,使人人心身健康的有力保證。

  唐朝有位無際大師,也就是有名的希遷禅師,他拜在六祖之徒青原行思門下,時人稱石頭和尚。師有心藥方一濟,可治心病,亦能愈身病,今抄錄于下,以供參閱:

  大師谕世人曰:凡欲齊家、治國、學道、修身,先須服我十味妙藥,方可成就。何名十味?

  好肚腸(一條) 慈悲心(一片) 溫柔(半兩)

  道理(叁分)信行(要緊) 中直(一塊)

  孝順(十分)老實(一個) 陰 骘(全用)

  方便(不拘多少)

  此藥用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叁分,于平等盆內研碎,叁思爲末,六波羅蜜爲丸,如菩提子大,每日進叁服,不拘時候,用和氣湯送下。果能依此服之,無病不瘥!

  切忌言清行濁、利己損人、暗中箭、肚中毒、笑裏刀、兩頭蛇、平地起風波。以上七件速須戒之。

  此前十味,若能全用,可致上福上壽,成佛作祖。若用其四五味者,亦可滅罪延年,消災免患。各方俱不用,後悔無所補。雖有扁鵲盧醫,所謂病在膏肓,亦難療矣!

  縱禱天地,祝神明,悉徒然哉。況此方不誤主顧,不費藥金,不勞煎煮,何不服之!

  偈曰:

  此方絕妙合天機,不用盧師扁鵲醫;

  普勸善男並信女,急需對治莫狐疑。

  生理疾患起因與消除 在生理疾病方面,我們說一下致病的主要原因,以便對症治療。造成身體疾病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和環境兩個方面,不外乎:

  1、人類活動的影響 由于人口的增多,居住空間的擁擠,及生活、生産上的過失,造成環境汙染,空氣不潔,使噪音充滿,飲水不淨,蔬果農藥殘余的過量;

  2、飲食原因飲料采用不當,食物選擇的錯誤,如喜食酒肉,飲食不節等;

  3、喜歡作不必要的比較對事作不必要的計較,並處處計較,造成對身心的傷害;

  4、凡事太執著有強烈的欲染與執著的心理狀態;

  5、巨大的心理壓力 工作狂或因各種社會競爭而産生的巨大壓力;

  6、心理的嚴重不平衡 由于計較,對現實生活與個人理想差距太大等等原因,都能造成心理的不平衡;

  7、貪婪心太強 例如以貪婪之心,追求卓越與成長;

  8、不信因果 由于不信因果,所以不怕因果,做出傷天害理的事。

  對于以上幾種造成疾病原因,不僅從習禅的本身、佛學的因果觀,以及清淨持戒方面去看,還是從禅者的生活規律去探討,都一定會很好地去除。現將對治方法歸納如下:

  1、習禅者當是受持齋戒之人,受戒能離病苦、保健康 佛在《九橫經》中說橫死九因,前四種皆爲飲食不慎,第五爲腸胃不暢,可見食事與身體之健康關系甚大。若依佛製,中後不食,則內無宿食,外無下風(放屁),心易定而少昏沈,身得安而無疾病。經雲:中後不食有五福,少淫、少睡、得一心、無下風、身得安隱。又雲:無宿食患。又《藥師經》載:“若有病人,欲脫病苦者,當爲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

  2、佛教講“病從業生”,可知業障是重要的病根 《觀無量壽佛經》雲:“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優婆塞戒經》說:“受持八戒,除五逆罪,余一切罪,皆悉消滅。”《涅槃經》載:“波羅奈國有屠兒名廣額,于日日中殺無量羊,見舍利弗,受八戒經一日一夜,以是因緣,命終爲北方天王毗沙門子。”以屠兒之重大殺業,猶可仗此一日一夜之持齋功德而消滅之,其余之輕罪更何足論耶?據此,念一聲佛、持一日八關齋戒之功德尚有如此之大,更何況終身持五戒、比丘戒、菩薩戒呢?習禅者終身持戒,業障消除,自然少病多福了。

  3、養成素食的習慣 習禅者必餐素食,不要誤認食素者會缺乏營養;相反,肉食倒是疾病叢生的禍根。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就是不信佛的人,食物果蔬與肉食的搭配,應保持在九比一這個比例較妥。雷久南博士在《身心靈整體健康》中,談到天然食物與身心健康時說:“停止肉食是否會使健康立刻改善?答案是肯定的。在個別的例子中,有好萊塢的明星停止肉食後,子宮內如柚子般大小的瘤自生然消失。丹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中曾因糧食不足,全國素食,那年死亡率出奇的降低,生病率也減少。第二年恢複肉食,死亡率又回升到以前的數字。”她在同書中還說到:“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後,不但生活環境改變,連帶的飲食也有很大的改變。以前過節才有大魚大肉,現在天天有得吃;以前白糖是奢侈品,現在隨時可以購買;糙米粗面也由白米白面來代替。短短二叁十年,飲食的改變,已影響到一般健康狀況。心髒病、糖尿病、癌症、肥胖症和未老先衰已是司空見慣。表面上好像平均年齡提高,但事實上是嬰孩死亡率降低。至少在美國四十歲以後的平均壽命五十年來沒有增加。”我們如果到因特網上一查,素食能防病、治病的資料,比比皆是,這裏就不再引用了。

  4、持戒的現實利益現以不飲酒爲例,佛教的各種戒律——從五戒到菩薩戒,都有戒酒這一條,習禅者當然不會酗酒,所以與飲酒有關的各種疾病,與修禅的人無緣。和其他戒律一樣,酒戒是釋迦世尊親自製定的,佛陀認爲“凡飲酒者,有十過失。何等爲十:一者顔色少,二者少力,叁者眼視不明,四者現嗔恚相,五者壞田業資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鬥訟,八者無名稱,惡名流布,九者智慧減少,十者身壞命終,墮叁惡道。”故至今僧人仍遵循這些戒律,禁飲酒。限于篇幅,其他方面就不談了。總言之,持戒能使自己合乎道德和生活的規範,其好處不言而喻。

  5、起心動念即影響生理這可從不同的人吃同樣的食物,有些人會發病,有些人則沒有病。有資料說河南林縣,食道癌的患病率是世界最高的地方之一,因爲他們吃一種沒有放鹽而腌叁個月以上,最後都發黴了的菜,他們認爲味道很好。雖然食道癌的發病率很高,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病。有人問過當地居民,知道在得病之前,若爲某一件事特別生氣或特別不高興,這時喉嚨就不舒服了,這只是心情影響身體的一個小例子。再舉一個例子,說人心理的每一個念頭,都會影響到生理,尤以壓製自己,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或人的個性時爲最。資料顯示:在美國有位叫拉山的醫生,專門研究心理治療癌症的方法。他曾舉了一個病例:有位非常成功的律師,他有叁個孩子,太太也很好,一般需要都有,他卻得了腦癌,醫生表示不能開刀了。他只好去找心理醫生,他跟心理醫生談了之後,醫生發現:他的太太是母親給找的,律師是父親逼他做的,根本不合他的興趣,他愛好的是音樂,因爲父親是律師要他繼承這份工作。表面上看起來很成功,但不是他所愛做的工作。這位心理醫生就對他說:“既然生腦癌不能活的話,你不如過自己愛過的堆活,因爲你死了不是等于什麼都沒有嗎?”在這個情況下,他就放棄了律師的工作,開始學音樂,過了幾年他加入交響樂團,他的腦癌沒有治療就自動消失了。另外像不能原諒別人,如果有人對你不好使你受到委曲,你心中老是不舒服,這就會使你的健康受到損害,爲了你的健康,你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原諒別人,這在佛教叫“忍辱”(學佛的人都知道忍辱不是壓製自己),…

《生活中的佛教 從現代醫學看禅與身心健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