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策》。是集前載《佛說阿彌陀經禮想儀》,後附戀西大師《念佛偈》,淨業行者讀此,當可時時策進。
《淨土輯要》 (1)清代真益願纂述。全名《勸修淨土切要》,收于《卍續藏》第109冊中。其內容爲:一勸發心念佛,二勸實心念佛,叁勸求生淨土,四勸正助雙修、勸修行人從根本處修、爲奉道者勸、念佛儀式、發願回向文、十念法。附錄有:念佛不可附邪教、念佛不可當錢用、寄庫無益說、臨終舟楫要語等。(2)苦行居七原著,潘慧純、邵慧圓參訂,印光大師鑒定。上篇有啓教、念佛、念法、釋名、原因、功德、效果、誤會、煩惱、弭禍、治病、歸元各節;中篇敬錄諸大祖師法語;下篇爲念佛儀式、經咒及發願文。印光大師爲本書作序,序中稱本書:上篇爲初機入門之階,中篇輯最圓頓諸開示,以期由淺入深,領略淨土法門之旨趣,下篇輯錄念佛儀式、淨土日課經咒及回向諸文,以爲朝暮課誦之儀軌。
《淨土晨鍾》 清代周克複居士纂,收于《卍續藏》第109冊中。卷1爲晨課,夕課,原始一:彌陀成佛,阿彌釋迦分現淨穢、佛爲韋提希說淨業、九品往生、佛爲父王說念佛、龍樹菩薩勸念佛、念佛十種功德、淨土往生之因、阿彌度生之因、釋迦勸人念佛之因、釋迦開導淨土之因、四土往生本末、叁界六道輪回本末;卷2爲啓信二:淨土有益生前、淨土不妨俗事、淨土佛無妄語、淨土一念不生、淨土腳踏實地、淨土非仙可比、淨土因果不妄、淨土如明鏡日月、淨土正信爲要、淨土該戒定慧、淨土獨推阿彌、淨土苦樂相比、淨土爲難信法、淨土了生死、淨土念佛有力、淨土諸聖尊宿同歸;卷3爲勸修叁:勸急辦大事、勸活物活計、勸神隨業往、勸兜率不如西方、勸宿債須還富貴易墮、勸爲身後計、勸佛心爲心、勸隨遇隨勸、勸出世間孝、勸人人念佛、勸真實念佛、勸學者念佛;卷4爲念佛法門四:十聲念佛誦偈、十氣十念、六時晨昏念佛、忏罪念佛、一相念佛、攝心調息念佛、參禅念佛、總論持名念佛、總論念佛事理一心、禮念觀想、觀想佛毫、一心叁觀念佛、論約心觀佛、論一心叁觀、論圓修叁觀生四淨土;卷5爲功行法門五:孝養父母、慈心不殺、持戒十善、發菩提心、讀誦大乘、淨心行善、奉行衆善、布施(以上正因),方便、廉儉、不妄取財、省口腹淫欲、兼福慧、不慕尊榮不辭輕蔑、禮忏、施食、放生、居官(以上助修);卷6爲策進六:策願力、策勇猛精進、策攝心悟心、策叁種念佛、策出家、策在家、策老者病者;卷7爲饬終七:饬臨終往生正念、饬臨終叁疑四開、饬十念往生、饬父母往生、饬眷屬往生、饬護病者、饬自念佛度冤親、饬臨終請衆念佛、饬未終思終;卷8爲正辨八:辨生淨土救衆生、辨見性悟道、辨不修淨土五惑、辨禅淨同歸、辨念佛有益參禅、辨禅宗淨土遲速、辨得悟正宜往生、辨心境非二、辨淨土專志西方、辨念佛修觀非著相、辨念佛不可輕視、辨參究念佛、辨念佛融通宗教、辨念佛心性身名、辨理事非二心、辨宜繁宜簡、辨往生早暮、辨一念往生、辨念力重大、辨業性本空、辨心量廣大淨土非遠、辨自心佛現、辨不往而往無生而生、辨欣厭取舍、辨不信佛論、附佛入中國考;卷9爲了俗九:了色身之妄、了世染之妄、了富貴之妄、了浮生之妄、了生死之妄、了物緣之妄、了心念之妄、了邪教之妄(附寄庫、念經);卷10爲持驗十:比丘往生(自慧遠至海寶共56位)、宰官往生(劉程之等25人)、士民往生(阙公則等17人)、尼僧往生(大明等5人)、婦女往生(隋後等19人)、惡人往生(張善和等6人)、物類往生(鹦鹉等5種動物)。
《淨土隨學》 凡2卷,清古昆大師編,收于《卍續藏》第109冊中。此書可爲大師深念佛恩,剖心瀝血之誠言,闡揚淨土妙義文簡理明。集中收大師所作序文11篇,“或引初心而別垂方便,或弘淨要而細剖幽微”;發願文10篇,爲師“或感深恩而立誓上求,或忏重罪而發心下化,可謂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集中多收頌揚淨土法門之詩偈,既暢師之懷,又足激勵後人,可令“障重之人,于持名法門深起信願,死盡偷心”。本書還收于《淨土宗大典》第10冊、《淨土叢書》第18冊中。
《淨土宗大典》 全書12巨冊,總策劃陸宏基,編者林明珂、申國美。1994年7月由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印中心出版。本大典所收資料起自東漢,迄至現代,計191種,分爲1.所宗經論;2.經論诠釋;3.諸師著述;4.傳記系譜。每部分再以時代順序編次。
《淨土宗教程》 魏磊著,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本教程是我國佛教界第一部系統而詳確闡釋淨土宗的撰著。其內容分導言、淨土宗的成立、淨土宗根本經典、五經一論、教相判釋、阿彌陀佛之本願、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淨土資糧信願行、往生品位等7部分,爲修持淨土法門者的有益讀本。
《淨土瑞應傳》 全名《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刪傳》。唐代文谂、少康合編,收于《大正藏》第51冊,《卍續藏》第135冊。《大正藏》中此書名無“刪”字,《卍續藏》以本書爲五代道诜所撰。系敘自東晉慧遠大師至唐代中期邵願保等48名願生西方者之傳記。
《淨土群疑論》 唐代懷感大師著,又名《釋淨土群疑論》、《群疑論》等。收于《大正藏》第47冊及《卍續藏》第107冊中。本書作者本爲法相宗學者,後從善導大師實修念佛法門,並證得念佛叁昧。全論以問答體裁爲之,分12大門,計116章,通釋陳隋以來攝論、叁階教、唯識法相諸家,對淨土往生之疑難,後世淨業行者,奉爲圭臬。據卷首孟銑序文載,懷感于本論尚未脫稿時即入寂,後由同門懷恽補寫完成。其注解有《探要記》14卷,《鈔》20卷。
《淨土聖賢錄》 分9卷,清代彭希涑撰。收于《卍續藏》第135冊中。希涑居士爲清乾隆進士彭紹升侄兒。紹升居士笃信淨土,認爲先前之往生傳過簡,擬將諸籍中有關淨土修持並往生者的事迹,彙編成冊,即讓希涑任其事。先稽考經論,次及有關古籍並耳目所及者,重加采輯,每成一篇,紹升辄爲勘定。全書記述淨土教主阿彌陀佛及闡教聖衆如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菩薩爲始,集錄曆代弘揚、修持淨土法門之比丘、比丘尼、居士等凡500余人之事迹,並有鹦鹉等叁物。傳後皆注材料出處,以便查證。此書征引廣博,援引經典論著、中土佛教史傳及正史、文集、方志等達130余部;並曾采撷素風、鶴峰、旅亭、宏通、正琦、淨雲、澄谷、呆堂、雲麗諸法師及姜昆成、許培秀等人的口述材料。是集曆代各種往生傳大成之巨著。本書兼錄往生者的事迹與理論,凡警策扼要足證修行之功者,不問疏密巨細,皆予選錄。全書所收人物,必依淨土教義,凡所收者須具深心、至誠心、回向發願心之人,對于既往過失一概不論,只要一念歸誠生淨土者,均在選錄之列。後有清代道光末胡編有《淨土聖賢錄續編》,載l75人之往生事迹,文筆圓妙,記事確實。民國期間靈岩山德森法師編《淨土聖賢錄叁編》,錄270人之往生事迹。近人毛惕園居士又續編往生缁素並物類成《淨土聖賢錄四編》,記往生四衆364人之事迹,並往生物類4傳。各錄之體例皆以《淨土聖賢錄》爲准。
《通向極樂之路 經籍大觀 淨土五經一論介紹》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