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淨土開示錄
本願
1.佛爲什麼要說淨土法門
如來爲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所謂大事因緣者,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直下成佛而已,豈有他哉。無奈衆生,根有大小,迷有淺深,不能直下暢佛本懷。因茲隨機設教,對病發藥。爲實施權,開權顯實。于一乘法,作種種說。或有善根成熟者,令其誕登覺岸。其有惡業深厚者,令其漸出塵勞。曲垂接引,循循善誘。雖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矣。又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縱令宿根深厚,徹悟自心。倘見思二惑,稍有未盡。則生死輪回,依舊莫出。況既受胎陰,觸境生著。由覺至覺者少,從迷入迷者多。上根猶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斷見惑如斷四十裏流,況思惑乎。了生脫死,豈易言哉。以是不能普被叁根,暢佛本懷。唯念佛求生淨土一法,專仗彌陀宏誓願力。無論善根之熟與未熟,惡業之若輕若重。但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臨命終時,定蒙彌陀垂慈接引,往生淨土。俾善根熟者,頓圓佛果。即惡業重者,亦預聖流。乃叁世諸佛度生之要道,上聖下凡共修之妙法。由是諸大乘經,鹹啓斯要。曆代祖師,莫不遵行。
(《增廣文鈔》卷二《淨土決疑論》)
佛之慈悲誓願,正爲未斷惑者無由了生死,特設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特別法門。俾凡有心者能修。凡具信願念佛者皆能生。此我釋迦彌陀普度衆生之大慈悲心。思之當爲感極涕零。
(《文鈔叁編》卷一《複恒慚法師書一》)
法華經雲,如來爲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所謂佛說法門,其旨趣無非欲令衆生成佛。但以衆生根器不一,根器大者,修習大法,現生成佛。根器小者,不能修大,更設方便,教令漸修。現生能了生死者,雖有其人,甚少甚少。佛以大慈大悲,在一切仗自力法門之外,設一仗佛力法門,即是令念佛往生淨土法門。于是根器無論大小,皆得仗佛力以了生脫死。而我佛大事因緣,亦于是得以圓滿矣。
(《文鈔叁編》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成道紀念日開示法語》)
2.末法衆生爲什麼必須念佛呢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即今之世,若舍淨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夫所謂淨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衆生本具之體性。彙叁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九界衆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由祗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
(《增廣文鈔》卷一《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如來一代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最直捷者,莫過于參禅。傥系上根,一聞千悟,得大總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證。能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者,末世實不多見。其他多多皆是錯認消息。其所雲悟,多是錯誤,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雖得開悟,而曆劫以來之煩惱習氣,須以種種方便對治,令其淨盡無余,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傥煩惱已斷若幹,猶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莫出。若只當做識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無所修持,則其誤非小。以識得,而無煩惱可得,則可謂得道,此人已將生死根本斬斷,故能了生脫死。若識得,而煩惱未斷,何能了生脫死耶。此人雖比不識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則可怕之至,此謂真開悟者。其以誤爲悟者,更不須說矣。良以參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門,故比念佛法門之利益,奚啻天淵懸殊。念佛法門,乃如來一代法門中之特別法門。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大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惡之大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但具真信、切願,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或已得叁昧,及已斷煩惱者,則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薩位。一切法門,皆從此法門流出,一切法門,悉皆還歸此法門。
(謂往生西方,
以期圓滿佛果也。)似淺而深不可測,似小而大無不包。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無不資此以爲成始成終之道。恐居士未遇真知淨土之人,或視爲淺近,而專致力·于明心見性之禅,謂其能識得自心,即算了手,故不禁絡索一上也。光言不足爲憑,請詳閱《淨土十要》,
《淨土聖賢錄》,並光之《文鈔》,當不以光爲謬妄也。若真知佛力、自力、之優劣,則斷不至猶執著于唯究自心,謂識得即是道,而不須念佛求生西方也。古人如圓觀,知過去未來,尚不能了。五祖戒、草堂清、所悟之禅,今人何能彷佛,而且又複受生。是知凡夫決定要修佛所開示之特別法門,則無論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脫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夢也夢不署,不知居士肯信此說乎。
(《文鈔續編》卷下《致阮和卿居士書》)
博地凡夫障深慧淺,善根微薄,壽命短促,欲仗自力豎出叁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沈。若以數萬斤大石裝于船中,石雖重大,因有船載,可以不沈。可見自力佛力之難易。念佛法門,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須念佛。橫超叁界,接引往生。
(《文鈔叁編》卷一《複周志誠居士書二》)
3.現生想了生死應修哪個法門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脫死,必須到業盡情空地位,方可。否則,夢也夢不著。唯淨土法門,若具真信切願,加以志誠懇切念佛,則便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已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矣。倘不依此法,另修別種法門,則斷難現生了脫。現生得遇此法,而不注意,將來豈能又遇此法,而即注意修持乎。是以宜及早注意于此法也。
(《文鈔續編》卷上《複姚維一居士書》)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欲于現生了此大事,舍淨土一法,勿道不通一切法門,即通,亦不能究竟得其實益也。何以故,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淨土法門,若具信願,念佛名號,求生西方,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二法相校,其難易奚啻天淵懸殊。
(《文鈔續編》卷上{複南通張海橋居士書》)
佛法廣大,雖登地菩薩,不能盡知。然欲得實益,只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便可出生死,證涅槃,圓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從極約之法門做,則只成種善根而已。欲得現生就了生死,夢也夢不著。
(《文鈔叁編》卷二《複陳蓮英女居士書》)
4.淨土法門爲什麼是特別法門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誠可謂叁世諸佛之總持法門,一代時教之特別妙道也。但以法門大而攝機溥。用力少而得效速。致稍通宗教者,皆藐視之。謂爲愚夫愚婦之修持法門。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不可以語言文字形容也。以一切法門,依戒定慧力,修到業盡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業盡情空,豈易言哉。斷見惑如斷四十裏流,況思惑乎。縱令見地高深,以煩惑未斷,仍舊輪回。再一受生,退者萬有十千,進者億少叁四。自力之不足恃,敢矜已智,而不隨順如來誓願攝受之道乎。修淨土法門者,但具真信切願,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爲,不與佛法世誼相悖。則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縱絲毫惑業未斷,帶業往生者。其所得,尚超過業盡情空之阿羅漢上,以種性不同故。況已斷者又何待言。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衆生心力不可思議。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議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圓顯。
(此自力、與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別)固與專仗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數之天淵懸殊也。是知此之法門,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門之道理論。以是特別法門故也。
(《文鈔叁編》卷叁《思歸集發刊序》)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爲通途法門。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爲特別法門。通途全仗自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
(《增廣文鈔》卷叁序第七二頁反面“近代往生傳序”)
以一代時教,皆仗自力以出生死。淨土法門,未斷惑者,仗佛慈力,即可帶業往生。已斷惑者,仗佛慈力,遂得速登上地。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可以常途教道,相爲並論也。
(《增廣》卷二書二第五五頁至五六頁“青蓮寺念佛宣言書”)
淨土法門爲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善根,實難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識,亦每每以宗教之義論判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斷煩惑,即于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不思議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彼以宗教之義爲准,故致有此過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義,則其利大矣。
(《續編》卷上第一百叁一頁“致銘光居士書”)
唯念佛法門全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若具真信切願,至誠懇切念佛名號,求生西方者,無論根之利鈍、惑之厚薄,皆可于現生臨命終時,蒙佛慈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即往生已,見思煩惱不斷而斷。以西方極樂世界境緣殊勝,一一皆能增長人之功德智慧,絕無令人起貪嗔癡者。此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論。世有深通宗教,不信淨土法門者,蓋以通途教理,論特別法門也。
(《叁編》卷四第八九六、八九七頁“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證據”)
淨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其利益與普通法門,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門,論淨土法門,由茲自誤誤人,而又自謂宏法利生者,不勝其多。其最初錯點,在不察佛力與自力之大小難易。以仗佛力之法門,…
《印祖淨土開示錄(本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