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三皈、五戒、念佛常识;2.十善业道、净课仪规;3.四摄、六度、三辈往生;4.持名念佛要义十则;①念佛往生须备三资粮,②念佛往生须修三福,③念佛往生须知四遍行,④念佛往生须知生死的道理,⑤念佛往生须知心佛的关系,⑥念佛十法须融通应用,⑦念佛入门须先摄意根,⑧念佛四诀须时时检点,⑨念佛往生须具欣厌二行,⑩念佛往生须一向专念万行回向。书后附持名念佛实验方法3则。本书之第2卷为法师的另一篇文章《百日念佛自知录》,是卷对如何始能使念佛如法而心佛合一,言之详尽。凡念佛行者,只须依之而行,即可免进修摸索之苦。此录不仅可为修般舟三昧之参考,即打念佛七以及日常早晚念佛功课,亦无不可供作参考也。此书海峡两岸三地均有出版,大陆有上海佛学书局版本流通。
《念佛三昧宝王论》 唐代僧飞锡大师撰,成书于天宝元年(742)。收于《大正藏》第47册。飞锡大师以念佛三昧为诸三昧中之宝王,遂倡导万善同归,三世通修之念佛。是书分3大门,然后再细分20门进行阐述。上卷7门,念未来佛:1.念未来佛速成三昧门;2.嬖女群盗皆不可轻门;3.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4.现处汤狱不妨受记门;5.现空无我择善而从门;6。无善可择无恶可弃门;7.一切众生肉不可食门。中卷6门,念现在佛:1.念现在佛专注一境门;2.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门;3.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门;4.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5.梦觉一心以明三昧门;6.念三身佛破三种障门。下卷7门,通念三世无不是佛:1.念过去佛因果相同门;2.无心念佛理事双修门;3.了心境界妄想不生门;4.诸佛解脱心行中求门;5.三业供养真实表敬门;6.无相厌华信毁交报门;7.万善同归皆成三昧门。
大师撰本书时,广为援引之经论有:《观无量寿佛经》、《大宝积经》、《大集经》、《大品般若经》、《法华经》、《十住毗婆沙论》、《大乘起信论》及《安乐集》等。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蕅益大师将本书收入《净土十要》中,为净宗要典之一。是论历有疏释,近人谛闲大师曾讲此论,有《念佛三昧宝王论义疏》流通于世。
《往生集》 明代莲池大师撰辑。收于《大正藏》第51册、《卍续藏》第135册中。是书集录我国与印度往生西方者,计分9类:1.沙门往生类,自东晋慧远至明代宝珠,凡98人;2.王臣往生类,自乌苌国王至张无尽丞相,凡32人;3.处士往生类,自周续之至华居士,凡28人;4.尼僧往生类,自尼大明至尼法藏,凡5人;5.妇女往生类,自隋皇后至许氏妇,凡32人;6.恶人往生类,张善和至金奭(音shī),凡8人;7.畜生往生类;8.诸圣同归类;9.生存感应类。另有续录附于畜生往生类之后,举出僧明本至吴居士,凡20人。其中,诸圣同归类举出《观无量寿佛经》之择生极乐、《无量寿经》之往生无数等;生存感应类,则举出鬼不敢啖、夫妇见佛、却鬼不现、荐拔亡灵、睡寝得安、病目重明等现世利益。并在附录中,普劝必修净土,最后举出念佛十种功德。
《往生礼赞偈》 唐代善导大师着五部九帖之一,全称《劝一切众生愿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六时礼赞偈》,略称《六时礼赞》、《往生礼赞》等,收于《大正藏》第47册中。礼赞为以龙树、世亲之《礼赞偈》为基础,而订之六时行法。即为日没、初夜、中夜、后夜、晨朝、日中等六时,行不同之礼赞。如于中夜,诵龙树之《十二礼偈》,行十六拜;于后夜,诵世亲之《往生论偈》,行二十一拜。此为念佛行人之修法。
《往生净土集》 唐代慧日大师撰集,全称《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又名《净土慈悲集》、《慈愍三藏文集》、《慈悲集》等。收于《大正藏》第85册中,今仅存上卷。本书系援引诸经论赞西方净土之文,以劝说念佛往生。初卷叙禅徒之异见,以教及理遮遣其非;第二卷广引圣教,成立净土念佛之正宗;第三卷会释诸教古义之疑滞,校量诸行出离之迟疾。所谓先摧邪难,后显正宗。据卷上《归敬偈》所载,大师为怜愍一切众生,无明覆心迷于净土,恋着三界不求往生,六道轮回漂流生死,为斯颠倒无信凡夫,集诸经论净土法门。
《往生净土忏仪》 宋代遵式大师撰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收于《大正藏》第47册中。本书全名为《往生净土忏愿仪》,略称《净土忏》、《净土忏仪》。本忏仪依据《大无量寿经》、《称赞净土经》等诸大乘经,集此方法,流布诸后,普结净缘。本忏法之仪节略分十科,即:严净道场,明方便法,正明修意,烧香散华,礼请法,赞叹法,礼佛法,忏愿法,旋诵法,坐禅法。忏文中已将《阿弥陀经》及《往生咒》列入,本忏法为专修极乐净土之行法,随净土信仰之流行,据本书礼拜之忏法亦广为流行。
《净土论》 唐代迦才撰,收于《大正藏》第47册,《卍续藏》第107册。是书大师搜检群籍,内容评定极乐净土之报化与往生之机品,举理证及实例论述凡夫往生之可能,阐明他力往生为易行之法门。全书共分9章:1.定土体性;2.定往生人;3.定往生因;4.出道理——依何道理得生净土,并释疑难;5.引圣教为证;6.引现得往生人相貌——引道俗往生事迹20人;7.将西方兜率相对比较优劣;8.明教兴时节;9.教人欣厌劝进其心。
《净土十要》 明代智旭大师编,收于《卍续藏》第108册,《净土丛书》第6册中。附题为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门人成时评点节要后付梓。本书系将净土教义之论书十种编集而成,其中收有《阿弥陀经要解》、《往生净土忏愿仪》、《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阿弥陀经行愿仪》、《净土十疑论》、《念佛三昧宝王论》、《净土或问》、《西斋净土诗》、《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净土生无生论》、《净土法语》、《西方合论》、《往生论注》、《莲华世界诗》。本书之编次,以最初三要为经文之解释,同时叙述所依之行愿仪则。以下七要,则依隋唐宋元明之时代顺序,编进各时期的重要净土著作。《净土丛书》版及港版又编入《续净土生无生论》等,而将《西斋净土诗》等编入《续净土十要》中。
《净土风光》 陈柏达居士着。本书以流畅而严谨之笔,引经论介绍西方净土之种种庄严,以证实净土存在的真实性,并以此引起人们正视人生的归宿问题,提供一个最理想的归宿之处。在章节中,还插入大德对西方净土的赞颂,趣味盎然。
《净土文摘》 此为近年由福建莆田广化寺流通处印行的净土法门初机入门书。是书选辑古今大德有关念佛之理论、方法及往生实证之文,以现代语译意,通俗易懂。全书分三部分:1.念佛方法与原理;2.念佛往生实证;3.杂录。
《净土丛书》 全书20厚册,1972年由道安法师发起,又得陈子平居士为副,毛凌云居士主编,历三年而成书,台湾印经处印行。全书收净土典籍达300种,分编为经论、注疏、精要、着述、纂集、诗偈、行仪、史传等8部,依译着年代先后类编之。可谓中国净土宗典籍大全,内容丰富,查阅方便。
《净土必求》 亦名《净业痛策》,清古昆大师集,收于《卍续藏》第109册中。本书为大师“特采至切要之文,述成最警策之语,而为一生取办之要书也。诸佛甚深微妙净土之境,皆从众生广大圆融必求之心而得,故名之曰净土必求。是我同伦,切须多读,方得发起必求之心,而早归净土也矣。”此为古昆大师《净土必求自叙》中语,读之即可知本书内容。于书末,大师更列《净土十集》书名。以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之要书,其篇目为:第一《经律异相》(先明因果方肯念佛)、第二《莲宗必读》、第三《西方径路》、第四《净土自警》、第五《净土神珠》、第六《西归行仪》、第七《念佛开心》、第八《净土随学》、第九《上品资粮》、第十《净土必求》。
《净土法语》 明代幽溪无尽大师撰,收于清代衍法寺比丘了慰编的《净土津梁》中,商务印书馆曾有影印本出版。该文释杨次公“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之旨,言简、词切。
《净慈要语》 明代鼓山元贤大师撰,收于《卍续藏》第108册。其内容收取有关念佛、往生之要语。1.净门包括净土教源、念佛正信、念佛正行、作福助缘、念佛正愿、临终正念、两土难易、净土辨疑;2.慈门包括戒杀生、戒溺女、劝放生、戒杀辩疑、杀生炯戒。前者阐明念佛三昧之解行,后者则戒杀生、劝放生。着者元贤大师曾参谒广印禅师,“净慈”二字即为禅师之庵号,即立净、慈二门。元贤又曾受云栖辟宏之戒本,秉其禅、净、戒一致之说,唱导以念佛三昧总摄万行,以戒杀为众善之首。
《净土神珠》 清古昆大师集,收于《卍续藏》第110册中。本书为古昆大师见智者、慈云、法智、幽溪、彻悟诸大师之文,有如昏衢而逢宝炬,照了病根,终生净土,得益无量,乃笔录三十五则成书。所有文字融通事理,圆明心宗,可斩尽偏邪,抉破时疾,诚天台之的旨,净土之正宗。阅此书者当得:“必起妙行,早生净土,早见弥陀,早获法忍,早度众生”之益。
《净土痛策》 清代照莹集。其书《缘起》中谓:“闻恋西大师,极力主张净土,日诵弥陀数万声,虽大热大寒亦无小懈。集有《莲宗必读》、《西方径路》、《净土自警》、《净土神珠》、《西归行仪》及《经律异相》、《念佛开心颂》等行世,一时沾法乳者不少。莹深惭福薄,未获亲承。甲戌冬,师掩关于绍之山阴法源庵。遂往叩之,亲依轮下,蒙师以最切要法,乃曰:若能生决定信,专持一句洪名,只要如婴儿堕水,急呼母救,声声不已,不必参观除妄,自然感应道交,净业易就。”莹师闻大师之开示后“如盲得眼”,成诗48首,恭呈关前,经大师改正,谨录一编,名曰《净业痛…
《通向极乐之路 经籍大观 净土五经一论介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