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句話, ””是說明輪回根本是虛妄性,由妄心執我執有靈魂,于是有我貪、我愛、我欲等惑而造不淨的善惡行爲,牽引種種五蘊而有生死輪回,一到了遣除我執,通達真勝義谛,回觀輪回生死,如夢中事一般,方知輪回是賺诳衆生的境界,于無生死中見有生死,枉受苦惱;菩薩之大悲淨行,正緣是而發。今之多數佛教徒,不敢赤裸裸地荷擔佛陀家業,不肯立地踏破輪回,不爲饒益衆生廣修莊嚴淨土之行;只是強調過去之因,今世之果,忘卻佛陀逆觀還滅的後半段,只是順向流轉生死門中去,直是宿作因論的外道徒衆而已。
佛教之談輪回, 目的是在打破輪回,不僅是“不墮于惡趣”而已。因爲衆生之所以有輪回生死,是由于對宇宙萬有內外一切法上沒有認識緣生一切法的自性,即于本來無我的生滅變異的精神界上而起永恒靈魂的我執,于原無實體的生滅變異的物質界上而起常住凝固的法執;于是以自我爲中心,計較利害得失,昧于一切法緣生緣滅變遷不停的規律而造作諸業,因之而有輪回,是謂生死衆生顛倒相,是謂一切行不相應。倘能學習佛教理論與實踐,則能認識一切法自性,于精神界上還它一個無我,于物質界上不起固執,另有個不變本體常存,于內外一切法上掌握到“諸法無常,諸行無我”的法的規律,于是思想意識上不是謂雖處生死即是涅架,是謂“一切行相應”。故涅架不是別物,即是隨順一切法的生滅變異的規律,唯此變異的規律才是“不變常住”,這是一切法的共同性,亦稱法性,有佛出世是這樣,無佛出世也是這樣,釋迦佛陀證悟此法性,安住此法性中,是名“隨法行”,是名“常安樂”。以安住于法性故,生死與涅槃統一,凡夫與佛陀統一,更無輪回可出,假名爲踏破輪回,超出叁界。現引《大方便報恩經》句,作爲本段的結語: “佛以法爲師,法是佛之母,佛依法而住。”““
五、佛教輪回轉世的意義
一般來說,佛法以六道輪回解釋生命的流轉變化。有人認爲人死如燈滅,其實一個人死後,並非肉體死亡就形銷神滅,他會隨著過去造作的業力,繼續以六道輪回之一來展現新的生命。每一道的生命死後,都會繼續再以六道輪回之一來展現新生命。民間信仰往往以爲人死之後變爲鬼,以祭鬼之禮來祭祖,確切地說這樣對祖先是不如實的待遇,因爲死後爲鬼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性,其若真的墮在鬼道,有終一日鬼道報盡,還是會寄居別道的。佛法的目的在于終止六道輪回,證得聖果,從此超出生死,不再于生死流轉中遷流不息。
以原始佛教而言,解脫生死、終止六道輪回的人稱之爲阿羅漢,也就是體證涅架的人。那麼有人會問,阿羅漢死後到哪裏呢
這個問題無異是問涅架的生命境界是如何呢
佛陀的態度是不在言語和理論上去探討。有一位對佛法有興趣的外道修行人名叫婆磋種,曾經叁番五次地找佛陀本人問這一類問題(包括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世界有邊無邊、命身同異等等),甚至還旁敲側擊,也跑去問目楗連、迦旃延,看看師徒的回答是否一致。佛陀不是默然不答,就是告訴他,凡有這些見解,都是邪見,離真實越遠。“”可以肯定的是,解脫者死後也不是虛無、消失,無論佛陀在世與否,諸佛弟子一聽到有人認爲阿羅漢死後什麼都沒有了,必視之爲邪見,爲他開說法義,誘導他放棄這種論調。
如果阿羅漢死後並非空無一物,涅架境界也不是死水一般靜滯,這一點是肯定的。可以理解的是,佛陀不願多說的理由是到了這裏不能再言說了,一說就出問題,一說就引來更多誤解。到了大乘佛教發達以後,解脫者從阿羅漢提升至具有法報化叁身、神變不可思議的佛,正面描述了許多涅架境界的妙用與積極活動,例如化身千百億到各個不同佛國、不同時空去救度衆生,或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倒駕慈航,以己證佛果之身示現爲菩薩來輔佐阿彌陀佛。大約在這個同時,淨土思想也建立起來了,阿彌陀佛名義中的無量光、無量壽,有些學者就認爲這是涅槃的果德的象征。
佛法認爲輪回是業力的作用,依著因果律的運作,産生叁世因果的生命曆程。聖嚴法師在《正信的佛教》中說: “佛教的因果律是貫通過去、現在、未來的叁世,而又連結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的。現世承受先世的業因,成爲現世的業果。現世的行爲造作,既然即是後世的業因,也可加入先世的業因,成爲現世的業果。”
結 語
佛教依業而有的輪回說,有它的事實與理論的根據,不是任何人所能否定得了的,因爲吾人的生命生存,並不只在這短短一期生命,依于業力的支持,無始無終的相續,如長江大河那樣的延續不息!所以有情的生命,死後固不是沒有,生前亦不是沒有,前一生命剛剛結束,後一生命立即開始,所以像流水一樣的成爲生命之流!
佛教業感輪回說,要在說明生死流轉因果內在的聯系。在無限的生命流裏,不論是處境的不同,或者是受用的不同,全是本于種種業的性質不同,是以有情的生命相續,實際就是業報的相續,所以業與生命輪回,有著極爲密切的關系。因而業感輪回說的真正價值,在于自種業因, 自收業果,涉于叁世而成輪回,爲最合理的因果規律。只要業力一日仍舊存在,生命現象就會一日不斷。造業是感果的因,受報是造業的結果,所以吾人未來的苦痛或快樂,必須自己負起責任!
總之,佛法的輪回說,是以人爲的作業的升沈爲根本,取決于各人本身的行爲,因而啓示人們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並且要人知道輪回是不理想的,一個有志學佛的人,應該立志扭轉輪回,掙脫業力之網,截斷生命之流,依于佛法正見,廣修戒定慧行,完成生命解脫!像這樣的理解輪回,並不是消極忍受,而是積極地爭取身心自由!最後我要向諸位說明的,就是佛法的輪回說,一方面說明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另一方面說明當是業報定律不可免,但如能夠依于佛陀的指示,經過一個相當時期的修持,必然就能獲得生死的解脫,並不是完全無法挽救。願諸位在讀完本文後,就能從當下開始發心,立志要從崎岖黑暗的輪回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打破煩惱,從而轉過來走上光輝的解脫大道。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佛教的輪回說(禅林)》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