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極樂之路
中國淨宗
中國淨土宗大事年表
東漢
179年光和二年,支婁迦谶譯出《般舟叁昧經》,爲中國淨土宗經典傳譯之始;繼譯號稱“淨宗第一經”的《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叁國·
222年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出《佛說阿彌陀叁耶叁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252年曹魏嘉平四年,印度沙門康僧铠譯出《無量壽經》。
258年曹魏甘露叁年,白延開始譯經,《無量清淨平等覺經》爲師所譯。
·西晉·十六國·
265-274年晉武之世,《法苑珠林》卷四十二記載之信仰彌陀淨土,求生極樂世界者阙公則往生。此爲我國現存文獻中,有關彌陀淨土信仰的最早記載。
286年太康六年,竺法護譯《正法華經》問世,自此國人始知有觀世音菩薩,並有靈驗之說,是爲我國有觀世音菩薩信仰之始。
·東晉·十六國·
334年鹹和九年,淨土宗初祖廬山慧遠大師誕生于雁門樓煩(今山西甯武)。
354年永和十年,山東長清建靈岩寺,爲叢林“天下四絕”之一,近世爲淨土道場。
378年東晉太元叁年,慧遠率衆離襄陽去廬山。
381年太元六年,慧遠于廬山創“龍泉精舍”,並于此講經說法,廬山遂成南方佛學之中心,爲淨土理論奠定基礎。後又于廬山西北麓建東林寺,倡導彌陀淨土法門。大師此後即于寺講學、譯經,創“白蓮社”。
401年後秦弘始叁年,龜茲僧人鸠摩羅什法師到長安,次年開始譯經;東晉隆安五年,杯度禅師創建九華山化城寺。後新羅僧金地藏、明末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都曾居此寺。
402年元興元年,竺法曠大師卒。師生前以《無量壽經》爲淨土之因,有衆則講,獨處則誦。師之講《無量壽經》爲中國講解彌陀淨土經典之濫觞;七月,慧遠大師集慧永、慧持、劉遺民、宗炳等一百二十叁人于般若臺精舍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結白蓮社,共期西方,首創漢地佛教淨土信仰,開結社共修之端;弘始四年,鸠摩羅什法師應姚興請,至長安入住逍遙園西明閣,待以國師之禮,開始譯經。首先譯出的是淨土基本經典《佛說阿彌陀經》,繼譯《十住毗婆沙論》等。
410年義熙六年,廬山十八賢之一劉遺民居士卒。
412年義熙八年,廬山十八賢之一慧持大師卒。
413年後秦弘始十五年,著名譯經家,我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之一鸠摩羅什大師寂;晉司空陸玩舍宅爲寺,此爲蘇州靈岩山寺淨土道場之最初。
414年義熙十年,廬山十八賢之一慧永大師卒。
416年義熙十二年八月初六日,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圓寂于廬山東林寺。
419年元熙元年,北涼昙無谶叁藏法師譯出《悲華經》。二月,竺法力叁藏法師譯出《無量壽至真等正覺經》,此經爲《無量壽經》之異譯本,今已佚。
·南北朝·
423年景平元年,廬山蓮社十八賢之一周續之居士卒。
424年畺良耶舍叁藏法師來我國,住南京鍾山道林精舍,譯出《觀無量壽佛經》。
427年元嘉四年,與廬山慧遠大師交往的浔陽叁隱之一、詩人陶淵明卒。
433年元嘉十年,南朝詩人,曾爲廬山慧遠大師掘池種白蓮花的謝靈運卒。
435年元嘉十二年,廬山十八賢之一道昞法師寂。
442年元嘉十九年,《觀無量壽佛經》譯師畺良耶舍法師寂于江陵。
443年元嘉二十年,廬山十八賢之一宗炳居士卒。
453年元嘉末年,天竺叁藏法師求那跋陀羅譯《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
472年延興二年,中國淨土宗發祥地和主要道場玄中寺,建于山西交城縣石壁山中。後又被日本淨土宗奉爲祖庭。
476年延興六年,我國淨土宗實際創始者昙鸾大師,生于山西雁門。
508年菩提流志譯出世親菩薩的《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542年興和四年,淨土宗之集大成者,撰述甚豐的昙鸾(476-542)大師寂。
·隋·
587年開皇七年,隋文帝建淨影寺,慧遠大師居此法化甚盛,人稱淨影慧遠。
597年開皇十七年十月,智者大師寂于石城大佛前。大師融合南北佛教,倡止觀並重等義創立天臺宗,其著作《淨土十疑論》,示欣厭二義,常行念佛叁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爲後來天臺宗學人“教宗天臺,行歸淨土”作出表率。大師之留世淨土著作尚有《觀無量壽佛經疏》、《阿彌陀經義記》、《五方便念佛門》等。
605年大業元年正月,靈裕大師卒。師之留世淨土著述有《無量壽經疏》、《觀無量壽佛經疏》並《往生論疏》等。
613年隋大業九年,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誕生于山東臨淄(一說泗州)。
·唐·
623年武德六年五月,叁論宗祖吉藏大師卒。大師留世淨土經典注疏有《無量壽經義疏》、《觀無量壽佛經義疏》等。
634年貞觀八年十月,專修十六妙觀的智琰法師寂于蘇州。師生前曾每月集善侶五百人至寺念佛,一生講《觀無量壽佛經》達百余遍。
641年貞觀十五年,善導至河西(今甘肅武威一帶),聽道綽大師講經弘揚淨土法門。後返京師,寫《彌陀經》,畫淨土變相于寺院,時人爭相仿效。
645年貞觀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淨土宗高僧道綽(562—645)大師預知時至,別僧俗圓寂于玄中寺。有《安樂集》等著作傳世。
650年永徽元年,唐玄奘法師重譯《阿彌陀經》,名《稱贊淨土佛攝受經》。
668年總章元年十月,華嚴宗二祖智俨大師寂。師曾依《攝論》立四種淨土之說。
681年永隆二年五月十四日,淨土宗二祖善導(613—681)大師寂。大師主要留世著作有《觀經四帖疏》及《往生禮贊》等。寂後弟子懷恽于長安神禾原建塔以祀。
682年永淳元年十一月,窺基大師寂于大慈恩寺譯經院。師之淨土論著有《彌陀經疏》、《阿彌陀經通贊疏》、《西方要訣釋疑通規》等,流傳至今。
701年大足元年十月,善導大師高足懷恽法師寂。
706年神龍二年,于善導大師塔旁建香積寺,是爲淨土宗名刹。
712年太極元年,淨土宗叁祖承遠大師誕生于綿州綿竹(今屬四川)。
738年開元二十六年,山西交城縣玄中寺鑄鐵佛。
742年天寶元年六月十叁日,著名的金臺接引往生淨土之僧,懷玉禅師寂于臨海湧泉寺。
748年天寶七年,淨土宗高僧慈愍叁藏慧日大師圓寂于洛陽罔極寺。大師主張禅、教、律、淨四行並修而著重于淨土,此說與慧遠、善導兩系並列,稱爲慈愍派。
751年天寶十年,四川廣元之“觀音崖造像”開鑿。現尚存造像108龛,約7000尊。題材有說法圖及一佛二菩薩等,多數保存完好。
758年乾元元年,畫家吳道子卒。畫家曾爲兩京佛寺繪“西方淨土變”等壁畫,其“送子天王圖”、“地獄變相圖”等尤爲優美,因而被稱爲畫聖。
769年大曆四年,淨土宗四祖法照大師于衡州湖東寺,開五會念佛道場。
784年興元元年,迎法照大師入禁中教宮人念佛,並及五會念佛。
794年貞元十年,淨土宗五祖少康大師,于烏龍山建淨土道場。築壇叁級,聚集大衆午夜行道唱贊,所化叁千許人,人稱後善導。
802年貞元十八年七月,淨土宗叁祖承遠(712-802)大師別諸弟子,以九十一歲高壽而卒。
805年貞元二十一年十月初叁日,淨土宗五祖少康大師說偈、放光而寂于烏龍山。塔于臺岩。
839年開成四年,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卒。大師于其所著《華嚴經疏·入法界品》中,歸納念佛不出五門,約華嚴明念佛之理。
840年開成五年,淨土念佛會社“九品往生社”成立于會稽郡余姚平原精舍,與會者有元英法師等1250人。
846年會昌六年,唐代詩人、虔修淨土之白居易居士卒。居士晚年,曾與洛陽佛光寺如滿法師等共結“香火社”,專志念佛以期生西,時值會昌滅法前後,意義深遠。
904年天複四年,淨土宗六祖永明延壽禅師誕生于錢塘。
·五代十國·
907年後梁開平元年,義禅師于安吉靈峰結茅,後稱靈峰寺,爲淨土宗九祖北天目靈蕅益大師,長期駐錫之道場。
954年周顯德元年,吳越王錢弘俶創建淨慈寺,後爲淨土宗六祖永明延壽禅師道場;淨土宗八祖雲棲辟宏大師,亦曾駐錫開法,故此寺與淨土宗關系甚深。
959年顯德六年,淨土宗七祖省常(959-1020)大師誕生于錢塘。
·北宋·遼·
961年建隆二年,延壽禅師繼慧日永明院法席,著有《宗鏡錄》百卷及《萬善同居集》等。
967年乾德五年,伏虎禅師大扇志逢(909-985)結庵于杭州五雲山西麓。後吳越王錢氏爲其建寺,始名雲棲寺,後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居此,至民國間尚爲淨土宗名刹。
975年開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淨土宗六祖永明延壽(904-975)大師晨起焚香告衆,趺坐而化。
988年端拱元年,曾撰《觀經疏記》,並主張天臺淨土兼修的義通法師寂。
991年淳化二年,省常大師仿廬山蓮社之舉,于大昭慶寺結“淨行社”,集衆念佛,弘揚淨土法門。
996年至道二年,遵式大師集道俗精修淨土之業,作《誓生西方記》。
1002年鹹平五年,遵式大師歸東掖山。于其西隅建精舍,造無量壽佛像,與衆共修念佛叁昧。
1013年大中祥符六年二月,四明法智大師于延慶寺建“念佛施戒會”,爾後每年恒例修之。此會名爲萬人會,首先選定發起者二百十人,每一人勸募四十八人,各自每日唱佛名一千遍,將其數記于日曆上,每年二日十五日攜日曆到寺集會,且醵出淨財四十八文,若有死亡者持其姓名及日曆到寺,聚會者一同念佛一千遍,爲其人祈願滅罪往生。
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慈雲遵式大師至杭州下天竺寺弘傳天臺教觀,行淨土忏法。
1020年天禧四年正月十二日,淨土宗七祖省常(959-1020)大師端坐念佛而寂…
《通向極樂之路 中國淨宗 中國淨土宗大事年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