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通向极乐之路 经籍大观 净土五经一论介绍▪P7

  ..续本文上一页品观章;9.佛说阿弥陀经礼想仪;10.跋。收于《卍续藏》第128册及《净土宗大典》第10册中。

  《西归直指》 清代周梦颜着。收于《卍续藏》第109册。本书的指念佛往生净土,劝人皆归西方净土,故名《西归直指》。卷首载作者传略及像赞13首,并有西方十种胜、云栖大师普劝二十种人正好念佛、念佛九种胜、三界、四生、六道、七种不净观、三种人必定往生、发五种心决定往生、九想观、白骨观及七可惜等表解。卷1为《净土纲要》将大小本弥陀要旨节录其概,使阅者一览便知;卷2为《疑问指南》统汇群编之要,共三十问答;卷3为《启信杂说》集指迷归信之言,以充法益;卷4为《往生事略》。本书除单行本外,又与着者的《万善先资》、《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节录》合编为《安士全书》。

  《西斋净土诗》 明四明梵琦楚石着,清西有沙门智旭点定。蕅益大师对此诗集评价甚高,其《西斋净土诗赞》说:“稽首楚石大导师,即是阿弥陀正觉,以兹微妙胜伽陀,令我读诵当参学。一读二读尘念消,三读四读染情薄,读至十百千万遍,此身已向莲花托。亦愿后来读诵者,同予毕竟生极乐,还摄无边念佛人,永破事理分张恶。同居净故四俱净,圆融直捷超方略。”卷上为怀净土诗77首,卷下为十六观赞22首、化生赞8首、析善导和尚念佛偈8首、怀净土百韵诗1首、娑婆苦渔家傲16首、西方乐渔家傲16首等。后蕅大师选定其为《净土十要》之一。

  《安乐集》 唐代道绰大师撰,收于《大正藏》第47册。此集总分12大门,广征博引诸经论,论述净土法门为易修易证,应时应机的唯一法门,劝人发愿求生西方,修念佛三昧。此书将佛陀一代时教分判为圣道、净土二门,并以净土门相应于末法之钝根众生,故提倡念佛法门,劝人以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后来日本佛教之分为圣道门与净土门,即来自本书。本书又据《大集经》之五个500年之说,主张当时为第4个500年,众生必须依靠称念佛名方能得救,遂极力提倡念佛法门,此一主张后由弟子善导集其大成。义传入日本后,在镰仓时代,成为法然与亲鸾净土教的骨架。本书于日本净土教形成之重要性,由是可知。

  《安士全书》 是书含4种,周梦颜着。印光大师对于本书推崇备至,大师说:“安士先生,姓周名梦颜,一名思仁,江苏昆山诸生也。博通三教经书,深信念佛法门。弱冠入泮,遂厌仕途,发菩提心,着书觉民。欲令斯民先立于无过之地,后出乎生死之海。故着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以众生造业,惟此二者最多,改过亦为此二者最要。又着《阴骘文广义》,使人法法头头,皆知取法,皆知惩戒。批评辩论,洞彻精微,可谓帝君功臣,直将垂训之心,彻底掀翻,和盘托出,使千古之上,千古之下,垂训受训,两无憾矣。以其以奇才妙悟,取佛祖圣贤幽微奥妙之义,而以世间事迹文字发挥之,使其雅俗同观,智愚共晓故也。又以修行法门,惟净土最为切要,故着《西归直指》一书,明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脱死大事。良以积德修善,只得人天之福,福尽还须堕落。念佛往生,便入菩萨之位,决定直成佛道。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此一种书,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不谓之菩萨再来,吾不信也。”

  《谷响集》 黄念祖着。1988年北京居士林印行。为作者有关佛学的应答书札之汇集。分15束,内容广涉学佛之发心、见地、修行、禅、教、净、密等法门,而强调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尤多谈密、净兼修,主张修密法者须兼修净土。此书在国内外佛教界颇有影响。

  《角虎集》 清古越云顶山一壑沙门济能纂辑,收于卍续藏第109册。是书为济能禅师窥诸后学,信疑不决,遂搜集历代杰出宗师要语,则则指归净土。编纂成书后,名为“角虎”,取永明寿禅师“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之意,令宗禅者不敢轻净土,修净者无复贬禅宗。述而不作,利益殊深。

  《阿弥陀佛大传》 洪无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是书引用45种佛经之内容,加以综合写就阿弥陀佛历劫因缘,如《额(音è)真无王的因缘》、《胜威王的因缘》、《妙法莲华的因缘》、《福上王的因缘》、《明相菩萨的因缘》、《无诤念王的因缘》、《了诸法本的因缘》、《净命的因缘》、《月施王与吉祥王子的因缘》、《极乐世界的因缘》等10种阿弥陀佛历劫求佛道的因缘故事,最后为法藏比丘时发四十八愿,终成阿弥陀佛,其世界名曰极乐之始末;书之最后以《念佛的因缘》、《一行三昧的因缘》、《佛立在前的因缘》和《观阿弥陀佛的因缘》分别介绍修证念佛三昧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胜妙方法。全书以生动有趣的文笔,据经作了翔实的介绍,处处引人入胜,是值得一读的净土宗入门书。

  《阿弥陀真言》 真言即咒,除《阿弥陀大心咒》即《阿弥陀咒》之外,阿弥陀真言尚有一字咒与小咒等多种。一字咒如纥利俱,又作纥哩,此系由贺(ha)、哕(ra)、伊(i)、恶(ah)等4字合成之真言,参见“纥哩”条。小咒又称心咒,本名《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载:“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曰:唵,阿密多帝际贺啰吽。此真言能诵十万遍满,得见阿弥陀如来,命终决定得生极乐。”

  《易行品》 为《十住毗婆沙论》第5卷之品名,龙树菩萨造,鸠摩罗什法师译。至初地不退位之道有难易之分,《易行品》示易行之道,别说阿弥陀佛之救济。此品由长行、偈颂构成,初叙菩萨得不退转地有难、易二种道,次举易行之法。其内容大意为:于意忆念诸佛菩萨,于身礼拜恭敬,于口则称诵其名号。昙鸾大师即以此为基准,而立念佛为易行道,其余法门皆难行道之判教说。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出自《小无量寿经》末后《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亦名《往生净土神咒》,略称《往生咒》。刘宋元嘉末年,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12册中。咒文为:“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利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明僧宗本《净土行法》说:“此咒须持21遍方合经意。”此经所附之《不思议神力传》载:“持咒之法,净身漱口燃香,佛前胡跪合掌,朝夕六时各诵三七遍,即灭四重五逆、十恶谤法等罪。若人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冤家而得其便。现世常得安稳,临终任运往生。若数满二十万遍,即感得菩提芽生。若至三十万遍,即面见阿弥陀佛。”又诸本句读稍异,今依古本,故为十四句。

  《念佛论》 近人倓虚大师着。收于《净土丛书》第13册中。此书言简意赅,明白地述说净土念佛之理与念佛方法,是通俗易懂的入门书。

  《念佛镜》 唐沙门道镜、善道共集。收于《大正藏》第47册及《卍续藏》第107册中。是书总分11门:1.劝集念佛门;2.自力他力门;3.念佛得益门;4.已得往生门;5.校量功德门;6.校量斋福门;7.疑谤得罪门;8.誓愿证教门;9.广摄诸教门;10.释众疑惑门:①念佛对三阶门,②念佛对弥勒门,③念佛对坐禅门,④念佛对讲说门,⑤念佛对戒门,⑥念佛对六度门;11.念佛出三界门。书后附:修西方十二时,修西方十劝,临终正念往生文。对于此书,《大藏会阅选录》按云:念佛对戒律门中谓:“末法是念佛时,不是持戒时。”又谓:“念佛能益无损,持戒损多益少”云云。为弘扬念佛而抑戒律,有违圣教;又易使人误会以为:“只要念佛,不必持戒”。则必破坏正法,戒律俱毁矣!行者宜应持戒念佛两门并重,方得往生安养。如《观无量寿佛经》三福中说,应知。”这确是阅读本书应注意之处。

  《念佛法要》 毛惕园居士选辑。卷1为《念佛指南》,录历代诸大师净土修持法语,字字珠玑,可称修净业之津梁。卷2为《念佛示范》,收历代净修卓有成效、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事迹68篇,可为念佛行者之楷模。卷3为《念佛引证》,是编引大乘经论之文,以佛语确证净土法门,令行者起信。卷4为《念佛须知》,分《早晚功课》、《克期精进》、《饬终助念》等3章,说明具体行持之法。此书为作者于编纂《净土丛书》之时,博览群书,节录经论文句所成。凡有关持名念佛之法要,除依之录入外,并加按语。故可作无(左纟右厘)广参明师,深入经藏者,依教念佛之据。大陆有福建莆田广化寺流通处版广为流通。

  《念佛因果说》 近代居士季圣一着,收于《净土丛书》第14册中。是书分甲乙两篇,甲篇略解六因、四缘、五果之名义,乙篇更解二因、十因之法相,各以持名念佛,一一互相参照,唯信为因,唯愿为缘,而以往生利生为现在未来之果用。间有深密混滥之处,复征以譬喻见闻,申之以图表问答,可收贤愚齐入,事理并持之效。

  《念佛四大要诀》 清古昆玉峰大师着。其四大要诀为:第一不贪静境;第二不参是谁;第三不除忘想;第四不求一心。师之念佛要诀,初看好似与《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念佛要一心不乱,要净念相继不符,实则初学人很难办到,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一般信徒更是如此。师于文中指出:“今人念佛,无此四诀,必定念不成功。一贪静境,必定以轻安静坐为奇特,极力持平为平常;一参是谁,必定以开悟聪明为奇特,见佛往生为平常;一除妄想,必定以别法巧念为奇特,老实记数为平常;一求一心,必定以一心不乱为奇特,开口散念为平常”。并指出:“此四大病,稍有犯者,必难往生。”散心念佛,确为初入佛门者之良径。

  《念佛入门白话解》 现代律航法师着,收于《净土丛书》第13册。全书计分四讲:1…

《通向极乐之路 经籍大观 净土五经一论介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