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宗派祖庭略考(圓成)▪P2

  ..續本文上一頁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戒體是受戒弟子從師受戒時所發生而領受在自心的法體,即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構成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

  揚州大名寺,唐時鑒真東渡前曾在此弘揚律學,故亦爲該宗祖庭。此外,江蘇句容寶華山隆昌寺,因明末寂光法師在此中興律宗,後讀體、德基、真義等各大宗師相承,爲清代律宗根本道場。此外,律宗有東塔宗,創始人爲唐時名僧懷素。

  六、密宗

  密宗,亦稱密教、秘密教、真言乘等。八世紀時期的印度密教, 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祖師傳入中國。此宗依《大日經》、

  《金剛頂經》建立叁密瑜伽,事理觀行,修本尊法。此宗相對顯教而言,自稱受法身佛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傳授,環經灌頂,不經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示別人,因此稱爲密宗。

  該宗以《大日經》、

  《金剛頂經》爲依據,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禮、民俗信仰爲特征,儀軌複雜,設壇、供養、誦咒、灌頂等皆有嚴格規定,需經阿閣梨(導師)秘密傳授,在中國西藏地區的密宗爲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

  祖庭爲陝西西安大興教寺,始建于西晉泰始至太康年間,名“遵善寺”,隋時改今名。隋開皇時有印度僧人那蓮提黎耶舍、閣那崛多、達摩笈多先後在此傳授密宗,稱“開皇叁大師”。該寺爲唐長安城佛經翻譯的叁大譯場之一,是密宗的發祥地。後一行和尚曾住持此寺,對天文學、數學的研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陝西西安的青龍寺位于西安城東南郊鐵爐廟村北高地上,始建于隋開皇年間。唐不空叁藏、弟子惠杲曾住持此院東塔院,世稱密宗七祖。唐貞元年間,日本僧人空海入唐求法,從惠杲受灌頂,傳金剛界、胎藏界兩部大法並受灌頂,回國後在高野山建立日本真言宗。故青龍寺也是日本真言宗的策源地,其建築規模和法門聲望僅次于大興教寺。寺宇北宋時被毀,今于遺址建有惠杲、空海紀念堂。

  七、淨土宗

  淨土宗由唐代善導創立,以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求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爲宗旨而得名。曆代祖師並無前後傳承法統,均爲後人據其弘揚淨土的貢獻推戴而宋。按近代印光所撰《蓮宗十二祖贊》,以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株宏、智旭、行策、實賢、際醒爲蓮宗十二祖。前九祖和《蓮宗九祖傳略》大致相同。後印光也被其門下推爲第十叁祖。

  淨土信仰源于古印度。古印度盛行有關人生是苦的基本觀念,從而寄希望于脫離現實的娑婆世界,往生超越的淨土世界。相傳東晉名僧慧遠在廬山邀集十八高僧結“白蓮社”,同修淨業,共期往生西方,被後代奉爲初祖,故又號爲蓮宗。隋、唐之間,道綽在汾州玄中寺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並以數珠記數。唐初,善導從道綽學淨土教義,後到長安光明寺傳教,創立淨土宗,成爲二祖。

  淨土宗以“叁經一論”爲基本理論依據,叁經是《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

  《阿彌陀經》,一論是《往生論》。至宋以後,凡禅宗、天臺宗、華嚴宗、律宗學者,幾乎無不兼習淨土,成爲中國佛教中流行最廣的一派。

  淨土宗祖庭位于江西廬山的東林寺,爲東晉刺史桓伊爲慧遠建。慧遠于山中立般若臺,安彌陀叁聖像,聚集道俗發誓,期生西方極樂世界,號爲“蓮社”。寺東崗石室中有八角覆缽形慧遠塔,塔右方有石造圓窦、藏骨室。

  山西交城的玄中寺,元魏昙鸾在此依據《十六觀經》修淨業,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唐初,道綽于玄中寺見昙鸾遺迹,因而專修淨業,並教人念佛。日本淨土宗也將此寺奉爲祖庭。

  八、禅宗

  禅是梵語禅那的簡稱,漢譯爲靜慮,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將心專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參究,以期證悟本自心性,這叫參禅,所以名爲禅宗。禅宗由南朝入華的印度僧人菩提達摩創立,主張“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又困自稱“傳佛心印”,以覺悟衆生本有之佛性爲目的,故又稱“佛心宗”。

  相傳如來以心印付囑摩诃迦葉爲西天禅宗初祖,二十八祖傳至達摩。後達摩爲東土禅宗初祖,後衣缽相傳,二祖慧可、叁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

  禅宗至六祖時有南北二宗之爭,始自五祖弘忍選嗣法弟子。神秀作偈爲: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忍以爲未見本性。惠能也作一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忍以爲得其禅之心要,故密授法衣,認可其嗣法地位。以後北宗主拂塵看淨之漸修,故稱“漸門”,此宗數傳後即衰不振。南宗主張頓悟而即身成佛,故稱“頓門”。認爲舍離文字,直探心源,聞言當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才是修禅正途。其禅法可概言爲無所住而生其心,即由定發慧。

  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縣嵩山的少林寺,北魏孝文帝爲供奉佛陀而建。菩提達摩來此,于寺凝壁修觀,建立禅宗,曆代多次修葺。因禅宗的傳承以達摩爲初祖,故少林寺西北有初祖庵,建于宋代,寺西南原有二祖庵,中有二祖像。

  河北成安縣的匡救寺,曾爲禅宗二祖慧可說法之處。

  安徽潛山縣天柱山野寨區的山谷寺,又稱乾元寺、叁祖寺。禅宗叁祖僧璨禅師曾雲遊于此,擴建寺院,講經說法,聲揚遐迩。

  湖北黃梅縣西山上的四祖寺,爲禅宗四祖道信道場。

  湖北黃梅東北馮茂山上的真覺寺,又稱東山寺,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曾居于此。禅宗至五祖興旺,門徒常超過千人,世譽之爲東山法門。

  廣東韶關的南華寺,原名寶林寺,禅宗六祖慧能開法于此。寺內有六祖肉身塔,六祖真身猶存,供于六祖殿內。

  另外,慧能門下有青原行思、南嶽懷讓、南陽慧忠、荷澤神會,形成禅宗的主流。後青原系下形成曹洞、雲門、法眼叁宗,南嶽系下形成沩仰、臨濟兩宗,世稱“五家”。其中以臨濟、曹洞兩宗流傳時間較長,影響較大。臨濟宗在宋代形成黃龍、楊岐二派,與上述“五家”合稱“五家七派”,分述如下:

  沩仰宗一一創始人靈佑、慧寂,祖庭湖南沩山密印寺、江西宜春大仰山太平興國寺;

  曹洞宗一一創始人良價、本寂,祖庭江西宜豐洞山普利院、臨川曹山荷玉寺;

  臨濟宗——創始人義玄,祖庭河北正定臨濟寺:

  雲門宗一一創始人文益,廣東省乳源縣雲門寺:

  法眼宗——創始人法眼禅師,祖庭江蘇南京清涼寺:

  黃龍派——創始人慧南,祖庭江西南昌黃龍山黃龍寺;

  楊歧派——也稱楊歧宗,創始人方會,祖庭江西萍鄉楊歧山普通寺。

  總之,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其宗派之分是祖師依經分宗立派形成的結果。佛法修持還是萬法歸一,一歸于心,正念念佛,以了生脫死爲最終皈依。

  摘自《寒山寺》2009年第4期

  

《佛教宗派祖庭略考(圓成)》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