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思想對李煜詞的影響(俞華鳳)▪P2

  ..續本文上一頁能擺脫痛苦!後半生的李煜參透了這一點。從他的詞中頻頻顯露,用得最多的字眼是“夢”字:用夢來連接過去與現在,連接失去與得到,連接強盛與衰亡,在夢中似乎一切已經淡去,對于自身的功名事業,對于社會的興革損益,都不必去十分認真,最好能脫離這種牽製,求得自身的安閑自在。這種感悟使李煜的詩詞充滿了夢幻人生、自我悲憫的情調,從而達到了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李煜的詞作中,寫了很多關于花、月的句子,這不僅僅是在他的前半生,後半生中也有不少。佛教禅宗把山水自然都看作是佛性的顯現,有道是“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一切皆在佛教的義理範圍之中。 “林花謝了秋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烏夜啼》)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 一簾風月閑。 ” (《常相思》),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櫻花落盡街前月”,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數點雨聲風約住,朦胧淡月雲來去”, “斜月遲遲花在枝”。這花之繁茂,月之清朗,都蘊涵著無限禅機。山高水遠,花開花殘,雁高飛,人未還,風月可知相思無限

  沒有具體的人事和激烈的情感,一切都是淡淡的,輕輕的,遠遠的,作者不過是一個旁觀者而已。只有一個“丹”字和一個“閑”字,透露出了些許信息:歲月悄悄逝去,相思綿綿不絕。整個畫面是那麼甯靜圓融,那麼素樸明白,卻又讓人低回與沈思。同樣的,在佛教看來,過去,現在,未來凝聚成當下刹那,不可分辨,也毋庸分辨。在禅宗那裏更是時間、空間概念都被超越。那麼對于李煜來說,如此就有了更大的解脫。也就是說,花、月這些充滿禅意的意象塑造了李煜詞中的空靈意境。

  紅塵滾滾萬象森羅的大幹世界裏,有情與無情、個體與類族、高峻與深幽、光明與黑暗都是同時具足相應的緣起法,縱橫交錯,珠珠相含,影影相攝。他們在光華溢目的毗盧遮那佛的照耀之下,顯現出一真法界的莊嚴絢麗。宇宙萬相,互爲緣起,又各住自位,呈現出千奇百狀的生命樣態,自在自爲地嬗演著大地的遷變紛纭、起滅不綴、看朱成碧。圓融之境超越了一切對立。李煜有了滄海桑田的經曆以後,對空間上的變化似乎已經能一眼看穿。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樓深,滿鬓清霜殘雪思難任。”又如,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顔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是前世還是今生,是往日還是今年,是皇帝還是階下囚,所有的都如春來春去,往返淡淡,像江水一般在曆史的洪流中涓涓而流。而做爲自己,李煜一身輕松,正如他在《漁夫》中所講的那樣, “花滿渚,酒滿瓯,萬頃波中得自由。” “心事數莖白發,生涯一片青山。空山有雪相待,野路無人自還。”(《開元樂》)人生易老,還是萬古常青;空山待雪,雪傾空山,究竟是誰在先誰在後,只是雪覆空山,一片清淨;人生匆匆,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在這裏,矛盾、對峙的時間意象都轉化爲圓融、和諧的直覺意象了。

  既然有了時間與空間的圓融,那麼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時空互攝的生命圓融。 “壽山年多少

  ” “與虛空齊年。” “虛空年多少

  ” “與壽山齊年。” “和尚年多少

  ”“秋來黃葉落,春到便開花。”令人焦慮的時間之流被截斷,時間被空間化,對時間的流逝最終消融于對自然、對空間的純粹經驗中。生命如青山瀉翠,似皓月流輝,是楊柳扶風,是聚沫擁浪,是歸還的水,水回山的雲。正是萬古長空凝成一朝風月,一朝風月盡攝萬古長空。而李煜在經曆了苦痛、參透苦痛、超越自我以後,生命也在不知不覺中走向藝術的圓滿。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令》)春雨淅瀝,春意正濃,何淡何濃;生活中羅衾經不起五更的寒冷,在夢中卻有歡樂與美滿,則何哀何樂;無限江山,獨自憑欄,何衰何榮;都如流水落花,又在天上又在人間。李煜終于在紛壇陸離、變幻無定的人生中找到了綠洲,更是超越一己一痛,超越一時一空,在“天上人間”中逝去。這就是他的生命在藝術境界中所獲得的圓融。

  李煜曾經貴爲國主,但又是一個葬送了大好河山的俘虜,一個充滿哀怨自憐的詞人。李煜因其特殊的人生經曆,秉性儒雅懦弱,多情善感,使其對禅學有著獨特的感情體驗。他感受到有求皆苦、無常幻滅的佛教真谛,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痛苦,消解了痛苦。禅學的意境不僅融入了他的詞的句句字字中,更使他的詞有了清涼幽寂、澄清空明的佛學意趣,增添了悲淒之美、超逸之美,在更深一層次上觸動了人類的靈魂,去引導人們去思考世界,思考人生:來爲什麼,去往何處

  人生短短,應該做什麼,要怎麼做

  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李煜的詞爲世代人所吟誦,他因此而流芳百世,這是許多皇帝都達不到的事情。同時,禅宗賦予李煜詞的東西,還不僅僅是這些,他對世界信仰佛教的人們來感悟佛理,參悟人生也是很好的參照,享受美的感觸。

  

《佛教思想對李煜詞的影響(俞華鳳)》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