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80%病痛,是来自内心的爱染、执着及贪婪和焦虑。习禅的人,心由散乱而转为专注,混浊的思绪逐渐清明,爱染逐渐淡化。由于心的专注宁静,它能引发与生俱来的一种能量,可自然调理整个失调、受创的身体,松筋舒骨,排除毒素,活化全身细胞,自然就会身体强健、延年益寿。
另一方面,禅者的饮食习惯也会促使慈悲心增长,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对防病、治病都有极大的好处。
上面简略地说出禅对人类社会的作用,除了这五个方面还可以说出很多,不过限于篇幅只好止此。总的说习禅静坐的利益不外于:一、在防病、却病延年,使有健康的身体,这是属于生理方面的利益;二、在心理上的效益则是能得到一种宁静、喜悦、开朗、闲逸,以及养成独立、坚毅、无畏的性格;三、在心灵上则因生活的纯净无染,生命的彻底净化,自在解脱,就会开展出无我的大爱——爱人、爱国、爱世界,而又能够不执着一切,乃至最后成佛,这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利益与成就。
下面再谈一下“禅与人类心身疾病的防治”,因为这个问题大家最关心,同时要谈这个问题,许多问题也都附带谈到了。
习禅可防治人类身心疾患
以禅的智慧看问题,则根本没有问题存在,因为一切问题只是在现前心念的无知执着时才会产生。如果没有直观的智慧,我们也可以从“因、缘、果”的法则来了解问题——这就是说:问题产生了,是结果出来了。在未形成结果之前,尚有它的根本原因和助缘。禅的修持,就是引导我们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查清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以理性、客观、进取的精神去面对、解决、消融。因为这样,所以不管发生人生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完善的处理和解决。
心理疾病起因与消除 与上一段所说的相反,如果没有禅或不去习禅,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因为习禅有成之人,他时刻保持内心的清醒、明白是非功过:善念起时令其自然增长,恶念来了会立即制止,故修禅的人有很强的止恶行善力量;与禅无缘者,他的心念昼夜奔驰,攀缘五欲六尘,生活有如行尸走肉,随境变迁、随业流转,无法做自己的主人。人心内在的贪、瞋、痴、慢,若没有宁静、祥和而又活泼、自在的禅法来洗涤陶冶,就不容易从欲望的大漩涡中抽离出来。因此,功利、物质性的心病,就没法根除。现代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各个成员都活得很忙,大家在忙乱紧张中焦虑不安,由于压力过度,就会对自己丧失自尊和自信,内疚或担忧未来之心续起,烦躁、生气、孤独之感旋至,工作或思考时精神难以集中,无决断心等等不胜枚举。习禅之后,相信将有助于纾解你生活中的紧张压力,降伏烦恼情绪,使工作胜任愉快,生活丰富美满。故可以说禅是使社会祥和,使人人心身健康的有力保证。
唐朝有位无际大师,也就是有名的希迁禅师,他拜在六祖之徒青原行思门下,时人称石头和尚。师有心药方一济,可治心病,亦能愈身病,今抄录于下,以供参阅:
大师谕世人曰:凡欲齐家、治国、学道、修身,先须服我十味妙药,方可成就。何名十味?
好肚肠(一条) 慈悲心(一片) 温柔(半两)
道理(三分)信行(要紧) 中直(一块)
孝顺(十分)老实(一个) 阴 骘(全用)
方便(不拘多少)
此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
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
此前十味,若能全用,可致上福上寿,成佛作祖。若用其四五味者,亦可灭罪延年,消灾免患。各方俱不用,后悔无所补。虽有扁鹊卢医,所谓病在膏肓,亦难疗矣!
纵祷天地,祝神明,悉徒然哉。况此方不误主顾,不费药金,不劳煎煮,何不服之!
偈曰:
此方绝妙合天机,不用卢师扁鹊医;
普劝善男并信女,急需对治莫狐疑。
生理疾患起因与消除 在生理疾病方面,我们说一下致病的主要原因,以便对症治疗。造成身体疾病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和环境两个方面,不外乎:
1、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人口的增多,居住空间的拥挤,及生活、生产上的过失,造成环境污染,空气不洁,使噪音充满,饮水不净,蔬果农药残余的过量;
2、饮食原因饮料采用不当,食物选择的错误,如喜食酒肉,饮食不节等;
3、喜欢作不必要的比较对事作不必要的计较,并处处计较,造成对身心的伤害;
4、凡事太执着有强烈的欲染与执着的心理状态;
5、巨大的心理压力 工作狂或因各种社会竞争而产生的巨大压力;
6、心理的严重不平衡 由于计较,对现实生活与个人理想差距太大等等原因,都能造成心理的不平衡;
7、贪婪心太强 例如以贪婪之心,追求卓越与成长;
8、不信因果 由于不信因果,所以不怕因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
对于以上几种造成疾病原因,不仅从习禅的本身、佛学的因果观,以及清净持戒方面去看,还是从禅者的生活规律去探讨,都一定会很好地去除。现将对治方法归纳如下:
1、习禅者当是受持斋戒之人,受戒能离病苦、保健康 佛在《九横经》中说横死九因,前四种皆为饮食不慎,第五为肠胃不畅,可见食事与身体之健康关系甚大。若依佛制,中后不食,则内无宿食,外无下风(放屁),心易定而少昏沉,身得安而无疾病。经云:中后不食有五福,少淫、少睡、得一心、无下风、身得安隐。又云:无宿食患。又《药师经》载:“若有病人,欲脱病苦者,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
2、佛教讲“病从业生”,可知业障是重要的病根 《观无量寿佛经》云:“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优婆塞戒经》说:“受持八戒,除五逆罪,余一切罪,皆悉消灭。”《涅槃经》载:“波罗奈国有屠儿名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以屠儿之重大杀业,犹可仗此一日一夜之持斋功德而消灭之,其余之轻罪更何足论耶?据此,念一声佛、持一日八关斋戒之功德尚有如此之大,更何况终身持五戒、比丘戒、菩萨戒呢?习禅者终身持戒,业障消除,自然少病多福了。
3、养成素食的习惯 习禅者必餐素食,不要误认食素者会缺乏营养;相反,肉食倒是疾病丛生的祸根。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就是不信佛的人,食物果蔬与肉食的搭配,应保持在九比一这个比例较妥。雷久南博士在《身心灵整体健康》中,谈到天然食物与身心健康时说:“停止肉食是否会使健康立刻改善?答案是肯定的。在个别的例子中,有好莱坞的明星停止肉食后,子宫内如柚子般大小的瘤自生然消失。丹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中曾因粮食不足,全国素食,那年死亡率出奇的降低,生病率也减少。第二年恢复肉食,死亡率又回升到以前的数字。”她在同书中还说到:“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不但生活环境改变,连带的饮食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前过节才有大鱼大肉,现在天天有得吃;以前白糖是奢侈品,现在随时可以购买;糙米粗面也由白米白面来代替。短短二三十年,饮食的改变,已影响到一般健康状况。心脏病、糖尿病、癌症、肥胖症和未老先衰已是司空见惯。表面上好像平均年龄提高,但事实上是婴孩死亡率降低。至少在美国四十岁以后的平均寿命五十年来没有增加。”我们如果到因特网上一查,素食能防病、治病的资料,比比皆是,这里就不再引用了。
4、持戒的现实利益现以不饮酒为例,佛教的各种戒律——从五戒到菩萨戒,都有戒酒这一条,习禅者当然不会酗酒,所以与饮酒有关的各种疾病,与修禅的人无缘。和其他戒律一样,酒戒是释迦世尊亲自制定的,佛陀认为“凡饮酒者,有十过失。何等为十:一者颜色少,二者少力,三者眼视不明,四者现嗔恚相,五者坏田业资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斗讼,八者无名称,恶名流布,九者智慧减少,十者身坏命终,堕三恶道。”故至今僧人仍遵循这些戒律,禁饮酒。限于篇幅,其他方面就不谈了。总言之,持戒能使自己合乎道德和生活的规范,其好处不言而喻。
5、起心动念即影响生理这可从不同的人吃同样的食物,有些人会发病,有些人则没有病。有资料说河南林县,食道癌的患病率是世界最高的地方之一,因为他们吃一种没有放盐而腌三个月以上,最后都发霉了的菜,他们认为味道很好。虽然食道癌的发病率很高,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病。有人问过当地居民,知道在得病之前,若为某一件事特别生气或特别不高兴,这时喉咙就不舒服了,这只是心情影响身体的一个小例子。再举一个例子,说人心理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影响到生理,尤以压制自己,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或人的个性时为最。资料显示:在美国有位叫拉山的医生,专门研究心理治疗癌症的方法。他曾举了一个病例:有位非常成功的律师,他有三个孩子,太太也很好,一般需要都有,他却得了脑癌,医生表示不能开刀了。他只好去找心理医生,他跟心理医生谈了之后,医生发现:他的太太是母亲给找的,律师是父亲逼他做的,根本不合他的兴趣,他爱好的是音乐,因为父亲是律师要他继承这份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很成功,但不是他所爱做的工作。这位心理医生就对他说:“既然生脑癌不能活的话,你不如过自己爱过的堆活,因为你死了不是等于什么都没有吗?”在这个情况下,他就放弃了律师的工作,开始学音乐,过了几年他加入交响乐团,他的脑癌没有治疗就自动消失了。另外像不能原谅别人,如果有人对你不好使你受到委曲,你心中老是不舒服,这就会使你的健康受到损害,为了你的健康,你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原谅别人,这在佛教叫“忍辱”(学佛的人都知道忍辱不是压制自己),…
《生活中的佛教 从现代医学看禅与身心健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