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是真
慧伯
一
風畫著了浪花;雨穿越風,落到大地,又書寫著風的去向。在藍天和白雲之間,我看到風在無聲無息地飛舞著最優美的姿勢,明淨得讓目光穿透,與白雲飛翔成同一姿勢讓你心如明鏡,無語對視。
一朵朵芙蓉花,紅的苞蕾、碩大的骨朵,高高地開在細瘦的青枝條上,叁兩片綠葉隨意地點綴,爬出“老人石”的頭。在寺院一角的飛檐黛瓦下,在少有人知的“幽處”,難道不是最美的景致?
看鳥在石上追逐蹦飛,放生池裏的小龜,探頭探腦,追逐著小紅魚,劃亂一池藍天白雲,高塔亭榭。一邊聽著張繼吟詠了多年的寒山寺鍾聲,讓人直追思到唐朝,想那個舉棹故裏的文人學子,或許長須瘦削、長衫細指、鵝眉傲月。
看詩、讀詩,有碑刻,黑紙白字,記述著詩人一刹那的感思靈想,讓金佛古鍾伴隨著星宇河浪搖來搖去。也許你讀不太清楚我的文字,但文字可以破除執著,一個不懂英語的人去參究字母、拼音,或象形文字、甲骨文之類的符號,總比胡思亂想、思想琢磨著幹壞事好。你說在眼之所及的藍天白雲上,能馳騁放飛你多少美麗的夢想。
你可以想象花開的聲音,你可以放飛無數的千紙鴿。在這個無影無形的大舞臺上,你可以是最要好的觀者,你也可以是最美的舞者,最美的詩總是在未來、遠處。陶公淵明先生說,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意斷言絕處,方知禅之真意。
如“火”字,火能燒飯、取暖;火光沖天,多言戰爭與火災;如火如荼,多言火勢之旺;怒火中燒,指情緒不良,也言怒之形、狀,然而:到底是怒到什麼程度,如何難受、苦惱及憎惡,如是等等,唯當是人心中有數,言語也難以表說究竟。故語言是外相。
窮究“火”,想到火紅、熱、燙;磷火,鬼?熱火,幹勁大;然欲究竟覺火之真味,非置身體于火中、細究感知,豈此一字,方可明了?
平淡是真。平淡是人生之真味,回歸平淡,方究人生之真境,細參眼、耳、鼻、舌、身、意。
執著財色名利,亦如玩火自焚。特別是有人,占相當多的社會演藝人士非正常死亡——自殺!自殺的統計數字,令人觸目驚心。
據北京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年有28.7萬人死于自殺,有兩百萬人自殺未遂。平均每兩分鍾就有一人死于自殺,八人自殺未遂。該中心主任曹連元同志介紹,自殺已經成爲中國死亡原因中排序第五位。在十五歲至叁十四歲年齡段的青壯年中,自殺是首位的死因。(見2003年9月7日,《江南時報》)遠如詩人屈原,近如翻譯家傅雷,當代詩人顧城、海子,演星夢露、翁美玲以至陳寶蓮,歌星張國榮等等。
臺灣現代著名作家叁毛,我深愛其作品的真摯、平實與人性感思,讀之故如品茗。其《流星雨》,至今仍念我如曆流星雨之間,撲面而閃,然叁毛亦駭然險遭自殺之慘終,讀來不能不令人驚悟!
文人墨客大多是生活中的致情中人,生花妙筆娓娓敘寫風花雪月、鷹過無痕。誠然能使人感悟世事無常,萬法皆空。平常心是道,正所謂坐看雲起、閑觀花落;平淡是真,大味則淡,平淡之大味非庸碌之輩所有緣感知;“淡有淡的味道”, 弘一大師有如是說。你品嘗過喝白開水時“開瓶木塞香”的味道嗎?歌星葉倩文唱過“潇灑走一回”中,有“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要真正了悟平平淡淡,才算是一個智者所應該過的最真實的生活。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可得者即在當下。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生活應該有更多的感知,也應該爲引導人們更好地生活擔當起一份神聖而不可推卸的責任。文化出版部門在決定出版一本圖書時,應該更多地考慮到這本書的社會價值,而不能片面地過分考慮經濟利益。前天有朋友從“上海書市”過來,感慨地說現在文化成了一種賤賣的商品。
誠然,文化是一種商品,不管對于作者、編者還是讀者來說。但是,片面地把文化作爲一種商品,惟利是圖,急功近利,無異于荼毒生靈,業難深重、苦不堪言。回憶前一階段文化市場流行過的時尚文學,如叁毛的散文、瓊瑤的小說、顧誠和海子的詩。文學創作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活動,當以引導和教化世人更好地生活爲己任,然而叁毛、顧城和海子也不堪精神的沈重負荷而被精神之魔痛苦地絞殺!瓊瑤的小說也不再流行。
文如其人,文品就是人品,試問一個連自己都無法在塵世間很好地生活的人,一個連自己都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享盡天年的人,怎麼會去拿文字教化大衆,讓人們在塵世間過正常的生活、更好地生活?不能不令人驚歎!
二
到底是金錢重要,還是文化重要?肉體的傷害倒無所謂。
比如手被碰傷了,被狗咬了,開闌尾了,待傷口慢慢恢複之後,肉體不再疼痛,俗語有“好了傷疤忘了痛”的說法,也是很有道理的。即使對一個戰勝病痛、從死亡線上掙紮過來的幸運之人,對生命會有更深深的感恩:活著真好,窮人沒病就是福啊。
而較之于精神所遭遇的傷害,對一個活著的人來說,卻遠非能如此地潇灑、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
民間有“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之說。我前些天不小心被一條平常還算友善的狼狗給咬了幾口,幸好及時地注射了狂犬疫苗。如今,還有一針沒有打完,手上被狗咬了的傷口已不再疼痛。而我現在越發怕狗了,乃至于聽到門外的狗吠,第一個反應會想到門有沒有關緊,那畜生會不會扒開我的窗戶,著實讓我膽戰心驚。
老實說那天被狗咬著,是我心情也不好,說我無意間逗了它,也不一定冤枉我。歸根結底是由于我自己的起心動念不慎,而那狗偏偏在那一刻盯著了我,且沖著我站立狂吠、掙脫開拴在樹一端的繩索徑直向我沖將過來,我無法躲閃,被逼到寶塔一角,一面牛著膽與那畜生搏鬥、慌亂中還是被咬抓多處。
由一念起種種無明,起惑造業。佛教講“一切唯心造”,包括人的身體,即色身,都是精神的産物。可見人的精神在人一生中的重要。而佛教從一開始就是著手從精神上解決人在世間所面臨的種種困惑。
欲壑難填,過分地渲染七情六欲,尤其在好多花兒還在開放之時,去過分地鋪展現實生活中本不可能存在的花花世界,無疑會給多少純潔、天真無暇的青春少年,在以後的人生之路上,造成怎樣難以彌合的傷痛。不要說,可能會在人生的黃金歲月荒費了學業,而且會在以後的人生之路上,他們會發覺苦苦追尋的愛情是子烏虛有,而且會對現實的生活無法投入。這無疑會給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形成的崇尚以家庭爲根本的社會生存方式,罩上了一層可怕的陰影。你會在走上社會以後發覺生活怎麼不是書本上如瓊瑤的小說般所描寫的那樣,而且會讓你在現實生活中久久困惑、無法面對。
青春年少之時,正是一朵朵祖國的花兒剛綻開好奇的心、睜大眼睛看世界的時候。青春的朦動、神秘與一切不可知、缤紛飄渺的夢想,給年輕的心展開了多少無邊無際的美妙畫卷。而正如瓊瑤的言情小說般的時尚文學,如無聲的風雨很快席卷了校園內外,一切毫無遮攔、無法抗拒。我在想所謂的幻想中的純情世界,是否是在爲每一顆年輕的心靈打開了通向未來的天堂?回過頭來看看,我在感覺那些可怕的文字,是怎樣在清純如陽春白雪的花季少年的心扉上,煽動起七情六欲,汙濁著每一根年輕生命的琴弦?吸毒、酗酒乃至于“非典”還可以扼製住,而在年輕的心靈上所造成的精神傷害,會是怎樣痛苦地在毒蝕著每一個人的身心。難怪連叁毛、顧誠和海子等文化名人,連自己所著作的夢想的天堂,在地球上也無法找到立錐之地,也不堪忍受生命的困惑、而被精神之魔痛苦地絞殺。
一念,竟此一念。正是由于在此一念之間閃失,于是,精神指導肉體實施自殺(即思想指導行爲,由軀體實施),遂失去了生命。所以佛教強調精神至上,乃至謹慎于每一個起心動念,對于屬于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何等重要。假如說就在一念間,或者說我們不要對一個死去的人說叁道四,要尊重一個人對自己生命的選擇,可是我要大聲說:不!假如說他的詩文是人類不朽的精神財富,那麼他的死,將是全人類的損失,也許他會爲人類留下更爲輝煌、更多的文化遺産,英年早逝,不能不叫人扼腕歎息!對于生者,這種無視生命的選擇,難道我們不應該大聲疾呼說:不?
死者去已,生者當從這個血紅色的驚歎號中驚醒!
叁
到底是金錢重要,還是生命重要?是要錢還是要命?回答無疑是後者,生命!
可是,社會上有好多人在爲了攫取金錢而做著傷害人命的、毒蝕靈魂的殺手。鼠目寸光、片面地把文化作爲一種商品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文學作品真實地記錄了一個作者的心路曆程,應該以引導和教化大衆更好地生活爲己任。我認爲對一個不能安享天年、缺少社會責任感、抛開還有那麼多大衆也和你一樣需要度化、正痛苦地活著的人不管、撒手而去者,不能說是一個高尚的人。人不能光自私到爲自己一個人活著,要知道你的生命是屬于全社會,正是由每一個人的存在,在每一個角落的無私奉獻,才構成了整個社會得以良性循環。細想起來,一個不能善終的所謂作家、詩人等,他的文字或者藝術也同樣記錄了他對生命不解的困惑和走向自殺的心路曆程。說他也在利用文字自覺或不自覺地給別人造成困惑、引導著別人走向非正常死亡,也不無道理。所以,爲了慎重起見,我認爲讀他們的作品得另外長個心眼!一個連自己都無法坦然面對生活、珍惜屬于人只有一次的生命;一個自私、卑微得只爲自己一個人活著而死去的人絕不是什麼偉人!用不著爲他們浪費白紙。他們是人類靈魂的隱形殺手。
我在想象一個如顧城那樣的所謂叫詩人的人,是怎樣喪盡天良、滅絕人性地舉起鋒利的斧頭砍向自己摯愛的妻兒!說白了,他是一個罪犯,是一個殺手!
…
《平淡是真(慧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